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播運動攀登女子全能賽前,介紹大家基本的成績計算方式。
運動攀登是奧運全新項目,在全能設定上以三項成績名次的相乘,作為選手的全能分數。
速度名次x抱石名次x先鋒名次=分數(越低者獲勝)
這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攀登三項全能計分喔,下屆巴黎奧運要把速度賽獨立出來,combined項目會剩下抱石+先鋒,三個項目雖然都是攀登,但是使用的肌群跟技巧有很大差別,所以如果能夠在三項都相當平均,真的就是運動攀登王者,詳細內容我們轉播時再請虹瑩一起分享,大家待會見!
愛爾達體育家族
#東奧看爾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閱部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系列首發! 預告了很久,總算要正式跟大家分享了👏👏👏 一直想要走出辦公室(攝影棚)進行更多樣的體驗學習, 於是催生出了這個新系列——「閱閱欲試」! 第一個體(挑)驗(戰)就是「ㄅㄠˋ ㄕˊ」~ (報時、暴食、抱石傻傻分不清🤣) BOOK有玩過抱石嗎? 知道抱石跟攀岩的差別是什麼嗎? 到底水丰刀...
「抱石上攀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抱石上攀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抱石上攀差別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抱石上攀差別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抱石上攀差別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抱石上攀差別 在 【轉錄】對於攀岩難度應有的認知- 看板sttmountain 的評價
- 關於抱石上攀差別 在 弘光戶外探索社- 抱石跟上攀的差別在於:...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抱石上攀差別 在 抱石攀岩技巧、抱石上攀差別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抱石上攀差別 在 【達人教你這樣玩】抱石體驗攀岩小技巧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抱石上攀差別 在 抱石攀岩差別的分享,FACEBOOK、運動視界、SPORTSV 的評價
抱石上攀差別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 #北大武之行 (下)
1. 簡單來說可把行程分成兩段,一是「新登山口-檜谷山莊」,二是「檜谷山莊-北大武三角點」。全程其實不長,大概12公里。大多數是兩天一夜或像我們比較鬆的三天兩夜行程,瘋狂一點的會選擇單攻,而且還不少,這些人到底為什麼要這樣逼自己啦?!順帶一提所謂「單攻」是單日行程不過夜的意思。「獨攀」才是一個人爬山。拜託各位以後看到登山新聞別再搞錯亂罵了。
2. 第二天五點起床,東摸西摸,悠哉吃完早餐,真正出發已經七點半,營地的最後一組。從檜谷山莊開始攻頂,馬上就遇到劇烈陡上,大概是整段路最陡或次陡的部分。但過了這段也沒比較好走,只是很陡跟比較不陡的差別。早耳聞北大武很硬,抱著挑戰的心態而來,實際爬確實很硬。很多攀爬岩石的部分,偶而也要翻過倒塌的樹木。不過林務局很罩,危險路段都已架好繩索、繩網、打釘.....基本上只要小心走,不太會有安全問題。
3. 路線部分也很清楚,就是不斷往上、往上直到稜線,再來就是最後的攻頂。雖然這樣說很抱歉,但沿路的風景實在令我提不起勁,或許因為緯度和面向的關係,這裡沒有大草原,也很少筆直的杉木、檜木,熱帶叢林感很重,有點像陽明山的低海拔區域,但北大武的冬天很乾燥,不像陽明山濕滑。所以可以走得很快,身手矯健的瑜伽老師是我的破風,跟著他速度也會跟著提升,不然我會很鬆懈地慢慢走。
4. 以為過了大武祠,距離攻頂只剩最後一公里,看海拔落差也只剩 64 米,沒想到大魔王真的戲劇性地擺在最後。連續迎來幾座假山頭,下切、上行、下切、上行,感覺又多爬了好幾座山,被騙得不要不要,攻頂信念幾乎要被催毀。我數度停下來休息,等待心跳趨緩、呼吸不再急促才繼續向上。本來想說抵達三角點時要來大吼宣洩,但怎麼一個不小心就到了......這次是真的沒有騙人。北大武山 3090 m,不是最高,但是目前最難爬的。
5. 如果回過頭檢討,我認為是配速問題。就像馬拉松要有配速技巧,登山或許也是。我一定是一開始衝太快了,後面才會忽然沒力。論結果,我們真的走得滿快,一般五小時完成的路線,提前一小時解決,比我們早兩小時出發的登山隊最後比我晚一個半小時抵達,但他們都是阿伯阿桑,這樣對照好像很不厚道。在山頂遇到中央大學(?)登山社,幾個年輕人果然厲害,臉不紅氣不喘大概拍了一百張照片。而我已經躺在一旁的岩石上閉幕養神。
6. 其實很擔心剩餘體力如何下山,也確實遇到一點點撞牆期,走著走著好睏好疲憊,真想來個午休。可是後來不知怎麼了,大概是午餐的能量終於灌注,精神和體力快速恢復了,馬上又變得健步如飛,信心也跟著回來,於是咚咚咚飛快地下山,又把行程時間給縮短了✌️
7. 趕下山是為了到喜多麗斷涯等待日落,真的很美啦(請見照片),山美、雲美、天公作美,辛苦爬山不就是為了這種難得一遇的風景嗎?是說如果要我選出北大武百景的話,我會把第一名頒給「北大武神木」,第二名頒給「台灣鐵杉稜線段」,第三名頒給「喜多麗斷崖日落」。雲海沒看到不予置評。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8. #煮飯神器 好好用喔~在山上自己煮白飯好爽~這絕對不是業配,業配只寫這樣業主不會開心。好奇請自己 Google ,獨居租屋族在家也很好用喔~(訂購請撥打以下電話)
---
最後,再次感謝 Sarah Liu 和 YEN SHIHMIN 的照片支援,跟攝影師出門真好 🥰
抱石上攀差別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去你的旅行】EP6|龍洞玩攀岩:到天然的學校上課去!
🧗♂️近年攀岩已經成為戶外運動的熱門項目,各種天然、室內攀岩場逐漸被大眾重視,攀岩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快來收聽本集節目!!
🧗♂️光編碎碎念:小編怕高但小編不說,還記得當年挑戰龍洞攀岩與北部三大岩場,都以為天堂就在我旁邊了呢。
------------------------------------------------------
說到攀岩,一般人可能會把它當作是種運動,如何跟旅行扯上關係?或許,我們會因為想要參加某項運動,而到當地旅遊;或者同樣的地方,用不同的運動方式,看見不一樣的風景。這一集《去,你的旅行》裡,記者游琁如和徐婉卿分享他們到龍洞攀岩的經驗,讓龍洞除了海中水上的體驗外,多了另一種樂趣。
#旅行 #龍洞 #攀岩 #抱石 #室內攀岩場
🎧️ 現在就來收聽:EP6|https://mirrorvoice.pse.is/38by4d
本集重點:
04:47|龍洞岩場:天然的學校
09:12|何謂「上攀」?有哪些基本配備?
17:42|攀岩與抱石差別在哪?
20:55|#旅行小技巧:衣服快乾 Tips
延伸閱讀:
攀上15米高望向大海 東北角的天然岩場龍洞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502tour001/
一生一定要來一次 征服龍洞峭壁海就在眼前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522tour001/
去你的旅行
由鏡好聽與鏡週刊共同製作播出的《去,你的旅行》開播啦!在節目裡將告訴大家最新的旅遊情報,以及最有趣的旅行方式!
🎧️ 訂閱 Apple Podcast 收聽 : https://mirrorvoice.pse.is/t4544
🎧️ 訂閱 Spotify收聽: https://mirrorvoice.pse.is/uyxdu
🎧️ 訂閱 Google Podcast收聽: https://mirrorvoice.pse.is/vmlrr
#鏡好聽X鏡週刊
抱石上攀差別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系列首發!
預告了很久,總算要正式跟大家分享了👏👏👏
一直想要走出辦公室(攝影棚)進行更多樣的體驗學習,
於是催生出了這個新系列——「閱閱欲試」!
第一個體(挑)驗(戰)就是「ㄅㄠˋ ㄕˊ」~
(報時、暴食、抱石傻傻分不清🤣)
BOOK有玩過抱石嗎?
知道抱石跟攀岩的差別是什麼嗎?
到底水丰刀會飛簷走壁還是動彈不得呢😎?
= 本 次 特 別 感 謝 =
👣體驗地點:
Civic Bouldergym Taipei 市民抱石攀岩館
https://www.facebook.com/CivicBouldergymTaipei
👣小傑教練--- 到底有多厲害?
「極限體能王」精彩片段:https://reurl.cc/6gnl1V
斯巴達障礙跑競賽:https://reurl.cc/e5K8eL
台灣百岳目前完成67座(持續增加中...⛰️)
#閱閱欲試 #抱石 #攀岩 #體驗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上一集!:::::::
《10分鐘完成每件工作:讓你優秀的不是努力,而是方法》
https://youtu.be/ZFD7Hxr_IpA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我們關注「人生x學習」,並樂於分享知識、傳遞價值,
希望讓生活更聰明、生命更精彩!
閱部客靈魂人物: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有趣的學習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抱石上攀差別 在 弘光戶外探索社- 抱石跟上攀的差別在於:... | Facebook 的必吃
抱石 跟上攀的差別在於: 前者不須繩子,可以一個人爬,除了岩鞋外不須其他技術裝備,高度大約在3~5米,下方會有墊子保護,攀爬方向為橫向,路線短, ... ... <看更多>
抱石上攀差別 在 抱石攀岩技巧、抱石上攀差別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在抱石上攀差別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lesautres也提到今天突然發現雙臂單槓垂懸終於可以撐到一分鐘了做了五次但間隔很長,一整天有空想到去計個時做一次 ... ... <看更多>
抱石上攀差別 在 【轉錄】對於攀岩難度應有的認知- 看板sttmountain 的必吃
mitsuisi 狂推...
近年看過最好的攀岩翻譯文章了..
頗具有啟發性..
以下轉載自 微岩運動攀登俱樂部
https://www.climber.idv.tw/%7Emicrorock/frame.htm
-----------------------------------------------------------------------------
對於難度應有的認知
資料整理:Steven Chen
什麼是難度?
攀岩有很多種不同的形態,有短的運動攀登路線、長距離且危險性高的阿爾卑斯攀岩
、只有幾步的的抱石。有自行放置固定支點的路線,也有Bolts已經打好的路線。不同地
區的岩壁有不同的岩質、不同的歷史背景,很難用同一種標準來衡量,因此就發展出幾種
不同的難度系統,而且;有些國家也自己發展出他們的難度系統,所以;難度是一個很大
的議題。
簡單地講;難度就是個人對於攀登路線難易程度的一種感(知)覺。
但它真的只是一種感覺嗎?
根據科學家研究人體的感覺神經,例如皮膚的壓力神經,或疼痛神經等....每個人的
神經細胞數目本來就有先天上的差異,所以有些人特別不怕痛,對壓力的感受也不相同。
所以難度並不是單靠人體的感覺神經的作用,而是一種過去經驗的綜合比較。不過;科學
家也証實人類對於壓力、疼痛的忍受能力可能每天都不太一樣,身體狀況或心理狀況不好
時都能會降低這些感官上的忍受能力。所以當攀岩者用生理的感覺來做為衡量難度的參考
時,往往會失真!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某一天身心狀況特別好時,爬起路線來
十分輕鬆;另外一天再爬同樣的路線可能感覺就變得很吃力了。
難度的歷史發展
傳統上;許多難度系統(像是UIAA、法國系統、YDS)主要是考量該路線最難的動作
來作為整條路線的難度,多繩距路線(multipitch route)有時候每段繩距(pitchj)的難度
是分開計算的。但其它的因素例如:恐懼感、架設支點的難度、路線長度、撤退的困難度
…等等,都不考慮在難度之內。只有傳統英國難度系統才將其它的因素考慮進去。
攀登的方式也是另一個影響路線難度的重要因素,大部份的難度系統都是以Redpoint
難度為主,也就是說路線的難度是假設攀登者已經很熟悉這條路線的動作來制定的,換句
話說;是套招過後的難度。在此;傳統英國難度系統又是唯一的例外,只有英國系統有評
比一條路線On-Sight的難度(即假設攀登者從來沒爬過這條路線)。即使是使用相同的難
度系統,還是會產生有些路線爬起來感覺比較難,而有些路線感覺比較簡單的差異,這些
主客觀的因素我們留在稍後再來討論。
現代運動攀登的難度是以整條路線的平均難度而定,因為在人工岩場當中,路線的難
度是可以被設計與控制的,不像是天然岩場可能只有一小段最難。所以比賽的路線每一步
的動作都不會太極端、難度也不會太高,但將整條路線的動作連貫起來難度則很高。也就
是說:現代運動攀登是以完成路線動作的成功率來決定整條路線的平均難度。成功率愈低
則代表難度愈高。實際上運動攀登的難度也已經包含了其它生理與心理的因素,包括恐懼
感、或快扣好不好掛…等。雖然習慣上我們仍以過去的難度系統來做稱呼,但其本質精神
上已經完全不同了!(註:法國的難度系統較接近現代競賽運動攀登的形態)
所以一條早期在天然岩場所開出的5.13a的傳統路線,絕不等於比賽路線的5.13a。
難度的制定
一條路線的難度通常是由首攀者來決定的,首攀者常會參考下列因素來制定難度:
一、以他/她當時爬的感覺來做為判斷依據。
二、比較過去的攀登經驗。
三、參考該地區其它的路線來做為比較。
四、參考群眾的意見。
不過實際上;一些高難度的路線難度常常被低估(因為群眾的壓力) 。
當路線被爬上後,難度有可能會再做修正,如果該路線的難度被高估,則有可能降級
,反之;若該路線的難度被低估則可能會被昇級。另外;路線上的點變大(腐蝕)或變小
(斷裂)也有可能造成級數的修正。
對難度你應該有的認識…
主觀的難度The subjectivity of rating
我們必須對難度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那就是:對攀岩者個人而言;難度是非常主觀的
。如果一條路線正確的難度是5.13a的話,這意味著一定有其它攀岩者認為這條路線只有
5.12d或5.13b/c,因為每一個人的條件都是不同的。
難度也是一種綜合過去經驗的感(知)覺,感覺是很主觀的,沒有理由你的感覺一定會等
於別人的感覺。所以你所吃的那碗所謂的特辣牛肉麵,也許在別人看來真的只是小辣牛肉
麵,這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這種情形在抱石或短路線時尤其明顯,所以大可不必為路線
難度而堅持己見,因為每個人的感覺真的都是不同的。
你也不可能每次攀爬同樣的路線卻都有相同的感覺,別人當然更不可能跟你有完全相
同的感覺,所以;難度是不準的(精確的),僅供參考!
造成難度失真(訂不準)的一些原因:
一、受限於攀登者過去的經驗
如果一個攀岩者過去沒有爬過5.12個路線,即使他爬得再好,他也決對不會制定出超
出5.12以上的難度,所以他們所訂的難度常常是被低估的(保守的)。這種情況常發生在一
些較有歷史的岩場,國內一些早期開發的岩場如大砲岩、麗陽、壽山…等,路線的難度都
有訂的偏低的現象。
例如:壽山岩場有一條路線叫作"蛹夢"十多年前梁明輝教練首攀訂難度為5.9,由於當時
壽山岩場最難的路線是"越嶺獵狐"[5.10c](有其它更難的但只算是抱石問題),而當時國
內最難的路線也只有5.12(其實上是TopRope)。最近(2003/5/25)阿勇來高雄爬過"蛹夢"
後,認為它"蛹夢是一條5.11的路線,或許阿勇是正確的,因為"蛹夢"的起攀是一個抱石
問題,也有些身高上的限制,對於個子不高的人(尤其是女孩子)。
所以一些新與的岩場往往難度訂得比較高(或者說比較接近於運動攀登的形態),例如泰
國喀比。
二,受限於過去的攀登技巧
若一個攀登者缺乏某些特定的攀爬技巧的話(例如裂隙),那麼他在爬這種地形時會
覺得比較難。所以通常到漠生岩場攀爬時很有可能覺得別人的岩場比較難,這也是攀岩者
最好能夠到各地攀登旅行的原因。
因為岩壁的各種條件不儘相同,所以每個地區的難度可能都不太一樣,例如:同樣是
難度5.10的路線在約瑟米提(Yosemite)爬的感覺可能就和在台灣爬的感覺完全不同。
如果某個地區的攀岩者沒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去攀岩旅行,也沒有外地的攀岩者前來交
流。那麼該地區的路線難度就很容易有失真的問題。另外,每個地區的岩壁形態、岩質、
路線的長度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同樣是5.10的路線可能每一個地方都有所不同。
三 、難度的錯覺
例子一
如果你在一條路線或是抱石問題上奮戰很久,不久之後你就會失去對難度的感覺了。
因為你已經嘗試很多次了,你對於每一個點、每一個動作都瞭若指掌、你已經知到道該用
什麼心情與體力來面對這條路線。你的身體也已經完全的配合這條路線的風格,即使是細
膩的膝蓋、腳踝的扭轉都能控制的很完美。
例子二
如果有一個人爬上5條8c+的路線,平均只花上5~10次的嘗試,之後他嘗試另一條
project卻花了三個禮拜但後來終於完攀了,雖然完攀後並不覺得比以前的8c+難多少,但
他想以前爬8c+只用了5~10次,爬這條卻花了三週...所以這條路線可能有8c+/9a吧....
但是若是這個人以前爬8c+時也花上三週的時間的話那他該如何去比較?
你不能以你所花的時間或嘗試的次數來判定路線的難度,你說是嗎?
例子三
另外,當你攀爬一條路線並非在你的極限時,即使你犯了一些小錯誤雖仍能完攀,但
這些小錯誤無疑地將使你感覺這條路線感覺更難。
例子四
另一個例子是,油雞黑拉雅馬(Yuji Hirayamas ) on sight 一條 Mortal Combat路
線,這是一條典型的耐力路線,在法國的Jurassic國家公園。 這條路線是由Axel
Franco所開出的,由於Axel Franco並非是那種很強壯的攀的攀岩者,原本的難度是訂為
8c/c+.,經過了大家幾次重爬(repeats)後,難度公訂為8c。
油雞(Yuji)覺得這條路線比他以前所爬過的8c都還要簡單,感覺比較像是8b+。油雞
當然會覺得這條比8c簡單,若非如此他也就不會成功地On-Sight完攀了,最有可能使油雞
可以成功On-Sight的原因是Mortal combat這條路線簡直就是像為油雞量身訂作的一般。
但這並不表示油雞覺得8b+是Mortal combat這條路線正確的難度,因為若正確的難度是
8b+的話則表示一定會有其它人認為只有8b。但由Franco原本訂為8c/c+來看,Mortal
combat應不止只有8b+ꄊ
四、首攀者的心理因素(避免爭議)
人們似乎害怕訂出高難度的路線,因為群眾的壓力…,這無疑是攀岩者無形的包袱。
如果你認為有條路線應該有5.14a的難度,但是你可能會說:這條路線可能比5.13cd還難
,因為這樣比樣不會引發爭議。記得Fred Rouhling在1995年宣稱Akira是一條9b的路線時
,當時幾乎沒有人認為那是真的,也沒人認真的看待Akira這條路線,它甚至溲有出現在
「全世界最難路線的名單中」,儘管;Fred Rouhling的另外兩條9a路線也沒人再爬上去
過。直到現在Akira這條路線都沒人能重爬過,人們才開始相信。但是若當時Fred
Rouhling是這樣來描述Akira這條路線的話,應該比較容易讓人接受…
第一段是8b+(5.14a)有個休息點,接下來兩個V12/V13左右的抱石問題沒有休息點,最後
一段是8a(13b)的難度。
當一條路線的難度制定超過了當地的攀登水準以上時,往往會引起爭議。因此;有些
攀岩者就會傾向將路線的難度訂的比較保守;以免引起爭議,這也是難度失真的另一個原
因。
舉例而言:
Dave Graham並沒有為他所開出的Livin' Astro與The fly,這兩條路線訂上難度。因為他
擔心或許別人可能不認為有那麼難,為了避免爭議;所以乾脆不訂難度了。
如果大家能真正了解上面所提到「難度是主觀的」的涵意的話就應該能理解:別人絕
對不可能和你有相同的感覺,所以當別人覺得這條路線比你的感覺更難或更簡單時,這並
沒有什麼不對,不必去爭論這條路線難度的正確性,攀岩者應勇於表答並忠於自己的感覺
。
另外;當你還沒有爬上某條路線前,似乎也沒有必要去質疑路線的難度。
五、測不準原理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你去問一些高手關於簡單路線的難度為何?,會發現他們對
於什麼是5.5或5.8的看法有比較大的出入,但卻對於5.12,5.13這些難度有著比較接近的
看法。這或許是人們對於自己極限的感官能力會比較敏感一些,而對於較弱的感覺刺激會
比較遲鈍。所以;初學者可能比高手更加清楚5.5與5.7的差別在哪裡。
難度對於攀岩者的實際義意
避免危險
對於傳統攀登而言,路線難度愈高;其危險相對的增加,所以攀登者應選擇適當的難
度來爬,以免有生命危險。運動攀登雖然危險性較低,但是攀岩者越級挑戰高難度的路線
,比較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幫助進步
許多攀岩教材都告訴我們,只有選擇適當難度的路線來爬,才能幫助我們進步,難度
太高或 太低都不好。許多初學者常常越級挑戰一些難度太高的路線,他們往往大在意數
字的問題、對於進步操之過急,或太在意別人對於自己的評價而忽略了攀岩真正的樂趣為
何?
Ratings are a tool to help you climb, but they are not what climbing is about.
我該爬什麼樣的路線呢?
難度(YDS) 如何達成
5.0~5.5 大部份的成人,在第一次攀岩時都有可能爬上這種難度。
5.6~5.9 如果一週最多只爬一天,又沒有其它的訓練的話,那很可能只在這個範圍內遊
走。很多人在這個範圍就半途而廢了!
5.10~5.11 如果沒有岩鞋的話是很難爬上5.10以上的路線的。除了每週末、週日必須爬之
外,平時還要加強體能的訓練。若每週只爬一天,可能要花上一兩年以上才能
爬上5.11的路線。
5.11~5.12 每週必須爬好幾天,而且必須辛苦訓練。爬到這種程度,你已經算是真正的攀
岩者了!
5.12~5.13 近於職業級的訓練,及非常嚴格的訓練計劃。一般人只要努力不懈,總有一天
會達到這個境界。
5.14以上 近於職業級的訓練,甚至瘋狂的訓練,但並非人人都能練到這個境界,你的資
質必須要有過人之處才有可能。
結論
難度≠攀登者的能力
很可惜的!大部份的人都會將路線的難度與攀岩者的攀登能力劃上等號,彷彿將攀岩
者也分了等級,有些人乾脆直接將攀岩者分成等級「這些是5.14的高手、那些是5.13的高
手……」。
攀登的能力包含許多不同的層面:體能狀況、心理狀況、攀爬的技巧、戰術運用與臨戰表
現。成功爬上(RedPoint)一條高難度的路線可能只是某些局部攀登能力的表現,再加上在
這條路線上嘗試的次數夠多,自然你就比較高成功機會。
但是比賽時則選手需要較全面的攀登能力,由俊明上次在國際比賽中擊敗許多5.14的
日韓高手的實例中我們可以知道,難度絕不代表攀登者的能力。
難度是不準的(精確的),僅供參考!特別是跨地度的難度往往是難以比較的。
難度是非常主觀的。如果大家知道這點的話,相信可以避免許多難度上的爭議。
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攀岩者事先知道一條路線的難度的話,會對他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正面的or負面的,還
是因人而異?
--------------------------------------------------------------------------------
附錄一
世界高手對難度的態度
Chris Sharma
克里斯瞎馬從不為他最難的抱石路線訂難度,因為他並不認為你可以將一個數字附於一條
抱石路線之上。hello!克里斯。醒醒吧!如果沒有數字的話你就不可能過著像現在這樣的
日子了!想像一下climbing雜誌要是沒有數字的話會是什麼樣子。
沒數字-就沒群眾-就沒贊助商-就沒錢!
Klem Loskot
在未來,Klem Loskot將只用B-級數來(B-grading)來訂定他的路線或抱石problem,另一
方面,Klem Loskot只對那些難度在他極限邊緣的路線或抱石problem有興趣,所以他的路
線大多是由8b+/V14算起。
Fred Nicole
Fred Nicole也開始避談難度,雖然他仍想繼續用正常的方式來為他的路線或抱石problem
制定難度,但他還是不想讓別人降低,所以索性就不說難度了。
--
███████████████████████████████████████
████◤ ◥█████████▇▆▅▆▇█████████████████
██◤◥◤◥◤◥◤◥███◤ ◥██████▁▁▁▁▁▁▁▁▁█▇▆▅▄▅▆▇
◤ ○ ◥█◤ ◢██◣ ▏fall in love ▏
╘│╛ ◢███◤ ◥◤ ◣ ▏ with mountain ▏
/\ ◢█◤◥◤ ◥▇▇▇▇▇▇▇▇▇████████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140.116.32.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