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竹合併升格第七都 獲過半民意支持】
#但是七成新竹人表態反對與苗栗合併
#竹竹苗合併說法引竹科人反彈
近日「大新竹合併升格」議題在新竹地區引發熱議,綠黨新竹地區的三位民選公職,包含新竹市議員劉崇顯 科技思維x在地青年、新竹縣議員 余筱菁 客家好妹仔、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聯合委託山水民調公司電訪1614位縣市民眾意見,發現不僅有7成以上(74.3%)新竹民眾知悉縣市合併升格的議題,更有56.5%民眾明確表態支持合併升格,僅24.8%的民眾反對。政治制度面的話題對民眾來說通常感到生冷,能瞬間打入基層引起迴響者並不多見,可見大新竹合併升格對於民眾以及竹科人來說,應該已是長久潛伏人心的集體需要。
在大新竹合併升格話題的知悉度上,本民調發現 #愈是高學歷的新竹人愈是關心此議題,其中研究所以上的新竹人,有85.5%知悉有此討論,只有14.5%的碩博士尚不知悉。過去新竹市與新竹縣最大的差異,是前者人口多屬本省閩南族群而後者則是客家占人口較多數,但本民調發現,在新竹合併升格這題目上,除達過半的新竹人共識,而且在 #本省閩南與客家族群之間支持度也未存明顯差異,60.2%的本省閩南人支持新竹應合併升格(24.0%不支持),同樣亦有54.1%客家人支持新竹合併升格(23.7%不支持)。
縣市民眾近期表達認為大新竹應該升格的論點大致有三,首先是長期以來新竹人繳交給中央的稅負是全國排名第五,但 #中央分配下來的補助款項卻不成比例。第二個論點是竹科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卻分屬於縣市的範圍,連颱風天竹科廠商是否放颱風假,都發生過縣市兩個地方政府因為 #決策不同調而讓科技人無所適從的窘況。更不用說在園區聯外交通及水源、環境整治議題上,常常因為行政區劃分屬兩個地方政府,#各有立場影響解決問題的效率,包括前瞻基礎建設得到中央支持的輕軌建設,到現在都因為縣市之間對經費負擔的比重和輕軌動線的安排,彼此喬不攏。更有效率治理地方,是大新竹應該合併升格的第三個主因。
上述三個論點,在本民調的調查過程中,都得到大新竹鄉親的認同。總計有67.0%的新竹人認為升格有助於分配到合理的中央補助。62.0%新竹人同意升格有助於提升竹科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另也有62.1%的受訪新竹人認為,合併升格可提升交通、防疫等城市治理效能。
然而從民調結果也能觀察到,新竹縣市民眾對於升格的列車是否納入苗栗縣,#幾乎是一面倒的反對。當被問到有人提出苗栗縣應該跟新竹縣市合併一起升格直轄市,竟有高達71.6%的新竹縣市民眾不同意,僅有20.35%的新竹人願意和苗栗縣併再一起。有人說新竹縣、苗栗縣皆為客家族群佔人口多數的縣市,但民調發現,即便是新竹縣市的客家族群,同樣有近七成(69.6%)比例不願意接納苗栗縣。暫且不論甚麼原因造成大新竹民眾對於苗栗縣的明顯排拒,也暫且不論苗栗縣的生活圈比較接近台中或是新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央或地方政治人物意圖將「竹竹苗」送作推,首先可能會面對新竹縣市民意的反彈。
——
本民調由綠黨三位新竹地區民選公職委託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執行。以設籍新竹縣市年滿20歲以上民眾為調查對象,進行電話訪問。電訪時間2021年9月10日至9月14日止,共計完成1,614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維持正負2.44個百分點以內。資料處理時並依內政部公布之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
新竹市人口 年齡 統計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女性將會是城市進步的主要角色?
「~#我先回去問一下我老婆,#之後再回覆你可以嗎?」這句話你覺得熟悉嗎?常常出現在你生活周遭嗎?
新竹市擁有台灣最高比例的20歲以下人口(20%),家戶平均所得169萬元(2019)位居台灣首位,加上眾多遷入的新居民,新竹市的市民組成不僅多元,更因為多項條件的配合,相當進步。而平均年齡僅有38歲的新竹市恰好是育兒年齡的高峰,家庭生活以及教育議題的多元性,增添了新竹市在公共議題上的不同層次。其中,育兒女性的影響力,逐漸透過積極的社會參與被大家看見。新竹市的女性常有「#育兒媽媽」以及「#職業婦女」雙重身分,她們因在職場而具備社會趨勢的敏銳度,又出於育兒經驗看到被照顧者的需要,他們對城市的影響力,比想像中大得多。
一、關注育兒議題:新竹市下一代的主要教育者
根據統計,全台灣15歲以上人口中,有碩博士學歷的新竹市女性高達8.28%,遠比全國平均4.82%高上許多。但從另一個方面考察,新竹市擁有碩博士學歷的女性中,卻有超過三分之一屬於非勞動力,超過全國平均31.3%。新竹市的高學歷女性去了哪裡?雖然沒有具體統計說明為何這些知識女性沒有進入職場,但就我的經驗而言,其中的許多成為了育兒家長,他們把專業從職場與校園帶回家,透過替代教育、在家自學以及各式教育活動栽培子女,豐富了新竹市的教育圖像。在新竹市,這樣勇敢拋棄高薪的高學歷母親相當多,加上主力仍為上班族的育兒女性,新竹市的女性透過積極的行動,給予了政府在改革上相當多的點子,也讓本市學童擁有更多元的觀點與經歷。
二、女性主導社會議題,扭轉傳統話語權
很多家庭來自於台灣各地,因為園區、就學等理由落腳新竹的家庭正在改變風城的市民組成,帶來新氣象的同時,也刺激了傳統秩序的轉型。在我所熟悉的公民運動場域,我發現許多勞動年齡男性專注於工作,而公民社會的議題設定者,有許多就是投注心力在教育的全職媽媽。從園區週周邊的親子共學團體、推動體制外教育的教育倡議者,到推動環境保護以及綠色生活的各項行動,我都看見媽媽主導的親子組合前仆後繼,成為新竹市民社會的主要行動者。我們可以看見,隨著人口移入、女性議題設定能力增強,新竹市的政策關鍵字,除了長年的交通、學區之外,現在要求綠色生活、多元教育與性別主流化等議題也浮上檯面,可見傳統話語權也逐漸扭轉,新竹市正在往一個更多元的城市邁進。
這一次東奧結束,由東京市長小池百合子交接給巴黎市長Anne Hidalgo,這或許是奧運史上第一次有全球兩大城市的女性市長進行交接,女性氣質的渲染讓人感覺場面優雅,氣質溫馨。軟性的力量正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發酵,在我們進步的新竹是,好像也感受到一點了喔~
#城市發展
#下一代新竹
#女力翻轉新竹市
#女力
#育兒
#新教育
新竹市人口 年齡 統計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起,看到長者開始打疫苗,我心裡是激動的。從這二天接收的陳情,今天我想談談那些從「數學算式」中,被消失的原住民長者疫苗。
基於落實健康平權的「理想」,我們爭取原住民長者降10歲優先接種,但「疫苗分配」卻是很「現實」的問題,在疫苗有限的情況下,各縣市不得不從人口結構中評估,設計長者年齡優先順序,也就產生各地原住民長者施打年齡不同的狀況。
從各縣市施行的方案中,我看到有些縣市在首波疫苗施打時,就按照指揮中心的排序,開放原民長者65歲以上接種,如台北市、新竹市、花蓮縣、南投縣,不過台北、南投的預約制,造成了打不到的民怨;有些縣市則採「降低原住民長者歲數」或「明確列出65歲以上施打期程」,例如桃園、高雄、台南、竹縣、苗栗、宜蘭、嘉義縣、基隆、屏東,盡可能地讓更多族人打到疫苗,這些都可說是將落實健康平權的精神納入規劃中。
不過,我們卻也發現部分縣市限85歲以上)或限75歲以上,對原住民長者接種的年齡設計上,既沒有遵照指揮中心的65歲以上排序,也沒有提出年齡下降的對應方案,不免引來漠視原住民長者權益的批評。
舉例來看,台中市首波總計獲得7萬劑、彰化縣3萬7千劑、雲林縣2萬4千劑、嘉義市8千劑。再從指揮中心的計算基礎來推,第六類(75歲以上及原住民65歲以上長者)取人數的27%,等同於台中市有3萬6千劑、彰化縣2萬4千劑、雲林縣1萬6千劑、嘉義市4千劑,是給第六類長者的。
但根據原民會人口統計資料和疫苗配給數來看,有的縣市8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施打人數僅有「66人」!該縣市政府核配的3萬6千劑只有66名原住民長者符合資格,豈不怪哉!
若按該縣市的第六類27%人數比例換算(65歲以上共1743人),這波疫苗供給原民長者的應有470劑,提供75歲以上共385名長者接種根本綽綽有餘,那為何不選擇讓原民長者可低10歲施打呢?
諸如此類,許多中部縣市原住民65歲以上長者僅有200人甚至低於100人,難道首波疫苗不足以供應嗎?
落實原住民族的健康平權不是空談的理想,而是能夠被真正實踐的基本原則。第二波疫苗配送在即,我也有以下呼籲:
1.請各縣市政府確實盤點,在疫苗配置容許的範圍內,讓65歲以上原民長者能儘速的接種到疫苗。
2.指揮中心第二波分配能針對蘭嶼、綠島、小琉球等離島加碼劑量,也應評估針對本島原住民人口比例較高的縣市,如台東、屏東等增加疫苗配額。
#鏈條的強度決定在最弱的那一個環
#充實疫苗全民普打
新竹市人口 年齡 統計 在 李妍慧Yen Hui Lee - 『新竹市三區人口 的必吃
「少年東區、壯年香山、老年北區」 以年齡來劃分三區,得到蠻有趣的數字,我們辦公室統計出110年三月新竹市各年齡層人口,「0~19歲」、「20~59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