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在新書《敘事經濟學》中描繪經濟現象背後敘事的力量。在當下高度由社群媒體定義世界中,人們通過新聞媒體和社群網絡傳播的流行敘事,無論流行的是真相,還是謠言,都在影響人們的決策,乃至改變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走向。
*例如比特幣,它本來是一個看似介於遊戲、謊言、交易的「貨幣」,但是比特幣誕生的時間,剛好是2008年金融危機暴發後。網路敍事瀰漫著一種對監管者的不信任,比特幣所標榜的去中心化、不被干涉、保護隱私等多種特點,受到了年輕人青睞。比特幣的創立者中本聰,一直沒有人知道他的真面目,甚至無法肯定他是否真實存在,正本來該是令購買者警惕的事,但網路敍事反而給了比特幣一層不可多得的神秘色彩,有助於故事的傳播。
*比特幣價格的波動走高乃至2017年價格突破1000美元之後的一路飆升,也恰好代表了全球都市年輕人渴望追求的一系列光彩奪目、由他們取代央行總裁及決策者的新成就感。最後,它還勾起年輕人自己FOMA(懼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結,積極擁抱全新事物,生怕在大時代中落在後面。
*希勒對敘事研究的切入點是它的感染力,或者套用流行病學的說法,是它的「傳染性」。經濟現象背後的流行敘事,很像流感。流感的變異會蟄伏了一段時間之後重新暴發,而且造成的影響與之前類似。與經濟相關的敘事也會發生變異,然後重新流行。這也是為什麼研究歷史上流行的敘事對於理解當下複雜經濟有借鑒意義的原因。比如,過去經濟景氣和經濟崩潰背後的敘事和故事的挖掘,就有利於我們對未來經濟週期的理解和預判。
大的敘事常常是一系列敘事的總和,比如經濟增長背後的敘事可能是全球化、高科技的發展、顛覆式創新所帶來的新物種,行業之外的野蠻人等。一些敘事為另一些敘事提供了背景,而且有些相互之間看起來沒有多少關聯的敘事同時流行,就可能推動經濟向某個方向發展。
*不同的敘事也需要有人來代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明星人物——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代表;扎克伯格是互聯網一代校園創業的代表。
* 希勒同時認為,不要小看烏合之眾。這好比不要小看民謠和采風,都在深入大眾的集體敘事,深遠地被流傳,背後的道理,可能是群體盲動,但也可能是一葉知秋。
瞭解敘事就是為了瞭解一般大眾對大事件的認知;而好的敘事也是為了影響這種認知。凱恩斯在巴黎和會之後明確表示對一戰的解決方式很不滿意,並對未來十分悲觀,一個很大原因是他聽到人們在經濟凋敝的大環境中對《凡爾賽和約》的悲觀解讀,雖然大衆的認知可能經不起分析,但大眾的這種解讀才是歷史的決定因素,它不容忽略。
*瞭解敍事經濟的另一個例子:為什麼《生日快樂歌》能家喻戶曉,全球的人用各種語言在慶生的時候歌唱同一首歌?是因為旋律優美嗎?是因為歌詞精妙嗎?都不是。答案只有一個,《生日快樂歌》經由病毒式傳播已經成為大眾敘事的一部分,而且被全球幾十億人每年不斷重復。《生日快樂歌》的感染力源自重復,而不是因為它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歌謠。擁有感染力的經濟敘事也一樣,因為會不斷重復,這樣的敘事才會家喻戶曉。
*敍事經濟不是網路時代才開始。為了推動房地產的發展,政府和商人共謀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敘事,一方面把房屋自購率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指標,另一方面也把購房作為對社區做貢獻的一種表現(在美國尤其如此,因為房地產稅直接供給了社區的學校)。其次,在這一敘事之下,又湧動了許多分支相關聯卻不一定一致的敘事。比如所有者敘事,買房子是一種對未來負責任的表現,因為是很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金融決策;房地產的增值帶來的財富效應則是不斷被提起的經濟敘事;買房養老是另一種敘事,強調房地產的儲值功能;推動房地產的發展則需要改變人的金融思維,尤其是改變人的儲蓄習慣,這又是房地產與銀行的共謀。早期借錢消費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妥當的,甚至是危險的,但是房地產的發展就需要改變大眾對按揭的「偏見」,強調加槓桿是所有人能夠「努力」買房並增加個人財富的一種工具。
* 節儉和炫耀式消費的敘事,也呈現出不同時期不同的圖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推崇企業家的節儉精神,強調節儉才能把積累的資本投入到擴大再生產之中。這是資本主義初期的濫殤。
*炫耀式消費則不同,它強調一個人必須刻意將成功外在表現出來,例如炫耀名車,炫耀豪宅、珠寶點綴一身。川普上台為炫耀式消費帶來全新注腳。整個大選,他都在自己紐約的金光閃閃的川普大樓的頂層炫耀財富,這卻讓本來高談貧富差距的美國人覺得很受用,這其實是從側面顯示,美國民意對炫富一點不反感。他們並不仇富,而是羨慕。
凱恩斯主義例子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中不是冷戰
是美國必須要帶領全世界 瓦解 "反人類文明罪" 的 "阿Q帝國土八路極權恐怖主義"
大家早,由於很多人總愛問我,為何川普上台之後,對台灣的國際地位,是這麼大大的提升?我想這也是很多人不瞭解的地方,今天來剖析一下。
(老規矩,大家當故事看就好,別太認真)
今天就來介紹兩個人,這兩個人物對於台灣人來說,實在應該好好的認識,並載入教科書,#因為台灣差點因為這兩人被滅了,而對於這兩位的評價,正確的說,我對於他們是不是人,基本上保持著存疑,我想對我個人來說,他們應該是魔鬼。
大家都曉得,在2016年11月9日 ,政治素人的共和黨的川普跟彭思以306張選舉人票,意外贏了了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跟提姆凱恩搭檔的組合,當選了美國總統。隨即一通電話跨越了太平洋,傳遞到了總統府內部,由台灣總統接起,從那一刻起,台灣~這個在西太平洋的一個小國,一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小島,以及上頭兩千三百五十萬人的未來,從此產生了重大的改變。
➡️ 披著人皮的魔鬼
這個故事要從美國總統大選前的一刻說起,當時的希拉蕊陷入「電子郵件門」風暴,這個大批郵件的外洩案,內容引起了美國政界的震撼,並引來了深入的司法調查,其中跟台灣最有關的,是人們發現了希拉蕊.克林頓的政治獻金,數額高達幾千萬美金,其中來自中共的政治獻金占了大多數,包含阿里巴巴、民生銀行....等各大國企。
隨後在調查報告中發現,柯林頓設立的基金會,對中共洩漏了超級電腦、核武機密、彈道導彈技術,跟所有可以用來摧毀西方民主國家的軍事科技,希拉蕊甚至派代表,跟中共高層閉門會談,要在2015年時移除所有的台美之間防禦佈屬,全面拋棄台灣,來交換中共免除對美國持有的1萬1千4百億的美債,這等於將台灣的民主,就用這個價格,輕鬆地賣掉,大家若有興趣可以去搜尋一本書,書名叫《Game of Thorns》,這本就是在描述希拉蕊2016年競選失敗,以及中共長期使用金錢,來干預美國政治走向的一本好書。
➡️ 無所不用其極的貪婪
而其實在此之前,希拉蕊早就被美國獨立的司法體系所懷疑並展開調查,相信大家都看過一部電影「《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對於裡頭的美國大使約翰·史蒂文斯最後被殺有印象,這部由歷史事件翻拍的真實電影,其實正是希拉蕊的傑作。
故事要從2012年的七月二十五日講起,當時美軍派駐在利比亞的一架Chinook運輸直升機,被利比亞政府軍的一枚FIM-92刺針便攜式防空飛彈給擊落,當時飛彈卡在直升機的機身未爆,美國大兵努力降落後,赫然發現這是美國自己的導彈,而且是美軍標準配備的導彈,居然外流到利比亞?
於是,很快地CIA與FBI就聯手調查此事,由於美國軍火都有編號列管,很快一查後赫然發現,當年是由柯林頓基金會安排,要那位史蒂文斯當白手套,由他去找當地的一位軍火商馬克,由他轉賣給伊斯蘭極端組織,最後又轉手到了利比亞手中。
儘管美國司法調查體系是獨立的,但美國總統歐巴馬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情,於是叫了國務卿希拉蕊來罵了一頓,要她趕緊把這件事情處理乾淨,於是希拉蕊在美國國會還未同意前,就委派這位約翰·史蒂文斯為利比亞大使,要他趕緊出發到班加西去找軍火商交涉,把剩餘的導彈通通處理乾淨,並湮滅重要證據。
➡️ 借刀殺人,又黑又毒的心
而這位大使一到了利比亞,如同電影情節那樣,他很快就發現了情況不對,整個大使館的武裝防備,薄弱到幾乎等於是只是一個警察局,而恐怖組織已經掌握了附近所有的街道與城鎮,他很快地打電報跟上司希拉蕊匯報這件事,但對希拉蕊來說,這位大使的安危不是重點,更準確地說,若要阻止司法調查往上延燒,則更要史蒂文斯身陷致命危機當中。
於是,根據之後的調查報告,在史蒂文斯到達利比亞接管後的三十天,他一共跟國務院發了超過600次的請求,請求增援武裝正規部隊加強防衛,大家都知道美國的戰情指揮系統,反應是非常彈性且迅速果斷的,此時很湊巧的卻變得遲鈍了起來,如同電影所描述,最後國務院只派了幾名海軍陸戰隊退役的傭兵,配備簡單輕型武器過去保護這位大使。
2012年的9月11號凌晨,大批的武裝恐怖份子彷彿是約定好的一起湧向了利比亞在班加西的美國領事館,一陣槍戰後被攻破,三名海軍陸戰隊員當場被格殺,而如同電影所演的,大使當時衝進了所謂的安全室,正常來說安全室的設計,是防火防爆防煙,且內部具備獨立維生系統,其隱密性是讓恐怖份子找不到的,但據說當恐怖份子放棄準備離開時,走到領事館大門口時,突然接到上頭來的指示,於是他們又返回在次,這次準確地找到了密室並打開了密碼門,將大使給拖出來,並將其殺死。
➡️ 鱷魚的眼淚無情無義
還記得,當年三名海軍陸戰隊員與大使遺體,最後運回到了美國,當時希拉蕊到了機場迎接,歐巴馬在一旁抿著嘴神情哀戚,結果他還看到希拉蕊,對著哭泣的受難家屬說:「這都是穆斯林的無知,害死了他們的性命。」,在那一刻,我想歐巴馬必然感到毛骨悚然,因為魔鬼就在眼前。
然而,魔鬼卻不只一位,天下烏鴉不只一般黑,他們還成雙成對,大家如果想起柯林頓,一定就想起,當年柯林頓利用白宮實習生陸文斯基,對他的景仰與愛慕,要她在白宮幫他吹喇叭的事情,但這只是花絮,這件事情的引起是因為,聯邦檢察官在調查一件叫白水門案時意外監聽到的花絮,那件事是柯林頓在還沒當總統前,他長期在阿肯色州當州長,其名下有間持有50%股份的白水房地產開發公司,該公司後來發生了大宗的金融詐騙案,但最後由於希拉蕊本身是律師出身,自然努力為夫出力鑽漏洞.加上其夫是州長,最終其餘股東都被判罪,而他們夫婦除了把錢全部捲走,還全身而退。
➡️ 被共產思想控制的美國代言人
有了這樣的夫妻搭檔,他們的貪婪成性加起來不只兩倍,簡直是十幾倍,在現在到處可以查到的資料中可以顯示,中共的資金其實藉由贊助柯林頓基金會,早就滲透進美國政界,舉最簡單的例子,當年美國的最惠國待遇,一向是跟人權報告綁在一起評估的,就是在柯林頓當總統任內,努力讓其脫鉤,根據當年的報紙民調顯示,當年的美國政界無論左右派都是反對,美國民眾是超過70%,表示不同意給中共最惠國待遇的,不同意中共加入世貿組織的。
結果柯林頓一意孤行,又是遊說又是施壓,並給國會議員錯誤的資訊與期待,導致最終與人權報告脫鉤的結果,中共從此對人權價值再也沒有底線,再也不需要堅持,到如今光明正大地,設立集中營關壓信仰不同的民族,關押政治上反對的律師或民主派人士,拆毀教會毆打信徒、強摘法輪功學員的器官。
並且利用加入世貿組織後,不遵守任何一條貿易規範,在兩夫婦幫忙的空窗內,利用國家機器掠奪世界各地的資源,並壯大共產組織,輸出紅色思想,其GDP在短短數年間,膨脹到世界第二,並累積的經濟實力,足以挑戰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進而赤化全人類。
他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建立並完成習大一再宣稱的「要在全球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什麼是共同體呢?就是無論你是白人、黑人、紅人、黃種人,以後都當中國人,對中共或支持中共體制的中國人來說,天安門廣場實在該加裝這兩人的畫像,其功勳堪比當年,毛掛上史達林,認其當爹那樣的偉大。
➡️ 有神論與無神論,道德與精神淪喪的對決
2017年1月20日 ,政治素人的共和黨的川普跟麥克.彭斯就職,正式接管了美國與全球大局,我永遠忘不了的一幕,美國總統川普在宣誓時,左手按住那本,象徵 #自由平等人權的林肯聖經,而副總統彭斯則在宣誓時說:「我將支持並捍衛美國憲法,抵禦內外所有的敵人;我將堅定信念並忠心不二;我願承擔此責任,絕無私心或意圖逃避;並將恪盡職守。#願上帝幫助我。」
就是這一句,揭開了信奉上帝的民主國家,與無神論的中共,注定展開一場激烈廝殺的博弈。
就是這一句,為台灣人與無數還在苦難中的中國人們,在黑暗中打開了一扇窗。
就是這一句,我們都將鼓起勇氣,準備為自己的制度與民主價值做出抉擇。
感謝神的垂憐,魔鬼縝密的陰謀被破解,希拉蕊機關算盡沒有接任,如果接任台灣肯定完蛋,而台灣人其實也沒有多少時間了,看看中共如何滲透美國就知道,台灣岌岌可危,他們即將摧毀我們的生活與自由價值。
閉上眼,想想你所愛的每一個人,想想你的孩子那真誠的雙眼與真摯的笑容,台灣人唯有用愛與真話,用智慧來突破中共的每一個暴力與編織看似美麗的謊言,只有真,才能對抗假,只有愛,才能化解暴力,只有放下對立,團結一心,才能好好的把握,把握這十幾年來,唯一的一線生機。
(九二沒共識都能講成有共識的人,台灣人都該將其拋棄。)
文末的最後,送上美國副總統彭斯,
每天必說的一句話:「#感謝上帝的恩典!」
為自由與民主而戰,沒有退路的台灣!
今天就聊到這裡~咱們下次見。
文章內容出處:https://youtu.be/rLM3Wj-rmyQ
ps. 歡迎全文分享,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斷章取義的引用,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請註明作者、出處,附上本站網址。謝謝~圖片摘自大紀元網站
凱恩斯主義例子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金融】小心比特幣的劇烈波動
如果你在2017年初購買了1個比特幣(當時比特幣價格還不足900美元),那麼現在你的回報率可能達到1100%左右。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你並非於這個時間買入。也許你是在去年11月或12月入場,當時比特幣價格刷新紀錄的新聞屢屢搶佔頭條——先突破1萬美元大關,然後是1.5萬美元,之後又繼續攀升。如果你運氣差,在12月17日近2萬美元的峰值水準買入,那到了1月17日(當日價格跌至10800美元)你的虧損就達到45%左右。其中有超過2000美元是在24小時左右內跌去的,而引發這一暴跌的原因是韓國財政部長金東兗(Kim Dongyeon)的表態。金東兗表示,為遏制投機行為,韓國可能會打擊加密貨幣交易。很少有資產會像比特幣這樣讓人覺得既有泡沫又處於崩盤狀態的。
但單單由一年前的價格這一估值指標來看,比特幣現時的價格仍然高得令人眩暈。對於那些不敢相信比特幣已經漲到這麼高的懷疑者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因素會導致比特幣價格進一步回落。而能看得到潛在虧損空間的比特幣持有者,當然也最擔心這一問題。
專注於比特幣及相關技術領域的投資機構Digital Currency Group的開發總監德米勒爾斯(Meltem Demirors)稱,在過去,「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在利負面息面前往往都展現了超強的抗跌性」。多年來,Mt. Gox、Bitfinex和BTC-e等加密貨幣交易所相繼遭到駭客攻擊,累計被盜比特幣價值數億美元。去年9月,中國政府採取行動終止了加密貨幣的交易所交易。但這些壞消息未有永久性地阻止比特幣價格的上漲,而且其漲勢在引起對沖基金交易員和期貨市場關注後尤為引人矚目。
對於比特幣而言,一種可能帶來滅頂之災的情景是,區塊鏈遭駭客成功破解。區塊鏈是記錄和驗證每筆比特幣交易的底層技術,其使用同一個資料庫的精確副本,而這個資料庫在位於世界各地的無數電腦上都有備份。那些被稱為礦工的主機通過完成驗證交易的工作收到新的比特幣。駭客也許可以通過組織動員網路上逾一半的計算能力來更改區塊鏈的歷史記錄。但那是極難做到的。加密資產交易所Gemini的聯合創始人溫克爾沃斯(Tyler Winklevoss)稱,有技術做到這一點的人完全可以「選擇參與」,通過挖礦來獲得比特幣付款。溫克爾沃斯比特幣持有量在全世界位居前列。
更可能變成現實的風險要平淡無奇得多。首先,雖然大量投資者和投機者已經紛紛買入比特幣,但這種貨幣在現實世界中使用起來並不容易。對於小型交易來說,網路的速度緩慢且成本高昂。假設有人想用4美元的比特幣來買咖啡,但若下周這些比特幣的價值會飆升到8美元,誰還願意動用這樣的寶貝?「如果將加密貨幣比喻為一家公司,我最擔心的問題是,它還沒找到所謂的殺手級應用例子。換句話說,他們還沒機會去感歎說『哇,我們現在有數千萬的日活躍用戶在使用它進行支付了。』」「比特幣基地」公司(Coinbase)旗下面向機構投資者的交易所GDAX的負責人懷特(Adam White)稱,「這是加密貨幣面臨的最大的生存威脅之一。」
比特幣開發者之間已爆發了一場非常公開的內戰:一個陣營贊成對比特幣網路進行調整,另一個陣營則不支持。韋德布希證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的董事總經理凱澤曼(Sheri Kaiserman)表示:「必須讓開發者們合作,攪清如何妥善而持續地擴大規模。」凱瑟曼是在早期就深信比特幣潛力的華爾街人士。與此同時,比特幣還面臨來自其他加密貨幣的競爭,比如比特幣現金、萊特幣和乙太幣等,這些加密貨幣價格也已大幅上漲並且波動劇烈。
大家可能要花數周的時間,才能弄清楚各種加密貨幣之間的細微差別。但比特幣面臨的主要風險實際上是最容易理解的。「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的最大因素,有可能是促進其價格下滑的根源——動物性的逆轉。」區塊鏈新創企業Chain的行政總裁盧德溫(Adam Ludwin)稱,「基本上投資者認為比特幣是會繼續上漲的。但如果人們相信它會繼續下滑,跌勢就會自我強化。」
為了解釋這種心理,盧德溫引用了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觀點。凱恩斯將投資比喻作報紙組織的一種選美競賽:讀者被要求選出大多數其他人認為最有吸引力的人的照片。為了贏得勝利,讀者將不得不摒棄自己的判斷,純粹猜測一般人的審美標準。或者,更瘋狂的是,讀者甚至會猜測其他參賽者會如何揣摩一般讀者的心理。盧德溫稱,總體而言,加密貨幣是「迄今為止最契合凱恩斯選美理論的市場之一」。所有的投資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投機性因素,但與股票等資產不同的是,比特幣的投資者不可按未來相應的收益進行估值。相比之下,人們投資比特幣的根本動力是相信別人也會想要它。
比特幣繁榮的一種心理學解讀是:它是各種資產全線步入牛市的一部分。儘管存在政局、朝鮮問題以及股票估值不斷上漲等令人擔憂的因素,但投資者當前的風險偏好似乎很強勁,他們擔心會錯失巨大的收益。或者比特幣可能是這種樂觀主義的另一面:許多人之所以被加密貨幣所吸引,是因為他們認為加密貨幣對於2008年所崩盤的舊有體系而言,是一種緩和之道,而他們對比特幣的信念已經很難動搖了。雖然市場的心理難以確定,但波動性向來都是可靠的。――Matthew Leising、Rob Urban
#比特幣 #加密貨幣
凱恩斯主義例子 在 20 2 1 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古典主义再到新结构经济学 - YouTube 的必吃
... 轨迹的付-林图四、反面 例子 :拉美中等收入陷阱第五讲新结构储蓄理论—— ... 回顾:从 凯恩斯主义 到行为经济学一、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二、 凯恩斯主义 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