今天,台鐵又發生兩起嚴重的行車運轉事故:
第一件,是去年曾經爆發斷軌44公分的台鐵成功站,發生 #列車出軌意外;第二件,#松山火車站列車冒煙。
對於台鐵意外不斷,老是延遲通報,意圖遮蓋事實,運安會主委楊宏智說,臺鐵的蜜月期已經過,未來延遲通報,都會開罰。
事實上,從去年2020年上任以來,我已經多次質詢 #臺鐵涉嫌隱匿事故資訊的事件。
舉一個最顯著的例子,2019年8月9日行經高雄三塊厝站的區間車,竟然違反閉塞運轉,差了近100公尺剎停,差點撞上後方行進中的自強號列車。
這一起誇張的事件,是發生在普悠瑪事件之後。當時後方自強號司機員回報後,裝在自強號上的行車紀錄器內容事後竟然被覆蓋、內容完全消失。
最離譜的是,#臺鐵竟然隔了超過一個月,直到9月21日,才通報運安會。
事後更被查出,當時便乘的運務主任未受允許,進入倒退、差點撞上自強號的3231區間車駕駛室內。
我在去年9月30日的質詢上,一再要求運安會,未來針對逾期通報重大事故或隱匿行車資料,都應該依運輸事故調查法,一律開罰。
很高興,在歷經多次台鐵意外事故之後,運安會終於開始動用權力,開罰台鐵。
臺灣社會禁不起臺鐵再出事了,希望運安會,#勇敢執行運輸事故調查法所賦予的公權力,保障國人的乘車安全。
相關質詢連結:
2020-09-30 運安會調查了鐵路事故,但社會大眾應該知道什麼?
https://reurl.cc/MZlzE3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普 悠 瑪 出軌 2020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共同關注與記憶太魯閣號事件
先說說感想
花蓮地檢的起訴書,只能呈現近因,無法全面梳理與解決台鐵長年結構性問題。只見近期大家的焦點又轉移到善款的運用,但真正該投入且長期關注的,應該是如何協助讓台鐵從小處改善,徹底提升品質與安全,讓旅客能夠真正有感,洗刷或扭轉對台鐵的印象。
—————
太魯閣號事件發生後隔幾天,#報導者 宣稱獨家取得台鐵內部照片,2016年10月,有一顆巨石掉落在和仁隧道與清水隧道、東西正線之間的空地(隧道口外),一名北上的普悠瑪號司機經過後緊急通報。從2016年事發後至2020年4月1日,台鐵為了避免再有落石掉落衍生意外,處置的方式是要求工務段 #派人瞭望、以人工方式進行監控有沒有落石或外物進入軌道,夜間則是改由監視系統監看。
2019年3月,台鐵以「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的經費招標,斥資1.27億元興建西正線的明隧道工程。此計畫是2015~2020年的招標案,台鐵直到計畫結束前不久才順利發包。明隧道工程進行後,台鐵員工說隧道內長期亂堆雜物,「即使慢速通過都很擔心會不小心擦撞到,這個工地施工紀律非常差,連最基本該淨空軌道周邊的觀念都沒有。」
👉新聞連結
https://reurl.cc/mqbWl7
軌道上突然冒出的工程車,是這次令太魯閣號出軌的主因,肇事的李義祥為了怕工程延遲被罰款,在台鐵要求停工的清明連假仍找人來施工,操作不當下導致車輛掉落。而在今年1月間便曾出事的便道,並未讓施工、監造與台鐵人員心生警覺,輕忽、姑息、拚運氣的結果則是近因。
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104至111年)是行政院在2014年10月14日核定的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台鐵先匡列220億2260萬元總預算(截至目前來到275億元),再逐項分年編列去執行。主計處曾點出,這幾年來,這個計畫因招標作業延宕,流標狀況頻仍,致執行率太差,還曾遭立法院凍結預算。
太魯閣號發生事故的上方正在施作的邊坡安全維護工程,正是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的執行項目之一。我把這個計畫的相關標案整理成表格,從這些資料中,確實看見計畫因招標作業延宕,完工期程一直拖延的情況。
火車出軌的位置大致是在崇德=和仁間東線(k51+250)、清水隧道北口。現場看到施工告示牌上,工程名稱是 #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北迴線 K51+170~500 山側邊坡安全防護設施工程)、施工廠商是 #東新營造,由#聯合大地工程顧問 負責監工。施工時間是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1月20日。經費是1億2987萬元。
🤔邊坡工程從設計到完工竟需花上四年以上時間
台鐵在2016年7、8月間先後進行 #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邊坡全生命周期維護管理(委託專案管理技術服務)和 #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邊坡全生命周期維護管理(委託設計及監造技術服務),中棪工程顧問公司和聯合大地工程顧問公司同時參與兩個標案,最後中棪拿到委託專案管理技術服務,聯合大地取得委託設計及監造技術服務標案。
直到2018年2月26日,台鐵材料處才公告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北迴線西正線K51+300~500山側邊坡安全防護設施工程)招標案,預算金額9658萬9101元。案子流標了兩次,最後還與其他計畫併案執行,不再按照原案繼續公告招標。
2019年1月31日,台鐵材料處公告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北迴線 K51+170~500 山側邊坡安全防護設施工程)招標案,預算金額1億2987萬9348元。期間流標一次,3月11日開標後當日立即決標,預定在2020年5月24日完工。
兩案的最大差異是,#標的分類 從其他土木工程,改為橋樑, 高架快速道路, 隧道及地鐵,應該就是明隧道工程,併案後預算總金額增加了三千多萬元。由東新營造得標。這個案子採最低標方式決標,但從決標金額來看,約莫是預算金額的96%,且只有一家投標,看不出有 #低價搶標 的跡象。
📌疑點一
上億元的工程,為何只有一家來投標?照理,有甲等綜合營造業資格的廠商比比皆是,負責設計與監造的聯合大地開的規格,難道是高難度,嚇跑一堆廠商?檢方的起訴書中,李義祥給付工程總價4%價金予東新公司。500萬元算是不小的金額,一般工程案件的利潤落在5%,李義祥借牌就給出了4%,自己從中賺了多少?預算金額和底價金額是不是一開始高估了?才讓廠商 #有多餘的利潤可均分。
📌疑點二
隧道口的落石是在2016年10月發生的,距離台鐵明隧道工程的招標作業完成大概過了兩年半,這段時間幸而未再發生落石,但工程從設計到招標,各種的延宕,雖是監造和管理單位應負起最大責任,但台鐵列車每天行經該路段,肩負旅客的安全,員工看到工地的各種亂象,難道一直冷眼旁觀,不曾有人上報或警示嗎?施工現場的四周沒有圍籬防護,難道一直都是 #正常的現象嗎?這樣的施工設計圖,招標機關從未置喙,處之泰然嗎?
👉起訴書新聞連結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416/1961767.htm
#太魯閣號
#通車
#台鐵
#起訴
普 悠 瑪 出軌 2020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過去,軍警執勤、演訓時,因爲政府的不作為,會殉職罹難。現在,民眾搭火車回家、出遊,因為政府的顢頇無能,會在幾秒內瞬間失去生命。這個政府,還在盤算是該讓部長辭職、還是要讓院長負責,還在辯解台鐵體檢總報告已完成幾項,還在侈言改革。這個政府,死了。人民的心,也將死了。>
據報導,4月7日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發表談話,強調改革台鐵勢在必行,並提出三大改革方向,包括徹底解決台鐵組織文化問題、解決台鐵長期虧損的財務,以及最適合台鐵永續經營的模式。某報還以一大全版、圖文並茂大幅報導,洋洋灑灑記錄蔡英文的讀稿內容。但,蔡英文以文青式的文稿說台鐵要改革,還有人會相信嗎?
兩年多前的普悠瑪事故,在明知列車有故障,還是邊開邊修、後來索性關掉ATP(列車自動防護系統),最後失速出軌,造成18人死亡、215人受傷,實在已經夠悲慘了。沒想到蔡政府「改革」了兩年多後,竟然出現更令人痛心的50死216傷慘劇。
台鐵太魯閣號罹難者蔡哲珊的媽媽朱玉霞在花蓮殯儀館,聽到蔡總統「我聽到了」的回應時,忍不住聲淚俱下嘶喊:「妳每次都聽到,都不改進,我的心很痛!」蔡父更是痛批: 「你們絕對不知道家屬的痛,因為你們本身沒有經歷到!」「台鐵真的是太爛了,如果不大力改革,我認為這件事情不會是最後一件。」
去年10月29日,29歲的F5飛官朱冠甍因機械故障、彈跳失敗殉職。朱媽媽撕心裂肺的呼喊,字字句句刺入國人心中:「我的孩子說,『媽媽,F5早晚會出問題。一定要等到出人命軍方才會重視。』」「沒關係,今天這個責任他扛了。」「我只是要說出我孩子的心聲,他明知道F5這麼破舊、那麼老舊,已經是一部可以丟在旁邊廢棄場的,他竟然還要每天去承受這個壓力。」「你們就沒有把飛行員生命當成第一,你們覺得後面還有別的飛行員。」「說再多也沒有用,只是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遺憾。F5再有下一位遺憾的話,我會替冠甍去跳台東的海」。朱媽媽聲聲的血淚控訴,言猶在耳,軍方停飛、安檢、公祭、追晉、復飛。然後呢?才不到五個月後的3月22日,又有兩架F5戰機失事,飛官羅尚樺中尉不治殉職,而潘穎諄上尉現在還下落不明。這種檢討改革,人民能不生氣嗎?
再往前看,大家還記得2016年3月28日小燈泡被一位思覺失調症病人殺害後,已經當選總統的蔡英文隔天在其臉書貼文寫下,「阿姨不會讓你白白犧牲,這個社會破了很多洞,我會用盡全力來把他們都補起來」。然後呢?完全執政的蔡英文,補社會安全網的破洞,三年多後的2019年7月3日,還是又發生嘉義鐵道警察李承翰被殺的不幸案件。思覺失調症的犯嫌在案發前當天曾因被害妄想(有人對他謀財害命),兩度至派出所報案求救,員警卻沒有作為(協同就醫),任其離去,導致後來犯案。這是蔡政府補了三年多的社會安全網!恬不知恥的蔡英文,在2020連任就職演說時,又誇誇而談「我們要把社會安全網的漏洞補起來。」「我了解民眾的憂慮,這不只是個人或家庭的事,更是政府的事。當家庭無法妥善照顧這些患者時,政府就有責任介入協助。」又是唸了一篇好棒的稿子。結果呢?把犯嫌從一審無罪、二審改判17年,安撫社會的憤怒,就結束了,社會安全網呢?
林進嘉觀點:蔡英文的「改革、改革、再改革」,你相信嗎?
https://www.storm.mg/article/36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