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恍神,就忘了分享上個月入手的書,真的不得不說,現在是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最合適的時刻,雖然整體購書量下降,但書中的含金量卻始終沒有變過,依然很多好書、值得細細咀嚼的作品持續出版,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而且七月的書豪華非常,待上市後再與來一一分享。
⠀⠀⠀⠀⠀
先看六月份選書,其實早已讀完,但尚未分享,是已經單獨介紹過的「幡」書系第十一本:林芙美子的《#浮雲》曾由日本昭和時代最重要的導演成瀨巳喜男於 1955 年改編為同名電影,同時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之一。「我想寫人的命運。我想寫在不合理的世界裡,無以名狀、存在於小說外側的小說。」由紀子為了擺脫與伊庭的祕密戀情,自願來到越南擔任軍方打字員,眼見整個世界在戰火底下動盪不安,此地安逸反而有如化外之境,由紀子不禁與富岡愈靠愈近,陷入另一段無法自拔的不倫戀情。戰爭結束後,兩人重返日本,卻始終無力攜手從頭來過。愛情的磨難,始於幻滅以後,因為徹底絕望,才更壓抑不住對希望的渴求。「我是宿命論的流浪者。我沒有故鄉。」在初版即暢銷六十萬冊的《放浪記》當中,林芙美子為自己寫下最佳注解,倘若令其成名的《放浪記》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迷醉青春,生前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浮雲》,便是她人生集大成的終極巨著。林芙美子曾任二戰時期筆部隊、國際交流作家、戰地記者,作品中可見豐富的異地見聞,堪稱日本女性旅行文學先鋒,其徘徊於婚姻制度之外的虛無愛情觀,時似自我放逐,時似毅然獨行,亦為人稱頌,本書描寫無法圓滿的不倫戀情,呈現日本戰後的舉國頹敗,藉由無處可去的情欲書寫重省生之意義。《浮雲》不僅是林芙美子人生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更可謂其畢生最高傑作。
⠀⠀⠀⠀⠀
其次,是原本考慮要選的拉丁美洲作家胡安卡洛斯奧內蒂《#短暫的一生》,此書不容易閱讀,卻相當值得挑戰。胡安瑪利亞布勞森才被廣告公司資遣,他的妻子此時卻罹患乳癌,失去一邊乳房。在妻子罹病後,布勞森接下朋友寫劇本的工作。在劇本裡,布勞森虛構一座名叫聖塔瑪利亞的城市,主角名叫亞瑟,他借用亞瑟來體現自己對波特萊爾的「惡」的渴望,他沉浸在虛構的情節中。布勞森的劇本設計亞瑟的鄰居住著一名叫葛嘉的女子,他常自房間薄牆聽到或偶爾偷窺到,繼而猜想葛嘉的生活與感情世界。葛嘉的職業是名妓女,緊挨著她的是皮條客。布勞森塑造的亞瑟形象,口袋裡總放著一把手槍,他讓亞瑟可以對葛嘉做出布勞森從來沒對妻子荷杜娣絲做過的事:在床上愛她的同時毆打她,而且打算殺她,一如卑鄙的皮條客對待他的妓女們一樣。奧內蒂是存在主義的信仰者,《短暫的一生》是奧內蒂樹立風格之作,採用大膽手法構思小說與人生的關係。奧內蒂的小說多以他的出生地蒙德維的亞,以及移居之城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故事的發展背景,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一直是他小說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常常將經歷的人事物,清楚地折射在他的小說字裡行間。
⠀⠀⠀⠀⠀
接著,是非常高興能擔任推薦人之一的作品:《#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A Life。波娃在世時,就已寫下許多回憶錄,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且涉及他人,所以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情被噤聲。Kate Kirkpatrick 這本最新傳記《成為西蒙波娃》,則全盤檢視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最近幾年才公開的波娃日記與私人信件,補足過往未曾被看見的細節,也澄清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還原了立體而動態的細微面貌。不僅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更深刻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她的一生精采動人,有對自由的沉思,對真理的信仰,對自身不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也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此書利用最新公開的日記、信件等私人材料,重新檢視波娃過往的傳記、回憶錄、訪談之內容,也讓讀者重新認識過往那個仍舊嚴重性別不平等的年代。記住歷史,才更能理解平權之珍貴,也才更能在觀念上持續進步。另一方面,除了性別議題,更重新建立起波娃身為哲學家的一面,帶領讀者一窺她如何思索「存在」,並且「活出」哲學。波娃與沙特的感情,不只是世間一般情愛,更帶有深邃的哲學思辨、理智批判,最後,更會感動於他們智識的交織。
⠀⠀⠀⠀⠀
還有幾日前做了贈書活動,傳奇紀實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口述傳記《#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1944 年出生於巴西鄉下,薩爾加多從小接觸大自然,父親是農場主人,希望他接管農場或是成為律師,但隨著庫比契克,當上巴西總統,國家經濟復甦,薩爾加多決心要成為經濟學家。1964 年,布朗庫元帥發動軍事政變,民間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為了逃離危險,他和妻子蕾莉亞於 1969 年踏上海外流亡之路,前往巴黎。在巴黎讀完經濟學博士班課程後,他為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在此時,他擁有人生第一台相機,短短時間,他已陷進了攝影的魅力之中,甚至決定放棄經濟學家的身分,成為攝影師。薩爾加多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並於 1994 年自立門戶,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2016 年,他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攝影組院士。攝影是他的語言,照片是他表達的方式,富含著他的思想、成長歷程與人生經驗。
⠀⠀⠀⠀⠀
當然,另一本重量級作品《#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也是這批書單中不可忽視的一本,《我的奮鬥》為 2009 至 2011 間挪威最重要的當代作家之一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所創作的半自傳小說,共六冊,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克瑙斯高在第一部《父親的葬禮》以死亡作為開篇,談論了父親於他的意義及父親悲慘的晚年,他大膽地揭露了自己的生活,直白且露骨的創作風格吸引了無數讀者,光是在挪威的銷量就突破了五十萬冊。在接續的第二部《戀愛中的男人》裡,他描寫的是如何與第二任妻子墜入愛河的故事。 從追求、戀愛、結婚到生子,克瑙斯高完整地記錄了一段愛情中最熱烈與最黑暗的時刻。
⠀⠀⠀⠀⠀
以及,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家《淘金殺手》派崔克德威特新作《#野蠻法國行》,同樣被改編成電影,敘述豪門寡婦法蘭西絲的人生計畫:就是在沒錢之前死掉。沒想到二十年過去,她還活著,她與獨子馬爾康幾乎將丈夫的遺產揮霍殆盡,於是決定拋下紐約的一切,不與任何人道別,帶著僅存的現金和已成年的兒子一同前往巴黎,還有家中的老貓小法蘭克,因為法蘭西絲相信死去丈夫的靈魂在貓身上。佔有慾強、咄咄逼人的寡婦母親,和優柔寡斷、似乎不想長大的成年兒子,看似不和的兩人,一路上演鬧劇般的互不相讓,古怪的默契又意外令人動容。然而,紐約客的聰明和刻意的儀態終究掩飾不了內心劇烈的傷痛。名流富豪的生活絕非人人都能擁有,卻也沒有人能不活在他人的目光下,看似「野蠻」的儀態和沒有限制的人生,不代表一切可以自由選擇,生命有各自的泥淖。卡繆曾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全書看似諷刺上流社會,其實在荒謬與鬧劇背後,作者始終有意藉由「不尋常」的人物,探索人的「處境」。如同前作《淘金殺手》,作者派崔克德威特的小說語調再輕鬆滑稽、漫不在乎,情節再荒謬歪樓,對白再辛辣好笑,都不妨礙他冷不防地拋出值得深思的哲學問題,人要去哪裡才能活得自由?天生氣場難自棄的法蘭西絲當然有被討厭的勇氣,她看似什麼都不缺,誰能明白她缺少什麼?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這樣野蠻地活著?結局令人回味無窮。
⠀⠀⠀⠀⠀
還有《#在所有母親之間》也頗具吸引力,是主人翁布萊絲向前夫敘述她身為母親的困境與遭遇,與讀者開展一部懸疑驚悚的家庭故事。布萊絲的不安溯源家族三代,她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都不是稱職的媽媽,每個母親都以防衛甚至折磨的方式對待女兒,而長大後她也成為一位看似神經質的媽媽。當女兒薇歐列忒出生後,布萊絲的期待破滅了,她感受到雙方不對盤,女兒總是乖戾而拒絕合作,當她抱起女兒想要安撫卻換來尖叫淒厲,她甚至覺得自己目睹女兒惡魔般的行為。然而,薇歐列忒在爸爸面前卻表現像個小天使,夫妻之間逐漸產生裂縫。後來,弟弟山姆出生,在兒子身上,布萊絲終於找到期盼已久的親子之愛,薇歐列忒似乎也愛這位弟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撕裂了她的家庭,當她重新回想起來驚覺,女兒好像伸手推了這一切。親子關係是自古以來的課題,愛與恨,教與養,各種心理戰爭,本書帶領讀者進入一位母親的告白,驚悚的氛圍讀來心驚膽戰,故事的轉折讓人感到唏噓,震撼之餘也讓人反思自己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
馬奎斯的另一本書又出版了,《#苦妓回憶錄》是他對愛情的禮讚,也是一首獻給生命的頌歌,更是他寫給遲暮人生的最後一封情書。晚年與病魔纏鬥多時的馬奎斯,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幾乎取消一切公開活動,全力投入回憶錄與這本封筆之作。書中每天都走在死亡邊緣的老記者猶如馬奎斯自己的化身,他藉由主角放蕩又純真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知道人生最悲慘的莫過於孤獨死去。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生命也許無法抵擋時間的流逝,但真摯的情感卻永遠都不會消失。以及,米蘭昆達拉的《#相遇》,他與文學、美學、藝術的相遇。相遇是「石火,電光,偶然」,雖然短暫,未必深入,但有時卻足以啟發一場偉大的文學邂逅和思維激盪,甚至影響小說藝術的歷史與生命。本書便收錄了昆德拉與其所崇敬的小說家、藝術家和偉大作品之間難忘而驚喜的相遇,透過隨筆、論述及訪談,暢談他所熱愛的文學、美學與藝術,也讓我們得以走入昆德拉龐大而深邃的思考世界,一睹這一次次相遇所迸發的思想火花。
⠀⠀⠀⠀⠀
最貼近這個當下的小說,是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的《#十月終結戰》,故事從日內瓦一場世界衛生代表會開始,印尼一個難民營出現 47 人死於急性出血熱,僅被當作小事提出,出席會議的美國 CDC 副主任、流行病學家亨利帕森斯卻認為情況並不單純。亨利受託,親入險境尋找病原體,卻先受政治阻撓、後遭神秘病毒困住,同時,令人擔心的事正要發生:一名感染者正前往每年有數百萬信徒聚集的聖城麥加,參與朝聖之旅。感染果然一觸即發,沙烏地阿拉伯官方下令封城,但三百萬朝聖者能一個人都不離開?疫情入侵美國,國土安全部副主任對可能發生的生物戰能做出正確回應?全球旅行頻仍的時代,一場大流行挑戰了裂痕重重的全球關係,病毒侵襲的不只是生命,還有支持文明的各種體制。書中的微生物學家、流行病學家在發現了可怕的流行病毒後,不惜親身歷險,尋找解決讓世界陷入困局的神秘病毒起源和治癒方法,萊特透過小說對所有第一線醫護專業人員致敬,在這個圍繞醫學、政治、科學與人性的故事中,我們更得以知道他們存在的重要性。
⠀⠀⠀⠀⠀
壓軸的是一本華文小說與韓國小說,鄧觀傑《#廢墟的故事》以八篇短篇小說組成,地景從馬來西亞首都西北的小鎮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的邊陲地帶頂樓加蓋公寓。從異文化的邊陲到異國城市的邊陲,語言、文化的差異讓敘事者重新學習,學習如何透過敘事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中央。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個人,鄧觀傑試圖為這些問題提出階段性的解答,作為青年時期的終結。「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鄧觀傑的這台 ATM 似乎沒有提款的上限,源源不絕的情節漫布在每則短篇裡。
⠀⠀⠀⠀⠀
而閔智炯的《#她厭男她是我女友》,敘述主角金勝俊再次遇見她時,是在要求墮胎合法化的示威現場,這個讓他思念多年的初戀情人,會成為人們口中的「女性主義者」,而最沒料到的是,他發現自己再次無可救藥地愛上她。儘管網路上、好友間充斥各種對女性主義者的批評,勝俊仍深信兩人的邂逅是命運給的第二次機會。但她卻斷言他們之間不可能,最後還提出交往的條件:如果勝俊先想要分手,就要給她一百萬。勝俊不過是想談一場平凡的戀愛,卻沒有一件事情照著他的想像發展,彼此價值觀的歧異讓他的壓力日漸累積,終於在某個事件後徹底爆發開來。作者初戀是在國三時,大學二年級正式談了第一次戀愛,發現自己好像有戀愛的天賦,所以努力發揮才能地戀愛和分手。2016 年受到「江南殺人事件」的衝擊,開始研究女性主義,深刻體認到女性主義對人際關係和愛情的影響,而這部小說便是這些體認的成果。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二集超好看,看之前先惡補一下前作吧:註冊即可免費在 #friDay影音 上看電影:http://bit.ly/2lxodSV 序號:freeit 🔥魯蛇俱樂部個人恐懼大解析!誰怕誰一次整理給你! 🔥大人為什麼看不見小丑?為什麼會漂浮?小丑有什麼能力?影片給你全部答案! 🎁留言抽原著小說,詳情...
噤 界 2 弟弟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俘虜》:令人不堪負荷的勝利。
.
二戰期間,世野井上尉管理的爪哇戰俘營內有超過六百名戰俘。精通英日語的勞倫斯,是兩個陣營間的溝通者,試圖化解雙方不必要的衝突與誤會。某天,來自英國的傑克西瑞爾斯少校被送往爪哇戰俘營,世野井對傑克頗有好感,處處禮讓,引起底下士兵的不滿與流言蜚語...
.
大島渚導演的《俘虜》,敘事偶爾會予人不甚流暢之感,阪本龍一和大衛鮑伊的演技,也稍嫌過火。然而這部影片依然打動了我。電影從一樁同性戀情揭開序幕,一名荷蘭士兵和一名朝鮮兵發生關係,北野武飾演的原中士依照軍規要處死朝鮮兵,遭到勞倫斯的出面阻止。
.
《俘虜》從第一場戲就讓觀眾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理念的衝突。對原中士來說,要求朝鮮兵在眾人面前以死謝罪(切腹),是要表現他的知恥。勞倫斯卻認為如此行徑不人道且過於激進、日本崇尚武士道,認為為信念而死是崇高的舉動,勞倫斯覺得努力活下來並非苟活,死亡反而才是一種逃避、日本軍隊為了維持部隊的平衡,認定錯殺(冤枉)他人並非惡事,而是維穩的手段。對於重視人權與個體性的歐美人來說,那是他們無法理解也無法認同的行為。
.
「你怎麼沒自殺?像你這樣優秀的軍官,怎麼能忍受屈辱?」
.
《俘虜》通過對兩種文化都有涉獵與理解的勞倫斯視角,給予人們(觀眾)自省與辯論的空間,無論是戰時或戰後,是非對錯無法用三言兩語輕易帶過,相反的,是非善惡的觀念是流動的,會隨著時間、空間、處境、位階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意義。
.
#底下會提到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
.
.
.
《俘虜》結尾,日本戰敗,原本是管理者的原中士淪為戰俘,勞倫斯在原中士被處以死刑的前一夜拜訪了他,原中士說他已經做好必死的決心,但他也表示自己犯下的罪行跟一般士兵沒有差異,為何判決特別的重?勞倫斯無奈地表示:「#有時勝利讓人不堪負荷。」
.
電影裡,原中士常常在他看似暴力冷血不近人情的舉動中,流露出人性的一面,一如電影開場決定處死同性戀士兵一事。判處死刑是對部隊紀律的要求、要求士兵切腹自殺,是給予士兵尊嚴的死亡、死後以「為國捐軀」作為死亡原因,是要保留士兵家人的後路(國家賠償)。相反的,看似理性溫和的世野井,卻以勞倫斯私藏收音機為由要判他死刑,即便勞倫斯辯解自己不是偷藏收音機的犯人,世野井仍以「維持部隊秩序」為由作為勞倫斯死刑的依據。
.
諷刺的是,戰爭期間,世野井「以大局為重」,不問真相,決定判勞倫斯死刑,引起勞倫斯的不滿與抗議。沒想到戰後,原中士被處以死刑,理由大概也是找戰犯,給予群眾情緒的出口。回到勞倫斯那句台詞:「有時,勝利讓人不堪負荷。」聽來既無奈又沉重,為了贏得勝利,人們很容易變得偏激與瘋狂,為了贏得勝利,身為群體的一員,不得不執行殘忍又無情的行動,必須要和邪惡共生。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沒有標準答案。他人眼中的魔鬼,可能是另一群人眼中的英雄,我們能說哪個群體的想法就更正確嗎?
.
「日本人是個焦慮的民族,他們無法單獨行事,所以他們變得集體瘋狂。」
.
《俘虜》開場的同性戀情,究竟是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關係(朝鮮士兵脅迫荷蘭士兵)?抑或者是一段不敢承認的戀曲,只能讓其中一方背負這樣的罪名?世野井從第一眼看到傑克就內心小鹿亂撞,但他的情感在保守的戰爭年代,無法大方展現,只能小心翼翼地壓抑,他的愛始終沒有被接受,最後變得偏執,是否情有可原?勞倫斯想要撕下戰爭賦予人的種種標籤,試圖用更開闊的眼光面對不同的群體,卻遭到自己的弟兄和日本士兵所排擠,說明人與人之間沒有和解的可能性?傑克年輕時眼見弟弟遭受霸凌,不敢挺身而出,只能躲在暗處等事件過去,對照到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他是英雄或者仍是如你我一樣的平凡人?
.
戰爭,霸凌,屠殺,肉搜與公審,集體瘋狂的,又豈止是日本人?傑克的弟弟擁有天使美嗓,而這樣撫慰人心的歌聲,卻在遭受群體攻擊後,從此噤聲。如果傑克的弟弟(嗓音)象徵的是單純、善良與美好,那麼噤聲,就是良善的死去。
.
是的,《俘虜》很悲傷很無奈,但同時間,我也覺得它充滿希望。一截咬斷的舌頭、一個無懼的吻、一句「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一戳被割下的頭髮,讓我們看見愛,看見未被泯滅的人性星火。《俘虜》描述一個黑暗時期發生的故事,但在黑暗中,不滅的火光,或許能引領著人們前行,找到可能的出口與救贖吧。
.
大島渚導演的《俘虜》,有深情的同性之愛、兄弟之情、跨國族的愛;有令人難忘的主題音樂、坂本龍一俊秀的臉龐、大衛鮑伊絕美的雙色眼(今天看大銀幕才發現他兩隻眼睛的顏色不一樣耶),以及東西思想文化的差異和不斷翻轉的觀點等。很喜歡片中大衛鮑伊對北野武說:「好滑稽的臉,眼睛倒是很美。」或許是我多想,但默默覺得這段台詞完美描述出北野武飾演的原中士一角的特性,外貌不吸引人,內在卻是溫柔而美麗。滑稽的臉,美麗的雙眼,而雙眼,是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
噤 界 2 弟弟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被噤聲的年代|威權統治時期,針對中國時報的監控 】
中國時報出身的資深媒體人卜大中曾在《昨日報—我的孤狗人生》中提及一個往事──在他接受警總約談過後,大老闆 #余紀忠親口對他說:「我會保護你,但那些小人你也不必招惹他們。」
威權統治時期,執政者以教化、人事控制、法令限制、編採命令各種方式操控媒體,打壓記者,箝制新聞自由。部分記者遭到逮捕、審判,坐了許久的牢,甚至失去生命,而被情治機關約談、調查之事也多有所聞。同樣在中國時報服務過的資深媒體人 #陳守國 接受促轉會訪談時,表示有次與 #林正杰 碰面後,就接到調查局的電話,向他確認行蹤。
當時的情治機關在民營報社設有耳目之事已是常態,除了規定設置如安全室之類的單位,也會安插線民布建,以進行嚴密監控。即便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在當時聲量極大,是報業兩大王國,創辦人#余紀忠與 #王惕吾後來也都當上國民黨中常委,也不例外。
以中國時報為例--儘管余紀忠勸告部下不要惹禍,也表示會保護他們,但他或許也知道自己才是情治機關的目標。促轉會在新解密檔案中發現,當中國時報還是「徵信新聞社」時期,余紀忠已被列入「新聞界涉嫌分子」,因他在大陸時期曾加入「匪黨」,弟弟有「匪職」,妹妹亦有「匪嫌」。
民國69年,中國時報發行量已達90萬餘份,其言論影響力受到情治機關注意,於是上呈報告給國安局:
「中時以余紀忠為首的領導階層所操縱的言論已 #危害了國家安全及社會利益,此種危害實非主持者疏忽造成所能解釋,該報擁有廣大讀者,其立場曖昧,用語含混之報導,造成有形無形的深遠影響,實值注意。」
國安局據此下令深入偵查,調查局因而成立「#寧靖專案」,並將偵蒐目標定為:「針對不妥文章報導,清查幕後不法,發掘匪、臺獨線索,偵破組織性、叛亂性案件」。
然而,余紀忠與蔣經國關係密切,對情治單位始終抱持敏感與防範,因此,這個專案除了被核為「 #極機密」外,偵查原則也列明「 #避免驚動」。相關報告報表的格式,亦有一欄位用以註記余紀忠是否察覺。
由於此專案是奉國安局指示成立,偵查計畫由各機關分頭執行:包含由警總加強對余紀忠往來函件的郵檢及電檢、教育部暨中央黨部等單位查詢余早期資料、再由外交部查他的情人是否在大使館任職等…,除了密查余紀忠往來的人物,甚至還對在他的辦公與居家住所,秘密翻查余紀忠經手的廢棄物與紙屑。
此外,又因為警總帶領的文化工作小組,常指出時報副刊的諸多不妥,國安局於是要求對時報加強偵查。在對於中國時報的動態報告中,即指出:
時報對「黨外人士」新聞常有偏袒「黨外」或暗示政府「迫害黨外」現象(時報常是「黨外」或涉及叛亂人士之匯集處,例如陳婉真、李敖、郭衣洞等),而對政府不友善者如陳若曦等亦為時報所厚愛。「老黑」本身為執政黨中央常務委員,其主持報紙卻始終與執政黨有相當程度之對立,究其原因,殊值可疑。
#監控類檔案 中,監控者、被監控者都有化名、代號。余紀忠的代號是「老黑」,而BC分子則泛指黨外人士。儘管中國時報報導內容還是受到侷限,但人間副刊卻刊載了眾多異議分子、中國作家的文章,情治機關除了不放鬆對余紀忠的監控,也加強報社清查與偵防布建──不論是記者「與BC勾聯、不妥文章報導及平日言行」,或某些人私下替黨外雜誌撰稿的內容,甚至尚未報到的新進記者的人事資料,都會被收集彙整,藉以清查與余紀忠與黨外的勾連關係。
威權統治時期對記者的鎮壓、對媒體的控制,破壞了新聞與言論自由的案例,已有相當多討論與研究,余紀忠與中國時報的監控檔案,提供我們更豐富的素材,瞭解威權統治發生的故事。
未來促轉會將持續釐清監控體制的運作面貌,在檔案的基礎上,透過調查與研究,逐步還原歷史真相,啟動對於 #加害體制參與者責任追究 的討論,帶動社會的反思與反省,作為未來總結報告的重要基礎。
🔍 更多資訊歡迎請見
被噤聲的年代|有獎徵答 https://pse.is/tlq58
被噤聲的年代|致新聞自由 https://pse.is/uhq4b
📸 促轉會 ig 也同步更新唷!https://pse.is/wcljs
噤 界 2 弟弟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第二集超好看,看之前先惡補一下前作吧:註冊即可免費在 #friDay影音 上看電影:http://bit.ly/2lxodSV 序號:freeit
🔥魯蛇俱樂部個人恐懼大解析!誰怕誰一次整理給你!
🔥大人為什麼看不見小丑?為什麼會漂浮?小丑有什麼能力?影片給你全部答案!
🎁留言抽原著小說,詳情請看下方說明
我們在製作這支影片的時候,其實已經看過第二集的試片了,而且非常喜歡。我們必須說,很少會看到一部續集不只自己本身精彩,還有辦法做到讓原作更好看。但是因為這兩集之間的關聯非常緊密,因此我們才會想要趕快在第二集上映之前帶大家回顧一下第一集的內容,相信可以讓你在看續集時有更完整的感受!
故事發生在一個位在美國緬因州,名叫做Derry的小鎮,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每隔27年鎮上便會發生一連串的意外或失蹤事件,導致大量的孩童死亡。在Derry出生長大的少年Bill的弟弟Georgie,就是在1988年十月的一個雨天在下水道失蹤的。一轉眼數月過去了,Bill依然沒有走出陰霾,因此計畫跟他幾個要好的同學要在暑假的時候去下水道的盡頭處尋找。此時等著他們的,是一個自稱『跳舞小丑Pennywise』的詭異小丑。
今天的節目除了會分享電影教了我們的事之外,也會整理一下幾位主角的資訊以及提點在看續集時要注意的地方,最後則會回答一些你可能會有的問題。如果你看完今天的節目覺得喜歡的話,也請記得要在本週五晚上八點回來看我們對第二集的解析喔!
🎁留言抽『牠』電影書衣版原著小說辦法🎁
1. 訂閱我們的頻道(要記得按小鈴鐺喔)
2. 幫這支影片按個讚,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看
3. 在9/15(日)23:59之前,在這支影片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最大的恐懼是什麼』,並在週五第二集的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是如何克服它的』
4. 第一集影片在此:
5. 我們會在9/16(一)抽出五位讀者,中獎者可獲得『牠』電影書衣版原著小說一套!
6. 得獎者將公布在此,恕不另行公告
7. 贈品寄送僅限於台澎金馬
8. 贈品相關資訊在此:http://bit.ly/2ltE84E
9. 中獎名單:
Pin_堯
蔡名綸
鈕鈷祿熹貴妃
Yi Chen Li
Guo亦珊
--------------------------------------------------------------------------------
【上一支影片】
《遺片:異星入境 》⇨ https://youtu.be/qHHYYHtQbno
【最新院線影評】
《全面攻佔3:天使救援》⇨ https://youtu.be/BDbYlfMOb4s
《驅魔使者》⇨ https://youtu.be/2bO2sk1myC0
《玩命關頭:特別行動》⇨ https://youtu.be/KPgYgtqx96c
《從前有個好萊塢》⇨ https://youtu.be/AjnU9_GlMYU
《蜘蛛人:離家日》⇨ https://youtu.be/x-YZP7zYFBg
《寄生上流》 ⇨ https://youtu.be/TMq6CbthIrA
【更多驚悚恐怖影評】
《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 https://youtu.be/HndG9nuikjI
《禁入墳場》 ⇨ https://youtu.be/yd560zv70YU
《恰吉》 ⇨ https://youtu.be/Rod7QhJhjDM
《我們》 ⇨ https://youtu.be/CXIR7Om_osg
《噤界》 ⇨ https://youtu.be/5vbkU-svqdU
【人生遺片清單】
Vol. 9《靈異第六感》:異裂導演至今無法超越的神作 ⇨ https://youtu.be/6N3qu7V2Z70
Vol. 6《V怪客》:人民不應害怕政府,政府應該害怕人民 ⇨ https://youtu.be/j7PWejxBVAc
#friDay影音
#牠
#I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0G0LFGL96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