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像出巡遊行】
萬人空巷的大型宗教活動,始終是我的一生最愛。我從來就是喜歡百花齊放,越多宗教或宗派越好,所以也不管是南美洲秘魯鄉間的聖母出巡、里約熱內盧的世界最大嘉年華,還是印度恒河旁每晚的夜祭、非洲埃塞俄比亞原始部落的跳牛儀式,都值得我豪擲千金,專門飛越千山萬水;去湊湊熱鬧,去感受氛圍,去體驗虔誠,去膜拜不同。
更何況,今年的大甲媽祖遶境,就在我居住的台中市,真是天助我也。由於全球疫情漫延,我自去年抵台之後,就一直留意今年會否舉辦遶境,一直沒有消息,我於是直接查詢主辦單位大甲鎮瀾宮,終於在今年元宵節擲筊,擇訂四月九日的23:05起駕,展開大甲媽9天8夜遶境,這場擲筊吸引主要電視新聞台現場直播,屬於台灣社會大事件。
台灣疫情於五月15日大爆發,然後關閉了全台的宗教場所以及禁止所有十人以上的群聚,大媽甲祖遶境吸引過百萬信徒參加,在疫情爆發數月前已經選擇了四月初舉行,不得不驚嘆擲筊之靈驗。
佛教似乎沒有這種大型的聖像出巡遊行。反觀印度教、天主教以及道教都藉此主動出擊、宣傳教義。想想道理很簡單,神像安座於廟堂或教堂之中是被動的,要等信徒上來燒香拜拜,屬於守株待兔。如果信徒不來,怎麼辦? 移船就磡,主動出擊,敲鑼打鼓,抬著神像,到處宣揚,這也是最好的宣教方式。
作為一個細心的觀察者,我發現不同兩岸三地傳統宗教的信徒都以上了年紀的婆婆媽媽為主,但大媽甲祖遶境就有大量的年輕情侶拖手參加、中學生連群結隊十幾人,還有廿幾歲的銀行職員單拖,IG及FB上,#大媽甲祖遶境的Tag及Selfie更是日日洗版,為什麼大甲鎮瀾宮可以成功年輕化這個自清代相傳百年的古老宗教活動? 下期分解。
@溫暖人間 569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目主持人:李基銘 本集主題:「新港香藝文化園區」介紹 專訪:吳佳穎 解說員 以香黏聚的大家庭 最早傳統家庭工廠的年代叫「新興製香廠」,就跟大多數人創業起步一樣艱辛,即使一開始訂單少得可憐,但陳家人仍是兢兢業業地用心做好每一盤環香,也逐漸受到客人的肯定。 香品的生意愈...
大型宗教活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言簡意賅的分析!
台灣的狀況也差不多是這樣:
大型宗教活動
機師染疫返台
獅友去萬華茶館
所以
大家務必要注意避免這三種活動了
大型宗教活動 在 朱元宏服務團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秀燕市長宣布:
台中市自明天起11大行業停業,市區內11處夜市、宗教活動也都要暫停
疫情期間大家注意安全喔!
原文網址:
快訊/因應疫情大爆發!
盧秀燕市長宣布:台中市明起11大行業停業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515/1982264.htm#ixzz6utSerD1n
大型宗教活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節目主持人:李基銘
本集主題:「新港香藝文化園區」介紹
專訪:吳佳穎 解說員
以香黏聚的大家庭
最早傳統家庭工廠的年代叫「新興製香廠」,就跟大多數人創業起步一樣艱辛,即使一開始訂單少得可憐,但陳家人仍是兢兢業業地用心做好每一盤環香,也逐漸受到客人的肯定。
香品的生意愈來愈受客戶的青睞,於是在1997年設立以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的「伍蓮香業開發有限公司」。一起打拼的不再只有陳家人,更多員工加入這個團隊,但大家還是像家人一樣的工作,即使年紀都比老闆還大的員工,也仍舊是「大哥」「二哥」「三哥」地稱呼,在這裡你聽不到一般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的稱呼。
從宗教到生活 從工廠到文創 ‧用熱情和執著點燃的香藝世界
記憶中上不了檯面的台灣庶民文化~廟宇活動並沒有隨著時代進步而沒落,反而因其獨特性和傳統色彩逐漸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各地廟宇結合公部門莫不卯足全力舉辦大型宗教活動,全台"尬"場,"宗教文化產業"成了台灣最大最豐沛的資源之一。但與寺廟息息相關的製香業,卻面臨大陸低價劣質香品的競爭,傳統製香工廠一間一間收起來,產業的沒落並未受到政府的重視,即使每天與香為伍的人,更鮮少有人了解"香"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和文化創意產業多年,各具特色熱鬧非凡。但想到要把"香"這個不起眼的宗教用品變成文創產業主角的,香藝算是第一。一開始很多人嘲笑,連同業也不看好這個再傳統不過"灰頭土臉"的香,能搞出什麼名堂。因為台灣還沒有人將傳統香藝產業化和文化化,如何保有台灣香在地化特色?如何兼顧傳統與創新?如何跳脫宗教的刻板印象?如何看香說故事?如何為香藝注入更多美學和趣味?
2004年起一家人,埋頭摸索研究,想破頭、沒資金、累到病倒了,也阻止不了成立香藝的信念,就憑著這股傻勁和熱情,全台唯一以「香」為主題的「新港香藝文化館」終於在2008年正式開幕,將傳統製香業帶入香藝文化的全新境界,並列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地方文化館系列。
粉絲頁:新港香藝文化園區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菜公村嘉北公路23-6號
電話:05-374-0007
大型宗教活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領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430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邦國家。自1929年起,根據《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羅馬教廷的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巴羅克式風格,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坐落在台泊河西岸。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以廣場正面的聖彼得教堂得名。廣場略呈橢圓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塊鋪砌而成。兩側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形成三個走廊恢宏雄偉。這兩組柱廊為梵蒂岡的裝飾性建築,共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合成四排,形成三個走廊。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隊伍排列在廣場兩邊。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朝廣場一側的每根石柱的柱頂,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聖男聖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柱廊由著名建築師和雕刻家貝爾尼尼在1656年設計,用了11年時間建成。石柱柱頂的大理石像則為貝爾尼尼和他的學生所雕刻。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方尖石碑;銅獅之間鑲嵌著雄鷹,作展翅欲飛狀。這座石碑原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的圓形廣場,遠從埃及運來。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廣場兩側有兩座造型講究的噴泉,相傳也是名家作品。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下分兩層,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呈缽狀,承接泉水成細流外溢,潺潺有聲。聖彼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在公元前1世紀是古羅馬賽馬場,後被作為迫害基督徒的刑場,首任羅馬主教聖彼得就在此遇難。公元312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國民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公元326至333年,他為聖彼得重修墓穴,並在墓穴之上修建了一座教堂。光陰荏苒,進入十六世紀後,經過1200多年的風吹雨打教堂已經破損。1506年,教堂重建,1626年完工。建造之初,文藝複興時期建築名師布拉曼特被聘 為主設計師,他設計的大教堂主殿是一個希臘十字形(四臂等長)建築群。1513年,年輕畫家拉斐爾接替了他,他修改了原有設計,改為拉丁十字形(豎長橫短的十字)建築群,並在正殿兩邊加了5個小禮拜堂。1547年,70歲的米開朗基羅在拉斐爾死後繼續教堂的設計建造工作。聖彼得大教堂主體工程前後歷時120年,完工後,又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進行內外裝飾。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經歷了上百年建造過程,融合了多位大師的心血,它還是一座建築藝術瑰寶。同時,它擁有數以百計的雕刻、繪畫和裝飾藝術珍品,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殿堂。教堂正面建築1607年設計,歷時7年建成。正面寬137米,高45.5米,有5扇大門和3個陽台,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台,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台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廊簷上站立著13座5.5米高的雕像,中間是耶穌,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廊簷兩端各有一座大鐘,左面是羅馬時間,右面是格林威治時間。聖彼得大教堂共有13個穹頂,其中正殿穹頂是唯一的大穹頂,兩個中型穹頂。正殿穹頂由米開朗基羅1547年重新設計。在意大利的教堂建築設計上,穹頂造型的寓意是通向天堂。每當仰望高高在上的明亮穹頂,看到穹頂上教徒升天圖案,就會產生對天堂的向往。當陽光從穹頂照進殿堂,也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聖彼得大教堂北邊第一個禮拜堂裡陳列著米開朗基羅1499年創作的著名作品《聖殤》,它描述的是耶穌剛從十字架上被放下來那一刻的情景。聖母瑪利亞坐著,雙膝支撐著耶穌 基督柔軟無力的遺體。聖母瑪利亞被米開朗基羅有意地塑造成年輕、平靜和神聖的樣子,而不是傷心、哀愁、老態的婦人形象。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署名作品。青銅華蓋下面的禮拜堂里有聖彼得的陵墓,按照天主教的喪葬傳統,神職人員去世後,大多安葬在所任職教堂附近墓地或者教堂地下。這樣,形成了一個特殊景觀—地下墓穴群。遊人可以通過石棺浮雕、墓穴壁畫等了解天主教喪葬文化傳統,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聖彼得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