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下的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與其互相折磨,不如替自己找尋能喘息的個人空間。
她是小花,任職於新創公司,做著時下最夯的數據分析工作。24歲的她,另一個雙重身份,是一位照顧者——照顧患有失智症的爺爺。
原本爺爺的身體硬朗,雖然已經高齡93歲,仍可以打理自己的生活。但漸漸的,爺爺開始忘記按洗衣機、忘記有沒有吃飯、忘記有沒有吃藥。
原以為這些「忘記」,只是正常的老化現象,
直到去年,爺爺一個人走上國道——成了新聞,上了媒體報導。
小花全家因此被網路公審、被輿論攻擊:『為什麼不看好老人?』
帶爺爺就醫後,經過巴氏量表的檢測,醫生判定,小花的爺爺,有「輕度失智症」。
#失智症的過程 #你的爺爺不是你的爺爺
失智症,讓爺爺的時間靜止在約莫40年前,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一碗陽春麵15元的年代。
在過去,爺爺習慣走著固定路線撿發票回家。近幾年,因為電子發票的推廣,能撿的紙本發票變少了,但爺爺撿發票的習慣仍繼續著。
由於失智症導致認知退化,漸漸地,爺爺撿回來的東西,也不再只是發票…
一般輕度失智症到中重度,最快也1~2年,但爺爺退化的速度更快,經常性走失——到派出所尋人開始像跑自家後院......這並非小花家人想要的常態。
他們曾經請過看護照顧,卻被爺爺打跑,因為爺爺認為看護是小偷。
認知混淆,讓爺爺有時也會懷疑自家人偷竊,
甚至產生攻擊行為...
#照顧者的身心理壓力
小花有想過讓爺爺到安養中心獲得更完善的照顧,但看過的環境都不理想,就算有屬意的安養院,還有等待期的問題。
在沒有合適的選擇之下,由家人照顧是必然的選擇。
孝順的小花自願協助父母照顧爺爺。但卻沒想到,被照顧者影響照顧者的情緒,遠遠超過她的預期。
小花說,照顧家人的耐心,消磨速度比外人想像中的更快。
#善用網路與社會的資源 #照顧者喘息服務
因為察覺到自己身為照顧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小花透過網路,尋找到可以幫助到自己的資源:#當我們老在一起 的 #喘息照顧居家服務員。
透過偶爾請人與自己分擔居家照護的重擔,儘管時間短暫,對心理壓力的舒緩,卻非常有幫助。
小花發現,如果照顧者是年紀較長的父母輩,可能會因為對網路工具的陌生,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協助,只好繼續承擔身心的壓力。
#化照顧者的經驗為夢想的種子
小花說,現在的她,已經不急於逃離照顧者的角色了,反而想著運用這段經驗,找到改善長照現況的契機。
她希望未來可以將自己身為照顧者的經歷,結合數據分析,做一個和老人照顧相關的媒合平台。
她說她也還不清楚這個目標,將會怎麼進行,但她希望可以盡一份心力,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我們也很期待,小花心目中的照護平台,
在未來可以真的被創造與落實!
/
出處: 我們都有病
文字:謝旭如 /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
採訪:米娜哈哈記事本
專案企劃:蔡孟儒
/
以上內容,特別感謝 #慈濟基金會 支持!
也感謝所有有參與 #我們都有病的訂閱集資 計畫的大家,因為有你們每個月的小額贊助,我們才能保持每週定期的產出和更新!
如果您也認同 我們都有病 的病友故事計畫,而且願意每個月贊助90~360元銅板小額,支持我們持續產出更多專訪的話,也歡迎加入我們的訂閱集資計畫!
贊助通道→ http://se.piee.pw/EBZ43
/
如果您也想分享你自己或是親友的「有病故事」,歡迎投稿!
病友本人、照顧者、陪伴者,或是第一線醫病人員的故事,都歡迎唷!
投稿通道→ http://se.piee.pw/E28DR
我們一起用知識和故事,
打造友善病友的社會吧 : )
#FUN大視野想向未來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我們都有病
#我有病我驕傲
#我沒病挺有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陶瓷創作個展 專訪: 林文萱 林文萱以陶土創作 紀錄每個當下的感觸 創作者林文萱生長於新竹的鄉村,在土地上玩耍的童年帶給她相當大的影響,尤其鄉村的生活沒有太多物質誘惑,於是她自童年就喜歡觀察自然,特別是觀察不同天氣時的土或是天空光線的變化,將這些觀察當作每天的消遣。到台北生...
化照顧者的經驗為夢想的種子 在 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長照下的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與其互相折磨,不如替自己找尋能喘息的個人空間。
她是小花,任職於新創公司,做著時下最夯的數據分析工作。24歲的她,另一個雙重身份,是一位照顧者——照顧患有失智症的爺爺。
原本爺爺的身體硬朗,雖然已經高齡93歲,仍可以打理自己的生活。但漸漸的,爺爺開始忘記按洗衣機、忘記有沒有吃飯、忘記有沒有吃藥。
原以為這些「忘記」,只是正常的老化現象,
直到去年,爺爺一個人走上國道——成了新聞,上了媒體報導。
小花全家因此被網路公審、被輿論攻擊:『為什麼不看好老人?』
帶爺爺就醫後,經過巴氏量表的檢測,醫生判定,小花的爺爺,有「輕度失智症」。
#失智症的過程 #你的爺爺不是你的爺爺
失智症,讓爺爺的時間靜止在約莫40年前,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一碗陽春麵15元的年代。
在過去,爺爺習慣走著固定路線撿發票回家。近幾年,因為電子發票的推廣,能撿的紙本發票變少了,但爺爺撿發票的習慣仍繼續著。
由於失智症導致認知退化,漸漸地,爺爺撿回來的東西,也不再只是發票…
一般輕度失智症到中重度,最快也1~2年,但爺爺退化的速度更快,經常性走失——到派出所尋人開始像跑自家後院......這並非小花家人想要的常態。
他們曾經請過看護照顧,卻被爺爺打跑,因為爺爺認為看護是小偷。
認知混淆,讓爺爺有時也會懷疑自家人偷竊,
甚至產生攻擊行為...
#照顧者的身心理壓力
小花有想過讓爺爺到安養中心獲得更完善的照顧,但看過的環境都不理想,就算有屬意的安養院,還有等待期的問題。
在沒有合適的選擇之下,由家人照顧是必然的選擇。
孝順的小花自願協助父母照顧爺爺。但卻沒想到,被照顧者影響照顧者的情緒,遠遠超過她的預期。
小花說,照顧家人的耐心,消磨速度比外人想像中的更快。
#善用網路與社會的資源 #照顧者喘息服務
因為察覺到自己身為照顧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小花透過網路,尋找到可以幫助到自己的資源:#當我們老在一起 的 #喘息照顧居家服務員。
透過偶爾請人與自己分擔居家照護的重擔,儘管時間短暫,對心理壓力的舒緩,卻非常有幫助。
小花發現,如果照顧者是年紀較長的父母輩,可能會因為對網路工具的陌生,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協助,只好繼續承擔身心的壓力。
#化照顧者的經驗為夢想的種子
小花說,現在的她,已經不急於逃離照顧者的角色了,反而想著運用這段經驗,找到改善長照現況的契機。
她希望未來可以將自己身為照顧者的經歷,結合數據分析,做一個和老人照顧相關的媒合平台。
她說她也還不清楚這個目標,將會怎麼進行,但她希望可以盡一份心力,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我們也很期待,小花心目中的照護平台,
在未來可以真的被創造與落實!
/
出處: 我們都有病
文字:謝旭如 /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
採訪:米娜哈哈記事本
專案企劃:蔡孟儒
/
以上內容,特別感謝 #慈濟基金會 支持!
也感謝所有有參與 #我們都有病的訂閱集資 計畫的大家,因為有你們每個月的小額贊助,我們才能保持每週定期的產出和更新!
如果您也認同 我們都有病 的病友故事計畫,而且願意每個月贊助90~360元銅板小額,支持我們持續產出更多專訪的話,也歡迎加入我們的訂閱集資計畫!
贊助通道→ http://se.piee.pw/EBZ43
/
如果您也想分享你自己或是親友的「有病故事」,歡迎投稿!
病友本人、照顧者、陪伴者,或是第一線醫病人員的故事,都歡迎唷!
投稿通道→ http://se.piee.pw/E28DR
我們一起用知識和故事,
打造友善病友的社會吧 : )
#FUN大視野想向未來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我們都有病
#我有病我驕傲
#我沒病挺有病
化照顧者的經驗為夢想的種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陶瓷創作個展
專訪: 林文萱
林文萱以陶土創作 紀錄每個當下的感觸
創作者林文萱生長於新竹的鄉村,在土地上玩耍的童年帶給她相當大的影響,尤其鄉村的生活沒有太多物質誘惑,於是她自童年就喜歡觀察自然,特別是觀察不同天氣時的土或是天空光線的變化,將這些觀察當作每天的消遣。到台北生活之後,發現城市的生活真的不一樣,很方便卻也有些不真實。
與陶土的相遇
林文萱使用的創作媒材與她的童年經驗有些關聯,「土」讓她可以有很多對時間的想像,加上對於潛意識的興趣,因此創作主軸一直圍繞著記憶的主題打轉著,透過創作觸及更多的潛意識層面。一個物件可以很容易去影響一個空間給人的感受,甚至在描述一個空間的時候,我們通常以各種物件來形容,對林文萱而言,空間就像是可以利用物件所構築的一個抽象名詞。
關注記憶和心靈
在林文萱的創作中,記憶和心理空間是她特別關注的。實際上開始創作的主因是在於自我治療,像是透過送給自己的禮物這個系列,白話一點說就是把過去較負面的記憶感受,轉化成一個禮物送給過去的自己,像是一個對昨日之死的道別儀式。林文萱認為或許是自己在鄉下成長,對於快速的世界並不是很習慣,於是她給自己在創作裡多一點時間和手續,像是對著自己叮嚀著好好照顧自己的一個儀式。實際上這個創作的過程是漫長的,在各種時間的消磨之下,她對於過去的糾結也減少許多。而到了近期的新作,則是漸漸轉移到觀察物件進入心理空間的變化,更多的是考慮觀者的感受和與空間關係的創作。
從求學時期至今,對林文萱心境上的改變實在太大了。一開始她很痛苦,尤其半工半讀時間永遠不夠,時常讓她覺得很不安,但是在她因為創作的需求,而接觸各種領域的知識以後,她發現自己在心態上調適得更好,整個人也都轉變得很多,她想這是好好創作最好的回報,在這之後也比較有心力完成創作以外的事情。其實她本身的個性比較衝突,有點內向卻在想法上又很開放,她喜歡躲在工作室裡創作,也喜歡認識新朋友,只是創作真的很費時,比較少有時間在社交或其他的娛樂上面,希望未來能多花一點時間在旅行上。
對林文萱而言,創作能帶給她很多好的能量,她像是用創作來說話的人,平時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甚至也不太照相,但是面對形狀和質感她卻可以比較準確地去說她要說的感受。加上她是那種喜歡躲起來的個性,可能讓作品成為被觀看的對象,會讓她比較自在一些。
圖像思惟推動創作
創作時的靈感來自於生活,林文萱是隨時用圖像思考的人,通常是她得到一些感受時,記憶和潛意識裡儲存的各種觀察資料會自己組合出一個影像,她就把這些影像用立體造型的方式做出來。未來她也期許自己能繼續創作和學習,好好活著,如果有機會,帶著作品到世界各地走走,她喜歡體驗不同生活,從中學習。
調整自己清理心靈空間
這次展覽會同時展出兩種類型的創作,從相當寫實的創作轉變到形象逐漸模糊的形式,她希望能呈現一個轉折點,是透過創作照顧自己之後,心理上產生了一些改變。有很多事情的癥結點其實都不在於事見本身,而是自己的心態,所以如果自己能夠做到照顧自己,好好整理心理空間,那有很多小事也不是那麼重要了,像是體制裡的認同等等。
林文萱的故事平淡,卻很真實,希望能帶給觀者一些重新面對自己的勇氣,她覺得做到好好照顧自己,是所有夢想的第一步,所以她沒辦法等老一點,或是生活變得優渥一些再來做創作,畢竟她的創作時常來自於一種匱乏,如果過了這些時期,就真的過去了,時間一直都是人生最大的成本,畢竟人生無法比較,也無法重來,沒有任何人能夠為你做決定,如果能堅持自己的選擇,即使有後悔也將會是自己心甘情願去承擔的。
林文萱簡歷:
學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研究所
展覽記錄:
2017 アジア現代陶芸展,愛知縣陶磁美術館,日本。
2017 黑陶接線生計畫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藝術駐村聯展,台中,台灣。
2017 第三屆故宮青年陶藝雙年展 台北,台灣。
2017 台灣陶藝創作獎,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
2017 類似種子類似彈藥,林文萱創作個展,台北,台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R0zKahgM50/hqdefault.jpg)
化照顧者的經驗為夢想的種子 在 [閒聊] 衣袖紅鑲邊原著小說.本傳節錄試譯(8) 的必吃
男子正在小心翼翼地照顧著被馬蹄踐踏的雜草。 ... 花朵之間盛開著的芒草花,未刻意種植的芒草種子乘著風飛進來,開滿了宮闕的院落,就像那個人一樣。 ... <看更多>
化照顧者的經驗為夢想的種子 在 我們都有病- 她是小花,任職於新創公司,做著時下最夯的 ... - Facebook 的必吃
化照顧者的經驗為夢想的種子 小花說,現在的她,已經不急於逃離照顧者的角色了,反而想著運用這段經驗,找到改善長照現況的契機。 她希望未來可以將自己身為照顧者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