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桌回到產地—嘉義布袋生產者之旅》
第三站 洲南鹽場
月初從嘉義回來後,我的行程幾乎滿檔,但每一天我都忘不了這趟旅程的種種感動,而這一切,最要感謝的,就是洲南鹽場的炅樵大哥了,沒有他的努力,嘉義東石布袋的農業不會這樣被看見,沒有他的召集,我們也不會認識這麼多認真又努力的生產者。
炅樵大哥原本是報社記者,專跑地方新聞,後來在故鄉成立了布袋嘴文化工作室,因為不捨台灣鹽業就這樣沒落,2008年建立洲南鹽場,目前是洲南鹽場主人,也是布袋嘴文化協會總幹事。
第一次見到炅樵大哥和錳美姊,是在SOGO小農特展,他們夫妻倆非常熱情的介紹自家產的鹽,不停讓我試吃,讓我看曬鹽的照片,最後還送我一盒用洲南鹽場的鹽產出的森永牛奶糖,當時我說,好想去你們的鹽田看看喔,沒想到兩年後美夢成真,當你真心想要一件事,宇宙就會幫你實現啊(誇張XD)。
6/1那天參觀完旺哥家的醬園,我們一群人在炅樵大哥邊解說邊走的帶領下,沒幾分鐘一下子就走到洲南鹽場,入口處有一隻巨型高蹺鴴,在一望無際的藍天和平原上,非常明顯。才剛進入鹽場,就先讓我們坐下休息,遞上鎮上有名的肉嗲,給我們喝鹽工喝的黑糖水,明明中午才在長花家吃很飽的,但我還是全部吃光光了(是也不用這麼得意吧)。
換上雨鞋,走入鹽田,這一刻我期待了很久,知道自己每天煮飯用的鹽是怎樣生成的,還能親手撈起,意義很大。我們每一餐不見得會吃肉、不會一直吃一樣的菜,但永遠少不了鹽。上課的時候我常說,好的調味料很重要,是一道菜是否好吃的關鍵,鹽,絕對不是只有鹹味而已。就像炅樵大哥給我們在鹽田旁試吃的鹽一樣,因為氣候、溫度、節氣、雨水產出不同顆粒大小的鹽,和食物創造出的風味也是各有巧妙的。
我帶著愉悅的心情而來,玩耍般做做作樣子撈鹽,但這一小段時間就足以讓人體會曬鹽人的辛苦,烈日曝曬下要勞力工作,天氣一變要馬上搶收,眾人紛紛表示: 這實在太辛苦了吧。
炅樵大哥說:【甚麼工作不辛苦呢?】
是啊,大家都這麼辛苦,大家都這麼努力,我們才能有好的食物和好的生活,我們不就是靠著認識的、不認識的每個人一點一滴的付出而被成就的嗎?
最後我們一群人坐在小池泡腳,體會曬鹽人一天辛勞後最美好的回饋: 手拿一杯啤酒、一支冰棒、看著夕陽慢慢落入海中。曾經在書中讀到一段話,大意是,農夫最能體會收工時那一口灌入喉嚨的清涼啤酒,所有付出的汗水都在此時得到最好的回報。此情此景,任何曾經對自己的工作努力付出過的,都能體會。
我與炅樵大哥見面數次,他臉上永遠掛著笑容,即使嘴裡說的是生產者的困境與問題,他也感覺豁達。那個笑容,是經歷過風霜的,是面對過困境的,是有些許無奈的,但也是真誠、堅毅、溫暖、有願景、有希望、最言承旭的笑容。(喔不好意思,是【鹽承續】才對)
差點忘了!我平常買洲南鹽場的鹽是在主婦聯盟、SOGO忠孝館B1超市,還有小農市集。
他們官網也可以訂喔:https://taiwansalt.com/
———————————————————-
《嘉義生產者之旅—從餐桌回到產地》
🌼白水湖蚵學家:https://www.facebook.com/186129355395/posts/10158444987080396/
🌼新來源醬園:https://www.facebook.com/186129355395/posts/10158447807060396/
🌼洲南鹽場:https://www.facebook.com/186129355395/posts/10158506171800396/
#宜手作 #嘉義布袋生產者之旅 #洲南鹽場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茶風味學:焙茶師拆解茶香口感的秘密,深究產地、製茶工序與焙火變化創作」介紹 訪問作者:藍大誠 內容簡介: 不藏私公開焙茶師、司茶師、侍茶師的茶風味學,享受「精緻品飲」! 焙茶師帶你了解茶本質與焙火層疊;司茶師公開「看茶泡茶」萃取手法 從產地風土到製作工序,完整了解茶風味本質,深...
「從餐桌回到產地」的推薦目錄:
從餐桌回到產地 在 Chez Famiwy 飲食宅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餐桌回到產地」第六站:禾田畜牧場
我大三的時候在做什麼?忙著進出社團辦演奏會,穿梭在法文、英文跟國貿系教室上課,忙著交男朋友,就完全沒想到要幫家做些什麼....。
但是邱禾田先生,今年大三,已經接生過三千多頭的小羊,在自己的田裡種牧草,天天鮮割來餵養羊群,還漸漸的為畜牧場開展新的業務,比方說分切羊肉部位作冷凍零售、與餐廳大廚合作、也構思養雞的後續,那天用來作「孩子讚不絕口雞蛋沙拉」的彩色蛋,也是出自他手。一路上他應對得體,風趣但又專業。他告訴我們羊的腥羶味來是環境與牠所吃的東西,也透露養羊的起源本來只是為了讓草魚更肥美。
到了他自豪的,父母親以他名字命名的畜牧場,導覽與道具他一手包辦,最希望的是大家的問題可以把他問倒,然後他可以再精進!也見到了笑瞇瞇守在一旁的邱媽媽,開著小山貓把羊群吃剩的牧草送去餵草魚的邱爸爸;寫到這裡,忽然羨慕起邱爸邱媽來,到底是怎樣的教育,才可以養出這麼棒的一個孩子?
「禾淨天然好地方,田水風光人養羊」這個對子放在農場的簽名牆上,多少也代表禾田對自己的期許,從純淨的食物、舒適的環境開始,養出最美味的羊!
希望哪天可以在希望廣場再見到你們一家人,買到最最最好吃的羊肉!
#禾田畜牧場
#從餐桌回到產地
#布袋嘴文化協會
從餐桌回到產地 在 宜手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餐桌回到產地—嘉義布袋生產者之旅》
第二站:新來源醬園
兩天的旅程中,我被分配到搭旺哥的車,在車上聽旺哥講嘉義布袋的發展歷史與地理環境非常有趣。「來,你們看右手邊那裡,是全台灣最矮的三角點,東港山,攻頂只要1分鐘。」「左邊這裡,以前是全台灣生產菜脯最多產量的工廠,這邊的居民早期都是種白蘿蔔的,後來改成由外地收購後再曬、再醃漬.。」「這邊有賣田鼠肉,要不是時間關係,你們可以去吃看看。」是啊,要不是因為要趕高鐵,否則我一定下車買一包田鼠肉回家煮來吃的,只能等下次了。
不搭車的時候,旺哥會為我們介紹路邊的植物和果樹,要我們摸看看、聞看看、吃看看。聽說旺哥以前玩樂團、愛打鼓,平常聽古典樂,我想這些植物就像他生活中的音符,樹上的、地上的,高高低低,串起生活中的美感與情趣。旺哥講話溫和,語調平穩,我尤其喜歡聽他說台語,古味、貼切又好聽,這次也從他那學到兩個烹煮的台語單字,「ㄎㄜ」和「ㄜ」,讓自以爲台語還不錯的我多上了一課。
來到旺哥的家,遠遠就聞到醬香,迎面走來三位爽朗開懷的婦人,她們手上各自提的,就是旺哥家自製的蔭豆醬,原來是附近鄰居相偕來買醬,也順便聊聊家裡的大小事,我幻想幾位婦人今天的晚餐其中一道就是蔭豆「ㄎㄜ」虱目魚吧,還沒入內參觀,就讓我感到新來源醬園在當地的重要性。
走入庭院,地上一缸缸古樸又沉穩的大醬缸,旺哥打開其中一甕,蔭豆在午後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我在生產者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一課,就是盡力付出後耐心等待。過程一定辛苦,但付出的勞力與時間會給你最好的回報,就像這一缸宛如黃金、亮似鑽石的蔭豆醬。
新來源醬園原本真的是做醬菜的,各式各樣的醬菜都有,早期人口多,需求大,常常忙不過來,如今人口外移,消費轉型,第三代的旺哥接手後就只專心釀造蔭豆與蔭油了。但即使只有這項主打產品,因為一切遵循古法,製程繁複且重勞力,實在辛苦。很多人勸旺哥旺嫂轉型機械化工廠,不但可以大量製造,省力又賺錢。旺哥笑說,到這個年紀,生活簡單好過就可,要不是因為客戶口中的古早味與家鄉味無法用機器取代,才堅持手工到現在的;要不是好幾次自己親眼看見老人家們遠從外地來,為的就是吃一口記憶中的蔭豆,旺哥想,就為了這些人繼續做下去吧。
旺哥為我們解說蔭豆製程的時候,旺嫂忙進忙出為我們備點心,還要招呼來消費的鄰居們。一塊豆腐,配一勺蔭豆,兩種看似簡單不過的食材,製程都不簡單,相加之後迸出相乘的美味。蔭豆煨虱目魚是當地人熟悉的菜餚,附近自助餐店也能點到這道美食,來布袋一定要試試。旺哥的蔭豆因為是用黃豆製作,顏色所以金黃,製作過程中得到的蔭油也就是白蔭油,和市面上多用黑豆製成的醬油不同,也是新來源最大的特色。
因為循古法製作,旺哥家的”古物”也特別多,烹煮黃豆的檜木桶、撈豆的勺子、降溫與製麴用的簳模、保溫用的麻布袋、通風用的木磚、量豆用的斗、甚至招待我們坐的椅子與牆上的墨跡,樣樣都是寶。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從頭到尾參與蔭豆的製程,紮紮實實的做過一次,好好體會粒粒蔭豆皆辛苦的滋味。想到旺哥旺嫂為了守護別人記憶中的味道而努力著,我不禁羨慕了起來,若說人生在世能為這個世界有甚麼樣的貢獻,做出一個家傳的美味,傳遞一代又一代,連結家人與家鄉的情感,這就是最完美最幸福的付出了。
從餐桌回到產地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茶風味學:焙茶師拆解茶香口感的秘密,深究產地、製茶工序與焙火變化創作」介紹
訪問作者:藍大誠
內容簡介:
不藏私公開焙茶師、司茶師、侍茶師的茶風味學,享受「精緻品飲」!
焙茶師帶你了解茶本質與焙火層疊;司茶師公開「看茶泡茶」萃取手法
從產地風土到製作工序,完整了解茶風味本質,深究茶香和口感的秘密
許多人喝茶、泡茶都追求香氣與喉韻,但你知道茶香和口感從何而來嗎?許多人玩烘豆,你知道焙茶也像烘豆般講究,難度和費時程度並不亞於咖啡豆?不少人愛喝日本清酒,你知道清酒製作理念和職人要求,其實和茶很類似?擁有天生味覺的焙茶師藍大誠,愛喝茶、懂泡茶,更是對烘焙與熟成極致要求,追求創作出乾淨、平衡風味的茶。身兼焙茶師、司茶師、侍茶師三項專業身分同時也是唎酒師的他,希望建構出茶專屬的風味語言,藉此轉譯串接產業鏈中的每個要角,讓茶的製作與萃取最終能呈現出精品級的味覺體驗。
★ 透過本書,了解茶香口感質地、製茶工序、焙火與風味創作、專業萃取、餐搭 ★
|茶湯也有「形狀」?如何像專家一樣品茶?|
只要是運用完整工序製作而成的茶乾,經過合適的沖泡萃取後,所取得的茶湯不只香,入喉之後還能感受到「形狀」,也就是口感質地。讓我們先為口腔內沉睡已久的味覺感知器重新做設定,從成熟度與部位、熟成來看茶湯的質地表現、香氣種類,進一步了解「風味路徑定位」與「口腔拼圖定量」,將味覺打磨得更加敏銳。透過不斷練習、日常飲食經驗的積累,你也漸漸能像專家一樣品飲出茶款的特色與個性。
|茶產業鏈裡的要角,是茶湯基礎結構的要素|
就像每位認真想做好料理的廚師一樣,希望菜式美味動人,一定得親自回到食材源頭了解土地與製程,才能談及創作設計。跟著「茶風味創作者」藍大誠認識茶產業中的每個角色、何謂友善環境且製作到位的工序,進而明白茶湯基礎結構;以及後端的烘焙、司茶、侍茶是如何將茶款風味展現到極致,呈現出「前中後段」的多樣香氣與口感,有如品飲葡萄酒、清酒、咖啡、威士忌等任何飲品一樣,茶滋味的千變萬化足以讓人驚艷不已!
.茶農-設定質地、品種香氣
.製茶者-設定成熟度
.烘焙者/精製者-設定烘焙香氣與走向
.司茶者-設定茶湯風味萃取目標
.侍茶者-想像茶與料理搭配變化並做最後呈現
|剖析莊園紅茶、日本綠茶、台灣烏龍的「風味藍圖」|
紅茶、綠茶、烏龍茶各自有製作工序中不同的要求之處,書中舉例茶款搭上插畫圖表說明,幫助你深度了解茶風味藍圖與路徑。同時,透過日本綠茶的純淨與製作,認識原物料的重要性、職人精神、茶湯質地表現;透過大吉嶺莊園紅茶及台灣特有的「金萱紅茶」,認識茶園養護、發酵藝術、熟成工藝;還有,最能述說在地風土精神的台灣烏龍茶,認識其中的風味創作、焙火與萃取變化。
|焙茶師如何創作精品茶?凸顯茶本質的風味設計思考|
焙茶師的工作內容是虐心的,為創作出一款茶,得從產地種植面開始深究、與製茶者再三溝通,再加上適度焙火,極有耐心地層層疊加,約莫半年或一年才能完成一款茶。書中將分享焙茶師的風味設計思考,包含從零設定茶款的烘焙企劃,思考它的優點和香氣特色,再進行枯燥冗長的焙茶工作做修飾優化,讓茶款突顯出品種與風土氣質,取得質地及風味之間的最佳平衡。
|公開司茶師的萃取技巧,將茶香茶感做出最佳呈現|
除了費心焙茶還不夠,也公開司茶師「看茶泡茶」的萃取技巧,依不同茶乾狀態決定想呈現的味覺體驗,再運用不同壺型器具、注水與溫度調整等做出熱萃冷萃變化,講究程度完全不亞於咖啡使用的萃取方式。你會發現藉由焙茶創作加上專業萃取技巧,喝到的茶不只有回甘而已,而是有如酒體一般,品茶也能有非常完整美麗的Body。
|侍茶師教你茶搭餐,把「茶餐搭美學」帶入日常餐桌|
茶和許多料理都是好朋友,創作與設計茶餐搭配時,通常有三個方向:平衡、創作、洗滌,端看侍茶師的企圖、目的,以及和料理者的溝通共識。像是使用熟成技術的日本料理就和熟成紅茶十分搭配;有著大火鑊氣的台菜料理和果香酸感的茶款彼此相輔相成;此外,茶與清酒、甜點也能迸發出有意思的味覺火花。
作者簡介:藍大誠
出身南投的茶香世家,卻不走既有售茶模式的新一代茶人,現為茶米店創辦人、冉冉茶事茶風味總監;明明是賣茶,大誠詮釋茶的方式卻好像談葡萄酒和咖啡那般優雅。身兼焙茶師、司茶師、侍茶師、唎酒師多重專業身分的他,一直希望把茶風味語言有系統地建構起來,梳理出清楚好理解的脈絡,成為茶產業鏈中「風味轉譯者」的角色。面對茶,藍大誠兼具理性的實驗分析精神,又擅長以感性語彙描述得生動迷人,為傳達茶該有的本質與最真實的姿態。著有(識茶風味:拆解風味環節、建構品飲系統,司茶師帶你享受品飲與萃取)。
現任
茶米店CharmingChoice 品牌 創辦人
冉冉茶事 茶風味總監
KOI 集團/中部五十嵐 茶專業顧問
SSI 國際清酒唎酒師 KIKISAKE-SHI
WSET 英國葡萄酒與烈酒 中級認證
作者粉絲頁: 茶米店 Charming Choice
出版社粉絲頁: 境好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從餐桌回到產地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個月,我回到我的故鄉屏東,向信功實業的朋友保證,政府絕對會從邊境管到餐桌, #進口豬編貨號逐批檢驗 、 #一律標示產地國 ,讓台灣豬更有價值、豬農的權益受到保障。
台灣人經過二十四年的打拚,總算撲滅口蹄疫、還守住非洲豬瘟的疫情,這是所有豬農、肉商的驕傲。我們也要投資超過一百億基金,讓豬農更有競爭力、台灣豬肉更能打入國際市場,這點業者、豬農也都非常支持。
信功實業的同仁說,希望有一天我們又可以生鮮豬肉出口。這一點我絕對答應,政府一定會繼續衝、繼續拚,讓台灣豬銷全球、讓台灣走向世界。
#有政府
#請安心
--
蘇貞昌的Line:
http://line.me/ti/p/@eballgogogo
蘇貞昌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eballgogogo/
從餐桌回到產地 在 台灣好食材Foodi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好食材Fooding ─ 從餐桌到產地的一場美味革命!
聽見土地的呼喚,來自心底的渴求,「台灣好食材Fooding」架起了從餐桌到產地的平台,連結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需求。我們希望透過實用的資訊及互動,把消費者的需求回饋到生產端,將農民的心意傳達給消費者,真正縮短餐桌到產地的距離,提供更「安心」、更「友善」、更「直接」的消費模式。
我們關心,不只是吃的安全,我們也關心土地(田),因為只有回到源頭,善待土地的生產過程,才有良善的食物循環。
我們關心,跟著四季吃(四)食材,不同季節孕育出不同食材,順著自然吃,是一件健康而美好的事。
我們關心,提供多元而實用的內容(包括購物),讓餐桌有如調色盤一樣豐富多彩,充滿愉悅、安心和健康。
http://www.fooding.com.tw/
從餐桌回到產地 在 從產地到餐桌他把農場變辦公室 - YouTube 的必吃
他專注於料理與種菜,自家餐廳供應著自種食材,偶爾擺起小市集,販售親手種的菜。「從 產地 到 餐桌 」,就是他的工作寫照。 … Show more. Show more. ... <看更多>
從餐桌回到產地 在 從餐桌回到產地 的必吃
從餐桌回到產地 | 在產地生產者用身體、用技術感受風土環境生產最棒的食材在餐桌廚師則不斷研究將食材透過雙手詮釋出各種不同料理四位生產者x四位廚師x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