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毛亮傑A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崔苔菁在台視創下的演藝紀錄 1967年,16歲的崔苔菁參加中泰賓館歌唱比賽...
春秋 一 里 賽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朝的影響力為何因張騫而遠播萬里
「一帶一路」現在很火,不管是陸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留下中國人奮力開拓的影子。沒有哪個時代,能像現代一樣將世界變成一個村子一樣進行交流。中國並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國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一個叫張騫的人,就將目光瞄向了遙遠的西域。要知道,那個時候交通不便,全靠兩條腿丈量道路,最多騎上一匹馬。因為有了張騫,中國人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以外,西方還有諸多大國,萬里之遙的歐洲「大秦」是與中國並肩的西方大國。司馬遷用「鑿空」二字表達對張騫的敬意,由此張騫成為比西方馬可•波羅、哥倫布還早1000多年的旅行家,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絲綢之路最初的目的並不是和平,而是戰爭。
我們都知道,絲綢之路是一條和平之路,貿易之路。但當初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卻不是為了和平,而是戰爭。而且,這場戰爭是漢武大帝欲發動的戰爭。
漢朝剛建立時,並不太平,北方受到匈奴的嚴重威脅。漢高祖劉邦乘戰勝項羽之威,欲一舉消除匈奴之患,令他沒想到的是,堂堂的漢朝竟不是匈奴的對手,漢高祖劉邦差點被活捉,要不是使美人計令匈奴退了兵,漢朝的國運落到什麼樣還挺難說。「白登之圍」嚇壞了劉邦,於是漢朝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和親」政策,漢朝的公主嫁給匈奴單于,實際上是屈辱的產物。
經歷了文景之治,漢朝的國力逐漸強盛起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再也忍不下去了。他決心用武力抗擊匈奴,不再忍受「和親」之辱。當漢武帝打聽到西域有一個大月氏國和匈奴也是仇敵時,一個計劃在漢武帝的頭腦中誕生了。他決定聯合大月氏,南北夾擊,一舉解決匈奴之患。
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沒有電報,聯絡只能靠兩條腿,漢武帝決定派人去聯絡大月氏國王,這是一條前途未卜之路,西行不知幾千里,而且中間隔着以殘暴著稱的匈奴國,敢於執行這項任務的人,不管完得成完不成任務,都是英雄。
也就在這個時候張騫主動報名執行這項計劃,成為那個時代漢朝的英雄。
張騫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人,他以一個親漢的匈奴人堂邑父做嚮導,一百餘人的隨從,浩浩蕩蕩地向西進發。結果,剛進匈奴境內,就被匈奴兵俘虜了。幸運的是,張騫並沒有被匈奴人殺掉,也不知匈奴人動了哪門子善心,還給張騫娶了妻,生了子,試圖將這位漢朝英雄同化為匈奴人。張騫這一呆就是十年,但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漢朝,時時刻刻牢記着他的使命,終於有一天,趁匈奴人放鬆戒備時,他和堂邑父逃出匈奴,向更遠方的大月氏進發。
但十年後的大月氏,已與十年前的大月氏國情不同,國王換了,國力弱了,再也不想打仗,不想報仇。他們被匈奴人打怕了,哪怕跟強大的漢朝合作都不敢嘗試。張騫無奈只好返回漢朝,但倒楣的是,路過匈奴的時候,他再次被俘虜,這一呆又是一年。一年之後張騫逃出匈奴時,離他當初離開長安已過了十三年。
完勝匈奴,立首功的不是衛青、霍去病,而是張騫。
張騫雖然沒有完成聯合大月氏的任務,但卻給漢武帝帶來了西域諸國的風土人情,地理特徵,那個時候,只有勢力範圍,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國與國之間明確的國境。而且漢朝自詡為天子之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張騫的介紹令漢武帝開擴了眼界,原來除了漢朝以外,西方還有那麼多國家。萬里之遙的「大秦」國,也就是歐洲歷史上的古羅馬帝國,是與漢朝並駕齊驅的大國。漢武帝開疆拓土的雄心,被張騫激發出來。
可以說,漢武帝下定決定主動進攻匈奴,除了一雪前恥、不再執行和親政策以外,開疆拓土之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激發漢武帝這一雄心的,就是張騫。天下之大,沒有哪個皇帝嫌領土少的,後來的成吉思汗,派四個兒子打下了半個多世界,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漢武帝雄才大略,自然也不例外。而匈奴人是漢武帝解決的第一個目標而已。
張騫雖然沒有完成聯合大月氏的使命,但他帶回來的資訊成為漢朝了解匈奴的最好情報。兵馬未動,情報先行,沒有好的情報,不知彼知己,是很難打勝仗的。
可以說,沒有張騫帶回來的匈奴及西域諸國情報資訊,衛青、霍去病要想打勝仗,也是困難的。衛青、霍去病能大敗匈奴,立首功的不是別人,正是張騫。
無心插柳柳成蔭,張騫因絲綢之路成為和平大使。
張騫曾經三次出使西域。第一次13年,當了匈奴的10年俘虜,但了解了西域諸國的風土人情。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教訓,漢武帝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有兩個,其一是使與匈奴國有矛盾的烏孫國重歸故地,以斷匈奴國右臂;其二是宣揚大漢國威,使西域諸國臣服漢朝。這一次張騫的團隊更加龐大,有300多人,金幣絲帛無數以及牛羊萬頭之多。這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仍然沒有完成烏孫國回歸故地的任務,但其副使訪問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宣揚了大漢國威。
第三次出使西域,漢武帝是聽從了張騫的建議,開拓西南諸國。漢武帝派張騫從四川出發,試圖走青海、西藏、雲南線到達「身毒」,也就是古印度。這次張騫也沒有完成任務,派出的隊伍並沒有到達印度就無功而返。
張騫三次出使西域,都沒有完成漢武帝交給他的任務,給衛青、霍去病當嚮導掃平匈奴,有一次還誤了時間,結果被廢為庶民。但他出使西域的意義遠遠大於漢武帝交給他的任務。
張騫的一生,都在鑿空西域的路上,三次出使遊歷的國家達到30多個。因為有了張騫,中國才知道了除中國外的西方諸國。因為有了張騫,中國的絲綢、陶瓷等源源不斷地銷往西方,因此中國又被西方諸國稱為「賽里斯」國,中國人又被稱為賽里斯人,賽里斯就是絲綢的意思。而西方的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也流向了中國,張騫無心插柳柳成蔭,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婆」,雖然他出使是戰爭的目的,因為西方諸國的臣服,他反而成為「和平大使」。許多國家因為張騫向漢朝示好,漢朝的影響因張騫而遠播萬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中國歷史 #張騫 #西域 #漢朝
春秋 一 里 賽 在 臺灣意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李琴峰獲芥川獎 自認作品為日本文學帶來創新【專訪】 2021/7/14 23:56(7/15 16:11 更新)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4日專電)台灣旅日作家李琴峰今天榮獲芥川獎,出席記者會時她表示,得獎最要感謝的是讀者。會後被中央社問到得獎的感想時說:「我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她並非驕傲才這麼說,而是有理由的。
李琴峰在文藝春秋出版社得知獲得芥川獎後,趕至帝國飯店記者會現場。她在記者會上被問到得獎的心情時表示,首先要說的就是感謝,因為小說可一個人寫,但要變成書籍給讀者看的話,需有很多人參與,最要感謝的就是讀者。這些讀者可驕傲地對別人說:「我在她得芥川獎前就讀了她的作品。」
李琴峰是第2位非以日語為母語的作家獲得芥川獎。第一位是來自中國的女作家楊逸。
李琴峰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以非母語寫小說是很艱苦的,所以自己還沒當上作家、還沒正式出道當作家時,很敬佩楊逸。能繼楊逸之後成為第2位非以日語為母語的芥川獎得主,感到很榮幸。
被日媒記者問到想在日本文學史上扮演何種角色時,李琴峰說,自認自己每一項作品都讓日本文學確實更新了。不過,想到自己將來要在日本文學扮演何種角色時,覺得要理解且整理、分類出來的話,那可能是評論家或研究的工作。
她說:「我就是盡力地把自己認為很重要的問題意識寫進小說中,寫下自己想寫的,這樣就是了。」
今天芥川獎的評審會上有評審對「彼岸花盛開之島」做出的評語指出,李琴峰打造了獨特的語言空間,讓人感受到對日語未來的展望。
記者會後,李琴峰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覺得自己獲獎是理所當然的,但並非我的作品比別人好,而是我在自己的作品中放進全力,並且努力地把它寫好,把想寫的東西寫出來了。」
她表示,不管得什麼獎,都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就別的角度來看,其實得不得獎真的是很靠運氣,假如今天一位評審換掉了,可能得獎者也就換人了。
她說:「就得獎這個歷史事實而言,是個很靠運氣的成分,不管如何我覺得很榮幸。」
有評審認為「彼岸花盛開之島」這小說的有些用字遣詞不夠細緻,但內容融入多種語言做安排,凸顯日語是在變化的,因此這部作品得芥川獎對日本文學的意義很大。
對此評語,李琴峰對中央社表示,她在這部新作當中創出3種語言做運用,這是她自己創造出來的,這種的小說她未曾讀過,但很想實驗。
她把中文、日文、台語,還有某些琉球語混合在一起,做出一個新的語言,就是一種類似克里奧爾語(Creole)的混合語言。(在宜蘭,以賽德克語都達群的單詞及語法為基礎,加入大量日語、賽考利克泰雅語等語種的詞語與語法,經語言石化過程混合而成的新語種)。
她表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構想,部分原因是因她主修過語言學。再者,她知道宜蘭有一個和日語混合而成的語言,所以有這樣的知識,於是她就想或許可做個語言實驗,然後就把它寫出來了,這是個蠻新的嘗試。
今天在記者會上,有日媒提及李琴峰在先前的作品曾提及「太陽花運動」,這次新作中寫到中國和台灣之間的關係。
被中央社記者問及,為何納入這些政治因素時,李琴峰答說:「政治影響我們生活的很多層面。包括我們生活上很多難題和困境是都來自於政治因素,所以我覺得小說、文學這種東西沒必要刻意去避開政治因素。」
她在記者會上答覆日媒時表示,不會特意去避開政治,可能與她以前所閱讀的內容有關。她國中、高中時大部分閱讀台灣文學,大學主修中國古典文學。
她對中央社記者表示,譬如「楚辭」篇章中的「漁父」記載屈原的故事,這與政治有關。她認為以現代文學來講,也有很多與政治有關係,特別是今年台灣與中國的局勢很緊張。
她說:「政治確實就是影響我們的生活、人生,甚至是生死,所以我覺得那是必須寫的。」
她表示,或許自己閱讀書籍的範圍沒太廣,但就她的觀察,特別是近二、三十年日本的純文學真的蠻避談政治,比較會去寫一些個人的內心世界或內心探索。她認為這不是不好,但感覺是有點刻意避開政治或社會問題的因素。
「台灣這個環境有給妳一些什麼樣的土壤,讓妳可朝著(中、日文)寫作方面的發展?」
李琴峰答說,因為台灣被日本統治過50年,在流行文化的部分,接受日本文化的速度非常快,快到讓人驚訝的地步。像她這次得芥川獎,台灣就立刻報導。或者是日本出版了什麼輕小說,台灣就立刻翻譯出來。她覺得就是在這樣的土壤,讓她有機會去親近日文。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140371.aspx
#李琴峰 #芥川獎
春秋 一 里 賽 在 毛亮傑A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崔苔菁在台視創下的演藝紀錄
1967年,16歲的崔苔菁參加中泰賓館歌唱比賽,之後便在中泰賓館當歌星,演唱英文歌曲,當時她白天唸書,晚上7到9點唱歌,一天只上2小時班,唱2首英文歌,簡單愜意的唱了10個月。沒有多久,台視製作人晏光前製作的「歡樂周末」邀她在節目中演唱,就這樣,崔苔菁躍上了螢光幕。之後固定在雷蒙合唱團金祖齡老師的節目「星期之歌」演唱西洋流行歌曲 。
1969年,崔苔菁成為台視基本歌星,在「群星會」製作人慎芝老師建議下,崔苔菁捨西洋歌曲,改唱國語歌,推出了第一張專輯「為什麼春天要遲到」,這首歌多年後被葉璦菱翻唱,歌神張學友也在「我等到花兒也謝了」歌曲中引用了一段副歌。
崔苔菁成為巨星的關鍵,是1971年9月12日,廣告商蜜絲佛陀相中崔苔菁,主持台視「翠笛銀箏」,這是國內第一個外景歌唱節目,由晏光前製作、黃海星導播、宋里昂編導,當時的節目都在攝影棚錄影,「翠笛銀箏」突破了工程技術的限制,把攝影車開到高雄澄清湖、左營春秋閣等觀光景點,讓觀眾眼界大開,播出後受到熱烈歡迎、廣告滿檔,崔苔菁的名氣也直上雲霄。「翠笛銀箏」介紹台灣各地美景,不但在台灣爆紅,還外銷海外,每逢週六在洛杉磯電視台第44頻道播出,爭取更多的旅客來台觀光。
1982年,崔苔菁重回台視,剪去留了7年的長髮,以短髮造型主持大型歌舞節目「夜來香」,第一集就打敗張小燕的「綜藝100」。隔年入圍金鐘獎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感謝台視主播郭育盈、記者江勝代配合我的節目時間,一早9點來電台採訪,請大家鎖定台視「熱線追蹤」節目!
崔苔菁演藝紀錄完整介紹~ 毛亮傑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photos/a.173085109484354.35356.101302209995978/615589665233894/?type=1&theater
春秋 一 里 賽 在 永安的心情二胡 YungAn's Erhu Fantas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音頻怪物 #琴師 #二胡
音頻怪物-琴師 二胡版 by 永安
Audio Monster - A Stringed Instrument Player (Erhu Cover by YungAn)
http://blog.xuite.net/wangan/njb/61380259
2010年時,在5sing聽了『音頻怪物』(暱稱『老妖』)的『溯世書』,真是驚為天人。他的歌聲多變而控制自如、時而輕聲低吟、時而大氣磅礡,聽完他一系列的作品之後,馬上成為了他的粉絲。
這次要向大家介紹的歌曲是他的2011年作品『琴師』,這首歌收錄在音頻怪物2011年發行『老妖的奇異之旅』中。根據作詞者EDIQ在微博上公布的資料,琴師的原型是鐘儀。鐘儀,春秋時楚人,是有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宮廷琴師。春秋楚、鄭交戰的時候,楚國鐘儀被鄭國俘虜,獻給了晉國。下面先來欣賞Youtube上的MV:
http://youtu.be/B4VcBCE-8fU
我非常喜歡這首歌的旋律,淒美的旋律中帶有濃濃的中國風。老妖所唱的歌聲,細膩而深具感情,在這首歌裡面也完全發揮了出來。
有幾位網友推薦我拉琴師,加上『樂沙』第16期選了這首作為比賽曲,所以我馬上開始練習。這首歌是bB調,因為最低音是2,所以必須把二胡內外弦調降一個全音才能拉到。旋律雖然三段看起來都一樣,但還是有些細微的不同,要特別注意譜子。全曲使用很多滑音,音準部分也要特別小心。另外,這首歌要表現的,應該是琴師間真摯的知音之情、與離別的不捨。但是它的節奏稍快,要用二胡來表現情感,對我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這也是我特別不足的地方。所以拉得不好的地方,請各位繼續多多包涵指點囉!讓我們跟著下面的簡譜,一起拉這首『琴師』吧~^O^
========================
音頻怪物-琴師 二胡版
原唱:音頻怪物
作詞:EDIQ
作曲:音頻怪物
編曲:劉泰戈
原曲發行時間:2011年9月1日
簡譜:永安
二胡:永安
1=bB
若為此弦聲寄入一段情
6 637 176 563
北星遙遠與之呼應
56 6712 352
再為你取出這把桐木琴
6 637 176 563
我又彈到如此用心
23561 7 5 6
為我解開腳腕枷鎖的那個你
1232355 321 653
哼著陌生鄉音走在宮闈里
123235 32163
我為君王撫琴時轉頭看到你
1232355 321 653
弦聲中深藏初遇的情緒
56563 65656
月光常常常常到故里
356 532 162 533
送回多少離人唏噓
356 532 353
咽著你喂給我那勺熱粥
356 532 1 7 5 1
這年月能悄悄的過去
656 1717 656
燈輝搖曳滿都城聽著雨
6 637 176 563
夜風散開幾圈漣漪
56 6712 352
你在門外聽我練著這支曲
6 637 176 563
我為你備一件蓑衣
23561 7 5 6
琴聲傳到尋常百姓的家里
1232355 321 653
有人歡笑有人在哭泣
123235 32163
情至深處我也落下了淚一滴
1232355\ 321 653
隨弦斷復了思鄉的心緒
56563 65 656
你挽指做蝴蝶從窗框上飛起
356 5322 162 533
飛過我指間和眉宇
356 532 533
呼吸聲只因你漸漸寧靜
356 532 1 7 51 1
吹了燈讓我擁抱著你
656 1717 656
冬至君王施放我孤身歸故地
1232355 321 653
我背著琴步步望回宮闈里
123235 32163
你哼起我們熟知的那半闕曲
1232355 321 653
它夾雜著你低沉的抽泣
56563 65 656
路途長長長長至故里
356 532 162 533
是人走不完的詩句
356 532 533
把悲歡譜作曲為你彈起
356 532 1 7 5 1
才感傷何為身不由己
656 1717 656
月光常常常常照故里
356 532 162 533
我是放回池中的魚
356 532 533
想著你喂給我那勺熱粥
356 532 1 7 5 1
這回憶就完結在那里
656 1717 656
這年月依舊悄悄過去
656 1716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