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人都是你的潛意識!
本文出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會即刻下架
法國偉大的思想家蒙田說過:“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自我”。當我們在他人身上看到的特質,往往是我們自身的投影。如果我們能夠承認和接納自己的這些特質,就可以用更自然、更輕松的眼光去接納他人。
有一篇文章,題目叫“你的配偶就是你的潛意識”,意思是說,人本來是一個整體,但是為什麼適應環境,發展了一部分心理活動,壓抑了另一部分心理活動,結果變成了半個人。
而找對像的時候,人們會被擁有自己所沒有的心理活動(其實不是沒有,而是被壓抑了)的人所吸引。這樣兩個人結合,又變成了一個整體。
有的夫妻一開始比較相似,但是在一起久了,也會發生分化,一個人發展了一部分心理活動,另一個人發展了另一部分心理活動。
人們對壓抑的部分,也就是配偶所擁有的部分,可能是接納的,也可能是不接納的。如果是接納的,兩個人在一起就會非常和諧;如果是不接納的,就會衝突不斷。盡管衝突不斷,但怎麼也分不開。
換句話說,人們不是跟配偶衝突,而是跟自己的潛意識衝突。只有跟自己的潛意識“和解”了,夫妻衝突才能消除。
用人格面具理論來解釋,一部分心理活動形成一個面具,剩下的部分就是另一個面具,前者是A,後者就是-A。由於A和-A是相反的,容易發生衝突,所以只能二選一。如果選擇了A面具,-A面具就會受到壓抑。
面具有兩種作用,一是自己用,這樣的面具叫主體面具,二是用在別人身上,叫客體面具。壓抑意味著自己不用,說明它不是主體面具,那就只能是客體面具了。客體面具被投射到別人身上,那個人就成了被壓抑的面具的“替身”。
其實,除了配偶,“你的子女也是你的潛意識”。中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就是把子女當作自己的替身,把自己的某個表現不充分(即壓抑或半壓抑)的面具投射給子女,讓子女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使命。
有些家長這樣做是有意識的,有些家長是無意識的,後者就叫“你的子女是你的潛意識”。
還有一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所以對孩子非常失望,竭力改造孩子,自己改造不了就求助於心理醫生。這也叫“你的子女是你的潛意識”。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一位家長,自己很優秀,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很優秀,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胎教,坐完月子就帶孩子去學早教。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孩子就非常優秀,可是到了中班孩子出現了“行為問題”,不遵守紀律,經常搶別人的東西,跟小朋友吵架,愛哭鬧,有時候還尿褲子。
家長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都說跟家庭教育有關,但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沒有問題。
家長自己很優秀,說明她有一個“優秀分子”面具(A)。人並不是天生就優秀,或不優秀的,而是既有優秀的一面又有不優秀的一面,家長“發揮”了優秀分子面具,意味著壓抑了“落後分子”面具。
她對落後分子面具肯定是非常排斥的,她討厭落後分子,害怕自己變成落後分子,所以努力進取,爭做優秀分子。
她越優秀,落後分子面具被壓抑得越深,最後連她自己都被騙了,以為自己沒有落後分子面具。但從她爭當優秀、害怕落後的表現來看,落後分子面具在她身上是存在的。
現在,被壓抑的落後分子面具被投射到孩子身上。
也許孩子本來並沒那麼落後,跟其他孩子差不多,但是,媽媽有一個很強的落後分子面具,對落後分子是很敏感的,一下子就識別出了孩子的落後分子特質,給孩子戴上落後分子面具。如果她接納落後分子面具,她就會允許孩子落後,然後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問題是,她不接納落後分子面具,她要“消滅”孩子的落後分子面具,於是她就跟孩子的落後分子面具(同時也是跟孩子)進入敵對狀態。在敵對狀態中,孩子是非常受傷的,他肯定會反抗,結果表現越來越糟糕。
反過來,“你的父母也是你的潛意識”。許多人很討厭自己的父母,覺得父母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很看不慣,試圖改造父母,結果跟父母關系很緊張,經常衝突。
當一個人覺得父母什麼都不對時,說明他把“錯誤分子”面具投射給了父母。認為自己是對的,父母不對,才會試圖改造父母,說明自己用了“正確分子”面具。
其實每個人都會犯錯誤,自認為一直正確的人壓抑了錯誤分子面具,然後把它投射到別人身上,對別人的錯誤神經過敏。
“你的兄弟姐妹也是你的潛意識”。都是遺傳父母的基因,兄弟姐妹的性格差異卻可以非常大,這是因為每個人都只“繼承”了一部分,而壓抑了另一部分。
如果把兄弟姐妹合在一起,就會比較接近“家族性格”。由於每個人都只繼承了一部分,壓抑的部分就體現在別人身上,所以兄弟姐妹互為潛意識。
如果兄弟姐妹關系和睦,說明每個人都接納自己沒有(其實是壓抑)而對方有的部分,接納差異。如果兄弟姐妹水火不容,說明每個人都不接納自己的潛意識。
“你的同事也是你的潛意識”,除非你對他沒有感覺,既不喜歡,也不討厭。如果有,他很可能就是你的潛意識。如果他令你愛恨交加,那他肯定是你的潛意識。
最後,“你的敵人也是你的潛意識”。人們把自己不接納的面具投射到別人身上,很自然地就會像不接納自己的面具那樣不接納那個人,然後排斥他,討厭他,打擊他。如果對方也把自己不接納的面具投射到你的身上,兩個人就對上了。
綜上所述,“你身邊的人都是你的潛意識”。他們是你的替身,是你的投射,是你的鏡子,他們把你的面具外化,讓你看清自己。
你喜歡他們,或者討厭他們,都跟他們沒關系,只說明你喜歡自己,或者討厭自己,也就是接納自己,或者不接納自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KTSmag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字幕+剪接 制作影片 詳細講解 心理學當中的假聲理論。 無事不用假聲 用得假聲必有圖謀 四種假聲你遇過邊一種 0:26 年青時候的民間心理學 1:06 真假聲 簡單分類 1:47 簡單直接的心理邏輯 一招走天涯 3:12 心理學其實是統計學 3:20 假聲分成四個層級 6:00 無寶不落的一位損友...
人格面具理論 在 KTSmagic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字幕+剪接 制作影片 詳細講解 心理學當中的假聲理論。
無事不用假聲 用得假聲必有圖謀 四種假聲你遇過邊一種
0:26 年青時候的民間心理學
1:06 真假聲 簡單分類
1:47 簡單直接的心理邏輯 一招走天涯
3:12 心理學其實是統計學
3:20 假聲分成四個層級
6:00 無寶不落的一位損友
6:45 高頻假聲 100%必定搵笨的人
7:45 第五種假聲 由虛偽演變化出來的假真誠
8:33 朋友圈之間 竟然存在互相鬥假 帶面具
9:07 總結
KTSmagic 需要您的 支持 及《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Ktsmagic?sub_confirmation=1
「會員計劃」經已開通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cL2Rw4aDHdq9OJ5gO4Ejw/join
只須點擊「加入」->「選擇讚助金額」->按照頁面指示「完成讚助」
假如你曾經因為 我的影片 而得到某些啟發
您的小小心意 將會是本台最巨大的支持
#心理分析 #九型人格 #假聲理論 #KTSmagic

人格面具理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溝通與人際當中,我們常常聽過一種說法,叫做呢你是不是能夠從別人的立場、別人的角度,去觀看他所「在乎」的事情。
或者是從他眼睛,去認識他所認知的世界,那這個聽起來呢,都對!那很多人也都覺得自己能夠做到,那我們現在就做一個小小的實驗。
如果你正在聽這一段內容,你手邊允許的話,我邀請你喔,拿一張紙放在你的額頭上面。
如果你放好的話,這個時候請把你平常寫字的那一手,拿起一支筆。然後呢,在這張紙上面寫一個英文字母,大寫的「E」。ABCD的「E」,好!你現在寫好了嗎?
如果你寫好的話呢,你把這一張紙拿下來,從你的角度你看一下,剛剛你在你的額頭上面的紙,寫下的那個「E」,當自己看那張紙上面的「E」的時候,它是正寫的還是反寫的呢?
如果你把這張寫著「E」的紙拿下來,你看到的是正寫的,也就是你剛剛是從觀看者的角度,寫這個「E」。所以呢,你剛剛在寫的過程當中,有留意到從別人的角度,看這個「E」是不是正寫的「E」。
這也就意味著,你在人格特質裡面,具備有一種叫做「觀點取替」的能力。所謂「觀點取替」的能力,也就是你能夠設身處地的,從別人的觀點去看待事物。說的更白話文一點,就是你是不是能夠為別人著想。
雖然這樣聽起來,「觀點取替」似乎是一種人格特質,但是事實上,它可以透過後天學習。而且經過有效的學習,把它運用在我們生活之中,這樣子你就更能夠去瞭解。
比如說,為什麼當你在很認真的跟一個人,講一件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他的臉上可能會有一點意味深遠的笑,而那「意味深遠的笑」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一點呢,當你具備了「觀點取替」的能力;或者是你學會,什麼叫做「觀點取替」的話。你就能夠有效的去解讀,他的那個意味深遠的笑,究竟是同意你、輕蔑你,還是他心中有別的不同的想法,只是他在壓抑自己,告訴你這件事。
其實當我們進入成年之後,我們多多少少都有具備,站在別人的立場,這樣的心智能力。在決策的時候,去考慮別人的想法跟感受,只是如果隨著壓力、緊急的程度,當你沒有很有意識的去拓展「觀點取替」,或者是,當你沒有經過有效的學習。
讓你能夠知道別人這麼說、這麼做,他的「出發點」究竟是什麼的話。那他很有可能就成為一個,你腦子裡面知道,它是「對的」的一種理論,而不是你能夠展現出來的行為。
所以呢,如果回到我的教學工作,精準的去說,我倒不是在教你「同理心」。因為,如果你有聽我先前的內容,我對「同理心」這三個字,其實是有一點點意見的喔,那當然有我的一個概念跟架構,你可以去聽我以前的內容。
如果回到今天,跟你分享「觀點取替」,那麼我真正用心的,想帶給你的,其實是這種「觀點取替」的能力。「觀點取替」的能力,不等於你在了解對方出發點的過程當中,你必須要認同對方。
它純粹的只是做到了解,因為「了解」到「認同」這個部分,很多人會混淆。會以為哦~那我在「了解」他的過程,或者是我在傾聽他的過程,我在試著了解他,為什麼做這件不合理的事情的過程當中;在那個「了解」,好像就等於我要同意他,它其實是兩回事。
打個比方吧,我可以知道別人為什麼說謊,但是不等於我得「接受」,或「認同」他的說謊是合理的;甚至於我得接受他的謊言,為我造成的傷害,這些都是可以分開來的。
但是,如果我們至少能夠做到第一步,叫「觀點取替」。那麼我們對於別人的狀態,就不會有誤判的可能,當我們能夠正確的去判斷別人的狀態,那麼之後要做任何的協調跟引導,才會是一個相對適當的方向。
所以呢,今天跟你分享「觀點取替」這個概念,如果你想要進一步的學習,怎麼樣真正的去理解,別人所釋放出來的訊息,他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也就是他的言下之意,或言外之意的話。
那麼我會很鼓勵你,可以好好把握,我今年最後一期的『 高難度對話』課程。今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是在11月6號開課。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怎麼樣正確的去理解,別人所釋放出來的訊息。甚至於去判斷他的訊息可靠度、可信度到底有多高,並且透過有效的問句,讓共識成為你們之間,自然而然可以前去的地方。
特別是11月6號的這一門課,是我在今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在我錄音的同時,我們這一期課程的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能夠在教室裡見到你。
無論如何,你會不會踏進教室,或許透過今天的分享,你可以試著幫自己長出,或者是有意識的去學習,怎麼樣從別人的認知角度,去看待他的世界,理解不等於認同。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剛剛跟你分享的,11月6號的『高難度對話』。那麼我們在影片說明當中,都有相關的連結。
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人格面具理論 在 #人格面具 - 探索| Facebook 的必吃
這樣的問題時常被提起,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因為沙遊治療是一種獨立的治療學派,必須要有沙子、沙盤和沙遊物件的素材,並以榮格理論為根基進行操作,才能稱為沙遊治療; ... ... <看更多>
人格面具理論 在 人格面具--隐藏真实自我的面具转载自YouTube 中英双语自制字幕 的必吃
荣格八维与 人格面具理论 ,什么是内在自我心理类型与外在自我心理类型?教你使用MBTI观测自我的人格面具! 你就是造物者,停止假装(pretending),开始做自己(bein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