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蘇院長承諾
#研擬社會影響評估機制
#兼顧建設發展與居民權益
今天是我第三次在院會上台總質詢,我第一題就特別請蘇院長研究一個重大的議題:#建立社會影響評估機制。
因為我陸續收到幾處居民的陳情,都是遇到開發計畫沒有充分與在地居民的溝通,卻在開發過程中,造成對在地居民莫大的干擾與侵犯,例如:花蓮縣的紅葉村。
#開發爭議反覆出現
2013年苗栗縣大埔強拆案,引起社會各界憤怒,居民的行政訴訟也勝訴,小英總統上台後終於啟動重建、 #彌補過去政府的錯誤。
2013年時台北市華光社區強拆,當時的馬政府說要做台北六本木,結果 #到現在華光社區還是一片閒置的空地,只有借一塊讓北市府蓋中繼市場。
今年台南市發生南鐵東移的爭議,黃偉哲市長說 #沒有人是贏家。
#真正組改要不再重蹈覆轍
但經歷這些悲劇、爭議,我們的政府是否有學到教訓,建立避免重蹈覆轍的機制?
現在正在組改討論環境資源部,如果要避免 #為整併而整併,就要找出結構性的問題、建構新的部會職能,才能真正改革政府的決策與施政品質。我認為 「社會影響評估」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面向。
#社會影響評估的精神
我特別向蘇院長說明了社會影響評估機制,這是各國已逐漸普遍的政策與開發管理工具。
它的面向包含社區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文化、社區或社群、政治系統,乃至個別居民的健康與福祉、個人權利、面對開發建設的恐懼與意願。
雖然面向跟目前的環境影響評估略有重疊,但更屬於不同的專業領域, #已經成為一套獨立的評估方法。
#世界運用社會影響評估的趨勢
各國如美、澳、日、芬蘭,或者國際組織如歐盟、世界銀行,都建立所謂的 #社會影響評估(SIA,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來評估、減緩政策對於社區生活的各方面衝擊。
世界銀行用社會影響評估,來管控借款國家所提出的融資計畫。歐盟則用來評估歐盟各項政策對於社會各方面的影響。
而如芬蘭,則是用來評估都市計畫等各種空間規劃。美國、澳洲、日本等國,則用這工具來評估、減緩特定政策或個案。
#相關機制台灣仍付之闕如
但相比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趨勢,台灣仍然沒有。
目前環評的評估面向中雖有「社會經濟」,但因 #缺乏技術規範 而執行粗糙,環保署在2016年曾宣示承諾要在一年半內訂定「社會影響評估技術規範」,但至今卻尚未完成。
國發會在2014年完成的委託研究,也曾建議各部會都要建立社會影響評估機制,甚至單獨立法。譬如人口稠密的都市地區或社區週遭不一定需要環評,但反而更需要社會影響評估。但至今也沒有進度。
我今天特別請蘇院長指示:短期應由環保署落實過去的政策承諾,在既有的環境影響評估中,明定「社會影響評估技術規範」,避免缺乏執行依據。長期應由國發會研議,是否將社會影響評估機制單獨立法,落實到各種政策的擬定與推動過程。
#感謝蘇院長承諾檢討研擬
感謝蘇院長今天在答詢時也同意,我們需要更高層次、更向遠看的政策視野,過去較思慮不周的決策,引發各種社會震撼的事件,已給我們的政府一課嚴肅的教訓。
蘇院長也承諾,將指示 #環保署檢視現行環評中社會影響評估運作的不足,蒐集各方的意見、回應社會的期待,往這個方向改革;也請 #國發會研議單獨立法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很高興蘇院長能有正面回應,我期待政府能從長年以來不斷的社會抗爭中汲取教訓,建立提升政策品質的機制,成為 #更加保障人權且尊重社區意見的民主政府。
我也會繼續一起努力,推動更為保障原本在地居民的制度性解方。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