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建國派對「解華殖、母語復興」的看法]https://wp.me/pd1HGm-mt
重點整理來了♡順手分享好人一生平安♡
🍡🍡🍡
【直播EP29重點整理】🥜台澎小堅果🌰
時間:8/21(六) pm8
講者:臺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創辦人-黃聖峰 +皮筋兒
主題:
1. 法理建國對「解華殖」的看法
2. 法理建國派對「母語復興」的看法
🍡🍡🍡
🌰1法理建國對「解華殖」的看法
先說我的看法:
我對「華殖」的想法是台澎建國以後才能真正釜底抽薪處理這個問題。
在台澎還未建國之前,去動中華民國政權的東西,就容易造成我們上週直播說的「華台不分的現象」,因為在大多數人都不了解台澎法理地位的真相、也不知道台澎目前不是國際法上的國家而需要建國,那把中華民國台灣化就很容易造成認知上的誤解、削弱建國意志。
之前有篇文「法理建國派的目標」有說到:https://wp.me/pd1HGm-3U
中華民國是一座監牢,典獄長把台灣人關起來,不給我們食物,但台灣人會反抗,所以只好實施柔性政策讓台灣人可以當上獄卒,然後獄卒就幫被關的台灣人爭取生活自由,但我們感覺生活變好了,我們支持獄卒,不代表我們就喜歡待在監牢裡面,我們要告訴台灣人這個監牢的存在。
支持本土政黨,是因為本土政黨能守護言論自由,讓大家可以喊國際法法理建國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告訴台澎人監牢的存在。不要想在監牢裡面怎麼過的舒適,監牢布置得再舒適,仍舊是監牢啊!要知道監牢存在,而不是去爭取做更好的獄卒。
最後要讓大家知道的是:這個監牢其實根本是不存在的,台澎主權未定不屬於中國國家(無論是PRC 政權 Or ROC政權想代表的「中國」),大家都中了催眠術了。一個叫中華民國的催眠師對全體台澎人施下催眠咒,施下「台灣光復回歸祖國」、「中華民國擁有台澎主權是台灣人的國家」的催眠咒。
於是,台澎人就在「中華民國擁有台澎主權,是台灣人的國家」這個牢籠裡度日。就跟夢中夢中夢一樣。
以為自己有國家(第一層)→ 以為自己有敵人(第二層) → 以為誰能幫助自己對抗敵人(第三層)。
在「中華民國擁有台澎主權是台澎人的國家」的’第一層’夢裡面,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是中華民國(政權)的敵人,所以是台澎人的敵人,勿忘剿匪」的‘第二層’夢裡面,做「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或本土政黨)才能保護台澎人」的‘第三層’夢。
第三層就是中華民國政權出場預設值。552萬人還在第三層夢境裡,反共跟主張統一不衝突都在這,有的相信九二共識可以合作來避免戰爭,有的選擇加入親中陣營。817萬人以為醒來了,但一樣在第三層夢境裡,情節不同,做著「本土中華民國政權政黨才能保護台澎人」的夢。
第二層是從第三層中醒來,仍存在在中華民國政權政黨政治的框架,把中華民國政權的敵人當成台灣的敵人。
最後,第一層是最難解的。
「國家正常化」是衍生自第一層,求一個現況改善,支持國民黨的也未必認為 ROC 當下狀態很 OK。例如:徐巧芯那種知識藍,有自己的正常化版本撕掉親共標籤。
而反對國民黨支持本土政黨的人,支持的是「中華民國台灣化」就是正名制憲或修憲、體制內獨立公投(從中國國家的中華民國流亡政權中獨立出來)。其實「中華民國台灣化」從蔣經國就開始了,是進行式,用以台制台的方式作民主制度轉型,也是在第一層最難解的夢中。
因為以為目前有國家所以沒意識到需要建國,台澎法理地位就是在戳破第一層夢。
對法理建國派來說是要直接跳脫出中華民國政權政黨政治的框架,跳脫出來看到的是中華民國政權的本質,而不是周旋在中華民國政權內看政黨鬥爭。
🍡
中華民國政權對台澎進行殖民是毫無疑問的。有人以為政黨輪替換本土政黨就沒有殖民的狀況,那這是很嚴重的邏輯錯誤。基本上中華民國政權自1945年到台澎後就想辦法把台澎人洗腦成中國人,當時中華民國政權仍舊是唯一的中國合法政府,後來PRC政權在1949.10.1建政導致ROC政權流亡台澎。在ROC政權因為在國際社會失去舞台失去大內宣的根據,加上台澎人本土意識發展到一定程度後,ROC政權就不再堅持自己是中國,也不再說台澎人是堂堂正正中國人,但還是會說台澎人是中華民國國民,這就是洗腦,因為它沒有老實說清楚台澎法理地位的真相。
還有目前有一類稱作解殖派,他們把ROC政權自1945年來之後,帶來台灣的各種東西,如國家認同、語言,認定為殖民行為,因此就會主張去華殖,有的人會說目前說的中國語就是殖民,那應該去除掉中國語,有的還會說不能使用中國文字,於是會主張改用羅馬字。還有的進一步會說台語(ROC政權說的台灣閩南語)、客語都是從中國來的,所以去華殖時也不要用,所以就會主張要用英語。
這樣就會產生同樣是解華殖,但每個人主張的程度不同。有的是著重在中國史觀教育思想上的解華殖、有的是ROC政權來台之後所有東西拿掉。
其實法理建國派不會否認華殖存在,但我們現在要把華殖拿掉,要拿掉到什麼程度?什麼範圍?其實我們並未對這個下定義,華殖是一個現實上存在的狀態,法理建國派解華殖的方式並不是針對某個特定特徵拿掉,我們是直接讓ROC政權離開台澎。
今天無論是語言、文化、乃至於ROC政權整個框架,只要它還在台澎那就不會不見。法理建國派是要把鬼門搬走,會跑出中國鬼的鬼門,這些中國鬼就是造成華殖惡害的妖魔鬼怪,就是因為鬼門在台澎所以鬼怪才會一直出現。
所以法理建國派是直接處理根源ROC政權,我們不是針對某些華殖項目,而是針對殖民者、殖民行為根源移除。我們是要將華殖的舞台拆除,讓它沒辦法進行下去,ROC政權滾出台澎以後,華殖的傷害才有辦法好好地處理。
如果不先拿掉ROC政權,然後努力的在處理中國語霸權,就會很困難,因為官方行政機關都仍舊是使用中國文、官方宣傳、法院判決等等也都是中國文,拿著台澎人納稅錢做這些事,你不但沒辦法阻止ROC政權這樣做,還必須配合它。因此去華殖很容易撞牆,你很辛苦的做這些去華殖,但ROC政權可以拿著你納稅錢去做完全相反的動作。這個狀況就會是你走兩步退一步,甚至會有倒退的情況,就像是ROC政權體制內還有中國腦的人存在,如之前推課綱這樣,中國腦就會受不了,那台澎人就會退讓遷就。
ROC政權存在的情況下,很多去華殖的工作會事倍功半,還會變成虛耗。當然有的人會很有毅力繼續下去,但更多是熱情冷卻做不下去的,如果我們沒有趕快完成建國,把ROC政權這個上演殖民戲碼的舞台拆掉,就算你這樣跑上台叫觀眾不要看這些華殖戲、因為心靈會被汙染等等,觀眾是很難注意到你的。因為只要舞台沒有拆掉,就會每天上演華殖大戲,而且華殖演員成千上萬人,解華殖的只有幾個人容易落入孤掌難鳴的處境,加上資源又少都消耗在這,到最後你會因為這麼辛苦但結果不如意而感到非常痛苦。其實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人們聽你講一句之後,接著會聽到ROC政權講成千上萬句,所以對你的印象就很淺,ROC政權可以舖天蓋地的讓環境都成為它的舞台,那你就會很難去抗衡,有的人甚至就放棄了。
我們並不是反對去做這些事,而是我們希望大家不要把「完成解華殖」當成建國前提,我們沒有限定只有建國後才可以做,我們沒有阻止大家,我們只是說清楚在沒有去掉華殖根源的情況下進行解華殖會面臨的重大困境。
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法理建國派沒有資源可以揮霍,所以會努力用有效率的方式來推廣建國,採取行動前都會先思考這個效果及後果,這也是對提供資源的人負責,盡可能發揮最大效益。
法理建國派推建國所思考的是ROC政權這個框架的問題,這個框架就是問題的根源,如果你不能正視問題根源,而是針對問題造成的損害進行修補,那仍舊沒辦法處理到問題根源。能從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自決建國。
比如課綱問題,改課綱要面對的人不是只有課綱委員,還有學校教書幾十年的老師,還有已經離開學校滿腦中國腐儒思想的家長。大家要思考為什麼ROC政權教育會這樣?因為它要讓自己可以在台澎上活下來,所以洗腦教育才會充斥著「愛國、沒有國哪有家、覆巢之下無完卵、忠貞愛國犧牲奉獻」這種愛國主義的愚忠思想,導致你認為它是你的國家。當你腦袋裡塞滿這個思想,最得意的就是ROC政權。今天你說你要改課綱放進挑戰ROC政權存在正當性的史實,ROC政權當然會阻止你,因為這是它苟活於台澎的命根,若這時候有人跳出來說要強化國家認同、愛國教育,ROC政權就會越站越穩。
ROC政權的課綱就是為了培養中(華民)國國民,國民小學、十二年國民教育、這個國民難道是台灣國嗎?不是。這個課綱內容是要生產可以維持ROC政權繼續存在的人。ROC政權靠著台灣光復謊言讓台澎人接受它,流亡後又繼續騙,讓台澎人不知道它的中國流亡政權本質,等到台澎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時,又騙說台灣是主權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你放不下中華民國,然後說最大的威脅是中共,讓你有亡國感,這一切問題都是從ROC政權來的,它就是罪魁禍首、它就是問題的根源,而你只會看到它對你說我們有民主有自由……
之前在社群中看到一張圖,(如下圖),ROC是監獄,有一個被關的囚犯在牆上打一個洞,洞外是大草原陽光照進來,但這個人在牆上裝了一台冷氣,這個冷氣叫做民主,然後這個人在監牢內睡得很舒服。這就是目前ROC政權在台灣做的事情,你以為有ROC政權給的民主自由就夠了,所以你自願把自己關在裡面,你沒意識到你還在監牢裡面,不知道台灣不是國家需要建國。所以說解華殖如果你沒看清楚這狀況,你會沒意識到ROC政權用民主自由來拐你,讓你以為台灣民主化,實際上是ROC政權治理手段民主化,它會告訴你台灣是民主自由的表率啊!台灣是民主國家等等。
所以解華殖說要解除ROC有毒的價值觀,我們沒有反對,但你若沒有把根源處理掉,那這個毒你是解不完的。
題外話,法理建國派有找過ROC政權的本土政黨,只是溝通的成果有限,所以有些法理建國派的人出來組台澎黨,但法理建國派不等於台澎黨,因為法理建國論述不是只有台澎黨可以推,台澎黨只是宣傳工具、為了在選舉公報上政見發表上被看見。
ROC政權治理手段民主化,在這個體制內的政黨其實都差不多,除非某政黨理念很清楚不是為了爭權,否則通常都會為了拿到選票而說選民想聽的話,做選民想看的事情。但選民想聽想看的東西就是正確的嗎?ROC政權洗腦七十多年,選民都認為ROC是我們的國家,那目前線上的哪個政黨敢說ROC不是我們的國家?沒有。除了以法理建國論述組的台澎黨。
所以找政黨來幫忙推廣雖然是一種方法,但如果這個政黨打算要在ROC政權框架下走政治,就一定要配合選民腦袋裡的東西,當選民喜歡ROC或者要維持現狀,或者是認為台灣是國家叫ROC,那這樣的政黨是不敢老實說出實情的。
🍡🍡
🌰2. 法理建國派對「母語復興」的看法
先說我的想法:
我們社群中討論這個很多次,這三天還吵很久,而且最主要是討論復興台語,最後還有兩個人用語音說台語在辯論了。我們社群不確定是否有原住民跟客家人的存在,只是我們在討論復興母語的時候,其實要知道台澎上存在不同民族、說不同語言、用不同文字的人。
我的立場也強調過,我為何用中國文來寫文章,就是因為這是目前所有人普遍都看得懂的文字,可以有效率地進行推廣,而且也是我能力所及又很容易進行雙向溝通的方法。一個論述應該不會受制於使用什麼語言、用什麼樣的文字。台澎建國是要建立長治久安的國家,而不是建立少數特定族群的國家,所以無論說什麼語言、用什麼文字、無論是哪一族的原住民(包括平埔族)、無論是說哪一種母語,希望大家都可以了解客觀史實後,一起來決定台澎土地的未來。
當然如果說其他人有自己適宜的推廣方法我當然支持,你就可以去做,甚至可以把我的文章翻譯成你的母語去推廣我ok!論述客觀精準,推廣溝通在個人。
之前聖峰在社群中也說過:語言是文化、歷史跟知識的載體,語言的價值,展現在它所乘載的內容物上,而不單單是語言本身。沒有語言是特別高貴的,也沒有語言是特別低賤的。一個道德觀念,用中國語講,用台語講,價值都是一樣的。如果會因為使用的語言不同就覺得價值不同,可能要去思考這個印象是如何造成的。
我也收過私訊要我打台語文出來的人,我只能說 如果你可以,你就來吧!每個人可以用自己適宜的方式,吸收受眾。再說了,我認識不少客家人、原住民,我要跟他們對話,用的就是對方看得懂的文字,這樣才能雙向溝通。
問題的根源始終是中華民國政權。希望大家討論語言議題時不要本末倒置,目標最重要的仍舊是建國。法理建國派歡迎大家一起成為推廣者,不設限你說什麼語言,用什麼文字。
🍡
ROC政權在台澎上用各種手段壓制語言,中國語霸權很嚴重我們知道,我們現在直播用中國語來講,而不是用我們的母語,原因就是前面第一點說過的「效率」。資源如此有限,我們若要有效率地推廣,當然是要用大家看得懂的文字、聽得懂的語言來推廣,這樣才可跟對方溝通對話。如果我們不這樣,在推廣時就會效率不彰。
有些人會說「你是台灣人就要講什麼語言」類似這樣的話,問題是現在情況是ROC政權框架下,很多語言缺乏有效的環境來學習,很多人之所有失語,不是他的問題,不需要檢討受害者。當有些人在復興母語時,想營造學習環境,所以都用母語說、文字用羅馬字去推,那如果你有資源可以去做那很好,現實上你若堅持下去而不放任何中國文字,你會遇到沒接觸過的人真的看不懂你寫的內容,所以他吸收不了你寫的內容。如果你要對方先學好語言再來看的話,你有把握你想傳達的內容有足夠的吸引力,能讓你想對話的受眾為了看懂你的內容去花時間學習嗎?
就好比我們學英文時,老師課堂上也不會全英文來說,課本上的英文字也會附上你看得懂的中國字來輔助你理解。如果你要學習語言,沒有原本熟悉的語言當媒介,你是沒辦法好好學習的。
母語復興會面臨到資源有限,ROC政權的資源都用在官方上,還有ROC政權訂的國家語言包含台灣閩南語(不是台語)、台灣客家語、ROC政權承認的法定原住民語認定為國家語言,這就是收割,所以你就變成了中華民國國民,使用的是中華民國國家語言。這樣開心嗎?中國流亡政權說你的母語是它的國家語言欸,你高興之餘,它的分配資源仍舊不平等。
再來官方語言不等於國家語言,之前說過。公文書、與行政機關單位往來時必須使用的就是官方語言、官方文字。
在這情況下復興母語會面臨到上述的現實狀況,那如果要求法理建國派還要兼顧復興母語,那我們的立場就是:我們是希望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推廣,讓大家都快速看得懂。而母語復興推動者可以做的就是當翻譯,將相關論述翻譯成自己的母語,例如使用台羅、教羅、台語文、原住民語言羅馬文等等來跟你的夥伴分享,跟你社團內看得懂的人來分享,對你來說,使用你很熟悉的方式來表達應該也不會覺得很困難。
不管你想復興什麼母語,你仍舊看得懂我們的文章、聽得懂我們的直播內容,你了解以後你就轉換成你想復興的語言,再傳達給你的夥伴,這樣成本最低成效最好。
但你不能反過來要求我們寫文章時要使用所有台澎本土語言,例如16族ROC政權承認的法定原住民的語言跟台語、客語等等,那我們一篇文章可能會寫非常久了。
大家為了吵用什麼語言推推廣法理建國,吵很久其實都會削弱建國意志。像台語的文字表達方式,有人堅持必須使用教羅不能使用台羅,有人覺得都沒差,有的人覺得可以漢字夾羅馬字、有的人要寫ROC政權推的台灣閩南語漢字,那這樣我們寫文章要怎麼做?怎麼滿足所有人?重點不是應該在推廣法理建國的論述嗎?我們目前寫的誰看不懂了?我們不可能去照顧所有人的語言復興,資源跟時間都有限,我們希望可以快速讓大家都看得懂我們的論述,不得已使用中國語,不代表我的身分認同就是中國人。
當初美國打獨立戰爭難道他們有限制不准用英文嗎?當然是先用可以溝通的語言,殖民者的語言先用,趕快完成建國後,再來重塑國家模樣、再來維護公平的語言平台。
但我們可以提供你法理論述及客觀事實的資料。大家都可以依各自適宜的方式去推廣,各自受眾不同,才能遍地開花~
我們希望你本身如果有自己擅長的專業或者在意的議題,你可以在推廣法理建國時,用自己方式去運用,最重要的,仍舊是希望大家可以團結起來朝著建國這個目標走。
一起走在建國路上:)
🌰具體建國步驟、行前具備條件以及終止代管自決建國後的工作 https://wp.me/pd1HGm-7P
我們應該在學校學習盡可能多的事情翻譯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停換工作,只會浮在半空中】
杜書伍認為,新鮮人剛出社會,要從最基本的事務、從一個單點很投入去做,然後再慢慢拉大工作的廣度。學會又精又廣,才能成為一位大將。
--------------------------
大學以前的我,還滿愛玩的,一個星期跳3天的土風舞,也沒有在念書。跟人家比的都是,我會幾百支舞,舞技當然很好啊(笑)。但後來因為要聯考,我就趕快收心去讀書。
我經常說,大學是事業的先修班,你念了什麼,將來你出社會就靠著大學所學的專業領域當作敲門磚,你才能進入那個領域去發展。
大一就怕找不到工作
我大學的志願是自己填的,就專挑電子方面的科系填。填填填,看到控制與計算機,覺得這個應該也是電子的吧?所以就見詞生義,選了這個科系。
當時台灣只有2、3部電腦、價格又貴,念這個科系其實很怕失業、怕找不到工作,所以我的危機感很強。因此,我就花了很多時間,選修很多課程,除了鑽研本科專業,還去學習經營管理的知識,希望多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幾乎所有時間,我都盡可能去想,怎樣多增加一點經驗,盡量去實習,所以才會和同學一起開唱片行。一方面由於它是做公益,一方面也是把它當作實習的機會,去了解如何經營一家唱片行。
那時我負責採購,因為家住台北,我每星期回家時,就會去批發唱片回新竹賣。這才知道唱片有多重,那一整疊一整疊都是塑膠塊,我每次扛兩疊,走個10步路就要休息一下。當時又沒錢坐計程車,就這樣扛扛扛。反正,歷練嘛。
堅持自己的信念
我們那個時代,整個社會還是一個滿貧困的時期,加上自己的危機意識和企圖心,所以心裡總是存著一個觀念,就是努力培養自己,才有好的發展。
那時我相信,將來的微處理器應該會普及,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所以就抱持這樣的信念,一頭鑽入職場。
我認為,出了社會不是像在學校一樣選課。不能老是在想:我第1份工作要做什麼、第2份做什麼、第3份做什麼;從哪裡轉到哪裡、再轉到哪裡。不是這樣子的,應該相信「行行出狀元」的道理。每一個行業都會有發展,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真正的投入,變成那個行業的頂尖高手。
先有專精,再求廣度
尤其,現在媒體資訊的流通相當多元,年輕人可以接收到的訊息很多。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對於實務及執行的經驗是非常少的。以至於他當學生時,什麼都會;但真的要工作,就什麼都不會。
踏入職場,要求專業、專精,要在某一個領域裡面比別人都強。很多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停地換工作,最後反而變成浮在半空中,滿天是金條,要抓卻沒半條。談起來好像都很懂,但是做起事來,卻沒有一樣做得出來。所以,出了社會,專精就是要修練的第1個主軸。
用一個圖來表示: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專業的精度和廣度。在學校時,你要追求廣,但是一踏入社會,就要立刻掉到某一個單點,然後非常精深地鑽研。之後,再慢慢擴大廣度,讓它在10年後提升到一個高度。這樣才能培養出既精又廣的能力。
這個轉折點是很重要的,否則就沒有辦法讓自己低下頭來,去鑽研實務面,真正細緻地學習專業的內涵。
不要排拒任何小事
我們以前念書的時候,會念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我認為,所謂的少壯,是從你就業的時間算起。你在前面不努力,基礎沒有打好,你後面就免談。
在職場,任何一個很low end的事,你都應該要做。一般人很難想像,早期我們設計開發一套電腦出來,根本沒有辦法為它做一個機殼。我們就用木頭做一張桌子,然後把電腦build in(嵌入)在裡面。
為了讓電腦通風,還得拿電鑽在桌子的側板,一個一個鑽洞,就像蜂巢一樣。鑽得不好,鑽斜了,可能兩個洞就打通了。因為有做過,我才會知道怎麼鑽。像這種最基本的事,即使是非常dump(無趣)的工作,你在剛入職場的時候,能夠碰到的你都要去做。
在你做了很多小事,知道裡面有哪些訣竅後,一定要多思考,把你所經過的點點滴滴整理一番。唯有不斷的思考,你才能體悟到更多的觀念跟意涵。否則你做了很多,每個都很零碎,就無法體悟到更多的事。
樂於承擔挑戰
我在進公司約2個月時,因為是菜鳥,主管對我沒有很高的期望。剛好公司要趕一個軟體研發計劃,原來的負責人因故無法執行,所以公司就問我能不能做。其實我當時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但是我那天晚上就沒睡覺,直接動手做。等到隔天我回覆老闆,不是跟他說我能不能做,而是告訴他我做得差不多了。
半年後,公司業務主管離職,沒有人接手。主管就問我,願不願意做業務?我接了,但那時沒有人接我技術部門的工作,所以我就一個人做兩件事情。
每天一早,我就出去拜訪客戶,回到公司已經是下午6點了。晚上再幫客戶上課,教他們了解相關技術。10點多上完課,回家洗個澡,再繼續研究技術資料。那時我幾乎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大約持續了1年。即使後來有人接替我做技術支援,我因為工程師習性不變,還是會自己研究產品的技術資料。
豐富你的工作
那時,我認為值得做的就去做,所有時間我能拿出來用的,我就用。講嚴苛一點,那時沒有什麼下班生活,下班後大概唯一就是睡覺,因為睡眠時間已經很短了。而我只是不斷地enrich(豐富)自己的工作,主動擴大我的工作內涵,也不停去想,怎麼樣把事情做好。
我在做業務推廣的時候,為了讓它更有效益,我就跟公司提議要辦雜誌,就是《微電腦時代》。剛開始,真的很刻苦,每個月的預算只有5萬元。我不敢跟老闆要很多錢,也不敢說要增加人力,因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辦得起來。所以我就白天做業務,晚上做編輯,要自己去找稿、翻譯,甚至自己寫稿。
1984年時,我跑去管行政。那時只是覺得行政的步調趕不上我業務的需求,為了解決問題,我就跳進去管。沒想到學了好多,所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我都學過了。當時我才32歲,算起來只有8年的工作資歷,但因為我每天上班15個鐘頭;可以說,那時應該有12、13年的經驗累積了。後來有機會獨當一面,去建構通路事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這只是過去的經驗之一,很多東西是一種醞釀,你要醞釀得快,或是醞釀得多,就看你下多少工夫。尤其,當你未來要成為一位高級主管,你所需要的經驗面向就要廣。你對事務的判斷力,就是靠這個更廣大的經驗,來提高你的決策品質,不能只守在小範圍裡。
著迷工作,就慢慢「浮」上去
如果你很投入於工作,大約2-3年,你就能體悟到工作內涵的know-how(關鍵竅門),是如此迷人。它會變成你的興趣,讓你著迷於追求那個know-how的喜悅,然後就像滾雪球一樣,你會越陷越深。
因為很投入,你也會有一定的成績,所以在老闆心中,你會建立一定的credit(信賴感)。當你提出更多的計劃,你所獲得的支持度就越高。公司就會給你資源,給你員額,自然而然你就會越做越大。
所以我常講,人是浮出來的,不是爬上去的。不是說你想要,你去抓、才往上爬。大家都說職位的階梯是爬上去的,但是我以個人的職涯來看,職位卻是浮上來、不是爬上去的,因為下面的水越來越多,你自然就浮上去了。
(本文取自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第68期/作者:羅儀修)
#連結閱讀:
1. 我的隱藏版學歷
http://bit.ly/3mZTyHC
2. 從考上大學的那一天,就開始為未來做準備
https://bit.ly/33XAEd9
3. 傾注全力 得到受用一生的收穫
https://bit.ly/3d2YwA9
我們應該在學校學習盡可能多的事情翻譯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自學個體心理學推薦入門書籍系列
.
花花自學個體心理學即將邁入第三年,這一年是我幾乎沒更新書籍的一年,身份上的轉換與承擔的責任變得更多,我一天當中能夠用來閱讀以及寫作的時間變得非常有限,因為作息與生活習慣大轉變的關係,我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去適應,並且在最近終於找到一個現階段看起來還算平衡的點。
.
我僅僅花了三天的零碎時間就把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給看完,但各位讀者不用擔心這樣是否會完全沒有吸收,首先我得先碎嘴一下,岸見一郎老師的著作內容重複性真的非常高,87%相似不是開玩笑,有認真去讀他在台灣有被翻譯出來的書籍一定會發現,裡面舉的例子、故事、引言等等,幾乎每一本都是大同小異。
.
但這並非是在否定岸見老師的著作,舉一個阿德勒的例子來說,曾經有人在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講座中提問:「老師,您講的這些內容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嗎?」,兒阿德勒的回答是:「這些不就是常識嗎?」
.
岸見老師的著作雖然重複性很高,但就如同在觀賞電影或是閱讀一本小說一樣,我們總要全部看完後再重新去回顧,才能夠發現第一次沒注意到的地方,電影或小說的內容並無改變,但我們卻有了更多的體悟。
.
而這也是我非常推薦想要入門個體心理學的讀者朋友們,絕對可以收藏岸見老師每一本著作的原因,每一次閱讀都能夠有新的領受,特別是我們活著的每一天其實都在改變,同樣的內容,不同情境下的解讀其實每一次都是收穫滿滿的。
.
接下來就進入正題吧!首先跟大家介紹章節分成那些部分。
.
#第一章_屬於所有人的心理學家
.
跟之前閱讀過但可能還沒寫出介紹的幾本一樣,岸見老師會在第一章先介紹個體心理學的創辦人阿德勒・阿爾弗雷德的生平,阿德勒的童年與家人的相處、長大後為什麼決定成為一名醫師、又是如何與佛洛伊德分道揚鑣自己成立全新的心理學會等等。
.
講到心理學,大家都會很快去想到佛洛伊德或是榮格,但鮮為人知的是,在當代阿德勒的聲名很可能更甚於佛洛伊德,只是個體心理學(或稱阿德勒心理學)太過理想化,且在實踐上有相當程度上的困難,因此直到百年後的今天,阿德勒理想中的世界仍舊沒有實現。
.
就連阿德勒本人以及跟隨他的後人,當然也包括我在內,都是相當悲觀地認為,阿德勒理想的世界是不可能會實現的。但即便我們認為直到我們生命的盡頭也看不到改變,我們仍舊會持續傳達阿德勒的理念給更多的人,這是阿德勒心理學所教導我們的思想: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唯有先改變自己,才有機會影響到其他的人進而變得更好。
.
#第二章_勇氣是人類獲得幸福的根基
.
許多人會感到疑惑,幸福這麼抽象的詞彙不應該出現在心理學當中,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它既看不到也觸碰不到,幸福也無法量化同時也沒有所謂標準,幸福不該是心理學該探討的,這是哲學的議題了。
.
然而,幸福跟心理學有相關且非常重要。每一個有身心狀況的人,只要問他們這樣的問題就好:「你覺得自己幸福嗎?」一個身心健康的人都不見得有辦法肯定地回答自覺很幸福更何況是飽受身心疾病困擾的人,因此幸福絕對是心理學必須要去了解的課題。
.
阿德勒認為,人會感覺不幸福、人的煩惱都是跟人際關係有關。在這個章節當中幾乎全部都是以親子教養的角度下去撰寫,但即便正在閱讀本文的您膝下沒有子女也不需擔心本書對您不會有幫助,在閱讀這個章節的同時,讀者們可以去回顧自己的成長環境,您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學校的師長以及其他長輩是給您什麼樣的環境。
.
阿德勒將這些環境稱之為『素材』,而每個人的人生型態都與這些素材有關,當然並非在不適當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就一定會壞掉,阿德勒認為人生是自己選擇的,素材也是,我們眼前有大量的素材,但我們只會選擇跟自己人生型態相符合的。
.
例如我的第一段認真談的感情就是我的前夫,但他卻在我懷孕期間出軌了,出軌程度確切到哪我不清楚,但這樣的打擊讓我在離婚之後的感情中有了陰影。我經常害怕伴侶出軌,因此在過去我的感情態度是屬於非常緊迫盯人的,而不幸地,還真的又被我發現了伴侶與其他異性的曖昧對話內容,這讓我更加肯定男人都是不能夠信任的。
.
『不可以太相信男朋友』這是我面對感情時所選擇的人生型態,而造成這樣的人生型態的則是我所選擇的素材『前夫出軌』、『男朋友跟別人曖昧』,除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之外,我也會特別注意到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類似情形,例如哪個在眾人面前是完美情人的男性私下經常瞞著女友約炮之類的。
.
但明明,鶼鰈情深的例子也大有人在,因為我選擇的人生型態不允許我使用這些素材,因此即便我明白不是每個男人都會跟我的前夫一樣,當我踏入一段新的感情時,我又會自然而然地將伴侶當成是前夫,並且打從心底無法信任他。
.
當我選擇改變自己的人生型態後,我所使用的素材也會跟著改變,而這一個章節除了教導我們如何給孩子盡可能多一點正面的素材之外,也讓我們明白人生型態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變得幸福。
.
補充說明一下,給予孩子盡可能多一點的正面素材不一定他將來就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正面的人,但是負面素材太多的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就是會有比較高的機會成為較為負面的人;同理如果大部分的選擇都是正面的,那麼變成負面的機會相對就會減少許多,這也是阿德勒非常重視親子教養的主要原因。
.
#第三章_擁有更理想的人際關係
.
在前面一個章節會講到如何幫孩子或是為自己建立勇氣,首先需要的就是『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生中難免遇到挫折,挫折不見得都是些很大的狀況,也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例如才剛走進辦公室就被同事取笑襯衫的花色很俗氣,一整天的上班心情都會大受影響。在第二章中會告訴我們如何做好『課題分離』,而這必須先要能夠『認同自己』,也就是『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
而進入第三章開始則是要學習與他人建立橫向關係,因為在上一個章節當中,認同自己很可能會變成過度自負,認為他人能力都不如自己,凡事皆以自我為中心、不是認為他人比自己弱就是將能力比自己強的人視為敵人或是競爭對手。
.
幸福的前提就是必須要放下競爭的念頭,而這邊所指的競爭不單純只是像學生之間比較誰成績比較好,或是公司裡面那一個員工業績最高。競爭也可能只是覺得自己的身材比某個人差、自己獲得的關注比某個人少,甚至於只是在家中認為手足的能力不如自己等等都是在『縱向關係』才會產生的競爭意識。
.
阿德勒說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在對等的橫向關係,不論對方的年紀、經歷、能力等條件如何,在生命的這一層意義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這也是許多哲學家會說的『每個人出生與死去的時候都是一樣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當人與人之間能夠建立在沒有競爭的橫向關係時,才能夠發自內心的將他人視為夥伴,並且相信他人能夠幫助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
接納自己、信任他人這樣還不夠,第三章的最後一節會提到獲得幸褔的最後一個關鍵,就是懂得貢獻他人。但這並非要人都要有犧牲奉獻那樣的情操,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夠幫助到他人,若要用簡單一句話來說明的話,我會說獲得幸福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
#第四章_只有自己能夠決定自己
.
看完前面三章相信還是會有很多人不明白個體心理學,甚至認為阿德勒的理論都是在講幹話,光是『人人為我』這句話就很難成立了;眼睛睜開看見的這個世界就是充滿各種的爾虞我詐,公司裡面搞小團體,回到家還要被長輩拿來跟其他同輩做比較,也難怪阿德勒心理學過一百年了還是沒被發揚光大。
.
在第四章當中最主要就是將前面三章做更詳細的解釋與說明,由於岸見一郎老師本身是哲學家主修希臘哲學,因此在他的著作中會有大量以蘇格拉底為基礎來探討個體心理學。當中蘇格拉底之死就幾乎每次都會出現在他的著作當中,幾乎每一本都會寫到為什麼蘇格拉底不願意選擇逃亡而是接受死刑。
.
#第五章_人生就是對自己負責
.
跟前一章一樣,第五章也是在整合前面所講述的理論,並且強調每個人都有能力去選擇自己要的人生。許多人會用各種看似合理的解釋來說明為什麼自己沒辦法改變,那是因為害怕對於改變生活型態後的不確定性,一但決定改變後就得賭一把會變好或更糟;可以確定的是維持現況雖不如意但還撐得下去且不會變得更糟,相較於改變之後的不確定性,維持現況感覺風險比較低一點,但其實到頭來只是自己沒那麼想改變罷了。
.
這一章當中有些地方看了會覺得有點刺眼、有點針對性,會感覺作者或者提出個體心理學的阿德勒冷血又不食人間煙火,可以選擇的話我當然也想讓自己獲得幸福啊、可以勇敢的話誰會想要遇到事情就逃避?不安慰我就算了,還盡講些落井下石的酸言酸語,跟網路上的鍵盤酸民有什麼兩樣?
.
其實這也是我第一次看《被討厭的勇氣》時的感受, 一般的勵志書籍、心靈雞湯會那麼受歡迎,就是因為它雖然沒有幫你解決問題,但它讓你感覺舒服,當你不想解決問題的時候、壓力灌頂的時候,讀點心靈雞湯會感覺自己充滿了正面能量、會感覺人生充滿希望。
.
但是,你還是不會去解決問題,等到你發現問題沒解決、又覺得自己是個廢物的時候,再回去看心靈雞湯,又會是同樣的循環,可是最終,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在我第一次看完被討厭的勇氣感覺崩潰後的一段時間,抖M的我決定再重新閱讀一次,而在重新閱讀、思考並且強迫自己去實踐個體心理學後才逐漸明白,個體心理學就是個直接告訴你解決問題方式的心理學,但他不會幫你解決,你只能自己解決,但最難的就是決定自己解決的這一步了。
.
我就是這樣,靠著虐待自己似的強迫實踐個體心理學,於是我就不再需要服用原本被醫生說得吃一輩子的躁鬱症藥物了。
.
以上分享,由於我兩點要幫學生上課的關係本篇先放粉絲頁,錯字可能有點多來不及修改,晚點整理好再放到部落格,謝謝大家!
.
提醒各位,纖益菌本週日截止,下週一就要開汲氣爆氣團購,沒空再處理纖益菌,所以務必務必務必於本週完成填單轉帳回報這些程序,逾期花花真的沒有時間能夠等候,萬分抱歉(跪下擠乳溝
.
這邊看介紹: https://lihi1.com/kyPop
我們應該在學校學習盡可能多的事情翻譯 在 峰言峰語 的必吃
我們學習 時應該要採用間隔學習法。 ○ 間隔學習法 間隔學習法的關鍵思想是,要在 ... 之間建立盡可能多的連結,問自己這知識還可以解 釋什麼? ○ 考試是增強記憶力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