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讓孩子安心成長的幼托環境,為何屢屢成為危險場所?
身為媽媽,同時也身為立委,我會持續監督,立法改正目前顯現的種種問題!
今年 7 月,我接到了一群來自台北士林凱斯幼兒園的陳情家長與老師的陳情電話。他們和我說,自從去年 8 月開始,發現孩子身上有瘀傷,也有反常的情緒反應,甚至發現幼兒園強逼孩子吃嘔吐物,還拿鞋子丟孩子、用手戳孩子的頭,甚至恐嚇孩子說出去的話,要被剪舌頭,導致孩子不明原因嘔吐、血尿。
之後,我便聯繫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辦公室,向台北市社會局、教育局等各種管道,了解這間幼兒園涉及不當的對待情形,更可能有違法超收超載、違規使用空間的問題。
因為,自從去年 8 月通報後,家長們就沒再被告知任何調查結果,到底該涉案老師的調查結果為何?幼兒園園方是否有管理疏失的責任?其他違規事項的調查裁罰結果是什麼?全部都得不到行政機關的回覆。
後續我們持續溝通、了解調查的狀況後,才能將教育部認定並無違法事實的調查結果,轉達給家長們。
得知這個結果,家長們決定繼續勇敢站出來,與黃郁芬議員共同召開記者會,揭露這間幼兒園的種種誇張行徑,希望能遏止幼兒園虐兒的狀況再次發生。
這群來自凱斯幼兒園的陳情家長與老師是如此奮鬥不懈,不想讓發生在他們孩子身上的悲劇,再有任何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可能。然而,若家長沒有如此團結且堅持的決心,難道這個案件就湮沒在教育局內嗎?
地方政府調查過程有多項疏失!
1️⃣ 台北市教育局完全沒有主動邀集家長參與調查過程
當幼兒園班級中發生疑似兒虐事件,不論是幼兒園方、涉案老師,以及疑似受虐兒童及其家長,三方的陳述缺一不可。也因兒虐事件的性質,通常不會只有單一事件,更應該全面訪談疑似受虐兒童所在班級的其他孩子及家長們。
然而,這次凱斯幼兒園的調查過程中,教育局竟然連當事兒童及其家長,都沒有主動進行訪談。
2️⃣ 僅調查涉案老師,卻未同時調查幼兒園是否有管理疏失的責任
《兒少權法》中規定,幼兒園中的老師及相關人員,若發現幼兒園有不當對待的情形,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卻未通報,應該也要一起裁罰。除此之外,該涉案老師既然能長期對孩子施暴,園方是否也有包庇或疏漏的情況?
然而,對此教育局卻回應,通報人所通報的事項中,僅有通報這些不當管教的行為,並沒有提到園方可能包庇的情形,因此,他們並不會主動就這部分進行調查。
3️⃣ 調查完畢後,未主動將調查及裁處結果告知家長,家長要詢問結果還求助無門
由於目前地方政府調查兒虐案件的規範上,沒有應該踐行的程序及義務,導致調查方式可以由行政機關自行決定,事後也難以由民意代表監督。
這起令人憤怒的幼兒園兒虐案件,除了令許多家長心疼之外,更凸顯了目前制度面的許多不足。
身為媽媽,同時,也身為一名立委,我會持續監督,並立法改正目前的種種問題!
🔶 教育部應督促地方政府教育局建立調查兒虐案件的程序,明確規範應盡的調查、通知義務
1、建立幼兒園兒虐案件調查程序:
在調查過程中,應該主動約訪當事家長,以及當事兒童所在班級的其他家長;調查過程中,如發現有重要證據(如:監視器畫面、教保人員的解釋說法),應請家長對重要證據表示意見;調查幼兒園兒虐案件時,應同時調查園所的管理責任。
2、主動告知家長們調查及裁處結果,建立教育局事後告知義務
我們在幼照法、兒少權法修法中有提出,若托嬰中心或幼兒園發生兒虐事件並受裁罰時,應召開說明會告知該班家長。
即便修法版本還沒成功排案,但衛生福利部社家署已經在今年 6 月及 9 月的托嬰中心業務督導及聯繫會報中,做出新的政策決議:「將視兒虐事件的情節輕重,嚴重者會召開說明會將結果及後續處理辦法告知相關家長,即便是情節較輕微者,也一定要告知當事兒童所在班級的家長們」。
因此,我們在這裡要督促教育部,在政策擬定執行上,都應該跟進衛福部的做法,與孩童、與家長站在一起,讓家長能享有更全面的知情權利。
🔶 教育部應要求地方政府落實督導和稽查
除了不當對待幼童外,此次凱斯幼兒園陳情家長跟老師也說,透過凱斯網站上的班級照片,發現有超收的情形,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檢舉,卻又聽到孩子說,被無預警帶出去校外教學,甚至還被老師要求玩保持安靜的遊戲。
在檢舉卻毫無下文的狀況下,家長們強烈懷疑,地方政府是否在前往稽查前,事先通知幼兒園。
「無預警外出校外教學」、「夾層內、暗櫃中躲稽查」,都是我們經常聽聞的躲避稽查手法,無論如何,教育部都應確實盡到督導地方政府之責,讓《幼照法》所規範的「幼兒師生比」、「幼兒園招收人數規定」能夠確實落實。
🔶 我們已於3月提出幼照法、兒少權法修法版本,呼籲衛環與教文委員會儘速排審!
有鑑於《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在實際運作上,仍存在「師生比過高」、「違反之處罰效果不足」等問題,我在3月底時,已提出《幼照法》修正;後續,我們也會針對前面提及的「家長陳述意見權利」,繼續提出《幼照法》、《兒少權法》的修正。
此外,時代力量黨團也詢問教育部有關《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的修法進度及預計期程,目前得到的回覆是,教育部正在擬具相關條文修正草案,預計於今年9月30日前報送行政院審議後,再到立法院審查。
最後,我們仍要再次呼籲,教育部能按照規畫期程,盡快將法案送至立法院;也要強烈呼籲衛環委員會與教文委員會儘速排審相關法案,才能讓我們透過修法,將以上種種問題,從根本改善!
凱斯林被告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我的家人或朋友有類似困擾時,我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除了眼前的兩個選項,如果還有第三選項,你覺得會是什麼?」
當走出「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後,你一定能感受到世界正在變得更加寬廣。
如果你只會一種做事的方法,那你就和機器人無異;如果你只會兩種做事的方法,你就會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你想真正地擁有靈活性,你就必須至少掌握三種做事的方法。
取自《直擊本質的思考力》
……………………………………………………………..
各位朋友,早安:
直播的時候,沒時間好好把這兩種思考方式多做詮釋,我感覺可惜。因為在面對人生困境的時候,這兩種思考方式非常具有啟發性。
有一種常見思考的方法,是先進行擴散性思考,再進行聚斂性思考。也就是說,先挪開各種限制,天馬行空地想像各種可能性,再就各種可能性去斟酌,評估每個可能的可行性。
第三選項,便是一種可能性的拓展。當然,有餘力,第四、第五選項都可以進行。所以我常會提到,思考的彈性與否,會影響我們人生的自由度。
當我們願意放開自己的邊界,自有天寬地闊。
社會化的過程,也可以說成是把各種框架規條加在我們身上的歷程。但有時候框框架架太多了,我們反而感受不到自己,又或者生存空間被過度擠壓,不知道怎麼活。
「我做不到」便是一種社會常賦予我們的框架,因此我們老早連嘗試都放棄。於是,不見得是我們的能力不夠,而是「我做不到」的想法,讓我們想要的生活顯得遙不可及。
祝願您,願意先讓自己作夢,能作夢也是成就,再來才是一點一點活出我們夢想的樣子!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3548873791809797
……………………………………………………………..
【文/ 艾菲】
第三選擇思考法
你不必只做單選題,也不必留下遺憾
有一個讀者發來這樣一段文字:
我恨我的父母,準備逃離,但今天我父親生病住進了醫院。父親有一家小工廠,我畢業以後就被父親拉回家,父母想讓我接管這家工廠。現在,我面臨著道德壓力,內心很煎熬。請問,我該逃,還是該戰?
在這個問題中,我看到了兩個互相對立的選擇:逃或者戰。除此之外,別無選擇。但真的是這樣嗎?戰或逃,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很多人都有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夫妻離婚時會跟孩子說:「你選我,還是選他?」選工作時,你可能會想:「我去做公務員就等於放棄了作家夢,我去寫作了就等於一點收入都沒有了。」
於是,我們總是一次次陷入兩難境地,難以抉擇、進退維谷。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認同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方式與思維模式,也就是「點狀思維」,總是習慣性地將一個議題或決定套在一個二元框架上。我們大多數人似乎有一種條件反射般的將事物一分為二、兩極分化,甚至敵我對立的衝動。
於是,我們生活的世界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對立:逃避與反抗、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女人和男人、員工與管理層、農村與城市、賣家與買家、原告與被告、有信仰者與無信仰者⋯⋯然後,戰爭、暴力、奴役、對抗、衝突等就產生了。為什麼很多人都是「點狀思維者」?這個世界真的都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嗎?其實,我以前也有這種思維模式。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有的人之所以在都市裡感到焦躁不安,就是因為我們與自然及我們的內心失去了聯繫。所以,雖然身處上海,我一直認為終有一天我得歸隱山林,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獲得最終的寧靜與自在。相反地,如果一直在都市之中,我就會常常感到焦慮不安。那時,我認為人生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在山林中生活,要麼在城市裡奮鬥。
當我的家人或朋友有類似困擾時,我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除了眼前的兩個選項,如果還有第三選項,你覺得會是什麼?」
我有個朋友在幾個工作選項中持續糾結,長達好幾年。
當我帶著她梳理了自己的願景後,她開始意識到自己要走的方向。然而,她依然無法做出抉擇,因為剩下的兩個選項裡沒有一項是能一步到位,讓她實現願景的。這時,我就問她:「除了你跟我說的這兩個選項,如果還有第三選項,你覺得會是什麼?」
後來,她果然想出了「第三選擇」—維持現有工作,然後將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投入自己所熱愛的寫作中,等寫作上有了一定的成果後,就可以專職從事寫作了。
當想出這個「第三選擇」的時候,她的臉上綻放出了由衷的喜悅與滿足。現在,她正堅定地走在這條路上,每天不再糾結。因為她把從前用於糾結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現在的努力上。
這就是「第三選擇」的力量,當走出「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後,你一定能感受到世界正在變得更加寬廣。
正如那句非常著名的話所說的:如果你只會一種做事的方法,那你就和機器人無異;如果你只會兩種做事的方法,你就會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你想真正地擁有靈活性,你就必須至少掌握三種做事的方法。
…………
無邊界思考法
若有宏大的人生觀,人生還有何難解之題
無邊界思考法,是讓我們用無限遊戲的方法去思考人生中的一切,從而打破有限遊戲中的各種邊界,獲得人生自由的思考方法。
很小的時候,父母和老師就讓我們參加一個名為「好好讀書,努力考第一」的有限遊戲,而且每次遊戲都有排名、都有贏家。
後來,遊戲變得日益殘酷,從小學升國中,國中升高中,一直到高考,每一次遊戲,我們和父母都如臨大敵。於是,在一輪輪日益殘酷的有限遊戲裡,我們忘記了自己對這個寬廣世界的好奇與探索之心,迷失在對遊戲勝利的追逐之中。
上大學後,我們終於感到這個遊戲不再那麼殘酷,忽然有時間讀書、玩耍、談戀愛了。然而,在大三時我們卻再次發現,還有一個更加殘酷、名為「看誰能找到好工作」的有限遊戲在等著我們。於是我們突然醒悟,立刻投身於考研、考GRE,為筆試和面試做準備的浪潮之中。
最後,我們總算找到了一份看起來還不錯的工作。可是,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有限遊戲,這個遊戲的名字叫「看誰升遷早,看誰賺得多,看誰住的房子大,看誰娶的老婆更漂亮,看誰的孩子更聰明」。
在玩有限遊戲的過程中,大多數人都過得大同小異,我們也慢慢活成了同一種人,那就是以取勝或比周圍的人更好為目標,永遠處在社會主流價值觀邊界之內的人。可惜的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失去了一些自由。因為我們自動將自己的人生框在了一個個狹小的方框裡,難以動彈、進退維谷。
此時,我們就需要用無邊界思考法打破人生的種種限制,活出無限遊戲的自由。那麼,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關鍵包括三點:消除時空邊界、消除角色邊界、修改規則。
我們可以將整個一生作為玩遊戲的時間框架,而不是將時間限制在一個月、一年,或是30 歲之前、35 歲之前等;我們可以放開對自己的角色束縛,而不是將自己限制在「我只是大專畢業,所以只能怎樣怎樣」、「我是一個女生,所以只能怎樣怎樣」的角色邊界中;我們可以重塑自己的信念,而不是將自己限制在「我必須要證明自己」、「我必須要贏」、「我的同學都有房,我也得有房」的信念之中。這時,我們就會發現,人生能做的事其實是非常多的。我們為自己設定的各種時間空間限制、角色限制、輸贏規則、限制性信念,都在無形中將我們框在了有限遊戲之中。
如果我們能做到擴展邊界、探索邊界,人生將會變得非常不同。正如詹姆斯.凱斯所說:有限遊戲是有劇本的,而無限遊戲是傳奇性的。
其實,人類誕生本來就具有傳奇的性質。如果我們想要續寫這種傳奇,我們就該活出自己的特色,挖掘自己的天賦。這樣,我們的心態才能是開放的,不再執著於輸贏,也不再局限於各種邊界,而是期待不斷改變與探索,樹立一種宏大的人生觀。
如果能有宏大的人生觀,那人生還有什麼難解之題呢?這就是無邊界思考法帶給我們的無限遊戲的人生,它是能讓我們獲得終極自由的思考方法。
.
以上文字取自
直擊本質的思考力:菁英如何突破盲點、抓住問題根源、做出精準決策,解決所有難題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6734
@高寶書版
https://www.facebook.com/gobooks3
.
【8/24截止】贈票活動_82年生的金智英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3818351421514473
已額滿8/29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 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凱斯林被告 在 殊途同歸線上看- 美劇- Gimy 劇迷 的必吃
殊途同歸完結|與英版類同,美版每集皆有獨立的案件及一位等待法庭判決的被告,而劇中會重新描述被告的背景及被指控什麼案. ... <看更多>
凱斯林被告 在 遊戲大亂鬥- IRL界燒起來..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有高人指點? 的必吃
林芙芙說被凱哥調侃她的關鍵影片出爐. 原來那樣叫調侃,大家都驚呆了| KEITH_LIN | 修醬| ... Chengyu Chin 和其他233 位用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