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奶高含量全麥吐司
#40趴Emmermehl1300硬種的芝麻酸種脆皮吐司
#讓人又想又怕的地方
#天生與努力
週二那一天就備好食物把麵包都做好.
因為週三是全家人一起七點就出門. 我也得上班.那天是我兒子的化學Abitur考試.
車子上的廣播每天都會根據當天Abitur考的項目當談話主題. 兩位主持人邊聊邊笑. 並且出題目給大家動動腦. 那天被問的主持人不知道答案. 自我解嘲說: 我Abitur沒選化學.
說完大家一起笑.
一旁認真聽的我會覺得:
這好像就是只有在這裡從小到大受這裡的教育及生活習慣影響, 才會有相同的話題, 才會有的同高度的笑點.
( 結果, 老爺沒認真聽. 因為這個廣播從周五的德文考試就已經開始了!
請往下看去)
老爺周一載兩小去上學. 下午下班回來時我請他載我去超市. 他問我兒子那天的Abitur考得如何? 他說他聽到廣播講那天考的是物理. 他想到自己物理考試早早就寫完交卷. 就是一整個提當年勇.
其實....
兒子去了學校才發現那天考物理, 而他根本不用考物理🤣🤣🤣
😅😅😅
我故意不告訴老爺. 請他自己問兒子考得如何?
晚餐時兒子說那天不考數學.
老爺問: 那你在學校做甚麼?
兒子: 能做甚麼. 當然就回家了啊! 🤣🤣🤣
前天的化學考試兒子說他提早兩小時離開教室了. 化學對他來說比德文輕鬆有把握很多. 感覺想跟老爸一別苗頭.
考化學還會有操作考.一間教室有三個考生. 考官會看你的操作.
這讓我想到我的醫生朋友. 這些年從她新生到萊比錫醫學院就讀直到去年她考上醫師執照. 我當了她學生時期的語言交換學伴. 每次有考試我都會問怎麼考的.他們的操作考試也很有趣. 是請專業的演員來演病人. 你必須經由詢問與觸診來判定這個人的真正疾病. 當然是在考官面前.
總覺得德國人對於" 實習" 與" 模擬考試" 這件事做得很徹底. 就連考駕照都是真正上路路考. 麵包師傅的學徒制也不容小覷. 這也是每個職業都有他自己的專業. 都很難半路出師的原因. 就算你會. 也得有那些包含實習時數與成績才能得到的證照才可以工作.
今天Abi考的是英語. 廣播上出的題目是American dream的定義. 選擇題. 主持人答對. 我把這段從wiki找到的文字貼上來. 這是1931年由一位作家與歷史學家James Truslow Adams 所說的 "life should be better and richer and fuller for everyone, with opportunity for each according to ability or achievement"
我覺得所謂的美國夢其實也不是美國人才有....但當時( 現在不知道) 的狀況真的是努力就會有金錢回饋的感覺....
因為下雨, 老爺載女兒去上學. 結果他也在聽這個廣播....
然後他打電話回家問我:
廣播說今天考英文. 為什麼兒子不用考?
搞半天, 他的年代是每科都要考! 所以從周一老爺就完全是狀況外到周五! 兒子只考三科會不會太輕鬆😅😅😅
這也是德國父子才會有的代溝啊!
第一張照片是坐在車上照到的. 目前麥田休耕改種的油菜花....
好美!
本來昨天想進FB 的. 但是先看了台灣新聞後覺得好恐怖. 整個心情很差.一點都不想打中文...
我國中同學的母親被酒駕肇事不治身亡的新聞一直出現. 新聞出現台中的場景. 我父母也住東興路那條路上.....
比較讓人心疼的是黃同學因為政治觀點. 有人說是報應的新聞也在其中....
這點, 就讓我很怕了....
所謂的Karma 報應. 因果論其實都是比較宗教性的詞彙. 在台灣的社會中. 那個" 活該" 的說法. 比用器官或是非人所養的髒話來得嚴重. 在我的教育及生活中. 我們家是不會說那些髒話的. 所以對於髒話很無感. 但是對於這種報應論會覺得有種讓人難以接受且近乎頭暈目眩的無力感.
在我的感覺中. 這是我對於台灣社會最懼怕的一件事....
這要談到我之前和女兒談心的時候所說的話. 我女兒是一個很需要大家肯定的小孩. 我了解她非常需要人讚美. 回到台灣, 很多人都會誇她越長大越漂亮, 但, 我在這一點上從來沒有讚美過她.
我知道每個父母對小孩的教育都很不同.
不過有一點是不能改變的. 那就是每個父母都不會覺得自己的小孩是醜八怪. 雖然外人當然會有不同觀點.
只是. 那是生出來就這樣的! 那是你生出來就帶著的牌. 不管被發到好牌還是爛牌. 怎麼玩出一場精采的人生賭局是你自己掌握. 不見得被發到好牌的都會贏. 我記得我國中同學有很多" 人生勝利組" 但是自己的人生失去家族或外貌的光環呢?
你的外貌, 你的智商都是與生俱來.
但你的努力是自己附加上的.
所以我從不會對著我的小孩說妳長得好漂亮, 你實在好聰明這樣的話.
德國人最常掛嘴邊的讚美小孩的話是:
Hast du Prima gemacht!
你做的太棒了!
也就是通過你的" 努力" 不是靠" 天生" . 把事情做得很好!
而不是誇獎你頭腦真好. 你真聰明. 或是告訴他你長得可愛長得美才會做得好....
雖然, 當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打滾得夠久. 就可以知道社會上甚麼都有比較級. 長得美長得英俊甚至家裡有錢就" 比較" 吃香.... 但是, 萬一那個外在的條件不見了呢? 這時可能當初受那種" 天生" 讚美薰陶的人就會想到報應. 因果論.... 然後這種人就比較可能一厥不振.
昨天跟我小妹談到這一點. 她說她大學有個教授說, 30歲以前的外表是父母給的. 30歲以後的外貌是自己給的. 照照鏡子. 想想你要活到幾歲.
只是我覺得, 我們當父母的, 應該要給小孩的是會影響一生的性格及生活態度. 那就是盡量讓他們知道並懂得在不需要比較之下就能感覺甚麼叫滿足. 什麼是單純的快樂. 這樣他們一生才會活得幸福. 你說不是嗎?
請那些講報應論的, 照照鏡子. 想想自己!
對~ 我真的就是太難過了. 因為我爸就是早上3點起床很早出門去走操場的七十多歲老人... 但真的就要這樣打電話回家叫他不要去走操場嗎? 我想了一整天....
回台灣, 除了現實上很難. 心理上其實也有一種懼怕.....
說多了,
等一下還要去菜市場買這兩個水果. 我一直期許自己能用當地吃當季. 但實在太久沒回去. 所以最近比較花大錢吃外地來的水果.
一個是我小時候家裡就有隨便丟種子隨便長的木瓜. 另一個當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鳳梨....
住德國的朋友如果看到這個牌子的鳳梨. 應該可以買來試試看. 這是我買過最甜的鳳梨. 一次買了兩顆. 都很甜. 所以切第二顆就請老爺昨天帶回去給我婆婆吃了. 另外的木瓜是我從沒買過的空運木瓜. 也是一半帶著籽分給我婆婆. 因為我婆婆是個甚麼都想種種看的人. 我覺得她有可能會把木瓜籽拿來種種看.😅😅😅
最後把兩個這幾天的吐司食材紀錄在這裡:
我們家真的很喜歡全酪奶的吐司. 這一條帶蓋吐司用的是德國的淡色全穀粉. https://www.aurora-mehl.de/produkte/alle-mehle/helles-vollkornmehl
1. Helles Vollkornmehl ( Aurora, 12% 蛋白質) 45%
2. Weizenmehl405( 低礦物質粉. 12.8%蛋白質) 55%
3. 酪奶 78%
4. 白糖 5% 22 g
5. 鹽 1.8% 8 g
6. 椰子油 7% 30 g
7. 鮮酵 2% 8 g
跟這個食譜一樣的做法. 最後秤量麵糰種量是790g 放2840 ml 的一斤半吐司模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4/buttermilch-dinkel-toastbrot-rezept.html
但是後發放29度. 1小時30分鐘
麵包開蓋後發現縮得很厲害. 但確實有滿模. 你可以看到切面頂部的吐司邊烤色就可以知道. 麵包香Q好吃!
另一個是很久沒做的脆皮. 這是我前一天做的. 但沒有很滿意. 3.3 容積比.
1. 40% Emmermehl1300 65%水量硬種
2. 100% Weizenmehl 405 ( 12.8% 蛋白質低礦物小麥粉)
3. 5% 糖
4. 7% 椰子油
5. 2% 鹽
6. 0.3% 鮮酵 ( 2840ml 用1 g)
7. 芝麻兩大匙
混合後休息半小時. 整形放模具. 28度後發6小時. 上面噴水以低溫起步的方式烤 我覺得有點特別. 整個麵包白白霧霧的. 顏色不深. 縱使我沒有蓋鋁箔紙烤完全程....
最後當然還有最近會拿來當小零食的低醣泡芙. 用的是之前的做法...
還沒想要公布食譜. 但這個顏色很特別. 因為亞麻子有兩種不同的顏色. 當然亞麻籽粉也有不同顏色可以跟之前的比比看:
https://www.facebook.com/foodchainmenu/posts/741880719337512
真抱歉~ 今天滿滿負能量. 但我真的消化一天還是脹得難受!
所以就這裡發洩了!
#德疫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似是而非的孤獨<不缺> 不缺 是別人眼光裡 自己的鏡子裡 永遠看不見獨缺的那一點點 HUSH+光良 創作才子與情歌王子首度詞曲完美合作 光良拆穿「不缺」假議題 生活有缺少有追求有困難有過程 才成就每一個人生精采故事 光良的譜曲創作,歌詞找來近兩年華語樂壇最夯的創作才子之一HUSH填寫。歌...
「叫我官老爺演員」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黃逸豪-台灣現場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神人] 叫我官老爺廣告大奶妹- 看板Beaut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叫我官老爺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叫我官老爺廣告演員名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 ... 的評價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叫我官老爺廣告演員名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 ... 的評價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叫我官老爺到底是什麼不實廣告的糞game... - 遊戲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叫我官老爺廣告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問卦] 叫我官老爺是怎樣啦| Gossiping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神人] 叫我官老爺廣告大奶妹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正妹] 曺薇娟Miyeon[原文連結] yangchris11 Jan 31,2021 ... 的評價
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黃逸豪-台灣現場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來發一些表演小常識
「壓軸」不是最後一個
最後一個節目叫「大軸」
壓軸是「壓著大軸」的意思
所以是倒數第二的表演
嗯⋯⋯平常提這個的確是會被白眼
話說老ㄕ我是基督徒,參加教會小組多年,時常在小組分享讀經心得的時間聽到組長說:「好,剩最後一個人,壓軸登場。」很多時候我都想說:「你說錯了,最後一個人不是壓軸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壓軸,是來自於京劇的用語,在解釋壓軸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京劇是怎麼演出的。
在清末民初,京劇通常一次演上6~9齣戲劇,所以看完整場戲通常要花5~6個小時。這麼長的時間,如果不想觀眾中途就散場離席,戲劇安排上自然要花心思。通常劇場人員會把整個時間分成三段。
開演第一齣劇叫做「開鑼戲」,基本上就是做個開場同時兼具緩衝時間讓遲到的觀眾能趕緊進場就位(話說遲到真的是要不得的壞習慣,對表演人員蠻不尊重的,老ㄕ我有次去聽相聲瓦舍的節目,就聽到上面的演員出言諷刺遲到的觀眾,可見人家對此是有怨念的)。第二、第三齣戲會被稱為「小軸」,通常會讓新角兒登台演出,而且以武戲為主好炒熱氣氛。至此,戲劇的三分之一就算過去了。
中間的戲劇,則被稱為中軸(有人尤其把中軸戲定在第五或第六齣),通常會是比較有分量的腳色擔當演出。至此,戲劇時間過了三分之二(也就是3個小時左右),一般人就算喜歡看戲,看到此處要嘛專注力有所下降,或是會覺得已經花太多時間而感到煩躁,所以如果要鎮得住場子,最後的三分之一應該派誰演出呢?答案就是:最有威望的名角。(這有點像你去聽演唱會,演唱會後段通常是經典慢歌,要不然就是請大咖藝人客串登台,狀況是一樣一樣的。)
所有戲劇的最後一齣,叫做「大軸」
是的,您沒看錯,「大軸」才是最後一齣戲的名稱。
那「壓軸」在哪裡?答案是:最後第二齣戲才叫壓軸(意思是,緊挨著大軸的意思)。
有關「大軸」及「壓軸」的區別,我找到兩種說法。
說法一:
「壓軸」會請最好的演員演出,而「大軸」則是熱鬧的全武行武戲(是的,全武行一詞的典故也是來自京劇,意思是:戲班全體武行演員參演的戲劇)。
「大軸」通常由角色上來簡單地交代一下情節,雙方就開打(怎麼聽起來很像現在的爆米花爽片呀),打了幾回合就會分勝負,整場戲就在熱鬧中結束,所以有人稱這情況叫「一打一散」,而大軸因此又稱為「送客戲」。有些達官貴人看戲都是坐騾車來的,為了避免散場時塞車或人擠人,往往在上大軸戲時就會離開。過去京劇典籍里有一首《戲提調歌》,裡面有一句:「軸子一上就套車」,說的就是這個情況。
正因為大軸並非人人都看完,所以最好的演員會在倒數第二齣的「壓軸」登場。久而久之,大家就誤以為壓軸是最後一齣戲的意思。
說法二:
最後一齣的「大軸」必須要由最有聲望的名角演出,原因是要鎮住場子,不讓觀眾離席。,而倒數第二齣戲,也就是壓軸登場的藝人,會比大軸差一點火候,有點像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但還未到領袖群倫的地步。所以壓軸藝人,更像是賣觀眾一個期待,用己身精湛的演技把觀眾情緒帶到一個高潮,而大軸藝人則是整場的爆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到底哪一種說法是正解呢?這時老ㄕ就要說一個有關大軸以及壓軸間的故事。
民國六年,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為了招待南方的實力派人物─「兩廣巡閱使」陸榮廷(也就是桂系軍閥首領),所以召集梨園名角唱戲,這其中就有當年的梨園領袖─譚鑫培。
好的,我知道說譚鑫培這名字,大多數人肯定不知道他哪位。我這樣說譚鑫培的成就吧,中國第一齣自己拍攝的電影叫做「定軍山」,這齣電影是拍攝京劇「定軍山」,講的是蜀漢大將黃忠斬殺曹魏大將夏侯淵的武戲。譚鑫培正是飾演黃忠的演員,所以我們可以說「譚鑫培是中國第一部自攝電影中的第一位第一男主角」。
(閒話多提幾句,如果不是戲場劇迷,我們往往更認識電影演員。所以就會出現我說劉洵是京劇名角,大家一臉矇,但我說劉洵演過「九品芝麻官」的李蓮英李公公,大家瞬間就想起他是何許人也。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京劇演員吳興國身上。什麼?不知道吳興國是誰?好吧,他演過「賭神2」中的仇笑癡。)
如果這樣還不曉得譚鑫培的厲害,那我這麼說吧,梅蘭芳是譚鑫培的徒孫。(在黎明主演,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梅蘭芳,裡面有一位被梅蘭芳尊稱為爺爺的前輩─十三燕,十三燕的人物原型就是譚鑫培。)
不巧的是,當時71歲的譚鑫培感染風寒,所以他婉拒了黎元洪。這下黎元洪不爽了,派人告訴譚鑫培:「你要是不唱這戲,明天就把你關起來!你要是唱了,明天連你孫子都可以放出來。兩條路放你眼前,你揀著走吧。」原來當時譚鑫培的一個孫子不爭氣,正被拘留在警察局,迫於無奈,譚鑫培只好拖著病軀參與演出。
在整場戲中,梅蘭芳被排在倒數第二場的壓軸,唱的是「黛玉葬花」,譚鑫培唱最後一齣的大軸戲─洪洋洞。洪洋洞是京劇中著名老生傳統劇碼。主角是宋將楊延昭,他打聽到父親楊繼業屍骨被存放在遼國的洪洋洞內,乃命部下孟良前往盜取屍骨。另一個部下焦贊也跟隨至洪洋洞,但不知情的孟良在暗夜中誤以為是敵將,用斧劈死了戰友。等到發現後,悲痛萬分的孟良只好將楊繼業以及焦贊的遺骨交給老兵送回,之後自盡於洞前。正在病中的六郎驚聞噩耗,不禁嘔出鮮血,與八賢王和母親、妻子訣別後死去。
當天在演出的後台,所有人都看出譚鑫培因病而氣力不繼,可身為社會最底層的演藝人員,他們哪有向權貴人士說不的權利?梅蘭芳唱完壓軸戲後,立刻離場,倒不是他不尊重譚鑫培,而是他還必須趕場到其他地方唱戲,當時的名角雖然在舞台上風光,但實際上,也就是被人呼來喚去的甘苦人罷了。
譚鑫培最後登場,讓所有戲班人員意想不到的是:老爺子竟以病軀,唱出平生最高的音!但接下來讓他們恐慌的,是譚鑫培唱到最後需要直挺挺地倒在台上,這個身段可必須有武生的功底,向來是譚鑫培的拿手好戲,可老爺子最後竟是無力的癱倒在地,在旁的戲班人員趕緊在戲劇結束後立刻把他抬回家中。沒幾天,也就是在5月10日上午8點,譚鑫培就在家中去世……
最後一提,作為貴客的陸榮廷,其實根本沒看到最後一齣大軸戲,他吃完飯就走了。所以當時社會流傳一句:「歡迎陸榮廷,氣死譚鑫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到底是壓軸戲比較大咖?還是大軸戲比較大咖?
其實我認為可能因為時代或地區的不同,兩種說法都有可能成立。只是說法二在網路上比較弱勢,所以我找了其中一則典故來作為補充。
話回到正題(是的,剛剛大部分內容其實都是岔題),每次我聽到有人說:「最後一人,壓軸登場!」我實在很想把來龍去脈好好地跟他們說一遍,然後請他們改成:「最後一位,大軸登場!」
以為我沒這麼幹過嗎?我還真幹過一次,然後等我說完……所有人都露出一副「嗯,你話好多,我知道這個幹什麼」的表情。
想一想
.
.
.
.
.
也真是辛苦我身旁的人陪我這歷史系的當朋友呀。
圖片為:
譚鑫培、梅蘭芳
另兩張圖則是電影「梅蘭芳」中,由王學圻飾演的十三燕,以及余少群飾演的梅蘭芳。說真的,我覺得都有還原到真實人物的部分神韻呀。
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話說老ㄕ我是基督徒,參加教會小組多年,時常在小組分享讀經心得的時間聽到組長說:「好,剩最後一個人,壓軸登場。」很多時候我都想說:「你說錯了,最後一個人不是壓軸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壓軸,是來自於京劇的用語,在解釋壓軸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京劇是怎麼演出的。
在清末民初,京劇通常一次演上6~9齣戲劇,所以看完整場戲通常要花5~6個小時。這麼長的時間,如果不想觀眾中途就散場離席,戲劇安排上自然要花心思。通常劇場人員會把整個時間分成三段。
開演第一齣劇叫做「開鑼戲」,基本上就是做個開場同時兼具緩衝時間讓遲到的觀眾能趕緊進場就位(話說遲到真的是要不得的壞習慣,對表演人員蠻不尊重的,老ㄕ我有次去聽相聲瓦舍的節目,就聽到上面的演員出言諷刺遲到的觀眾,可見人家對此是有怨念的)。第二、第三齣戲會被稱為「小軸」,通常會讓新角兒登台演出,而且以武戲為主好炒熱氣氛。至此,戲劇的三分之一就算過去了。
中間的戲劇,則被稱為中軸(有人尤其把中軸戲定在第五或第六齣),通常會是比較有分量的腳色擔當演出。至此,戲劇時間過了三分之二(也就是3個小時左右),一般人就算喜歡看戲,看到此處要嘛專注力有所下降,或是會覺得已經花太多時間而感到煩躁,所以如果要鎮得住場子,最後的三分之一應該派誰演出呢?答案就是:最有威望的名角。(這有點像你去聽演唱會,演唱會後段通常是經典慢歌,要不然就是請大咖藝人客串登台,狀況是一樣一樣的。)
所有戲劇的最後一齣,叫做「大軸」
是的,您沒看錯,「大軸」才是最後一齣戲的名稱。
那「壓軸」在哪裡?答案是:最後第二齣戲才叫壓軸(意思是,緊挨著大軸的意思)。
有關「大軸」及「壓軸」的區別,我找到兩種說法。
說法一:
「壓軸」會請最好的演員演出,而「大軸」則是熱鬧的全武行武戲(是的,全武行一詞的典故也是來自京劇,意思是:戲班全體武行演員參演的戲劇)。
「大軸」通常由角色上來簡單地交代一下情節,雙方就開打(怎麼聽起來很像現在的爆米花爽片呀),打了幾回合就會分勝負,整場戲就在熱鬧中結束,所以有人稱這情況叫「一打一散」,而大軸因此又稱為「送客戲」。有些達官貴人看戲都是坐騾車來的,為了避免散場時塞車或人擠人,往往在上大軸戲時就會離開。過去京劇典籍里有一首《戲提調歌》,裡面有一句:「軸子一上就套車」,說的就是這個情況。
正因為大軸並非人人都看完,所以最好的演員會在倒數第二齣的「壓軸」登場。久而久之,大家就誤以為壓軸是最後一齣戲的意思。
說法二:
最後一齣的「大軸」必須要由最有聲望的名角演出,原因是要鎮住場子,不讓觀眾離席。,而倒數第二齣戲,也就是壓軸登場的藝人,會比大軸差一點火候,有點像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但還未到領袖群倫的地步。所以壓軸藝人,更像是賣觀眾一個期待,用己身精湛的演技把觀眾情緒帶到一個高潮,而大軸藝人則是整場的爆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到底哪一種說法是正解呢?這時老ㄕ就要說一個有關大軸以及壓軸間的故事。
民國六年,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為了招待南方的實力派人物─「兩廣巡閱使」陸榮廷(也就是桂系軍閥首領),所以召集梨園名角唱戲,這其中就有當年的梨園領袖─譚鑫培。
好的,我知道說譚鑫培這名字,大多數人肯定不知道他哪位。我這樣說譚鑫培的成就吧,中國第一齣自己拍攝的電影叫做「定軍山」,這齣電影是拍攝京劇「定軍山」,講的是蜀漢大將黃忠斬殺曹魏大將夏侯淵的武戲。譚鑫培正是飾演黃忠的演員,所以我們可以說「譚鑫培是中國第一部自攝電影中的第一位第一男主角」。
(閒話多提幾句,如果不是戲場劇迷,我們往往更認識電影演員。所以就會出現我說劉洵是京劇名角,大家一臉矇,但我說劉洵演過「九品芝麻官」的李蓮英李公公,大家瞬間就想起他是何許人也。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京劇演員吳興國身上。什麼?不知道吳興國是誰?好吧,他演過「賭神2」中的仇笑癡。)
如果這樣還不曉得譚鑫培的厲害,那我這麼說吧,梅蘭芳是譚鑫培的徒孫。(在黎明主演,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梅蘭芳,裡面有一位被梅蘭芳尊稱為爺爺的前輩─十三燕,十三燕的人物原型就是譚鑫培。)
不巧的是,當時71歲的譚鑫培感染風寒,所以他婉拒了黎元洪。這下黎元洪不爽了,派人告訴譚鑫培:「你要是不唱這戲,明天就把你關起來!你要是唱了,明天連你孫子都可以放出來。兩條路放你眼前,你揀著走吧。」原來當時譚鑫培的一個孫子不爭氣,正被拘留在警察局,迫於無奈,譚鑫培只好拖著病軀參與演出。
在整場戲中,梅蘭芳被排在倒數第二場的壓軸,唱的是「黛玉葬花」,譚鑫培唱最後一齣的大軸戲─洪洋洞。洪洋洞是京劇中著名老生傳統劇碼。主角是宋將楊延昭,他打聽到父親楊繼業屍骨被存放在遼國的洪洋洞內,乃命部下孟良前往盜取屍骨。另一個部下焦贊也跟隨至洪洋洞,但不知情的孟良在暗夜中誤以為是敵將,用斧劈死了戰友。等到發現後,悲痛萬分的孟良只好將楊繼業以及焦贊的遺骨交給老兵送回,之後自盡於洞前。正在病中的六郎驚聞噩耗,不禁嘔出鮮血,與八賢王和母親、妻子訣別後死去。
當天在演出的後台,所有人都看出譚鑫培因病而氣力不繼,可身為社會最底層的演藝人員,他們哪有向權貴人士說不的權利?梅蘭芳唱完壓軸戲後,立刻離場,倒不是他不尊重譚鑫培,而是他還必須趕場到其他地方唱戲,當時的名角雖然在舞台上風光,但實際上,也就是被人呼來喚去的甘苦人罷了。
譚鑫培最後登場,讓所有戲班人員意想不到的是:老爺子竟以病軀,唱出平生最高的音!但接下來讓他們恐慌的,是譚鑫培唱到最後需要直挺挺地倒在台上,這個身段可必須有武生的功底,向來是譚鑫培的拿手好戲,可老爺子最後竟是無力的癱倒在地,在旁的戲班人員趕緊在戲劇結束後立刻把他抬回家中。沒幾天,也就是在5月10日上午8點,譚鑫培就在家中去世……
最後一提,作為貴客的陸榮廷,其實根本沒看到最後一齣大軸戲,他吃完飯就走了。所以當時社會流傳一句:「歡迎陸榮廷,氣死譚鑫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到底是壓軸戲比較大咖?還是大軸戲比較大咖?
其實我認為可能因為時代或地區的不同,兩種說法都有可能成立。只是說法二在網路上比較弱勢,所以我找了其中一則典故來作為補充。
話回到正題(是的,剛剛大部分內容其實都是岔題),每次我聽到有人說:「最後一人,壓軸登場!」我實在很想把來龍去脈好好地跟他們說一遍,然後請他們改成:「最後一位,大軸登場!」
以為我沒這麼幹過嗎?我還真幹過一次,然後等我說完……所有人都露出一副「嗯,你話好多,我知道這個幹什麼」的表情。
想一想
.
.
.
.
.
也真是辛苦我身旁的人陪我這歷史系的當朋友呀。
圖片為:
譚鑫培、梅蘭芳
另兩張圖則是電影「梅蘭芳」中,由王學圻飾演的十三燕,以及余少群飾演的梅蘭芳。說真的,我覺得都有還原到真實人物的部分神韻呀。
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似是而非的孤獨<不缺>
不缺
是別人眼光裡
自己的鏡子裡
永遠看不見獨缺的那一點點
HUSH+光良 創作才子與情歌王子首度詞曲完美合作
光良拆穿「不缺」假議題
生活有缺少有追求有困難有過程 才成就每一個人生精采故事
光良的譜曲創作,歌詞找來近兩年華語樂壇最夯的創作才子之一HUSH填寫。歌名叫「不缺」,其實唱的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那怎麼填也填不滿,或甚至似是而非,似有若無的缺。
最近也在為新電影籌畫劇本的光良觀察到關於人心中的缺少與故事的關聯。光良覺得,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從一個人缺少了一個想要追求的事物或人開始的,然而這個追求的過程產生了種種難題和種種高低起伏的情緒,而成就了每一段精采的故事。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已經什麼都不缺,安於現狀,那這所有的故事將不會發生。
光良坦承這幾年也常常會有接下來想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又同時會出現好像也不需要的這種拔河念頭。但他非常清楚,人必須在心裡對那件事非常有感覺而去做,才有衝勁,務實的他始終相信,未來的前方,一定還有什麼事情等著他去嘗試,一定還有很多陌生的人等著他去認識。一路上,他或許都會不停調整自己去獲得這些追求,獲得後或許又將覺得少了什麼,但他十分清楚自己是個很難只安於現狀的人,尤其在音樂上,於是才會有這張非常有別於他以往的新專輯誕生。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遭遇、所處生活、工作環境,遇見的人都是如此不同,可是卻總有一刻的心情是很類似的,那就是某一瞬間心裡的那股突然襲來的孤獨感,感覺自己其實什麼都不缺,又像缺了一大塊什麼的孤獨感,當這情緒油然而生,所有人就都在同溫層裡了。
導演這次MV劇中安排新生兒、過世的老爺爺、流浪漢、國中生與義工女孩,分別代表歌詞中的悲歡、孤單、溫柔、不確定與不明暸,呼應看似什麼都有的光良,卻是最孤獨的存在。
導演 攝影/Chang ching yu
副導/Wall
製片/阿豹
製片助理/紅茶
攝影助理/大黑 小江
場務/TEA 阿達
燈光師/楊景浩
燈光助理/楊朝翔
燈車司機/林瑋鈞
九巴司機/趙育賢 黃之君
演員/席惟倫 蕭忠文 劉心宇 沈昶宏 李君慈
楊智傑 高子耘 徐毓翎 曾睦閑 李晴珊
Esther 陳松原 侯宥瑩 晴晴 呂佳倫 王俊皓
-特別感謝 -
MV字體:田修銓 @ 百大新銳設計師
不缺 Nothing is Missing
曲:光良 詞:HUSH 製作人:小安
把蒼白的日光燈換掉
買張新綠的床套
廚房裡還少家的味道
窗外過剩地喧鬧
至於生活 時間不多不少
至少還能尋找
尋找什麼 還不是太明瞭
太多似是而非 太多打擾
要刪去了才能知道
不缺悲歡 不缺遲早
不需要就別費心操勞
不確定愛 能不能被減少
能不能得到
不缺紛亂 不缺煎熬
生命有太多不打自招
不確定我 會不會被打倒
會不會選擇求饒
求不缺煩惱
時常只差肯定的擁抱
獎勵孤身的苦勞
一人份日子無不無聊
怎樣算才會剛好
我想我獨缺要得太少
真心幽默苦笑
笑過以後再擁抱煩惱
什麼才是我最想要
哪些就算沒了也好
曲Composer:光良 Michael Wong
OP:星娛音樂有限公司 XYmusic Ltd.
詞Lyricist:HUSH OP:相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人 Producer:小安 Andrew Chen (BADTONE PRODUCTION)
編曲 Arranger:李漢勃 Jess Lee、小安 Andrew Chen (BADTONE PRODUCTION)
鋼琴 Piano:李漢勃 Jess Lee
貝斯 Bass:柯遵毓 Jack Ko
配唱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Vocal):黃晟峰 Ooi Teng Fong
配唱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Vocal):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葉育軒 Yu-Hsuan Yeh
錄音工作室 Recording Studio:Lights Up Studio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小安 Andrew Chen (BADTONE PRODUCTION)
混音工作室 Mixing Studio:惡童錄音室 BADTONE STUDIO
製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呂奇翰 Chris Lu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師 Mastering Engineer:Greg Calbi @ Sterling Sound,New York 紐約
PC:MWM17102/ISRC:TWQ371701002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4cEF8vYOJg/hqdefault.jpg)
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叫我官老爺 - Facebook 的必吃
《叫我官老爺》是一款原創經營養成官鬥手遊,遊戲以當官第一視覺生動呈現,娶妻納妾、生孩養娃、家族結盟、聯盟爭霸、培養門客、玩家PK 、多人社交等精彩玩法。 ... <看更多>
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叫我官老爺廣告演員名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 ... 的必吃
是一款原创经营养成当官手游,以官爷为第一视觉生动呈现,娶妻纳妾、生孩养娃、冷宫休妻、家族联盟PK、培养门客、多人社交等精彩玩法。 廣告演員名單? tw圖片全部顯示《叫 ... ... <看更多>
叫我官老爺演員 在 [神人] 叫我官老爺廣告大奶妹- 看板Beaut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線索就這樣
有神人找得到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4.253.6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eauty/M.1612082938.A.BF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