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x好書閱讀】樊登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面對焦慮時代,與孩子一起學習正向思考,培養終身學習態度,創造樂觀自信人生
當阿木我收到出版社的每一本書時…….
一定是一字一字地讀完,進入內文感受後,才會真心分享給大家的!
😍😍阿木認為人生最無止盡的學習即是「當父母」的學問,阿木即使親職講座上百場,我身為父母仍一直在學習,期待大家也來學習~
👉👉阿木最喜歡樊登書裡的一句話:「你必須成長,才能陪孩子成長」
~~~~~~~~~~~~~~~~~~~~~~~~~~~~~~~~~~~~~~~~~
▍樊登想對每個愛孩子的父母說…
每個父母曾經也都是孩子,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長大。
父母在教養孩子時犯下的每一個錯誤都應該被視為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
只要拿出成長和改變的勇氣,任何父母為孩子付出的每一分努力當值得尊敬!
~~~~~~~~~~~~~~~~~~~~~~~~~~~~~~~~~~~~~
🤓🤓書中提到父母無用的焦慮與盲點:
1. 在家長眼中,孩子的問題是無窮無盡的!
孩子很乖,但是不愛讀書、學習;愛讀書,可是沒朋友;朋友多,卻不懂得篩選……總之,家長的擔心和焦慮無窮無盡,也不用羡慕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優秀。
2. 大部分家長看不到孩子的行為和自己教養方式之間的關聯!
家長總希望幫孩子找到一個藥方,甚至不惜花大價錢把孩子送去各種補習班、才藝班集中「修理」,也不願意想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可不可以改進和彌補。
「我有沒有提醒過你?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
「你再不乖乖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我不是叫你好好讀書,我有叫你做其他事情嗎?」
「我不管你了,你自己想辦法。」
小時候,父母曾經對你說過類似的話,或者是你曾經跟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嗎?父母對孩子所說的話、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動,都對孩子影響深遠,最終會影響他的一生。影響孩子最大的因素就是父母,孩子的思考模式由父母決定!
3.大多數家長都是在看到孩子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時,才會著急、慌張!
教養,不是過度緊盯著孩子,
而是要培養孩子長成行動積極、願意終身學習的正向人格!
~~~~~~~~~~~~~~~~~~~~~~~~~~~~~~~~~~~~~~~~~~
▍樊登三核心:具備無條件的愛、價值感以及終身成長的心態~
🤓無條件的愛:
父母在關鍵時期和關鍵問題上沒有發聲、沒有規範、沒有邊界,孩子就會沒有安全感,所以無條件的愛絕不是溺愛,無條件的愛之中也包含著父母一定要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價值感:
我們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留心觀察,去看孩子好的地方,發現亮點,才是推動一個孩子成長、進步的方向。只要讓孩子意識到他所做的事真正有價值,讓他意識到他有能力透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改變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狀況,他對自我的評價就會很高。
🤓終身成長的心態:
只要能培養孩子終身成長的心態,就不用擔心他不夠幸福了,因為他無時無刻不從生活中的每一個事件上吸取養分,都在不斷地學習。
培養終身成長的心態,首先要建立無條件的愛和價值感,如果沒有愛和價值感,孩子就會生活在評判之中。因此,父母意識到並讓孩子也意識到過程和動機才是最重要的,如此,孩子才能逐漸養成成長型心態。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適當給予欣賞與讚美,孩子才能變得樂觀自信。
~~~~~~~~~~~~~~~~~~~~~~~~~~~~~~~~~~~~~~~~~~
【樊登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面對焦慮時代,與孩子一起學習正向思考,培養終身學習態度,創造樂觀自信人生】
作者: 樊登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1/08/25
博客來購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9368
~~~~~~~~~~~~~~~~~~~~~~~~~~~~~~~~~~~~~~~~~~~~
【贈書活動】~參加辦法! 限台灣地區~1名(9/26抽獎)
1.[雙寶vs治療師阿木育兒戰]粉絲頁按讚或追蹤
2.Tag 4位好友
3分享[你的教養焦慮]或留言[治療師雙寶阿木x樊登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
4.公開分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懶得教,這麼辦:培養獨立自主的全自動孩子,百善惜為先的教育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盧駿逸 內容簡介: 不是教錯了,而是教太多 懶得教,但盡量勤勞惜(sioh) 別太用力「教小孩」,也許就有更多力氣愛小孩、惜(sioh)小孩 ★擺脫「做太多」的惡性教養循環 ★整理近...
「教養焦慮」的推薦目錄:
教養焦慮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點名,我送禮】神祕禮物大公開
前天神秘禮物的貼文公布後,看到很多朋友踴躍的tag好友,希望能抽到禮物送到對方手裡;也看到很多朋友發揮神探精神,紛紛猜測禮物到底是什麼啊?覺得大家好可愛!
今天,就讓我們來公布禮物的真面目吧!
這次送給大家的禮物,除了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的著作《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一書,這本緩解學齡爸媽的教養焦慮,並建立「有效又長效」教養模式的書籍之外!
#另一個禮物大家猜到了嗎?
這個可愛的禮物是由 #台灣插畫家Poca設計的帆布提袋喔!
提袋插畫是一對做料理的動物母女,就像這陣子居家工作,很多爸媽帶著孩子一起下廚做菜一樣!
Poca是本土繪本作家與插畫家,名稱源於日文「ぽかぽか」有著溫暖人心的意思,也是她對創作的期許,希望能創作具有溫度的插畫與故事,帶給每個人前進的勇氣,風格充滿童趣。
她的作品今年入圍「插畫界奧斯卡」之稱的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著有繪本《轉學的第一天》、《小河童,幫幫我》、《耳朵缺一角的啾啾》,以及兒童故事橋樑書《動物村莊的節慶派對》。
最近也成立Podcast「Poca村長的故事時間」,藉由原創有聲故事,分享Pocapoca村村民們的各種可愛小故事,適合兒童或親子一起收聽。
FB:Pocapoca 故事村
Podcast:Poca村長的故事時間
https://open.firstory.me/user/pocastory/platforms
網站 https://www.pocapocastoryvillage.com/
……………………………………
恭喜獲獎者:
#Patricia Cheng
#吳坎蒂
#蘇郁媚
請再私訊我們您要送禮物的收件人資料(姓名、地址、電話),我們會將禮物寄出喔!
……………………………………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博客來 https://reurl.cc/O0GMp7
《Pocapoca村的夏日料理時光/Poca》
Penker https://poca.penker.tw/op/985944527265
教養焦慮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送書]-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活動已截止⋯⋯
六週年《暢銷增修版》,
由陳品皓臨床心理師,針對教育現場的變化、
經驗的修正,做出全書新增與修訂!
/孩子脫序、失常、令人擔憂的行為,往往只是冰山表面!/
做事總是拖延上身,三催四請才肯去,
絡簿、作業、便當盒叮嚀一次忘一次!
3C產品的使用分寸,該如何拿捏?
暴衝、焦慮、害羞、拒絕溝通……,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6~12歲是孩子建立心理素質、人際品質、內在動機的關鍵階段,
21個家庭與學校情境,搭配親筆漫畫,
看見隱藏在孩子行為背後的身心因素,接住孩子情緒與行為的動盪不安。
緩解學齡爸媽的教養焦慮,建立親子間「有效又長效」的教養模式!
我們看見孩子的問題,還是問題背後的原因?
孩子展現的問題與困擾,往往不是單一理由或原因就可以完全解釋。更多時候,一個現象的背後,常是許多因素的共同結果,因此更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協助,才可能看到改善。
這個過程中不管對孩子、爸媽與老師來說,都是考驗耐力與信任的試煉,因為我們往往會認為,既然我們已經有做些什麼了,那應該孩子要很快改變才對,一旦結果不如預期時或成效不明顯時,我們不免會開始在挫折與氣餒中懷疑自己、對方與方法。
【心理師想跟你說】
當大人以「單一事件」看孩子的行為時,理所當然會看到孩子的行為不斷再發生,覺得沒有任何改善。但如果改以「趨勢」的角度看孩子的行為,我們很有可能發現孩子行為的某種趨勢出現了,可能是孩子每次發作的強度變低了、或是影響範圍變小了,這種趨勢便是在告訴我們,孩子用他的能力與方式作調整,當你看到孩子進步的趨勢,並肯定趨勢時,改變就這麼發生了。
為什麼家庭教養與學校教育,同樣重要?
國小,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站,在這個階段,孩子透過在學校與家庭中的觀察、學習與經驗,進而瞭解自己、覺察自己並發展出獨特樣貌。反之亦然,孩子會把從家中所學到的任何行為、言論與價值觀,在他的學校生活中完全展現。
【心理師想跟你說】
在這個階段,爸媽與班級導師的角色更加重要,爸媽既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也是向外探索時重要的後盾,爸媽對待孩子及處理情緒的方式,將會深刻影響孩子日後與別人互動的方式。對孩子的導師來說,也是如此,導師的帶班風格與處事方式,也會對孩子帶來許多意義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本書特色
──「教養急救包」上線!有效第一時間拉開距離,化解衝突
防疫期間親子長期相處,課業生活一把抓,大人小孩的情緒最常面臨臨界點,親子間衝突發生時該怎麼做?如何避免問題越演越烈?
善用「沖脫泡蓋送」五字訣、溝通關鍵「我訊息」、情緒測量溫度計……,掌握實用工具與心法,教養不再急跳腳!
──21個家庭VS教育現場,最真實的教養案例
從生活作息、人際關係、情緒溝通與特殊狀況等,最令父母老師糾結的21個教養難題,心理師彙整十餘年進校經驗、搭配步驟+方法,實際引導成效,一次呈現。
──孩子X心理師X父母X教師,四方角度一同呈現
大人們的對立,只會讓孩子如夾心餅乾無所適從;由家庭到校園,心理師、父母與老師如何建立合作模式,聽見孩子心底的聲音,陪伴孩子跨過擾人的成長痛!
◎ 心理師連環漫畫:將老師與家長、孩子間的相處、摩擦、爆笑等生活鏡頭以漫畫方式貫穿全書。
◎ 附錄檢附測量表格:實用生活教養表格,部分並可下載實際運用,加強親子間的溝通管道!
【給大人的教養5大金句】
—爸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爸媽的行為處事,將會深刻影響孩子日後與他人互動的方式。
—在衝突還沒爆發前,孩子已經有許多事情先發生了,而這些事情才是關鍵。
—在孩子行為的背後,常是許多因素的共同結果,因此更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協助,才可能看到改善。
—把肯定放在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時,孩子會更願意投入在每一件事情上。
—管教不該只是管教,而是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能理解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的方法,讓孩子反省學習,發展獨特的自己。
……………………………………
『送書活動來囉』!
★【你點名,我送禮】一份神祕禮物,送給居家防疫的崩潰爸媽~
自從五月中疫情升級之後,到現在也兩個月了!
升級那一天開始,大人小孩進入24小時黏踢踢的生活,每天都有不同的崩潰戲碼在家中上演,大家的辛苦我們都看到了!
我們決定進行一個「#你點名,#我幫你送禮」的神祕活動。
若你看了以下的禮物介紹,心中有想到適合收到這份禮物的朋友,歡迎留言tag他。我們會在疫情中幫你傳遞小小的心意,給許久不見的好友們,告訴他們:「辛苦了!雖然見不到面,但你都在我的心裡喔!」期盼為大家在疫情中帶來一些溫暖有趣的互動~
.
★【禮物介紹】
這份禮物有兩個東西:
第一個硬硬的又有點香香的,摸起來好像有點滑滑的。
另一個軟軟的,摸起來又有點粗糙,但看起來很可愛。
這兩個東西都很實用,生活中不可或缺。
第一個我們家每個人都常常使用,它有很多不同的樣貌,有時候心煩時我會把它拿出來;想獨處時,我也會選擇讓它陪伴我;有時候在忙,孩子想來找我玩時,我也會請孩子去找它。甚至聽說有人失眠時,也會請它作伴喔!
第二個東西對環境不錯,可以說是生活中的小幫手!每個人家裡幾乎都有,但是看到可愛的,又會想擁有更多。可大可小,可方可圓,從7歲小孩到99歲長輩都有可能會需要它。
以上提示夠明顯了吧?有人猜到是什麼東西了嗎?歡迎在留言跟我們說^^
貼心提醒:第一個東西最適合有12歲以下小孩的家庭喔!
★我們將會送出三本《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神秘小禮物給大家!
★方法:
1.「按讚」替「Henry羅寶鴻老師」專頁按讚+追蹤+設定搶先看。
2.「分享」在此po文按讚及分享到您的臉書上 。
3. 看完上面的貼文後,請在這篇po文留言區上留言並tag一位你想送禮的朋友:『我想要送禮給xxx,因為⋯』,就有機會抽到囉!
4. 請注意!沒有替本粉專按讚+留言+留言內容不符+沒tag朋友,及沒公開分享,都沒辦法參加抽獎的噢!
★截止時間:2021/08/03 - 2021/08/04晚上11:59止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157
教養焦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懶得教,這麼辦:培養獨立自主的全自動孩子,百善惜為先的教育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盧駿逸
內容簡介:
不是教錯了,而是教太多
懶得教,但盡量勤勞惜(sioh)
別太用力「教小孩」,也許就有更多力氣愛小孩、惜(sioh)小孩
★擺脫「做太多」的惡性教養循環
★整理近十年來非典型教育現場的故事
★以「思考」代替教條式的教養原則,破解專家迷思
★同理父母及教育者們的困境,全年齡適用的「惜惜」想像
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好?
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多?
這些煩惱,在教育現場屢見不鮮。
但對教育者來說,這些焦慮是必要的嗎?
某些專家們總在誇談「怎麼教」,或傳達「你教錯了,照我的來」,甚至散佈「這樣教得不夠,像我這樣教才夠」的教養焦慮。教養對家長來說,既是一種不能輸的軍備競賽,也是一種時時被他人凝視的、不能犯錯的道德考驗。
難道只有通過考驗的人,才是夠好的父母?
這本書想要反對這樣的價值,也反對那些便宜行事、過度簡化的教育想像。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做錯了,而是做得太多。
懶得教,但盡量勤勞惜(sioh)。這樣的惜(sioh)不代表緊迫盯人、訓練有素的專家姿態,更不代表「為你好」就能無限上綱,成為管教的藉口。本書從教育工作者、父親的身分出發,記錄了駿逸與孩子相處的故事。包括身處教育現場的反思,談教養迷思、權力關係、自主學習等常見的教育議題。彷彿可以聽見他透過文字,溫柔並堅定的提出「學習不是訓練」「談教育也要談戀愛」「坦率的強迫,好過虛假的溝通」等主張。
為人父母者,究竟願意投入多少時間與代價,交換孩子的發展機會與空間?駿逸認為這些代價包括對孩子的愛、對人性的信任、對孩子發展的瞭解、對人我權利分際的思索與認識,以及身為人、教育者、身為父親的自我期許。全書穿插各種常見的教養難題、故事,以及駿逸與兒子阿果互動的日記。並以「惜惜」的概念出發,對孩子、教育者們傳遞人性中最寶貴的價值。
這不是一本傳統教養書,也不是扮演教育專家,指著父母的鼻子說你應該怎麼做的教育指南。它更像是一個以家庭為田野的人類學家,同時扮演爸爸、老師、朋友等角色,與孩子建立關係並持續進行的教育實驗。更重要的,不論對待大人或小孩,都應該從「惜惜」做起,以同理心相處、相惜,期望能激發同為父母、教育者的同理心,建立相互尊重及成長的良性循環,不光為了孩子,也讓我們自己成為足夠聰明、堅強並獨立的人。
作者簡介:盧駿逸
自2008年開始,持續待在光合人文/教育工作室的合作式教育場域裡,陪伴小孩一起從事社會議題、科學、歷史、創作、自助旅行等工作。除了陪小孩,也和父母一起面對教育上的各種難題,像是自主學習、親子關係、兒童發展困境。現於方格子VOCUS網站經營《教育現場的生存遊戲:好孩子權力故事》專欄,持續為兒童教育、親子關係經營等領域努力。
教養焦慮 在 人人都變成高敏感家庭《 不再焦慮的深層教養 ... - YouTube 的必吃
【罐頭小貓以上專用福利】《不再 焦慮 的深層 教養 》心智圖https://www.youtube.com/post/UgyAAoTDlpyRUu4FRzp4AaABCQ 真心覺得就算沒有生小孩也能看! ... <看更多>
教養焦慮 在 親子教養時間| 分離焦慮知多少已經進入開學第二周,相信爸爸 ... 的必吃
親子 教養 時間| 分離 焦慮 知多少已經進入開學第二周,相信爸爸媽媽多多少少還是會遇到寶貝與您分離有情緒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如何陪伴寶貝一起度過分離 焦慮 階段呢 ... ... <看更多>
教養焦慮 在 Re: [求助] 關於教養的歧見-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您好,看了心裏感受很深....
我老二當初診斷遲緩,有段時間也是夫妻吵架或是怨恨不斷....
我是全職媽媽照顧角色,但我覺得每個人的想法觀念還是有差異的,端看溝通的過程,但
我覺得要先改變你自己跟太太的溝通方式,人是需要被提醒的,但不表示對方會想接受..
.。
1.跟太太溝通的過程小心不要被她的防衛她的情緒主導,嘗試用問句讓對方去整理自己的
矛盾
不管認不認同對方的觀點,務必保持一個心態,尊重彼此的觀點。
要訣就是想著“要放一個台階讓對方好好走下來”。
我要說,這是一個很難做到的事。但這跟考試一樣,考前寫下各種跟太太對話的可能性,
寫紙條、練習、練習、練習。
不熟悉的事情,我們是需要練習的。
溝通以前記住,只要你讓對方感受你在批評她或是直言指教,不管理由再正當,都是逆耳
的,因為否定的言論會先激起對方的防衛心態。
這是人性,不是太太獨有,你跟我都會的。
越防衛,對方會越堅定自己的信念,情緒會優先淹沒一切,如果你發現自己說的話讓對方
激動了,那就停下來,不要再講了!(表示方式是錯誤的)
讓所有一切冷靜。
如果你試了很多種方案都是得到太太防衛的結果,我會建議你去請教岳母,問問岳母怎麼
做才好。因為你可能還是不知道太太喜歡怎樣的溝通方式...
如果是我,我會考慮當一個請教者,按耐自己那說教的心靈,事先背好紙條,永遠只是提
問:
“老婆,如果我是你,我也會希望姐姐能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可是我最近覺得,她好
像有點不開心,你覺得是怎麼回事啊?”
(這句話不妥當可以改為,“老婆,你最近很累,但你有沒有覺得姐姐好像也很累?”)
問的時候,讓老婆自己梳理自己的矛盾,讓老婆講答案給自己聽。
“你覺得,姐姐長大會不會恨爸爸啊?”
如果你不擅長這種類似矛頭放自己身上的對談,也可以請岳母教你寫出來..(岳母大人很
重要...)
2.取代姐姐被依賴的角色
太太可能在心理上去依賴的是姐姐,不是你,因為你不是她可以叫得動的對象....但姐姐
可以,很可惜姐姐被代入這個角色,
舒緩母親的焦慮跟憂慮...
如果你符合這個狀況,那把這個角色搶回來試試看。
讓老婆心理上更依賴你。
有時候,事情是一體兩面的,有個位置失去功能,就有人要被抓去遞補。
“老婆,照顧孩子很累吧?這一個小時我來陪他們兩個試試看。”
“老婆你跟姐姐都累了對吧?你跟姐姐好像都快哭了,你覺得爸爸星人該怎麼作呢?”
人都不喜歡被干涉,包含你跟我都是的。
3.自己獨力照顧兩個孩子試試看,讓姐姐感受另一種被照顧的感覺
另一個方式是你把自己代入一個不屬於她的環境中,重新創造老大、老二跟你的互動模式
,是有可能的。
教妹妹怎麼秀秀姐姐,至於姐姐,怎麼安撫她感受不平衡的心情...
11歲的孩子,聽聽她的想法,要是你願意只是安靜聽,不用告訴她理性的實作方式,只要
秀秀她,告訴她你也在努力,她也會得到安撫。
但我還是得說,別期待太太會學習你的模式,只是你這樣作,能舒緩老大的不公平感。
4.讓姐姐跟媽媽有更多時間談心
你可以下班陪伴老二就好,讓太太有更多時間去跟老大相處。
不然全家一起去走走,你帶老二,讓姐姐跟媽媽聊天。
有些對話,只有她們兩人溝通才可能辦得到,有時老二的存在,會干擾她們相處的機會。
你可以教老大怎麼好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你不行的話,請岳母教。
如果你覺得這樣對你不公平,自己很委屈,就看看女兒,那個比你更委屈、無法抵抗大人
要求的存在。
不管誰委屈,這些人都是你的家人...
我們跟自己的家人,才是真正要去學習溝通、尊重彼此的情緒、想法的。但我覺得...身
處其中,或是上一代也沒有這個模式,導致每個人都在黑暗中摸索,最後演變為互相攻擊
,非常可惜。
5.姐姐快要進入青春期了,請更注意姐姐的情緒狀況。
我家的快要進入青春期了,跟我的衝突有段時間也蠻大的,這不是孩子的問題,只是大人
要更多聽聽她的想法,找到平衡。
當然我也只是提出參考意見或是思考可能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希望你早日找到
跟太太之間的方式喔!
另外也跟你說,辛苦你了...
發展遲緩的成因很多,照顧這類孩子真的不容易,因此要是可以請人、找外援,都還是有
機會舒緩的。
另外我聽你描述的狀況很像是遺傳性疾病x染色體脆折症...但我不專業,只是懷疑而已,
這是要母親抽血檢查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7.7 (臺灣)
※ 編輯: edea6 (111.240.17.7 臺灣), 10/06/2023 00:40:57
更需要注意她的心理狀況
了
發展遲緩只是在不確定成因前給的說法,可以去醫學檢查,找出影響孩子發展慢的原因,
對症教學的效果更好
有的是特定訊息影響專注力、有的是視知覺(看字會跳)、聽知覺影響學習,對症改變教
學方式的效果可能更好
供參考
※ 編輯: edea6 (111.240.17.7 臺灣), 10/06/2023 08:40:34
有特殊教育的家教平台可以嘗試看看,上面不少特教領域的人士可以幫忙
因為自閉這塊我也不懂,但缺少交流就夠疲勞了...給你抱抱
※ 編輯: edea6 (111.240.17.7 臺灣), 10/06/2023 08:55:14
※ 編輯: edea6 (111.240.17.7 臺灣), 10/06/2023 09:29:03
我們自己都不是萬能的,可能找輔導老師、張老師專線問問看,也有自閉兒協會之類的
但不妥當的字句都可以修改,我們都是在學習的,不想講出來的、不認同的,就是先寫好
、練習
滾動式的修改,認知錯誤重新修改就好囉
※ 編輯: edea6 (111.240.17.7 臺灣), 10/06/2023 16:49:56
※ 編輯: edea6 (111.240.17.7 臺灣), 10/06/2023 17:55:12
我女兒列出我的缺點一大堆
※ 編輯: edea6 (111.240.60.109 臺灣), 10/07/2023 06:37:41
即使拿到手冊,不是每個家長都願意講,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接受的勇氣
我支持爸爸的想法,但看文中媽媽心理快要接近崩潰...真的很可怕!
特殊孩童的家長需要更多資源,自閉兒在治療上有其對應措施
有手冊申請長照到府資源、或是與學校特教組、輔導組,也可以問問能否申請心理師,學
校也有不少講座訊息
爸爸或媽媽可以去參加這些講座
我認識的自閉兒家長也講過相處內容,真的很艱難,雙方不容易,很怕家長先崩潰(孩子
情緒爆炸是小時計算)
最新發文那篇已經說了具體措施,請關注那位專業的文章
※ 編輯: edea6 (111.240.60.109 臺灣), 10/07/2023 08:52:07
※ 編輯: edea6 (42.72.128.160 臺灣), 10/07/2023 09:40:57
※ 編輯: edea6 (42.72.128.160 臺灣), 10/07/2023 09:44:04
※ 編輯: edea6 (42.72.128.160 臺灣), 10/07/2023 10:07:42
你們多噓發洩一下心情也很好喔
原po本身邏輯清楚、教養得體,我覺得這篇文其實對他也沒有甚麼用的
小學教育的部分他也有釐清,我推文的問題如果讓原po感覺不適,我會對他說對不起,其
他人不是他,想要做發洩請隨意
可以繼續噓沒問題
※ 編輯: edea6 (111.240.60.109 臺灣), 10/08/2023 00:42:57
※ 編輯: edea6 (111.240.60.109 臺灣), 10/08/2023 00:47:04
我想詢問的是教育細節,不過我回的方式如果讓原po爸爸很不舒服,那我確實不對
我已經去回文
原po爸爸已經回覆也自證他的參與程度了,我知道了後,我也沒有再跳針無限迴圈詢問他
了....
我下次會更注意我的推文,我認為我這樣回確實在質疑傷害那位爸爸
但我還要註明:我不認同j大回覆的情緒語言,這兩件事是分開的,原po爸爸的部分很令
我敬佩,我認為我推文有錯但我不認同j大使用的方式
※ 編輯: edea6 (111.240.60.109 臺灣), 10/08/2023 09:27:11
※ 編輯: edea6 (111.240.60.109 臺灣), 10/08/2023 11:11:21
※ 編輯: edea6 (111.240.60.109 臺灣), 10/08/2023 11:15:10
※ 編輯: edea6 (111.240.60.109 臺灣), 10/08/2023 16:15:21
最好還是看個人看狀況調整喔!
目標是讓對方自己講出來,整理一下想法
很多成人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這才是最麻煩的地方
我跟我先生,我認知他無法理解我情緒或我想法,我只要告知他邏輯上那裏有矛盾,或我
發現原來是我有誤,那自己調整,重新修改一件事的討論,最後兩人協調出sop就好
對自己最重要的人,本來就應該投入更多時間去處理跟關注,其他陌生人就還好
但現實往往是顛倒的
問句法只是最容易入手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全部
我們可能下意識以為每個人的模式是固定的,實際上是自己的行為模式固定導致循環,嘗
試打破規則但不要過分白目去摸地雷比較好
※ 編輯: edea6 (111.240.62.70 臺灣), 10/10/2023 11:01:06
※ 編輯: edea6 (223.137.219.190 臺灣), 10/10/2023 11:29: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