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中央山脈主稜上的關門古道,一邊讚嘆,心中一邊愁著過這村沒這店,接下來這麼好走的路得一直到太平溪源之後了。想法都還沒消失,一個不小心,我們就跟丟了古道,莫名其妙爬下了古道轉折點巖山,錯過了古道轉東的叉路口。或許是大霧雨加上時間壓力讓人失去了判斷力吧,心中有小小的沮喪,不過馬上打起精神「沒關係,總是要來一趟完整橫斷的,下次再來朝聖這裡著名的旋轉石階吧!」
翻過一個2860公尺的小山頭之後,我們下到一處起伏平坦開闊的大寬稜,模糊的山徑時而在右、時而在左,我們自己也搞不清楚跟的到底是人跡、還是鹿路——反正這種混雜著疏樹林的短箭竹大草原,只要把自己保持在最高點的附近就對了。
這個大緩稜從地圖上看起來,是個非常平緩的小山頭與鞍部組成,但實際上你會發現,這種地形往往有許多非常細碎的小稜脈,縱列在這段線狀的平緩山脊上,好像泡澡泡太久皺巴巴的指尖一樣,走起來令人迷惑,究竟平坦的營地位於何處呢?
在那些突起之間散落著許多小凹谷,這樣的地形正好蓄水成池,也成為了數十年來往來此地的過客們最重要的水源。由於平坦地眾多,霧雨也轉趨稀薄,我們挑三揀四的檢視著稜線上的這些看天池與其週遭的腹地:這個太斜、那個不平、這個水太髒,彷彿選美一樣努力尋找我們心目中的冠軍。
最後,下午四點多,我們選定了一個有四個大看天池成兩南兩北排列的大草地,作為我們今晚的棲身之所。放下背包開始掏帳篷的時候,發現這裡有一些垃圾,這裡大概就是一處登山者們的慣行營地了吧!我就我所能的塞了一些些到我的垃圾袋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登山用品的審美觀漸漸往「能融入環境」的方向改變,或許是希望在行走、居住、安眠的當下,能試著用山的顏色成為山的一部分,並降低對往來生靈的視覺打擾吧。雖然這泰半是我自作多情就是了,大部分動物根本色盲,會因為顏色而被打擾的,大概也只有遇到的其他人類而已。
當然,我依然很愛我的第一頂帳篷,Hilleberg Taiwan Anjan 3GT,很樂於帶著它到處旅行、利用它艷紅的跳色拍出對比鮮明的美麗紮營照,然後自己觀賞(我很少發那類照片)。但我後來入手的Hilleberg帳篷,因為想嘗試一些配色上的改變,又或是審美上的革新,在二人帳Anaris(後面我和鳳梨王子睡的那頂)和天幕Tarp 10(前面小曾睡的這頂)的選擇上,都選擇了「沙色」這個近年因為軍規風行而顯得熱門的顏色。
原本還有一點擔心沙色拍起來太和環境融為一體,會不好看。但老天爺很給面子,當搭好帳棚後,天空隨即放晴;我離開營地幾步往回一望,發現沙色和草色、背景樹木的深綠與天空剛被雨洗過的青,組合成了一幅非常和諧、寧靜而舒服的風景,很符合我選這個顏色的初衷。「對比」、「協調」是兩個美學上常用的手法,帳篷的顏色無分好壞,只關乎你想用怎麼樣的美學元素,來呈現明早的風景而已。
「選對了,耶!」我心裡一邊為選了好顏色而開心,一邊紀錄這幾天來難得的一幕——是睽違四天的藍天呀!
正當我拍到一個段落,突然覺得小腿一個刺痛,心想「噢天,不會吧!」隨即伸手往下一摸,果不其然,一隻吃得飽飽飽的七彩螞蝗就這麼滾出了褲腳,我被吸血了!在這海拔三千公尺的稜線上!南三主脊很奇怪,高度在三千附近徘徊,卻從七彩湖一直到這裡,都有螞蝗的蹤跡,只是前三天都被我機警的撥掉沒有遭受血光之災,卻在這裡中了整趟第一隻螞蝗,真是讓人氣憤啊!
摸摸鼻子回到帳裡,看著小曾和鳳梨開心的在藍天下的草原跑來跑去的玩耍,覺得一切是如此美好;我用衛生紙按著螞蝗咬傷後血流不止的傷口,竟不知不覺間,就沈沈睡去了。
#南三屋脊大散步・2840緩鞍大看天池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荃灣古稱為「淺灣」,據說是因該處海灣水淺而得名,傳說南宋皇帝宋端宗曾於南逃時停駐於此地。「淺灣」一名亦屢見於明朝和清朝的地圖和文獻,包括新安縣志等。1669年(清康熙8年),遷界令一度放寬時,大批客家人遷入荃灣,沿青山道成立大約26個村落,其中最早建立的有老圍村。1786年(清乾隆51年),三棟屋由...
「關門古道地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關門古道地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關門古道地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關門古道地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關門古道地圖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關門古道地圖 在 轉錄:關門古道東段- 精華區sttmountain 的評價
- 關於關門古道地圖 在 Hiker 嗨客戶外- 如果你想踏進山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關門古道地圖 在 關門古道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關門古道地圖 在 關門古道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關門古道地圖 在 關門古道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關門古道地圖 在 [轉錄]丹大地區人文生態-布農族與古道概說(鄭安睎) - Anthro-R91 的評價
關門古道地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午餐過後,雲霧又席捲而來,我們在濃到化不開的灰白中沿著陡峭的山坡緩緩爬上關門山,心裡期待著接上關門古道的感動。不過... 到了關門山旁居然開始下雨了!還沒兩點,預報又失準了啊!幸好雨勢不大,撐傘繼續前進,可惜大霧細雨拍照不清楚,只好安慰自己自帶朦朧效果也是一種美感。
關門山過後,下一點點坡就看見路中央有看天池,不遠處又有一些散落谷地間,此區即為關門古道的越稜點「關門水池」。丹社群的布農族人們稱此地為「Niningav」,意思是「堰塞湖」或「高山湖」,會隨著雨水多寡而變大變小。在馬遠部落青年江阿光的口訪中,耆老有提及此處水源不潔,不宜生飲,且若下雨此處不宜過夜,會太冷。
不過有趣的是,或許是登山裝備的演進,或登山風格的迥異,許多縱走南三主脊的隊伍,都會因為此處有穩定看天池和大片平坦地而選擇在此過夜,老人家們應該會覺得我們很奇怪吧!
這時,我們很接近GPS上關門古道往西的叉路口,我以為清兵當時所建造的「華表」位在關門水池附近,所以取左東下一個狹長谷地,周圍長著松樹林。結果小曾尋找一陣子之後突然想起來,說華表在剛剛取右一點的樹林裡,我尷尬... 基於華表只是兩個深深的柱洞,那高3.6公尺的木造牌樓結構早就不見蹤影、下雨不舒服心情又差、加上走了一上午已逐漸感受到背包的負擔,就不特別過去看了,畢竟關門古道是一定會再來的地方。
關門水池區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以前看地圖的樣子,以為是在平坦空曠、一望無際的緩稜上面,結果其實是在一條狹長的谷地中,幾個大水池呈現線狀分佈。在我們即將離開之際,還有一頭帶角公鹿,在一旁的小坡上對著我們警戒地嗶兩聲後跑掉,磨損的鹿角尖端在霧中閃著白光。
#南三屋脊大散步・關門水池
關門古道地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關門北山前看天池滑了一陣子手機後,雲霧徹底閉鎖,順帶屏蔽了訊號,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池畔的小丘。
關門北山是中央山脈自七彩湖以南,第一座超過3000公尺的大山,海拔3028公尺,型態偏向單面山,東面是陡峭的岩壁,由南而北回望時看起來非常不好惹,而西面則是相對和緩的灌叢坡,雜亂的植被夾雜著一些巨石地形,時常讓我們一個不留神跟丟路條,拖慢了行進速度。
從水池往關門北山頂前進時,會先下到一個鞍部,關門北山北鞍,是個有點避風的小凹谷「那個時候我們就是在這裡躲颱風的!」小曾指著凹谷裡的小水塘說著,那是某年他和祖錫一起帶社大同學來關門古道東段巡禮時的回憶。
我們並沒有爬上關門北山頂,而是從邊邊繞過,甚至因為跟丟路條而從東邊繞(推測正路應該在稜上),途中還在某個巨石岩壁下對著花東縱谷再滑了半小時手機「反正都是白牆,不用特別上去啦~」對山頭沒有執著的三人,對訊號倒是有著強烈渴望,真是危險的4G地形啊...
地圖顯示通過關門北山南鞍後,爬升途中雲霧乍開,還灑了點陽光下來,我回頭一望看見了關門北山峻峭威武的一面,剛硬的線條和流動的雲霧呈現強烈對比,便馬上停下用快門記錄,參數還來不及調整,「啪啪啪」三張連拍後,只見雲霧再度襲來,送走了驚鴻一瞥的關門北山。
#南三屋脊大散步・關門北山乍現
關門古道地圖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荃灣古稱為「淺灣」,據說是因該處海灣水淺而得名,傳說南宋皇帝宋端宗曾於南逃時停駐於此地。「淺灣」一名亦屢見於明朝和清朝的地圖和文獻,包括新安縣志等。1669年(清康熙8年),遷界令一度放寬時,大批客家人遷入荃灣,沿青山道成立大約26個村落,其中最早建立的有老圍村。1786年(清乾隆51年),三棟屋由陳姓在廣東的支系所建立,成為香港最古老的圍村之一。19世紀末,當時約有3000人的荃灣分為4個「約」:海壩、葵涌、青衣及石圍角,4約首領組成「荃灣安全局」,維持荃灣地區的治安。1898年,清政府和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一帶納入港英政府,荃灣便成為香港的範圍。英國租借「新界」後,把新界分成「八約」管治,當時荃灣屬於「九龍約」。1906年,政府開始成立「理民府」制度來管治新界,把新界分成南北兩約,荃灣以北之地歸「北約」,荃灣則屬「南約」,所在地設在香港島。1941年12月,日本領佔香港,荃灣被歸入九龍,自成一區稱為「荃灣區」。1948年,立法局通過「新界行政法例」,荃灣再次歸入「南約」管轄。1950年代,由於國共內戰,使中國大陸大批民眾湧入香港,因此同時引入大量資金、技術及廉價勞工,荃灣亦在德士古道、楊屋道及柴灣角一帶興建多間工廠,令當時的荃灣工業發展蓬勃。1959年,四季大廈正式入伙。1966年,荃灣從「南約」分治出來,獨立成約,稱為「荃灣約」。1970年代初,香港政府通過「荃灣發展計劃」,並將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興建多個公共屋邨及基本建設。1973年,仁濟醫院啟用。1977年,政府宣佈在新界成立不同地區的諮詢委員會,在荃灣設立「荃灣地區諮詢委員會」,鞏固了日後成立「荃灣區議會」的基礎。1980年,荃灣大會堂啟用,成為香港第三個大會堂。1981年,荃灣區議會成立。1982年,地鐵(今港鐵)荃灣綫正式伸延至荃灣站,1982年5月10日才正式投入服務。1985年,葵涌及青衣區議會成立。1987年,三棟屋博物館完成修建工程,加設了博物館設施,供市民免費參觀。1990年,城門隧道正式通車,荃灣公共圖書館啟用。1991年,荃灣海濱公園啟用。1996年,德華公園展覽廳正式啟用。1997年,城門谷公園啟用。1998年,地鐵(今港鐵)機場快綫及東涌綫正式投入服務,香港國際機場、青馬大橋、汀九橋、汲水門大橋及大欖隧道落成啟用,由於鄰近機場及大欖隧道間接加速荃灣區的發展,城門谷運動場及荃灣公園亦啟用。愉景新城建成,楊屋道球場關閉。2000年7月,荃灣經青衣到中環的小輪航綫,因客量少而停辦。2003年,九廣西鐵(今港鐵西鐵綫)荃灣西站通車。2005年,地鐵(今港鐵)迪士尼綫正式投入服務,香港迪士尼樂園亦落成。地產商亦紛紛在區內興建多項高級酒店及住宅項目。2007年,如心廣場建成,是當時全香港第五高的樓宇。現時則是全香港第六高樓,但仍保持著全新界第一高樓的位置。2008年7月31日,荃新天地開幕。同年10月,如心廣場商場對外開放。2009年11月底,「荃灣行人天橋網絡擴充計劃」動工,連接港鐵荃灣西站及荃灣站一帶的行人天橋網絡,並延伸至荃灣東部關門口街及至西部的大涌道,2013年中啟用,成為全港規模最大及最長的行人天橋系統。2011年9月16日 政府慶祝荃灣新市鎮成立50週年,在藍巴勒海峽舉行了歷時20分鐘的煙火匯演。
關門古道地圖 在 Hiker 嗨客戶外- 如果你想踏進山 - Facebook 的必吃
如果你想踏進山,卻不願學習閱讀地圖; 如果你想親近山,卻從未關心環境生態; ... 時期的古道,以及日治的隘勇線,並進行山區原住民舊部落踏查,足跡遍佈全臺山區。 ... <看更多>
關門古道地圖 在 [轉錄]丹大地區人文生態-布農族與古道概說(鄭安睎) - Anthro-R91 的必吃
關門古道 清代一朝,此區最具代表性的道路,首推「關門古道」。 ... 丹大越嶺道」與「關門越嶺路」出現在由戶外生活雜誌社所編的《高山導遊圖》地圖 ... ... <看更多>
關門古道地圖 在 轉錄:關門古道東段- 精華區sttmountain 的必吃
關門古道東段
--------------------------------------------------------------------------------
關門古道東段
一、 日期 : 770127~770204
二、領隊 : 陳文翔
三、隊員 : 林紹雄、陳文祺、周世賢、李文彬、葉晃宏、杜修義、黃源義、呂海銘
四、登頂山岳
拔子山 l820M, 興魯郡山 2100M, 倫太文山 2884M,
關門山 2980M, 關門北山 3020M, 六順山 2980M
五、行前構想
對每一個熱愛登山的山癡們,關門古道,總是一個神秘莫測的名詞。不如有多少人,
曾追逐落日的軌跡,跨越了她的頂端,也不如有多少人,曾駐足於關門山頂的基點旁,遙
指沈入叢山峻嶺間的陳年舊事,但是不知道是因古道資料難尋,還是因為地處深山峻谷,
雖然近年來橫斷中央山脈的諸古道一一被探索出來,關門古道,還是一本其百年來的寂寞
,孤獨地臥於雲深不如處。
台大山杜甫完成花宜縣界大濁水溪流域的探勘活動,當我們正在楊南郡老師家舉行慶
功會時,老師即提出「丹大溪流域開發計劃」,經大家審慎研討,決定將未來的勘察重心
,移轉於此--台灣最心臟地區。而初步的工作,就是探勘本區的道路系統,除了周圍的丹
大林道、郡大古道及南三段、東郡橫斷等路線的確定,中心部分最重要的,就是關門古道
的探勘。我,正受命於關門古道東段的探索。
一開始計劃東段行程,就遇到了極多的困難,其中最大的阻礙,就是資料分歧錯誤,
五萬分之一地圖上的古道,只註明概略路線,而東部的古道,更是各版地圖莫衷一是,五
萬分之一圖標在麻子漏溪 (富源溪) 溪谷,此溪充滿斷崖瀑布,完全違反古道絕不溯溪的原
則,高山導遊圖則越倫大文山後下北方之馬太鞍溪源流,不符文獻所載 ; 直到在中央圖書
館台灣分館找到日本地圖,才確定古道的路線,乃越關門山後馬太鞍溪,須攀倫大文山,
越嶺後沿倫大文山東南稜而下,經興魯郡山,拔子山而至富源。而文獻資料,更是少得可
憐,根據花蓮縣誌,關門古道,前清稱集集水尾道路 (水尾即今瑞穗) ,日據時稱集集披子
庄道路 (拔子庄即今富源) ,由拔子庄西行,經馬猴宛杜、倫大文山,翻越中央山脈脊嶺西
出南投縣,沿丹大溪北岸下降,逾丹大社、如年端杜、拉夫郎杜、卡杜、巴庫拉斯杜、地
利等地,至水裡坑 (今水星) 接集集線鐵路,全長約 132公里,幅寬一公尺左右。光緒十二
年正月,統帶鎮海後軍副將張兆連,率清共分東西兩隊開闢,同年三月峻工,沿途設碉堡
,置戍卒,以衛行旅。宣統元年,日人略加整治,民國元年間,毀於颱風,迄未修復而成
廢道。
至於實際走過此道的隊伍,前清無跡可尋,日據時代,長野義虎曾由集集街 (今集集
) 東溯濁水溪而上,爬越關門山而至拔子庄,記有「生番地探險談」簡述行程,後來又有
森丑之助等人踏勘此道。光復後除岳界前輩謝永河、邢天正、林文安等人外,岳界亦少人
問津。就在這樣簡陋的資料中,我們拾起手邊的背包,整治食糧,邁向古道東段的行程。
六、實際行程
l月27日 台北 -> 富源 -> 林務局護管所 C0
1月28日 C0 -> 103OM 緩稜 Cl
1月29日 Cl -> 拔子山 -> 興魯郡山北側林道工寮 C2
1月30日 C2 -> 倫太文山 -> 馬太鞍溪 C3
1月3l日 C3 -> 馬太鞍溪石洞獵寮 C4
2月 l日 C4 -> 大石公山北鞍 C5
2月 2日 C5 -> 關門山 -> 六順南鞍 C6
2月 3日 C6 -> 七彩湖 -> 丹大林道工寮 C7
2月 4日 C7 -> 水里 -> 台北
七、勘察要記
1月27日 台北 -> 富源 -> 林務局護管所
二十七日下午,包括現任指導老師林紹雄一行九人,由台北至瑞穗,晚上八點在瑞穗
找了家小吃,拿出特地由台北帶來的烤鴨自我餞行一番,酒酣耳熱之際,不禁豪氣陡升,
誓言不到七彩湖不返。續行搭車前往富源,夜宿林務局護管所。不如是否上天特意安排,
一到富源車站,就有一位老太太趨前垂詢,是不是要走往南投的「日本路」,就在我們驚
愕之餘,她侃侃道起她十七歲正當服務於富源派出所時,有一日本測量隊二十二人由南投
翻山越嶺而來,南投方面打電話到富源,督促派馬遠村山胞上山接人,因此當她見到準備
遠征的我們,便憶起昔日乍見山中歸來日人的驚愕。夜色更顯迷人,伴著涼風進入夢鄉。
1月28日 護管所 -> 1030M 緩稜
一早閃耀的金光照耀在倫太文南稄上,一片金碧輝煌。探路的結果,護管所對面的產
道盡頭有典型 L 型古道痕跡,獵路闢於中央,由於管理員堅持不是,使我們將信將疑地取
另一條產道。回走至拔子溪畔,取水後接上產道,四瓶裝滿水的保特瓶一上肩,重量幾近
三十公斤 ! 抱著寧可重死絕不渴死的決心,毅然扛起沈重的背包,一步一步的上路。
我們計劃由富源先爬升2700M至倫太文山,下l000M至馬太鞍溪,再爬升l00OM至關門
山,循南三段路線至七彩湖賦歸。因此第一天就須重裝爬升至拔子山,想來真令人寒心,
九點二十分至產道叉路,赫然發現活水源,真鳥 ! 一聲令下,大家紛紛倒水,沒想到從此
每次倒水都結下惡運,不久循水管沒五分鐘就到產道盡頭工寮,只好再裝水,路從此消失
,掏出山刀,荷著沈重的背包,重裝砍路 !
此處標高約50OM,寬稜,離猜測的獵路還有相當距離,地圖上到標高l000M處稜線會
收攏起來,因此我們相信只要向上,一定會接上獵路。由於重裝砍路太費體力,故採取輕
裝砍路再重裝續行的方式,一路順利,只不過速度緩慢,眼看要在山腹迫降了,中午時分
,前頭突然傳來令人興奮的消息 : 接到古道了 ! 一段平平的山腰路,襯著整齊的駁坎,寬
約二公尺,「清古道呀 !」興奮感染了全隊,不久又切上二段占道,足以證明古道乃之字
形上升,古道上面雜生的樹都有三十公分直徑粗,大家拍照的拍照,探路的探路,古道兩
端都已殘破不利於行,也真幸運竟讓我們接上這幾段典型的古道,也不禁讓我們驚歎前人
造路之艱辛。
下牛三點二十分接上獵路,沿山腰行,古道痕跡持續出現,爬到一千多公尺時,天也
暗了,就紮營在一段平坦的古道上,我們睡臥於古人的腳跡。
1月29日 1030M緩稜 -> 拔子山 -> 興魯郡北側林道工寮
整日爬升、搜尋,心情也隨著斷斷續續的古道痕跡而起起落落,大致來說,古道路跡
在山腰路時特別明顯,清楚的 L 型大路,再加上偶爾出現由短木柱構成的階梯,及木橋,
這該不是山胞做的吧 ! 據記載日人只稍加整修,到底修到什麼程度呢?其實我個人覺得,由
日本警備圖來看,關門古道根本不列入警備道,只在詳細等高線圖上見到,可見日據時期
,這條古道除獲得探險家的青睞外,終究沒有受到日本官方的重視,不像其他古道,有詳
細的駐在所,屯兵和砲台等設施記錄。古道仍保留清代初開的規模,越走越覺有身在回溯
歷史之感。下午由興魯郡山及馬猴宛山稜線交接處山腰切過,此處古道特別明顯,才翻過
稜線,一堆倒木橫陳山坡,定神一看,下方不遠處竟有林道,一陣兵荒馬亂衝下林道,哇
! 好大一座工寮,原來光復林道已伐至此處,滿山遍野的倒木樹根,真是無情的劊子手,
心中交織著愛山者的憤慨,又夾雜尋獲水源與住所的慶幸,真不知該如何自處。
夜裡進來兩個獵人,我們這群準山胞遇到真山胞,興奮地在火堆旁把酒言歡。山胞們
帶來無比的好消息,翻越倫太文山有路,下馬太鞍溪有路,且有三個獵人在打獵,更有路
上中央山脈並下丹大。「二小時上到最高的流興 (日語稜線 ) ,一小時下光復河壩 (馬太鞍
溪 ) ,上最高最高的流興一小時,晚上在流興睡覺,第二天就到南投了。」山胞操著不準
的國語,侃侃向我們道來 : 「有二個很大很大的石柱 (大、小石公山 ) ,丹大要沿南投的
河壩下喲 !」山胞一副很近、很簡單、沒問題的神色,令我們信心大大增加,好像七彩湖
就在跟前,預定負責勘察西段的領隊周世賢提議,乾脆走完西段算了,免得下次再來,引
起大家一陣哄笑。夜晚的星空特別明亮,跟前橫亙黑色的大山,是六順山嗎?大家議論紛紛
,連山的距離都拉近了,第二天才知那只是2700M峰,走了一個上午就到了,今晚,就在
興奮中睡著了。
1月30日 林道工寮 -> 倫太文山 -> 馬太鞍溪
接下來的行程,還是爬升、搜尋,在快要越過2700M峰西側倫太文前鞍時,碰上二段
共三十多階的整齊石階,這應是清古道痕跡吧 ! 清朝和日本古道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清
古道為便利行旅,修有很多石階,而日古道為拖砲運兵,皆採緩坡、吊橋或迂迴繞行,這
可是最有價值的證據,本想三個月就建成的古道應是草草應付就算了,沒想到還建有這麼
好的石階。此時正當處於最艱苦的時刻,大家坐在石階上,舔著澀得要命的檸檬,杜修義
掙扎取出相機,胡亂拍了幾張,累死了,無奈路還很長爬坡、再爬坡,下午一點半翻過倫
太文山,爬升2700M了,遠望對岸的關門山,右側突兀的關門北山及左方大石公的神石,
而馬太鞍溪,就在腳下一千公尺處奔流。
倫太文山是一座被遺忘的山,有顆什麼也看不出來的斷基點,卻沒有列名台灣山岳一
覽表,高度和對岸的關門山相若,鮮有岳人攀登,由關門山回望,孤峰尖聳,怎不叫人另
眼相看呢?後來詢問測量隊才知倫太文是一等基石。
我們在倫太文山西南鞍犯了一個重大錯誤,原本據山胞講只有一條的路,卻在此多了
一條,山胞又綁了些塑膠袋當路標,不知情的我們,就這樣一頭栽進去,正確的路還要下
行一百公尺才到,我們又那知道呢?一路衝了下去,正在奇怪為何沒見到古道遺跡時,跟
前一陣炊煙嬝嬝,一個獵寮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隔著一條稜線才是日本路,我叔叔在
那打獵,下面沒路了 !」獵人驚訝地對我們說。想想回去有五百多公尺,算了,只得硬著頭
皮下,一陣衝殺,晚上挑山腹平坦處紮營,夜裡大家心情失望,只得強作鎮定,離溪只一
百多公尺嘛 !
1月31日 馬太鞍溪 -> 馬大鞍溪石洞獵寮
一早下到溪邊,升火煮早餐。好個矇朧的早晨,巨石崩壁加上水氣充塞,前方就是奔
騰的馬太鞍溪了,這裡是馬太鞍溪支流和主流會囗,為了避開山胞所云的困難地形,一早
我們就偏上游斜切來到此處,沒想到困難還未渡過,太可怕了,巨石加上深潭急流,簡直
寸步難行,溪水冷冽地叫人無法涉足,只好切上山腰,開路前行,走了一上午,心情愈來
愈惡劣,原來預計會接上的古道始終沒有出現,仍舊是密林陡坡,終於在下午一點二十分
探路隊帶來好消息,,接上獵路了 !」沿著不很明顯的獵路衝下溪底,中途見到一棵橫倒
上卻被攔腰鋸斷的巨木,平整的斷端,歲月的苔痕,古道吧 ! 山胞大概不會這麼無聊 ! 兩
公尺直徑呢 ! 下至溪邊,長野義虎所云可容二十人之大石洞赫然出現跟前,一身疲累,就
在這大發現中消盡了。
原先計畫今天要上中央山脈主稜,陰錯陽差遲了一天,只好強打起精神,上溯探對岸
的道路,就在最灰心沮喪之際,跟前一縷炊煙升起,山胞啊 !」一個七十八歲,只會說日
語的老獵戶,比手劃腳道出了古道的滄桑,之字形的日本路已廢,獵路直上大石公北鞍,
更重要的,答應帶我們上「流興」,就在這苦盡甘來的喜悅中,我們懷著七彩湖的美夢入
眠。
2月l日~4日 石洞獵寮 -> 大石公北鞍 ->七彩湖 -> 水裡
獵路的入口極詭異,在一陣陡峭的爬升後,接上隱於草叢中的小路,也真聰明,這段
路是中央山脈附近數十公里中最低鞍,只有2540M,,爬升僅六百。下午上至主稜時,已
是寒流來襲之風雨交加,南三段行程成了最艱困的夢魘,一方面和密箭竹林搏鬥,另一方
面又得和寒風、苦雨和缺糧、缺水相抗,九個大男生終於在七彩湖將所有公、私糧吃完,
癟著肚子衝下丹大林道,結束長達九天的勘察活動。值得一記的是,丹大林區因過年及濫
墾盜伐的調查而停工,沒有柴車通行,害得我們只得束緊腰帶僱水里的車子下山,想想從
前極力主張保護森林,支援人間雜誌的行動,如今真不如林道之於登山客,究竟功過如何
?
八、後記與成果
(一)本次勘察是我們進入丹大溪流域的第一步,打開了社內由東邊進入丹大的大門,也是丹
大地區往後的勘察中地形景物變幻最多,心情起伏最大,而行程最精采的勘察之一。除
了成功探查了關門東段絕大多數的路段,也為將來的勘察定下一個極好的開端。總括來
說,關門東段保存算是相當完整,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山胞將此路段作為獵路主線。然而
接下來的工作,我們應更加強古蹪方面的搜尋,以作為古道正確路線的佐證,如文獻所
提拔子庄的清兵營址,關門山的牌坊及哨所,以及沿路的石階與鋪木,應該好好找尋、
挖掘、測量才是,也就是隊伍中應加入人文方面的專才,此點將作為日後再行詳細勘察
的參考。
(二)將來攀登倫太文山可由光復林道入山。自林道盡頭輕裝來回此一等基石,大致一日可成。
(三)記錄 : 陳文翔。
--------------------------------------------------------------------------------
回到"臺灣的中級山"目錄
--------------------------------------------------------------------------------
慈愛綜合醫院 TZU-AI GENERAL HOSPITAL https://tagh.org E-mail://[email protected]
雲林縣西螺鎮648新豐里新社321-90號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140.116.132.7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