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和音樂〉中點的關係、線的排列及立體的面 探析夏宇詩語言的空間設計策略及其象徵性 ◎田書菱
我們要全數參加的
但還不知道要參加什麼呢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一、前言——討論夏宇的詩的敘事的可能?
讀夏宇的詩總像是被邀請進一場華麗派對,突然開始、狂歡、移動、暫停、終止,如同〈舞和音樂〉中的結尾,讀者們輕易地被詩人攬進一個集體的概念之中,全數參加/閱讀,卻沒有人能夠明確地說出參加了什麼/讀了什麼,卻跟著夏宇一起來到了詩的斜對面了。
夏宇的詩常是被放在後現代的脈絡討論,如林耀德所說:「要破解夏宇詩作的奧秘,首須理解她作品中後現代主義的傾向。」,他認為,夏宇瓦解傳統意義的主題、藏匿主題、剝離主題,抽離意義縱容讀者自行設定的各種可能和猜臆。
緊接而來的問題是,夏宇的詩在寫什麼?夏宇為什麼而寫,她的詩裡有終極目標嗎?詩到底有沒有一個核心狀態可以去追求呢?後現代的情境終,不停地去中心化,那中心到底去到哪裡呢?對夏宇而言,寫詩或許並沒有如此後現代,她以吃蘋果比喻寫詩,而詩的核心概念其實簡單到就像吃蘋果最後碰到的蘋果核,寫詩最終仍會碰到一個核心。
「我通常傾向於把事情翻譯成一個幼稚的情況,所以到底有沒有那個蘋果核的存在呢?是有的,而且我極願意去相信它,而且是一廂情願極其浪漫地去相信它。我其實是為這個蘋果核寫詩的,但我沒有辦法更深入地告訴你那是什麼東西,我只能告訴你那就是一個蘋果核,就是這樣子。」
本文以夏宇2000年出版的《Salsa》詩集中的一首長詩〈舞和音樂〉,分析夏宇詩中的敘事方法與意義之間複雜的關係,討論其詩語言的空間設計策略及其象徵性,以更逼近詩的內裡,試圖接近夏宇所謂「詩的蘋果核」。
二、從〈舞和音樂〉接近夏宇的蘋果核
〈舞和音樂〉是夏宇少數的長詩之一,詩的篇幅一旦拉長,必然涉及結構安排、情節調度,更需要動用敘事策略與思考,下略將此詩分成五個部分描繪整體輪廓:
不管是先有音樂再編舞
或是先有舞
再配樂
當大家正打著毛線或拼圖
對現在造成強烈的視覺效果
對未來也相對詮釋了
而就抽象面來說,每一樂音間隔處
所進出的舞,那關係
第一部分首先確立詩的主題:舞和音樂。舞是視覺、音樂是聽覺;舞是具體、音樂是抽象;舞是肉體、音樂是精神。夏宇一開始便揭示了音樂和舞的關係,是由音樂帶領舞,舞和音樂的先後關係彷彿無法確定或是不重要?
接著夏宇在當下和未來、具體與抽象之間來回,具體在當下看到打著毛線或拼圖的視覺,卻是朝向未來做出詮釋的行為。隨後,立刻退回當下的抽象層面,音樂似乎帶領著舞的進出,音樂創造舞的空間,音樂和舞在此有了觸發與被觸發的關係。
使得我們的行徑都不像是發明出來的
連我們的出生
連我們要去馬達加斯加這件事
大家都贊成開車去
實在是一輛爛車。音響還不錯
音樂也還可以。但為什麼
我們忽然到了斯德哥爾摩
我們強烈地感覺被解決
被空間代換、打發和耽誤
而也同時那麼想念卡薩布蘭卡
一切互相推卸
愛就因磨蹭懸宕
被發生了當大家深入表面大家是
那麼強烈意識到結構主義
第二部分繼續討論音樂和舞的互相發生,因為音樂進入體內,人的內外彷彿被置換,行徑被觸發,開著一輛破車移動到斯德哥爾摩,接著身體感覺被解決、內外空間開始翻轉,時間被拉帶過去,空間隨之移動到間卡薩布蘭卡中,愛在過去被懸宕、在現在被發生。隨著車廂內移動的表面下靜止的自己、身體的表面和裡面、空間的轉移、時間的過去和現在,大家意識到結構主義。透過這個部分夏宇點到音樂所觸發了身體狀態改變,連結隨後段落將帶出本詩的兩個循環意象——排隊、信/書寫。
意思是你隨時可以參加
你隨時可以排隊
用你的行李或網球拍
像個知道內幕的人
一天寄出50封匿名連鎖信恐嚇
每一個收到的人重新抄寫
50份寄出去而且
限定對方在收信10天之內——
否則、否則、否則。無邊的抒情死亡拜物
永久性通信好友。集體
匿名書寫的瘋狂需要。
你就設法傳一張紙條給戲院帶位員:
「把我包括在外面吧!」心理分析
一旦開始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一旦開始就像那些永遠
掃不乾淨的地整理不完的花園那些
焦慮模糊的信那個太過自覺
永遠不肯完成他的勾引的人。大家
大家在岌岌可危中只能大家
把一切訴諸暗喻。大家
第三部分,首先出現本詩第一次的「排隊」意象(將在第四、五部分重複),接著帶出「信/書寫」循環意象,書寫帶著與音樂類似的共用——發出聲音、集體狂歡式抒情,匿名取消了個人性,夏宇並藉此探討信、書寫、心理分析、暗喻、無邊的抒情死亡拜物,當語言被形式化、物質化,真實情感衰敗死亡。
食欲不振。更別提搭上火車
才又發現風景正全數向前面倒退的事。然後
不管音樂從機器裏出來
或是現場演奏大家都感覺
那舞和舞者都盡可能想把對方
置於裏面。那些信
就找到它們的不光榮面了
那麼我們是那磨損面了。
試想有另一現在是那軸
凡有靈魂的都被暱稱為齒輪
屆時還是得排隊的
往逆時針方向移動買好了票最後一個人就發現
他已經到了時間的最前面
再更前面。那麼他怎麼樣
按時進場呢?他肯定自己
是在一個週末之間但是是在
「我相信一切事物的意義都
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這句話的外面
如此這樣我們到了尼泊爾
尼泊爾肯定是一個側面
對那些雲來說
連我們的死
連那些信
死那信箱坡面
除了證明一開始說的「關係」
連已經學會十字繡這件事情
是比什麼都充分得多得多的清醒
連打毛線這件事情如果萬一
我們並不怎麼喜歡面對面地打
因為容易分心一打錯就得重打
這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
如果你決定要和貝婀一起打
你要記得保護瑪蓮
如果你決定要和傑霍姆打
你也不要忘記保護丹尼爾
這是大致生活守則
如果不小心碰到皮耶和綠西就糟了
到現在為止
還沒有人保護他們
我們就想辦法繞
到了他們的背面
還沒有誰打進去過呢這背面
他們好像也不是那麼反對
如果可以治療自我吞噬和互相侵略
綠西她甚至更啟示了她的正面
但也還真有這樣的一個時刻
大家對正面完全不予賞識的
第四部分再一次開始移動,從火車前進與風景倒退帶出前面、後面的同時存在,開始進入各種關係的討論:音樂和機器及演奏、舞和舞者、信的光榮面與磨損面。接著透過排隊的循環意象帶出更多「面」的進出翻轉舞動,並打破時間的線性關係,再進一步深入更多關係的討論,重複前面短落的移動與抵達、信、打毛線的意象,從「信」和「打」毛線,夏宇接著巧妙地連接到愛滋病廣吿語,拉到「性」的層次探討關係。
即使配上音樂
編了舞
在現場演出時的
自我毀滅傾向一直遭到忽視
更視而不見的是盡可能地
尋找不妥善的修辭狀態
以便於大家之不一致及不和諧的
直到繳不起房租
把整棟房子放棄
連同房東
(那不一致不和諧之極致的)
房東說:「就另一方面來說……」
房東說:「最難的是開始。」
房東還說:「更難的是結束。」
那中間呢?
有誰敢忽視中間呢--
有時候稱為
「肉體的脆弱」等等
和音對位洗衣坊麵包店
星散這些美好日子裏如此呈現的
長久慎密的共謀中
所邀請的朋友們都各有所長大家果然
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吟詩
有的演講也想盡辦法儘量
不與對方發生關係就來到的
的黑暗面之之
不值得討論的了大家結結巴巴
只想在那裏打發一下時間
或者排個什麼隊吧
我們要全數參加的
但還不知道要參加什麼呢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最終部分再一次回到舞和音樂,在現場的不一致及不和諧中,直到繳不起房租,結構彷彿開始鬆動,開始、中間、結束都變得困難。而每個人自我在集體中、肉體與精神彷彿各自有各自的主體與目的,是不是共同在音樂中、在同一個關係中,已經不重要,不值得討論了。
三、夏宇詩語言的空間設計策略——點的關係、線的排列、立體的面
〈舞和音樂〉主題關於空間與時間,夏宇透過詩語言的空間設計,當下的意象跳動在點與點之間,因不斷「否定」而推進,而詩中反覆的出現幾個意象,意義因「重複」而轉換,並挑戰了時間的線性概念。本節分析〈舞和音樂〉中,「否定」與「重複」的空間設計敘事策略,探討夏宇如何在詩句之間調度點的關係與線的排列,以創造出詩的立體空間。
(一)否定的否定——「面」的進出翻轉舞動
在〈舞和音樂〉裡,不斷出現關於「面」的字眼,包括表面、外面、裏面、正面、背面、前面、後面、光榮面、磨損面、抽象面、黑暗面、側面、面對面、斜對面,夏宇透過「否定」在各種面之間翻轉進出,讓意義隨之舞動起來。
愛就因磨蹭懸宕/被發生了當大家深入表面大家是/那麼強烈意識到結構主義
「把我包括在外面吧!」心理分析/一旦開始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一旦開始就像那些永遠/掃不乾淨的地整理不完的花園那些/焦慮模糊的信那個太過自覺
食欲不振。更別提搭上火車/才又發現風景正全數向前面倒退的事。然後/不管音樂從機器裏出來/或是現場演奏大家都感覺/那舞和舞者都盡可能想把對方/置於裏面。那些信/就找到它們的不光榮面了
夏宇詩語言中,「表面」是可以「深入」的,「外面」是可以被「包括」的、「前面」是可以「倒退」的,表面、外面、前面的本質被否定、被推翻,都可以被放置於「裏面」,再連帶出舞和舞者都盡可能想把對方置於裏面——「舞」和「舞者」,在夏宇詩中被視為獨立個體,舞自此被異化了。跳舞的人沒有擁有舞、唱歌的人沒有擁有歌、舞和舞者可以發生關係、對話、相融,可以置於裏面,被創作出的對象,脫離了創作主體,有了主體性。
蔡林縉〈在夢想傾斜:「運動—詩」的可能 ──以零雨、夏宇、劉亮延詩作為例〉一文中指出:「物質的關係在被決定之前都必須經過『再』三考慮,就算是彼此關係暫時得到確定,也不得不因為『否定』的力量而『再』一次斷裂並『再』建立新的網絡, 所達致的思想形象便是一個越來越盤根錯節且無窮旋轉翻動的詩語言面。」而這些無限翻轉的詩語言,其目的或許如同海德格所認知的「真理的本質」,真理是由否定而得到徹底貫徹的,真理在本質上即是非真理。在夏宇的世界中,彷彿也不存在所謂絕對的真理。
那麼我們是那磨損面了。/試想有另一現在是那軸/凡有靈魂的都被暱稱為齒輪/屆時還是得排隊的/往逆時針方向移動買好了票最後一個人就發現/他已經到了時間的最前面/再更前面。那麼他怎麼樣/按時進場呢?他肯定自己/是在一個週末之間但是是在/「我相信一切事物的意義都/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這句話的外面
如此這樣我們到了尼泊爾/尼泊爾肯定是一個側面/對那些雲來說/連我們的死/連那些信/死那信箱坡面
信的不光榮面是書寫者的磨損面,不光榮與磨是關乎靈魂的事,夏宇以齒輪形容之,再延伸齒輪的意象帶出「時間」的主題,藉由「排隊」的概念打破時間的線性關係,夏宇的時間之間是圓形關係,空間上逆時針不斷往最前面邁進,時間上卻反而不斷進入重新開始的循環,前面之前其實是後面。
空間與時間規則在辯證後被翻轉,夏宇提出另一個否定——「一切事物的意義都/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緊接著再給出否定一個否定——真正的意義在「這句話的外面」。在此,夏宇詩中的意義是極度自由的,隨時成立而又隨即被推翻,點與點、面與面間的規範不存在。點和線的關係被打破後,接著的段落隨即就翻轉到空間上的「側面」到達尼泊爾這個點,彷彿看見地球上兩點構成的球型行徑軌跡,在不同面之間,夏宇最終給出了一個立體的空間。
(二)重複「排隊」——時間線的空間感變化
在〈舞和音樂〉裡,夏宇重複使用打毛線、排隊、信/書寫、旅行的意象,每當相同意象再次出現在不同段落,意義疊加,有推進全詩情節的作用。蔡林縉〈在夢想傾斜:「運動—詩」的可能 ──以零雨、夏宇、劉亮延詩作為例〉一文中也探討德勒茲「差異」與「重複」的概念:「重複是一種僭越,其質疑規律亦與一般性的概念相抗衡,採取的途徑則是追尋藝術的現實。」
於是,夏宇詩中重複的意象也像是一種對既定意義的質疑,以〈舞和音樂〉中重複最多的「排隊」為例,在每個重複之間,明顯可觀察到排隊的意象隨著詩的排列意義變換。
意思是你隨時可以參加/你隨時可以排隊/用你的行李或網球拍
凡有靈魂的都被暱稱為齒輪/屆時還是得排隊的/往逆時針方向移動買好了票最後一個人就發現/他已經到了時間的最前面/再更前面。那麼他怎麼樣/按時進場呢?他肯定自己/是在一個週末之間但是是在/「我相信一切事物的意義都/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這句話的外面
不值得討論的了大家結結巴巴/只想在那裏打發一下時間/或者排個什麼隊吧/我們要全數參加的/但還不知道要參加什麼呢/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上為全詩中關於排隊的段落節錄,共三次排隊的意象。第一次排隊是直觀的層次,屬於空間的「線型」排隊;第二次排隊打破了直線關係,是時間循環中呈現「圓形」排隊;第三次排隊,則跳脫線與面的關係,打發時間的排隊變得可有可無,意義隨機而偏移著,是為「無秩序」的排隊。
在〈舞和音樂〉中,結合排隊本身帶有空間感的意象,重複出現變換著空間,出現三次便有三種空間串聯、疊加、翻轉,連結到時間的線性、循環性、隨機性特質。重複的「排隊」,於是讓〈舞和音樂〉在時間線上有了空間感的變化,最終,在重複中反而重新獲得自由的可能,以自由、恣意、傾斜的姿態,大家一起來到「斜對面」了。
四、〈舞和音樂〉空間策略下所呈現的象徵性
延續上一節夏宇詩語言的空間設計策略分析,本節進一步探討在「否定」及「重複」的空間敘事策略下,〈舞和音樂〉中所呈現的象徵性及其意義,更接近夏宇在這首長詩所帶出的「當下」與「集體」概念。
當下——給時間以時間
在〈舞和音樂〉這首長詩裡,夏宇以「否定」及「重複」的策略佈置整首詩的空間,匯聚多個當下的空間,在破碎的情節中拼貼、翻轉、重複、推進、再翻轉,以解消關係的理所當然。進一步追問:透過打破關係的空間設計策略,夏宇想要幹什麼呢?
翁文嫻在〈如何在詩中看見思想〉一文指出詩歌的深度不在題材,而在於其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思維狀況,「夏宇就是『不要幹甚麼』,一般能『幹什麼』之類的內容都夾在回憶事件或想望,對夏宇而言都阻礙了『當下』的把握。」在夏宇的詩語言遊戲中,重複或是否定不過是在提醒讀者——每個瞬間當下所發生的關係。再看一次〈舞和音樂〉的這個段落:
那麼我們是那磨損面了。/試想有另一現在是那軸/凡有靈魂的都被暱稱為齒輪/屆時還是得排隊的/往逆時針方向移動買好了票最後一個人就發現/他已經到了時間的最前面/再更前面。那麼他怎麼樣/按時進場呢?他肯定自己/是在一個週末之間但是是在/「我相信一切事物的意義都/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這句話的外面
在前文探討否定的概念時,推翻點與點、面與面間規範後,夏宇提出一個「否定的否定」——「『我相信一切事物的意義都/在它們看不見的那一面』這句話的外面」,蔡林縉以「否定的等式」的威力形容這句詩,「在不可見之外,比看不見更難以捉摸,意義在自身缺席的最外部,夏宇儼然已經透過詩語言指出那個比思維更遙遠的『域外』。這樣的『域外』要如何重新被納入思考? 」
在夏宇的詩中,真正的意義始終不在裡面或外面,反而不斷成立在對立面的重新翻轉中,翁文嫻如此談論,「首先是有趣的,然後又會有各類變化中的,可能致你命的意義。」夏宇詩句變化中的意義是致命的,作為讀者唯有不斷回到當下:
星散這些美好日子裏如此呈現的/長久慎密的共謀中/所邀請的朋友們都各有所長大家果然/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吟詩/有的演講也想盡辦法儘量/不與對方發生關係就來到的/的黑暗面之之/不值得討論的了大家結結巴巴/只想在那裏打發一下時間/或者排個什麼隊吧/我們要全數參加的/但還不知道要參加什麼呢/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如此這樣大家一起來到了斜對面了
如同這個段落,描述出一個鬆脫發散的無聊片刻,但是這個當下又彷彿是經過長久慎密的共謀而來,大家各有所長卻也結結巴巴,排個隊或者參加個什麼都好。如前文翁文嫻所說——夏宇就是「不要幹甚麼」,她也認為「夏宇最愛揭發這當下的訊息,以至引出如迷宮般,有如地圖般的分叉歧路式的種種理解或誤解。」
在夏宇詩的空間中,當下無限變幻著、隨時可以理解也隨時可以誤解,時間在這之中也隨之展開。如同蔡林縉探討夏宇詩中的重複概念時,他提出「透過語言重複,將思維的螺線一次次藉由重複更趨近『當下』,向意識的深處與存有的狀態不斷逼近,每一次重複的『當下』都是前一個『當下』的『當下』。」夏宇詩語言總是連結到時間的深刻探索與反思,關於時間的意義,最為深刻而直接明瞭的仍是〈給時間以時間〉中,
自從時間成了時間
我們就得給時間以時間
存在也就這樣存在了也不難
就被當做存在般了解。
回到〈舞和音樂〉一詩,在重複、否定的敘事策略下空間無限變化,時間的線性概念隨之被打破,而「當下」無限展開。於是,全詩最後以傾斜的姿態大家一起來到斜對面了。
集體——精神與肉體的狂歡
承上對「當下」的探討,閱讀夏宇總必須重新掌握著每個「當下」所發生成立的狀態,給予自由的理解,跟著她前進、後退、歪斜、進行一次次精神與肉體互相涉入的時空遊戲。
第二節導讀整首詩曾提及,在這首詩的主題中,舞是視覺、音樂是聽覺;舞是具體、音樂是抽象;舞是肉體、音樂是精神。透過這首詩的主題,夏宇在音樂和舞的關係之間自由穿梭,在詩裡創造出空間中,進行肉體與精神的來回辯證,明確直白地切入她向來詩中所鍾愛的「肉」的意象。
而就抽象面來說,每一樂音間隔處
所進出的舞,那關係
使得我們的行徑都不像是發明出來的
連我們的出生
在詩句前三行,夏宇給了模糊含混的音樂和舞的先後關係,緊接著進入上述的段落,兩者關係稍有推展,彷彿是音樂帶領著舞,透過音樂的進行或間隔,舞進出發生了,於是呈現出了一個集體的肉的狀態。然而我們還是沒辦法那麼確定舞和音樂、肉體和精神的先後關係,是集體「肉」的狀態再配上精神,或是精神控制著「肉」的狀態,如同舞和音樂的關係,仍無法確定或是不重要?
而隨著舞和音樂的關係進出發生,產生了我們的行徑、我們的出生,帶著一點點「性」的暗示意涵,是我們的集體行為與關係,彷彿感受到某種進出中,產生了「肉」的愉悅狀態。
連我們要去馬達加斯加這件事/大家都贊成開車去/實在是一輛爛車。音響還不錯/音樂也還可以。但為什麼/我們忽然到了斯德哥爾摩/我們強烈地感覺被解決/被空間代換、打發和耽誤/而也同時那麼想念卡薩布蘭卡/一切互相推卸/愛就因磨蹭懸宕/被發生了當大家深入表面大家是/那麼強烈意識到結構主義
接著,繼續討論音樂和肉體的互相發生。我們的身體在爛車裡,音響傳出的音樂進入體內,身體同時前進,彷彿暗示著肉身所構成的移動行徑,是由精神所觸發。
隨著音樂我們突然到了到斯德哥爾摩,眾人對音樂侵入沒有反抗是否是斯德哥爾摩症候,被侵入對侵入者產生強烈的情感,感覺被解決,隨之肉體被代換,內外空間開始翻轉的同時想念發生,時間點便從現在拉到過去,空間轉到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是《北非諜影》的英文片名,或許跟電影的愛情故事有關,也或許無關,總之,在此愛被發生了,而愛發生的理由是磨蹭懸宕,接著深入表面,整個段落一連串的肉體語言彷彿帶著一點性的暗示。而〈舞和音樂〉後半有更直接討論肉體和性之間的段落如下:
連打毛線這件事情如果萬一/我們並不怎麼喜歡面對面地打/因為容易分心一打錯就得重打/這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如果你決定要和貝婀一起打/你要記得保護瑪蓮/如果你決定要和傑霍姆打/你也不要忘記保護丹尼爾注/這是大致生活守則/如果不小心碰到皮耶和綠西就糟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保護他們/我們就想辦法繞/到了他們的背面/還沒有誰打進去過呢這背面/他們好像也不是那麼反對/如果可以治療自我吞噬和互相侵略/綠西她甚至更啟示了她的正面/但也還真有這樣的一個時刻/大家對正面完全不予賞識的/即使配上音樂/編了舞
注:以上四行為法國衛生部預防愛滋病廣告語
夏宇巧妙地利用「打」,創造出本詩中最富音樂性的段落,同時輪番上演的人名彷彿與詩句共舞,而其中夏宇引用了四行預防愛滋病廣告語,並且在詩末以注說明之,在廣告語之後,是一連串背面與正面的肉體狂歡,精神上自我吞噬和互相侵略。〈舞和音樂〉自此在集體狂歡式的夏宇詩語言中,讓讀者聽到了音樂、看到了舞。
五、結語——當詩語言配上音樂、開始跳舞
〈舞和音樂〉是夏宇詩一次音樂和舞的「互相發生」,透過這首長詩所調度的空間設計策略,詩語言因「否定」而推進、意義因「重複」而轉換,音樂和舞因此被異化,突顯了精神和肉體的獨特質感。
在詩句進行與結構開展之時,夏宇透過打毛線、排隊、信/書寫、旅行以及各種「面」等日常瑣碎事物的意象,將材質、形式、關係重新混搭、翻轉,展現對既定空間結構關係及線性時間概念的反思,最終得以回到「當下」給時間以時間,在配上音樂、編了舞的詩句中,參加一場精神與肉體的集體狂歡。
讀著〈舞和音樂〉,一句句自然而然地會漸漸在心中聽見音樂的節奏、看見一個個舞動的場面,總會想起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描寫的這個段落:
「他想要一段無邊無際的音樂,一些絕對的噪音,一些美好而歡樂的吵鬧聲,可以將一切都覆蓋、淹沒、窒息,讓話語帶來的痛苦、虛浮和空洞都沈沒下去。音樂就是對語句的否定,音樂就是反話語!他很想和薩賓娜久久地擁抱在一起,默默不語,不再說話,讓肉體的歡愉匯流在音樂的狂歡喧囂之中。在這幸福滿滿的喧鬧想像裡,他沉沉睡去。」
音樂是對語句的否定、音樂是反話語,音樂和吵鬧聲及噪音相同能夠覆蓋話語,翁文嫻在〈如何在詩中看見思想〉論及「詩的內蘊」,也曾引用米蘭.昆德拉:「如果詩人不去尋找『在那後面某個地方』的『詩』,而是『介入』到一個為人們早已熟知的真理(它自己站了出來,就『在那前面』)的服務中,那麼他就放棄了詩的自身使命。」夏宇的詩總挑戰著那些屬於「前面的」,她的詩語言是音樂的、噪音的、混雜的、翻轉的,而夏宇的蘋果核終是「在那後面的某個地方」,在〈舞和音樂〉裡,當話語退位,你我不再說話,就讓肉體的歡愉匯流在夏宇詩語言音樂狂歡喧囂的想像之中,擁抱著一起睡去。
參考資料
1. 專書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尉遲秀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台北:皇冠文化,2004)。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孟湄譯,《小說的藝術》(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 )。
夏宇,《Salsa》(臺北:唐山出版社,2000)。
翁文嫻,《創作的契機》(臺北:唐山出版社,1998)。
2.論文
期刊論文
江長威,〈詩,如何過火?想詩、談詩、念詩、玩詩——《中外文學》三十週年系列座談之二〉,《中外文學》32卷1期(2003.06)。
林燿德,〈在速度中崩析詩想的鋸齒:論夏宇的詩作〉,《文藝月刊》第二〇五期(1986.07)。
學位論文
蔡林縉,〈夢想傾斜:「運動—詩」的可能──以零雨、夏宇、劉亮延詩作為例〉(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0)。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3.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夏宇 #點線面 #詩語言空間設計策略 #象徵性 #舞和音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i Fi 發燒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armina Burana 布蘭詩歌是德國作曲家卡爾·奧夫(Carl Orff)的大型合唱及管絃樂作品。內容取自同名的文學作品,是其中一首較為人所認識的二十世紀古典音樂作品,當中的開場及終曲《哦,命運》更是本曲的代表作。有不少電視、電影及廣告中的配樂中經常用到此段音樂。 布蘭詩歌演出編製相當宏大...
「布 蘭 詩歌 配樂」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阮丹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問題] 有什麼廣告是使用布蘭詩歌當配樂的呢? - 看板clmusic 的評價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奧爾夫:電影《007》主題曲&〈喔!命運〉選自《布蘭詩歌 ... 的評價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唱片】係人都聽過的古典音樂《布蘭詩歌》,這張是室樂版 的評價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布蘭詩歌劇版Carmina Burana , Carl Orff Ponnelle with film ... 的評價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Carmina Burana-Carl Orff (布蘭詩歌-卡爾·奧福)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波麗露結合布蘭詩歌- 古典好好聽Classicalmusic to go 的評價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布蘭詩歌電影配樂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布蘭詩歌電影配樂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布蘭詩歌版本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布蘭詩歌版本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布蘭詩歌電影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布蘭詩歌電影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專文(二):費里尼與天主教會的情與仇〉
●作者:翁煌德(FB:無影無蹤)
.
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是怎麼看待天主教的呢?
.
或可先參考《羅馬風情畫 Roma》(1972)。費里尼在劇中安排了一場詭誕不經的神職人員走秀大會。可見主教、修女與修士齊坐在觀禮台上,看著神職人員們像是時裝秀的模特兒般隨著尼諾.羅塔(Nino Rota)輕盈而古怪的配樂,依序走上伸展台展示經過特殊剪裁的華麗聖衣。整場戲可說是既華麗地令人著迷,卻又荒唐地引人發噱。
.
又如,在回顧家鄉往事的《阿瑪珂德 Amarcord》(1973)之中,面目呆滯的神父只管問男孩有沒有「自瀆」,其他一概不在乎。更不用說《生活的甜蜜 La Dolce Vita》(1960)的開場,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飾演的主人翁馬切羅坐在一個懸掛著耶穌像的直升機上橫越城郊,雖然畫面一度有如耶穌再臨的神蹟,但下一刻我們卻看見馬切羅高聲搭訕一群美女。耶穌像頓時像是一個被夾起來展示的商品,神性蕩然無存。這個經典的開場,同時預示了道德淪喪的主題,而看在教會眼中,這無疑是對天主的褻瀆。
.
如果影迷們從費里尼的作品來推敲他的信念,絕不會認為他是一個天主教徒。然而,費里尼在受訪時從來沒有直接詆毀過天主教的權威,甚至一向都以天主教徒自居。不過在義大利影評人的喬瓦尼.葛拉契尼(Giovanni Grazzini)的一次追問之下,他才忍不住露餡說:「我已經說過我喜歡天主教,而且生在義大利,我還能有什麼選擇?」(註1)從中可見難以道盡的無奈,畢竟天主教對於費里尼而言,乃至於對所有義大利人而言,幾乎是如同父母般的存在。即便你有能力忤逆之,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深刻影響。
.
其實費里尼在早期擔任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的御用編劇之時,便與宗教主題的創作結下不解之緣。在羅塞里尼執導的《愛 L'amore》(1948)之中,他甚至參與演出,飾演瘋婦的安娜.麥蘭妮(Anna Magnani)將費里尼當作是下凡的聖徒,而這部辯證信仰意義的作品不出意料地激起了教會保守人士的批評。兩年後,當羅塞里尼與有夫之婦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發生婚外情之後,卻風格丕變,找來費里尼編寫了歌頌聖徒方濟各(St. Francis)的天主教電影《聖方濟各之花 The Flowers of St. Francis》(1950)。
.
羅塞里尼甚至找來兩位天主教神父進行劇本監修,以確認作品完全符合天主教精神。不過當時收到劇本大綱的費里尼,卻是苦不堪言,要不是因為他允諾費里尼能以助理導演的身分參與拍攝,他是壓根不想參與。在回憶錄裡,費里尼甚至不留情面地指出該片「故事單調,角色沒有說服力,講述的題材對現代觀眾過於遙遠而且難以置信。不過我自己還年輕,有本錢面對一個這麼差的劇本」。(註2)
.
事實上,不只是費里尼覺得難以置信,就現代觀眾的眼光,大概都難以想像大導演羅塞里尼何以好端端放下寫實主義題材,去拍攝一個傳說中的完人,而且故事呈現確實頗為呆板。
.
當費里尼後來開始擔任起導演之後,引領其入行的師傅羅塞里尼卻多次扯後腿,刻薄地批評他的電影。然而,費里尼卻不願公開與之辯駁,唯在羅氏過世之後,他才坦承自己其實質疑羅塞里尼當時拍片動機不純,指其拍攝《聖方濟各之花》是為了「安撫被他和英格麗.褒曼緋聞所震怒的天主教審查官」。
.
由此案例可知,教會當時對義大利電影的影響力是超乎當今所想像,如果遭受教會方面抵制,不僅作品上不了,嚴重可能連膠卷都可能面臨被沒收並銷毀。早期執導演筒的費里尼還不敢造次,並未刻意諷刺教會的迂腐,但亦不屈服於其淫威之下。無論是聖母、妓女的角色原型抑或關乎救贖的結局,都有濃厚的宗教底蘊鋪陳,也偶有巧妙訊息參雜其中。
.
在《騙子 Il bidone》(1955)之中,布羅德里克.克勞福德(Broderick Crawford)飾演的老騙徒奧古斯都偽裝成神父走入民居,利用了義大利人對教會權威的盲目遵從,順利從平民手中詐取錢財。然而,當他再次故技重施時,一名罹患小兒麻痺的少女卻對這奧古斯都扮演的假神父熱切地闡述自己的信仰觀,反而與墮落的他形成了諷刺性的劇烈對比。費里尼很清楚地告訴觀眾這個神父是假的,但至少在那一剎那,我們所看見的是一個神父之於平民百姓的意象(見附圖)。
.
當《卡比莉亞之夜 Nights of Cabiria》(1957)準備在義大利上映時,費里尼所面臨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打擊。卡比莉亞是曾在《白酋長 The White Sheik》(1952)當中驚鴻一瞥的妓女,由費里尼之妻茱麗葉塔.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飾演。她是一個始終對人深信不移,卻屢屢受騙的悲劇角色。在百廢待舉的戰後義大利,費里尼呈現了街頭的買春景致,又以妓女為主人翁,自然惹火教會,未上演就先被威脅禁演。
.
所幸費里尼在耶穌會友人阿帕神父(Angelo Arpa)的協助之下,找來一位樞機主教在熱內亞觀賞影片。該主教看完片後對費里尼說:「可憐的卡比莉亞,我們應該要幫她一點忙。」(註3)隨後電影果真獲准上映,這固然是費里尼想要的結局,但費里尼在回憶此事時卻不帶感激,戲稱:「不知道那位位高權重的主教是真的看完或睡著了,可能是阿帕神父在適當的時刻,如宗教行進儀式或有聖像畫面時把他搖醒了吧。」(註4)此說算是相當明瞭地表達了費里尼對教會介入電影創作的不滿,顯然也對神父素質感到不甚信任。
.
只是很不幸的,電影最後仍然挨了刀,片中一場戲描述一位善人分發食物給流浪漢,看在教會眼裡卻是嚴重冒犯,只因為他們認為這似乎是在諷刺教會沒有善盡行善的職責。
.
早期的費里尼與教會苦苦周旋,只能試著在「夾縫中求生存」,但基本上他仍然處在可被接受範圍之下。然而,當他以《大路 La strada》(1954)和《卡比莉亞之夜》連獲奧斯卡獎殊榮,奠定國際聲譽之後,表徵其創作史新開端的《生活的甜蜜》便完全露出了真實面貌,直接反映出了信仰淪喪的命題,並且露骨地揭露了肉慾橫流的義大利中產階級。
.
原先反對他的影評人予以盛讚,反而原本為他背書的神職人員紛紛叛變,雙方在報章雜誌上你一來,我一往地打起筆仗,使得電影未演先轟動,爭議十足。大概對於一般觀眾而言,直覺會讓教會氣得直跳腳的影片肯定值得一看,反而帶動起觀影熱潮,使得該片在義大利在當時創下破天荒的票房佳績。當年影迷爭相觀影的盛況可以在皮亞托傑米(Pietro Germi)執導的《義大利式離婚 Divorce Italian Style》(1961)中見著。
.
不過這場觀影熱潮,卻形成了教會內部的腥風血雨,當時在米蘭擔任樞機主教、未來的教宗保祿六世(Pope Paul VI),竟出手掃蕩了出手聲援《生活的甜蜜》的耶穌會信徒,諭令其團體解散,並將教會領袖調往曼谷。自此之後,費里尼反而更不假思索、也更直覺地反映他對教會的見解。他在《羅馬風情畫》之中對教宗的浮誇刻畫,也顯然可解讀成是對保祿六世的諷刺。
.
然而,費里尼卻也是有自覺性地意識到天主教確實是驅動他創作的能量來源,他並不否認自己確實為天主教的概念感到著迷。對此,他曾說:「我喜歡它(天主教)的行進儀式、永遠不變像催眠的場面、寶貴的佈場佈景、沉鬱的詩歌、教義問答、新教宗選舉、奢華的死亡一事。我對一切的隱晦、扭曲、禁忌都有一份感激⋯⋯」(註4)
.
雖然自認從小深受保守教會壓抑,但諷刺的是,天主教那不合時宜的儀式道統,卻啟發了費里尼開創了自己獨有的美學觀,或是他中後期創作得以完全脫離寫實的原因之一,那是他對所謂「一切的隱晦、扭曲、禁忌」的探索的開端。
.
與教會關係的千絲萬縷,一言難盡。在教會眼中,費里尼肯定不是值得被表彰的傑出教徒。只是也沒人會想到這個和解居然來得特別快,在費里尼過世後兩年,梵蒂岡的宗座教會文化資產委員會公布了教廷觀點的45部影史十佳,又稱作「梵蒂岡的電影清單(Vatican's list of films)」,《大路》與《八又二分之一 8½》(1963)同樣在列,雖然不免避開了《生活的甜蜜》,但仍可以視作是教廷對費里尼的善意認可。只不過在費里尼眼中看來簡直一無四處的《聖方濟各之花》卻也入選其中,他若地下有知,大概也不免啼笑皆非。
.
註1:Giovanni Grazzini,《費里尼對話錄》,邱芳莉譯,遠流出版社,p.84。
註2:Charlotte Chandler,《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自傳》,黃翠華譯,遠流出版社。
註3:Peter Bondanella,《電影詩人費里尼》,林文琪、刁筱華、羅頗誠譯,萬象出版社,p.164。
註4:Giovanni Grazzini,《費里尼對話錄》,邱芳莉譯,遠流出版社,p.115。
註5:Giovanni Grazzini,《費里尼對話錄》,邱芳莉譯,遠流出版社,p.84。
.
延伸閱讀: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專文(一):費里尼的秘密情人〉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549613078474753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三):費里尼導演生涯的寂寥尾聲〉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06715329431194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五):電視文化狂潮下,大導演費里尼的逆襲〉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26446480791412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週年誕辰系列專文(六):情聖還是渣男?費里尼為何要拍歐洲第一風流才子卡薩諾瓦?〉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70082293094497
#FedericoFellini #Fellini #Fellini100
#金馬經典影展 #費里尼 #費里尼影展
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阮丹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晚十點 陽光海岸復播首集
為大家深度專訪資深音樂人林少英老師,暢談近日受到各界學子歡迎的音樂賞析課「閱讀音樂」。提起這一系列課程的發想,緣起台北市藝文推廣處的特邀開課。曾多次榮獲金曲獎項的少英老師要帶著我們,向古今中外的文人、音樂家、設計家、藝術家學習,並超越自己拓展視野及創作靈感。不論你是否學習過音樂,都可以從閱讀中找到創作音樂與生活的靈思,演奏家更可透過閱讀音樂,在詮譯作品時更擁有自己獨特的解析。
* *
專訪這天,少英老師帶了一本曾陪伴她去寒冷高山大陸青海創作音樂的「老人與海」,大文豪海明威究竟賦予書中世界何種魔力?
書裡的內容..簡單卻充滿高低起伏..随處都是音樂的迸發...
https://youtu.be/chxWaX50P88
* *
関於閲讀音樂課程
https://event.culture.tw/TAPO/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90347&request_locale=tw
節目播出音樂
阮丹青 /陽光海岸 #陽光海岸 /薇光旅程 #藍雨 #誕生
# I wish #Green Field #Shine 單曲:茶枕
(風潮合輯) 我的海洋
Martin Kohistedt /Strome #AuheJA
郭虔哲/A magical Christmas with the cello family
#Silent Night #Ave Maria
節目Jingle背景音樂 林少英:蘆葦
#收聽節目請點擊網址
CanCheers.org
若是錯過了播出時間,牽手之聲已播過的節目都會在愛播聽書上架。只要下載[愛播聽書FM] app,安裝後,搜尋牽手之聲或節目名稱,就可以隨時隨地收聽囉!
.
今晚十點繼續在陽光海岸棲息靠岸
__̴ı̴̴̡̡̡ ̡͌l̡̡̡̡͌l̡*̡̡ ̴̡ı̴̴̡ ̡̡͡|̲̲̲͡͡͡ ̲▫̲͡ ̲̲̲͡͡π̲̲͡͡ ̲̲͡▫̲̲̲͡͡|̡̡̡̡ ̴̡ı̴̡̡̡͌l̡̡.** ̴ı̴̴̡✿ܓ ...♥
|関於林少英|
簡歷:延伸有聲出版負責人
中原大學通識課─詞曲、創作新思維講師
專業音樂工作者
師大音樂系畢
美國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畢─主修爵士鋼琴&作曲、編曲
竹林中學音樂教師
國光藝校爵士鋼琴、作曲教師
音樂月刊爵士流行樂評
救國團彩虹音樂營資深講師及作品指導老師
YAMAHA山葉鋼琴老師研修班[P.T.C.]─作曲、編曲、現代伴奏、即興演奏、和聲主講。
河合鋼琴、國際牌數位鋼琴全國教師研習策劃主講
國際牌數位鋼琴全國教師研習課程設計主講
國際牌數位鋼琴全國教師檢定評審
1999年YMCA兒童音樂創作營策劃及主講
TCA台北傳播藝術學苑作曲&鍵盤資深教師
『山狗大』樂團鋼琴、鍵盤手&作曲編曲
視障創意作曲課指導老師
全方位樂團、啄木鳥樂團、黑門樂團……課程設計及指導老師
江亦帆數位音樂中心創意作曲講師
資策會數位內容學院「創作新思維」作曲、編曲講師
2002年應客委會邀請為「新客家音樂」旅美巡迴演出
2003 客委會主辦桐花祭,山狗大現代兒童弦樂團指揮及編曲
2004 『跨界樂集』編曲、作曲、音樂總監
2005 應佛光山香海文化之邀為星雲大師的「流轉」的詞譜曲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
2006 漢聲電台每週六「開心開心講」與梅少文談音樂與生活
2006 台北秋之興文學季頒獎典禮「海洋」主題音樂的作曲編曲與演奏
2006/12 中原大學數位音樂節─名家講座系列 講題:林少英最新概念作品「月見草」
的創作心路歷程
2006/12 中原大學數位音樂節─名家講座系列「心靈」與「音樂科技」的神祕對話鋼琴演奏
2006/12 郭子究紀念音樂會文化週─「藝術創作聯想及數位音樂的未來趨勢」專題講座主講
2007 花蓮高中音樂班創作新思維、現代和聲伴奏、即興演奏、編曲指導老師
2007/1 廖咸浩與林少英對談「詩與意想的吟唱」
2007/1 「藝術創作聯想」專題主講
2007/6/5 「詩與音樂即興之夜音樂會─移動的迷宮」
2007/7 應南港園區數位內容中心之邀,身兼詞曲、編曲、創作新思維、作品指導講師
2007/10/20 現代詩欣賞與教學教師專修研習班─「藝術與詩的輪舞」主講
2007/10/31 台北市高中資優教育知能講座「生活文學與音樂」主講
2007/11/3 董陽孜「心弦—書法藝術跨界系列講座─某種頻率的相遇」,林少英與李守信、
央金‧拉姆現場以即興音樂的方式演出
2007/12/16 應國家國樂團之邀為東方搖滾音樂會作曲
2008 第19屆金曲獎評審委員
2008 「來自角落」張林峰豎笛演奏專輯作曲、編曲
2009/3/18 台大藝文中心特邀為「2009台大杜鵑花節」製作、作曲、演出
2009/3/24 台大文學院演講廳,講題「旋律的風向」
2009/9/29 中原大學瑞麗堂─主題:水魂「延續的空間音樂會」策劃、作曲、演出
2009/11/24 國際詩歌節:「詩與音樂即興之夜」作曲、編曲、演出
2011/6/5 董陽孜製作誠品「追魂」詩與音樂演奏會: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2/5/24 中原大學藝術季(詩與音符相遇─追魂組曲),策劃、作曲、演奏
2012/6/23 「追魂II」,書法家董陽孜「無聲的樂章」與音符的相遇展演: 作曲、演奏、
音樂總監。
2013/6/8 「追魂III」,書法家董陽孜「山與海的詩作音樂會」: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3/6/9 新北市「追魂III」: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3/8/27 馬祖誠.心弦-董陽孜誠字雕塑展音樂會: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3/10/12 台灣文學館「追魂III」: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4/5/22 中原大學藝術季「追魂III」: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4/5/25 誠品「追魂IV」:書寫台灣山水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4/6/23 國家音樂廳「遇見馬祖:水翼樂章」:總策劃、作曲、演奏
2014/10/16 東華大學秋藝季「書法、詩作與爵士的創新跨界結合」:總策劃、作曲、演奏
2014/12/3 輔仁大學心理系演講:「夜裡的翱翔~生活就是創作的源頭」主講
2014 歡樂宜蘭年除夕《民間人文音樂故事》演出的製作構思、作曲、編曲
2015/5/20 中原大學藝術節【夜裡的遨翔】搖滾就是搖滾,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
特邀Trash樂團與流行樂精英鼓手黃瑞豐、吉他黃中岳、呂錦盈、獅子吼樂
團編曲Modular synth演奏家,programner 黃浩倫,老中?三代同台玩搖滾
分享【共生樹】理念
2015/6/20 誠品松菸詩與音樂【追魂五】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特邀臺灣國樂團打擊
樂首席、琵琶、笛子與流行樂精英,女詩人同台演出人文藝術的詩集
2015/7/30 頭城喚醒堂王恩主二甲子迎聖典;【時空的交錯】詩與音樂音樂會的總策劃、作曲
編曲、演奏,特邀國家國樂團揚琴、琵琶、笛子聲部首席與流行樂精英鼓手黃瑞
豐、貝士手郭宗韶、吉他呂錦盈、台語歌手銘佑、詩人向陽…與年輕新秀同台演
出,展望老中青三代同台觀摩學習分享的【共生樹】理念
2015 深入在地庶民 孵文化【共生樹】概念演出策劃,作曲編曲
2015/11/26中原大學【電音描繪中國山水】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特邀請流行樂,國樂團
精英,modularsynth融合國樂,作曲解構,重構成功走出【新民風國樂】
2015第26屆金曲獎評審
2015第26屆金曲獎【海風的牽引】(製作、作曲編曲、演奏)榮獲最佳錄音獎
2015/12/17中山堂台北客家文化節【山歌浪想】專輯首演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
2015【山歌浪想】專輯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此專輯特別邀請國內流行、爵士精英演奏
家,國家國樂團嗩吶首席、長榮、高雄市、交響樂團法國號,Nso樂團弦樂完成錄
音,遙想紀念《客家山歌國寶賴碧霞》;展望台灣音樂的大融合及未來音樂新風向
作品:侯孝賢電影“好男好女”配樂
賴英里長笛演奏曲“美麗的和聲”作曲編曲
心靈音樂-起、承、轉、合,整張CD完整作曲及編曲
兒童音樂專輯“美麗的顏色睡覺覺”─『風叔叔』作曲、編曲
陳永淘客語創作專輯“頭擺的事情”─『天上搖籃曲』編曲
布農族『阿嬤編織的手』記錄片配樂
南卓仁波切-金剛薩埵專輯,整張CD完整作曲及編曲、製作
心靈音樂”當菩薩遇見小朋友?”作曲、編曲、製作
顏志文創作專輯”紙鷂”編曲入圍2003金曲獎〝最佳最佳客語專輯〞、行政院新聞局
好歌大家唱徵選優勝作品『茶』
2005 〝心的搖籃〞林少英創作專輯I,入圍金曲獎「最佳跨界樂集專輯」
2005 應佛光山香海文化之邀為星雲大師的「流轉」的詞譜曲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
2006 〝意湖〞林少英創作專輯II,榮獲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
2007 〝月見草〞林少英創作專輯III,入圍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
2007 〝月見草〞專輯,獲誠品好讀推薦為誠品選樂專輯國家國樂團東方搖滾音樂會,創作
─”枯嶺秋風”
2008 「來自角落」入圍「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最佳製作人」
2009 「旋律的風向」最新跨界專輯+DVD
2010 「某種頻率的相遇」著作
2011/6 詩人陳育虹「之間」詩選的音樂製作及編樂
2011/9 劉立芩鋼琴專輯「擁抱」製作及概念指導
2013 劉立芩鋼琴專輯「午后」製作及概念指導
2014 最新創作專輯「海風的牽引」CD作曲、編曲、製作
2014 陳綺貞最新專輯「時間的歌」弦樂編曲
2015 「海風的牽引 」專輯總策畫及編曲,榮獲第26屆金曲獎最佳錄音獎
指導過的學生:
視障音樂家:蕭煌奇、張林峰、吳柏毅、江奕帆(數位音樂)、歌手陳綺貞、何蓁蓁(鋼琴)、彭郁雯(鋼琴)、張林峰(豎笛)、黃浩倫(錄音)、章世和(Keyboard)、石碧玉(教會鋼琴)、楊曉恩(薩克斯風)、蔡旭峰(編曲)、劉立芩(鋼琴)、化清泉(吉他)、洪筠惠(鋼琴)、蔡柏松(薩克斯風)
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Carmina Burana 布蘭詩歌是德國作曲家卡爾·奧夫(Carl Orff)的大型合唱及管絃樂作品。內容取自同名的文學作品,是其中一首較為人所認識的二十世紀古典音樂作品,當中的開場及終曲《哦,命運》更是本曲的代表作。有不少電視、電影及廣告中的配樂中經常用到此段音樂。
布蘭詩歌演出編製相當宏大,因為音樂好聽,動態強大,所以是其中一首發燒友喜歡用來試音的爆棚音樂。
不過我手上這套黑膠的版本就有些特別,寫明是Chamber Version,即是室樂版,其實我之前已經介紹過呢張CD畀大家,相信如果有聽過的朋友都知道,這個雖然話室樂版,不過亦相當之爆棚,特別係最後的部份,如果以呢張黑膠計就係D面,到最後時刻敲打大鼓的聲音勁度十足,真係考起後級同喇叭。
而今次這套黑膠是一套兩張45轉,用到45轉自然更加能夠保存原來的動態,同埋母帶是在德國老虎魚做Master,並且用DMM方式刻碟,我聽過呢張45轉黑膠,唔驚佢唔好聲,只係驚自已套機播掂!
另設Facebook群組Hi Fi 發燒圈,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4356881290493/
#發燒碟 #發燒圈 #Lee388 #黑膠 #粵語youtuber #音樂
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奧爾夫:電影《007》主題曲&〈喔!命運〉選自《布蘭詩歌 ... 的必吃
2.諾曼、奧爾夫:電影《007》主題曲&〈喔!命運〉選自《 布蘭詩歌 》M. Norman, C. Orff:《007》Theme &〈O ! Fortuna〉from《Carmina Burana》. ... <看更多>
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唱片】係人都聽過的古典音樂《布蘭詩歌》,這張是室樂版 的必吃
Carmina Burana 布蘭詩歌 是德國作曲家卡爾·奧夫(Carl Orff)的大型合唱及管絃樂作品。 ... 有不少電視、電影及廣告中的 配樂 中經常用到此段音樂。 布蘭 ... ... <看更多>
布 蘭 詩歌 配樂 在 [問題] 有什麼廣告是使用布蘭詩歌當配樂的呢? - 看板clmusic 的必吃
最近要給學生欣賞布蘭詩歌
想從廣告或電影這種比較平易近人的方向引導
但實在想不出來有什麼廣告是使用布蘭詩歌的...
已經爬過文了
但還是沒有找到有廣告是用布蘭詩歌當配樂的
所以問問大家是否知道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3.113.17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