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妍良語的生活隨筆】-06
#如何擁有修改人生劇本的能力?
我好像一直沒有說,
我想要分享的知識是什麼類型的
知識百百種
「三言兩語」-「三妍良語」
當初用這個三言兩語的成語含義,
做為「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的粉專名稱,我希望自己可以再三研究好的知識,然後向人傳遞良好核心價值。
其實書籍裡一直藏著一個秘密
是我在自學時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
進行大量的主題閱讀時發現的。
所謂的主題閱讀就是
如果你想了解一門領域的核心概念
那麼就以該領域為中心去閱讀
相關主題的書籍約10~20本左右。
你就會發現雖然這些書籍,
寫的方向不大一樣,但是同樣的關鍵字卻在書中重複的出現,那就可以得知這重複出現的東西就是這一門領域裡面的核心概念。
其他的東西只是作者的衍生思考和想法
藉由這樣的方式淬煉出所謂的原則。
每個領域裡面原則
就像是未經雕琢的原石一樣,
你可以隨著自己的喜好,
替它加工成各式各樣的物品
而不是只能購買別人產出的東西
你擁有創造的能力。
這個說法也許你覺得似曾相識,
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裡
巴菲特最有智慧的合夥人-查理蒙格
把這個原石般的東西就叫「思維模型」
擁有的思維模型越多種,
懂的互相相搭配使用
思維能力也會大幅度躍升。
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提到能懂得思維模型,
等於大腦進行作業版本的升級。
「大器能夠晚成」裡,提到人天生擁有兩種智力「流質智力」和「晶體智力」
「流質智力」不受過往知識限制,是推理與解決新問題,辨識抽像模式,運用邏輯來歸納與演繹,這種智力在人生早年達到高峰。
「晶體智力」則是運用技能、知識和經驗,多數成人的智力包含職業知識和業餘知識(例如嗜好、音樂、藝術和大眾文化等)而與流質智力不同,中年後晶體智力人會持續上升。
也就是說,流質智力比較是天生的聰明(記憶力佳反應快),這個智力是天注定的沒辦法改,而「晶體智力」是可以提昇的,而且沒有年齡的限制。
怎麼提升?持續學習和大量閱讀,提升思維能力,跟過往經驗結合,變成有深度思考的智慧。
我以前覺得自己就是個笨蛋,國中的時候常常問身邊的朋友「單純跟笨是不是同樣一種東西?」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很聰明,靠著不斷的學習是讓你變聰明的好方法。
現在我覺得有比過去聰明一點點了~嘿嘿
哎呀,話題好像扯遠了
這個世界擁有許多純粹的原則和法則,
只要了解這些原則就能改變自己的思維,
影響自己的人生
但願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擁有修改自己人生劇本的能力。
😊我最常用的幾個思維模型,分別是從商業理財書籍、經濟學、心理學裡面幾種摘取出來的,有機會再講怎麼用到生活當中。
(思維模型一直讓我想到遊戲王牌組🃏)
「成長性思維」
「3的法則」
「以終為始」
「複利效應」
「80/20法則」
「沉沒成本」
「心理帳戶」
「框架思維」
「5W2H」
和我一起了解更多
能改變生命的知識吧!
#主題閱讀
#思維模型
#改變生命的知識
#文章合作請私訊三妍良語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心理帳戶 實驗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半年,你做了什麼事,足以讓你的未來更好嗎﹖﹞
今天7月1日,我的天啊,2019年已經過了一半!你問過自己,上半年做了什麼嗎﹖如果一點兒都想不起來,還有點心虛,那麼接著你要問自己的第二個問題是,下半年我要做什麼﹖因為再不行動的話,下半年也會咻的一聲就過了,然後到年底時,你會更洩氣,啥也沒做,只有上班下班,今年就只能用三個字做總結:
白過了!
如果你今年30歲,覺得自己還年輕,其實你只剩下2萬多個日子,不如想像中的多。想想看,你的口袋有2萬多元,每天用掉365元,大概只能再用2個月,是不是很可怕﹖更可怕的是,對於時間,你相對無感多了…
很多人說,時間等於金錢,好像很珍惜似的。其實就害在這個觀念,你才會浪費時間而毫不在意。對於有錢人或成功者來說,時間不是等於金錢,而是大於金錢!因為生命的本質是一分一秒,時間等於生命。他們寧願用金錢來買時間,比如雇用員工為他們工作,跟每名員工每天借用8小時,去成就大事﹑賺大錢。
這是「富爸爸思維」!
一般人的「窮爸爸思維」是什麼﹖他們從小聽到大的話是「時間等於金錢」,但是在心理帳戶裡,這個天秤的兩端並非同等重要,而是嚴重傾斜!向哪裡傾斜﹖向金錢傾斜!被嚴重輕忽的一端,則是時間。
若是有人要殺你,取你的性命,你一定跟他拼了;可是當有個人每天來借用你的時間,你卻不痛不癢,還覺得這樣殺時間也挺不賴的,反正時間一大把!相反的,這個人天天來跟你借錢,你絕對跟他斷交!更令人駭異的,殺時間的是你﹑凌遲你人生的是你,你卻從不在乎,因為你從未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
時間等於生命﹑大於金錢。
有一天上完尹星學院的斜槓基礎班之後,有個學員來跟我談職涯發展。他從名校畢業,讀化工,在台灣數一數二的藥廠做研究,學以致用,做他最擅長的實驗與分析,樂在其中。但是每天接觸化學物質,包含人體無法負荷的毒素,逐漸侵蝕健康,後來身體撐不下去,他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離職!
那年他30歲,意氣風發,以為前途一片美好,誰知道自此找不到一份正職!他堅持不再碰化學類的行業,失去競爭優勢,後來都做派遣,而且是庶務性工作,學非所用,大材小用,他心裡很鬱悶,也很惶恐,到處請教大家,有同學﹑有朋友。結果,你猜他今年幾歲﹖
43歲!
整整蹉跎13年,如果是一個嬰兒,都上國二了!在我做職涯諮詢的個案中,這種人太多太多,有人5年﹑有人8年…都想改變,卻一直原地不動,好像被下了魔咒,掙脫不了眼前的困境,整個人生被綁架。可怕的,還不是虛擲幾年,而是錯過第一黃金年紀!
你想想,他若是早在30歲來找我,是不是比較容易挽救﹖不是說43歲不能救,而是相對困難多多。有多少家企業願意給一個13年來都在做毫無專長的派遣工作,而且年屆43歲的中年人一份理想的正職﹖不過你一定奇怪,為什麼他不早一點來找我這類專家,而只是問同學朋友﹖
因為,免費!
13年過去,失去年紀優勢,嚴重影響未來前途,你說,是時間昂貴,還是諮詢費或學費昂貴﹖當然是時間昂貴!所以,免費的才是最貴的!省下金錢,卻浪費時間,錯失年紀優勢﹑喪失生涯選擇權,這才是心痛的地方!
還好,上我的基礎課時,他大大被震撼住,醒了過來,我句句說到他荒唐的人生﹑打中他心裡深沈的痛,於是立即報名我的進階課與寫作課。上課之前,他還私訊我:「上課真的可以幫助到我嗎﹖」上完課之後,他留言:
「對於未來的生涯走向﹑斜槓運作模式,我終於有深刻的理解,能夠做出具體的藍圖規畫,以及布局出清晰的發展路徑,我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接近理想的人生目標!」
看多這類「少壯不努力改變,老大徒傷悲」的例子,我都很高興年輕人來報名上課,懂得時間大於金錢,把握第一黃金年紀,及早站到改變的起跑點上。你想想,一個25歲的年輕人,一邊工作一邊做斜槓,努力3年之後,在斜槓上賺到1倍薪水;在28歲時,當同學月薪3.5萬元,他已經有7萬元收入,他可以做什麼﹖多著呢!比如:
一年帶父母出國旅遊一趟,讓父母有面子,也擁有美好的人生回憶!
不必租頂樓加蓋的5千元雅房,改租1.2萬元的套房,就在公司旁邊,每天睡到自然醒!
家裡的浴廁一直很想重新裝潢,就出錢贊助吧!自此以後,在家裡走路有風,父母不再當自己是孩子﹑不再嘮嘮叨叨!
你現在幾歲?下半年你打算要做什麼﹖不管你幾歲,20幾歲﹑30幾歲﹑40幾歲…我都鼓勵你下班後做斜槓,長遠布局,拉出第二曲線,賺更多的收入﹑賺生涯的安全,還賺自我實現﹑夢想達成,這才是真正你應該要過的理想人生!
*** ***
詢問我在尹星開的斜槓或寫作課程,請加入我的Line@,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電子書獨家>樂天KOBO:https://goo.gl/GLKKXs
圖取材自:網站
心理帳戶 實驗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佔有慾,是對自己的恐懼】
「把溫柔留給值得的人,當一個有思想的好人。」🤗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參與人際關係100講。
今天,在談主題之前,我想給你1分鐘,回顧一下你過去的人生:你是一個擁有強控制慾的人?還是一個容易順從被控制的人呢?🤔
好,時間到。我想你心理有了答案,還記得先前介紹過高衝突人士,我想可以將高衝突人士,分類在「強控制慾的人。」
好文複習|衝突不是你的錯!高衝突性格人士
https://www.facebook.com/WeiviewTryTalk/posts/211911026387895
↠↠↠
👨🏫強控制慾的人在感情上有什麼特徵呢?
他會把對方照顧得很好,無微不至,部分的姊弟戀可能有類似的特徵,但還是有些細緻的區別。強控制慾的人待你好,期待也大,要求也多,他會「要求」你做他喜歡的事情,基本上你沒有拒絕的空間。
比如說:吃東西要吃日本料理不吃泰國菜,因為日本料理精緻泰國菜粗糙、下個月要去日本沖繩而不去大阪,沖繩比較好玩大阪很無聊........。當你臉上閃過猶豫的眼神,他會急著跟你說:我已經想過這樣最好,你必須這樣做。😅
出去玩時他會冷不防要求你交出手機查東西,實際上在看你的訊息紀錄。你的異性朋友太多他會不太高興,酸溜溜地問說你怎麼認識她?為什麼她跟你有那麼多話聊?疑我們在一起之前兩三個月你跟她聊得很勤,你是不是對她有好感?👀
她會壓著你把一個個過分親暱的異性朋友刪掉,如果有朋友聚會她會想跟著,如果她不行去會要求你幾點鐘要打給她,只要你慢了幾分鐘,她就會「合理懷疑」你說謊,是不是沒有去朋友聚會,跟你爭執,要求你交出朋友的電話,確定你有去參加聚會。
你的朋友覺得可怕,接了電話後,可能禮貌性私訊你一下,就疏遠你。漸漸的,你生活圈的人越來越少,只剩下她與家人,更極端的可能連家人都吃醋,她會覺得我也是「家人」,憑什麼你家人優先於我?
看到這裡你可能心裡沉甸甸的,或機靈的顫抖一下,心想:「我朋友她另一半就是這樣啦,管他管得要死,我感到同情又無能為力。」
你的另一半控制慾這麼強,是因為他將你放入了「心理帳戶」。而且,你是他的「必須品」。
↠↠↠
這裡,我要介紹一下兩個名詞:
🔔「心理帳戶」與「真實帳戶」。
假如你今天買了張300元的電影票,要去看電影。結果在路上發現電影票不見了,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想:「電影票不見,我再去買又要花300元,,算了!我不看電影了。」於是,你放棄了看電影的計畫,待在家裡看youtube。
換另一個狀況,今天你要去看電影,突然發現皮夾300元鈔票不見了,這個時候,你還是會看電影。為什麼?因為皮夾的300元我本來就不是要拿來看電影,我的電影票還在,為什麼不去看電影?
第一個例子,你把300元的電影票放在「看電影」的心理帳戶,所以今天電影票不見了,要你再買一張票,你會覺得看電影的心理帳戶變成了600元,一部電影600元太貴了!我還是別看了吧!
第二個例子,你的300元鈔票不見了,這個損失是現金的「心理帳戶」,你看電影的心理帳戶一分未損,還是300元,所以,你還是會按照行程去看電影,只是嘴巴抱怨今天真倒楣,掉了300元。
然而,從真實帳戶來看,你都損失了300元啊!你的決策卻大不相同。
這代表人大多的決策是感性的,買個電影票就這樣,何況是感情。(理科太太表示:我可是很理性找老公!!😂😂😂)
今天你的另一半對你掌控慾很強,正是因為他將你放進了感情的「心理帳戶」,而且還是「必需品」👊,價值一分也不能少。
只要你做了她不喜歡,或只是沒想過的事,她的潛意識會告訴她:我的感情心理帳戶要發生損失了,我得阻止這件事情才行。所以,她會用各種方法來要求你。無論是情緒勒索、命令口氣、從旁人中探詢你的資訊,都將給你很大的壓力。
↠↠↠
那如果碰到這個問題,該怎麼辦呢?
找個專業的心理醫生,是最佳方法。🤔
不過很可惜,大部分的台灣人無法接受看精神科(尤其年長的人),他們會感到羞恥、尤其是與另一半的親密關係,去看醫生,不就顯得自己很有問題?
我想說的是,感情出了問題,很少是單獨一方的責任。一個控制慾極強的人,很容易跟一個被虐狂的人。某個人的個性的弱點,也許在對方眼裡是優點。
如果無法透過正式醫療手段,請你在爭執時選擇沉默,盡可能讓氣氛回歸平常。溫柔但不認錯。
等對方平復下來,試著用比較溫和的方法跟她討論事情,但不要求她道歉跟認錯。
讓對方有「自覺力」,是性格調整的第一步。
而長時間,你需要多花時間了解對方的成長背景(通常會有極強的防衛心或打哈哈,一定要有耐心)。看看有什麼事情,塑造她現在的價值觀。
人的性格有八成以上,都是受小時候的家庭教育、環境影響。
幾年前哈佛大學有一個計畫,他們資助一些底層的孩子讓他們到學校讀書外,提通各式的輔導出遊課,盡可能讓孩子遠離原生家庭,讓孩子跟學校師長、社工的相處時間更長些。
經過一年的實驗,參與這項計畫的孩子,成績表現的明顯比沒有參與計畫的孩子高一個水準。
不過老實說,如果是我自己,在選擇另一半時,我會將個性列入最大的加權指標。
外貌與才華或許重要,但個性會是能否走一輩子的關鍵啊!😉
↠↠↠
好,今天我們的話題就聊到這。
🙋♂️本日提問:如果你身邊有控制慾極強的人,你會如何應對?請在底下留言,與各位朋友分享你的想法。
我是威爾遜,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次見。
↠↠↠
資料來源:
■書籍—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怪咖心理學;我是小生;情緒寄生(許皓宜著)
■佔有慾科學研究
https://buzzorange.com/…/men-likely-fall-love-harder-faste…/
■愛情心理學
https://spiketren.gitbooks.io/psy101/ch16/love.html
心理帳戶 實驗 在 心理帳戶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殯葬禮儀資訊集合站 的必吃
在心理帳戶實驗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yu830913也提到大概6月份時候開設IB帳戶後來發現IB不能跟嘉信之間設定ACH帳戶早期都是在IB內部走傳統方式驗證,但IB ... ... <看更多>
心理帳戶 實驗 在 生活上省吃俭用,股市里挥金如土!异常消费行为之“心理账户” 的必吃

这都可以用行为经济学的概念“ 心理 账户”去理解。 ... 经济学05:18 心理 账户06:38 演唱会 实验 10:16 网购异常行为11:38 广告上的应用12:12 意外之财13:21 ... ... <看更多>
心理帳戶 實驗 在 Log In - Facebook 的必吃
塞勒(Richard H. Thaler)做的實驗,其實我們在做所有消費決策時,都是受到我們內心劃設的虛擬信封袋(心理帳戶)影響,下面我們來看幾個有趣的例子: 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