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聊瑜伽哲學]
.
.
.
我們前面講到了心理變化的幾個層次。
𝙼𝚊𝚗𝚊𝚜 想法 是由感官而產生,
𝙱𝚞𝚍𝚍𝚑𝚒 菩提智 會去判斷分析。
.
.
.
今天想要特別延伸討論:
𝙱𝚞𝚍𝚍𝚑𝚒 雖然能幫我們分辨是非、是我們的智力,但所有事情都只用𝙱𝚞𝚍𝚍𝚑𝚒來分析理解,也就是從小教育就一直強調的智力,其實不一定對身心會有完全正面的幫助🥺
.
.
.
在阿育吠陀與印度悉達系統裡強調,五種感官都有對應的元素、對應的內臟。
如果所有資訊、智慧都是直接用書本、手機而來,而非由我們的感官去領會這個世界,單純只用𝙱𝚞𝚍𝚍𝚑𝚒智力在運作,我們就失去了感官對應內臟的刺激。
.
.
.
所有事情都寫在書本裡、所有資訊都在手機電腦裡,大家都覺得自己知道了,但也許都沒有真正去用自己的感官去體會。
就像小時後我們學習植物的運作方式,光合作用、葉綠素等等,但有沒有花點時間去好好看看大自然?還是到大自然之後又開始滑手機或拍照呢?
.
.
.
一直使用腦袋在工作只會讓我們的身體與生命覺得愈來愈無趣。
.
.
.
願我們都還能夠像孩子一樣,好好的用感官去探索這個世界;像孩子一樣,可以因為一片樹葉一隻螞蟻就玩得、觀察得很開心,而不是沒了手機電腦網路,就彷彿人生了無生趣。
.
.
.
最美妙的智慧是用心用身體去體會,不是用頭腦想出來的🥰
讓我們用五知根(五種感覺器官) 𝙿𝚊𝚗𝚌𝚑𝚊 𝙹𝚗𝚊𝚗𝚎𝚗𝚍𝚛𝚒𝚢𝚊𝚜:
𝙶𝚛𝚊𝚑𝚗𝚊 鼻👃🏻
𝙹𝚒𝚟𝚑𝚊 舌👅
𝙲𝚑𝚊𝚔𝚜𝚑𝚞 眼👀
𝚃𝚟𝚊𝚔 皮膚 🦵🏻
𝚂𝚑𝚘𝚝𝚛𝚊 耳👂🏻
好好去感受這個世界吧!
.
.
.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wellness #being #yogaphilosophy #ayurveda #siddha #illustration #procreate #瑜伽哲學 #阿育吠陀 #悉達
追蹤紅豆的IG💁🏻♀️
instagram.com/yogabeanbea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萬的網紅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快樂大學官方網站正式上線 更多文章、影音點入網站:http://happinessuniversity.net/ --------------------------------------------------------------------- 歡迎訂閱快樂大學頻道,別忘了訂閱加小鈴鐺哦! ...
吠陀 哲學 在 Yoga Bean 瑜珈豆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豆豆聊瑜伽哲學- Purusha、Prakriti與心理變化]
.
.
.
Sāṅkhya Philosophy 數論,是阿育吠陀、瑜珈、印度占星的基礎。它是二元論。
.
.
今天先來講其中提到的Purusha與Prakriti。
.
.
𝙿𝚞𝚛𝚞𝚜𝚑𝚊
可以把它解釋為絕對純淨的意識、至高的智慧、神性。它是永恆的存在、而且無所不在,它看著萬事萬物的發生,也被稱為「觀者」。我會把它理解連結成宇宙意識或是「高我」
.
.
而
𝙿𝚛𝚊𝚔𝚛𝚒𝚝𝚒
是顯化的萬事萬物。例如大自然、人、身為人而產生的想法、情緒等,都是Prakriti,它被翻譯成造化、原質,我也把它理解成「小我」。
.
.
Purusha無所不在,它彷彿也分成好多小小的部份,分別存在我們的肉身裡,這個在我們身體裡的純淨意識,我把它理解成「靈魂」,其實都是Purusha,這個神性看似離我們很遠、但它其實就存在我們的內心裡,它也是瑜伽士想要連結的方向。
*註:靈魂有自己的梵文-Atman
.
.
.
.
我們身為顯化出來的Prakriki,總是有許多想法,接著再來講講
𝙰𝚗𝚝𝚊𝚑𝚔𝚊𝚛𝚊𝚗𝚊
不同層次的心理變化:
.
.
♥︎𝙼𝚊𝚗𝚊𝚜
是想法、意念。它經由我們的感官而產生,它像風一樣來來去去。它可以同時影響我們的生理與心理層次、以及影響我們的意識與潛意識。
/
♥︎𝙱𝚞𝚍𝚍𝚑𝚒
,也叫Mahad,它針對我們的念頭做出辨別、判斷、決定,好壞、對錯、美麗醜陋,這些分別都來自Buddhi,它也幫我們分別什麼是Purusha、什麼是Prakriti,所以它是幫助我們通往內在智慧的門徑。
/
Buddhi如果再被放大強化,就可能變成
♥︎𝙰𝚑𝚊𝚖𝚔𝚊𝚛𝚊
Ahamkara是自我認同、自我定位、我執、或英文會被翻譯成ego自尊。開始以「我」為中心。
(另外還有Chitta/ Samskara我們下一回會講)
.
.
.
Ahamkara這個字很有趣,Aham的意思是自我,Kara的意思是監獄,所以Ahamkara等於是將自己放到監獄裡。 所有你給自己與別人給你的定位、認知、角色、價值觀、期待等等,都像是將自己放到這個框框或監獄之中。
.
.
還記得我們剛剛談到的Purusha嗎?那個純淨的意識、神性、光與愛。身而為人的我們一定都會有Ahamkara的定位與認同,但大家別忘了Purusha還在我們內心,請別把它一再用層層的監獄給限制住。宇宙有無限的光與愛、有最崇高的智慧,而你也就是光 就是愛、最崇高的智慧也存在你的內心當中。
.
.
.
.
願我們能夠放下所有標籤、拋開一切自己附加以及別人加諸的期待,從這一刻起活出真實的自己。
.
.
.
.
.
這是最近身心靈療癒瑜伽中的分享,
在課堂中,我們還做了找回自己的冥想🥰
之後有時間再來錄給大家🤍🤍🤍
.
.
.
關於高我與小我;靈魂與自我,我很喜歡 點石成金 分享的「靈魂與自我:找回原本最真的自己」,在YouTube 與podcast 大家都可以去搜尋聽聽這集🥰🥰🥰
.
.
.
.
歡迎告訴我你們看完這篇的想法,
有什麼問題也可以一起討論!
如果你們喜歡,也歡迎多多分享出去喔🤎🤎🤎
.
.
.
.
。療癒瑜伽課的開課計劃。
🧚🏻開課中- 每週一14:00 涅槃瑜伽學苑 Nirvana Yoga & Ayurveda School
🧚🏻計劃開課-
🤎每週一 20:30 忠孝新生豆豆小班 (目前預計10月復課,中秋節左右會公佈課程資訊與開放報名)
🤎可能會再找一天晚上開線上課,滿足大家之前許願的-想要療癒完可以直接睡覺😆
#yogaphilosophy #purusha #prakriti #antakarana #manas #ahamkara #buddhi #illustration #procreate #瑜伽哲學 #高我 #小我 #靈魂 #做自己
追蹤紅豆的IG💁🏻♀️
instagram.com/yogabeanbean/
吠陀 哲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順應人性 Fully Human】
上瑜伽課的時候常會聽到老師的引導語「感覺你的身體」,課後我也常會說「謝謝自己的身體,以及自己的專注。」這些其實都不是空泛的口號。
在瑜伽的哲學裡,講到 Koshas 層鞘。
人總共有5層,由外而內分別是身體層,能量層,心靈層,心靈導向靈性層跟靈性層,越往內越精細。
在順應人性裡也提到類似的概念,它比喻人就像是一棟豪宅,分別有四層,第一樓到第四樓分別是身體,情緒,大腦以及靈性。
另外我們會有超越大腦認知的超感知,也就是一般講的第六感,但需要我們有相當的敏銳度才能覺察。
我個人滿喜歡它裡面講的順序,引用的觀念也在不同的書看過,其實滿容易理解的。
而真正能夠讓每層之間的連結通順,才是活出自在人生的關鍵。
在身體層的部分,相信在大家的瑜伽課中是最容易學習鍛鍊到的,感受自己的身體,或靜或動,而培養出這種覺察,也才能夠讓身體想告訴我們訊息的時候,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辨別感知。
情緒層的部分,講到我們人有四種最基本的情緒。
恐懼的存在,是為了保護自己遠離危害。
憤怒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捍衛自己的空間。
悲傷的存在,其實是為了療癒。
而喜悅是我們歡慶生命跟感恩的體現。
其他情緒都會是這些的組合。
正視自己的情緒,了解每種情緒的存在皆有其目的,學著去觀察它接受它,而不是否定它。
再往上一層是大腦,大腦提供了我們思考思辨的能力,書中也提到吠陀經說的三種Gunas。
惰性(Tamas)意指混亂。
變性(Rajas)意指驅力。
悅性(Sattva)意指和諧。
我們人的心智每天都在這三種特性中轉換,而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內在狀況,才能有更多的選擇自由。
另外透過有意識的決定關心什麼人事物,可以讓你真正過有意義的生活。
最後一層靈性層的內容我很喜歡。
追求靈性的背後原因,可能是因為有分離感或不安全感,但靈性的修練,其實不是要讓我們逃避現實,反而是回家。
感覺自己整體是合一的,感覺跟宇宙是合一的,雖然聽起來一樣有點玄,但最實際的鍛鍊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活在當下」,「臣服」,透過靜心冥想就是最好的練習。
所以如果回頭以瑜伽鍛鍊的角度去看,我們可以透過體位法跟呼吸法去鍛鍊身體與能量,透過靜心冥想,達到面對不同的心念與情緒可以 Let in / Let be / Let go,找回自己當下的專注力量,無形中就是在梳理打掃我們的豪宅,活出悅性自在的人生。
____
好書推薦給大家。
也感謝 遠流粉絲團 的邀請試讀。
購書連結傳送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487
#順應人性
#Fullyhuman
#遠流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yogalife
吠陀 哲學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快樂大學官方網站正式上線
更多文章、影音點入網站:http://happinessuniversity.net/
---------------------------------------------------------------------
歡迎訂閱快樂大學頻道,別忘了訂閱加小鈴鐺哦!
官方Line帳號最新上線ID :@tcp9792y
(1. 加入快樂大學官方LIne
2. 開啟主頁,在動態消息中尋找
3. 找到電子書下載連結,即可獲得兩本免費電子書)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kumasmoksha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npcoK19VLA/hqdefault.jpg)
吠陀 哲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心靈過敏:你的痛我懂,讓我們不再孤單地活著」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紀雲深
內容簡介:
與父母的爭執、愛人的背叛、友情的束縛、迷失自我……當你感覺世界上只剩下自己時,還有這本書陪著你,一起找到生命的答案。
在一段關係之中失衡,開始逃避交際,或強迫自己適應社會,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狀態……生活上會面臨許多壓力與問題,使你的心靈變得敏感,產生憂鬱、躁鬱、不安……在這本書裡,你可以為這些情緒找到出口。
作者紀雲深進修印度阿育吠陀醫療、各種心理學、中醫科學、靈性療法等等,從個人諮商療癒到團體座談會及僻靜工作坊,為菩薩轉譯過數千人次問事及超過百場座談。
書中也分享他獨特的觀點與個案分析,一步步帶領讀者正視自己的情緒,
透過天然的情緒療法與正向的信念,淨化人心。
隨著雲深分享的文字與故事,你將感受到共鳴,沉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在父母、手足、愛情裡,那些說不出口的……都能夠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讓我們都不再孤單。
作者簡介:紀雲深
伽藍菩薩的譯者,宜蘭人,從個人諮商療癒到團體座談會及僻靜工作坊等等,轉譯過數千人次問事及超過百場座談,能夠準確點醒當事人,協助人們重回自己的生命道路上。
作者也修習了許多東、西方生命哲學及中醫養生,體會生命蛻變的關鍵,透過每一次的僻靜閉關,進入生命更高層次的轉化與提升,將菩薩的恩典祝福,給予每一位來到面前的朋友。
「學會從自己的生命黑洞走出,才懂得如何為他人療癒生命的黑洞。」──紀雲深
一個懂得走出黑暗的靈魂,才能看見因恐懼幻化出對外界的想像。也曾身處黑暗的雲深,在走出生命黑洞之後成為了傳達菩薩訊息的譯者,幫助人們走向光亮。
透過菩薩直接的引導與神聖能量的祝福,他發現人們內在需要的是一份無條件的接納與包容,當菩薩充分理解了每一個生命,並且為人們祝福時,奇蹟就產生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FNP4Tq6G_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