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叔與建築美少女的「在名建築裡吃午餐」節目,不知不覺已經播放到第九集,這次他們來到上野的國際兒童圖書館,是一棟歷史建築再利用的極佳案例,由建築師安藤忠雄操刀設計改造,他在原有歷史古蹟上,加添玻璃盒子,增加光線及空間,也同時保留歷史建築的完整性。喜歡這個節目,讓我回憶東京建築旅行的美好!
同時也有5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大校園內的「鹿鳴堂」,2018年歷經拆除風波,後來得以原名僑光堂,登錄為歷史建築而保留。不過台大委託建築師林洲民,提出的修復再利用計畫,備受文資團體質疑;北市文化局今天舉辦審查會,做出計畫必須修正的決議。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 - 由...
「歷史建築再利用」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鐵打的貴婦 Stacie Chen 陳璧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歷史建築漁會正濱大樓修復再利用紀錄片:四、從這裡窗起未來 的評價
- 關於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老建築再利用Old Buildings 2.0 - Facebook 的評價
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鐵打的貴婦 Stacie Chen 陳璧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處長的日常
#歷史建築斗南國小日式宿舍修復及再利用工程開工典禮
斗南國小於1900年初創時稱為「他里霧公學校」,當時校址位於現在第二市場,1921年因地名變更而改稱為「斗南公學校」,1938年移轉至文昌路現在校址,是斗南最早成立之國民教育機構,對地方教育及文化發展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而位於斗南國小對面之教職員宿舍群,由遷校後開始興建,「歷史建築斗南國小日式宿舍」屬於1945年日治時期最後一批興建宿舍中僅存的兩戶。於100年1月13日正式公告登錄為本縣歷史建築。
本歷史建築為雙拼之典型日式宿舍,興建於二戰末期,物資缺乏,其構法及用料與其他日治時期仍有些明顯之差異,但其構造方式主要仍為高架地坪、布基礎、竹編夾泥牆及雨淋板等,整體空間規模不大,僅達丙種宿舍規模,但由前院、踏込、玄關、座敷、書院式床之間、居間、押入、台所、茶之間、便所、風呂、後緣側所有基本空間機能空間均具備,深具日治最末期木構日式宿舍空間構成之研究價值。
難得的是,著名 #書法家陳岳山 與。#畫家沈耀初 曾居住於此區宿舍,沈耀初是國際知名畫家(當年短暫寄居於許繼寬老師宿舍),陳岳山老師則將其一生之精壯時期均奉獻給斗南國小,作育英才,貢獻良多。如今陳老師已高齡九十五,希望藉由修復本歷史建築,再利用為雲林書藝中心,並保存為地方故事館或校史館。
本修復工程,工期為期360天,預計於110年9月完工,負責規劃設計者李豐村建築師也是斗南國小校友,縣府希冀打造斗南鎮書畫藝文傳習、展覽及鄉土故事教育平台,串聯 斗南舊分局(斗南分局舊辦公廳 )、他里霧文化園區 以及 斗南火車站 ,打造斗南文化廊帶,形塑斗南文化觀光量能,帶動在地產業。
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其實我這次來花蓮不是來玩的,是受花蓮縣政府之邀,來談談「美感的自學之路」,縣政府為了讓演講活動更有美感,特別商借歷史建築再利用的「黑金通」來舉辦,感謝縣長及各界人士踴躍地參與,也有熱烈的迴響,活動中竟然發現有花蓮高中學生也是我的書迷,太感動了!
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大校園內的「鹿鳴堂」,2018年歷經拆除風波,後來得以原名僑光堂,登錄為歷史建築而保留。不過台大委託建築師林洲民,提出的修復再利用計畫,備受文資團體質疑;北市文化局今天舉辦審查會,做出計畫必須修正的決議。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古蹟—保育定「絕育」?三級古蹟芳園書室變死場 景賢里空置荒廢 活化計劃淪笑話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較早前指,不排除將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由非牟利團體承接管理,並將其改建及活化成有價值的文化地標。但計劃自2008年實施至今,卻曾鬧出古蹟復修後喪失歷史特色、無人承租長年棄置等爭議,令人擔憂一旦主教山配水庫以同樣方式保育,活化不成反加速「死亡」。
為釋除公眾對於政府古蹟活化項目過份商業化的疑慮,發展局於2008年推出「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下稱活化計劃),開放部份政府歷史建築供非牟利團體沿社企形式申請租用,而團體則須說明如何活化再利用有關建築物、財務上何以達至自負盈虧,從而在發展和保育之間取得平衡。活化計劃目前推出6期共24個活化項目(不包括重推項目),但當中卻有部份項目乏人問津長年空置,或者經營不善交還政府。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228/AHEU4AGVAZGJRP6PLBIBGDA5MI/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古蹟 #保育 #芳園書室 #景賢里 #主教山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基隆市八斗高中 2020年度「小小導覽員培訓班」
張惟晴老師指導
這裡是基隆市八斗街96巷4號
這間咕咾厝應該有180年歷史了,根據屋主之一的杜家媳婦杜陳美女口述:「他們祖先應該姓劉.因為招追兵追殺而改姓杜。
八斗子漁村「咕咾厝」充分展現台灣早期建築就地取材的特色,層層疊疊的「咕咾厝」也形成八斗子漁村特有的聚落建築和文化景觀。
八斗子漁村杜氏族人為建蓋房屋常就地取材,利用咾咕石質地輕、多孔隙的特性,將大
小不一的咕咾石以石灰、海砂黏著物相互嵌合,形成牆面,部分的縫隙則用貝殼填補。有些咾咕石的牆面會再用泥土抹平,有些則無,保留原始凹凸不一的樣貌,還有一些咕咾石厝,會用紅磚開幾扇可愛的窗戶。一般而言,咕咾厝都是單層居多,但也有少數二層樓的建築;每一棟咕咾厝,各有巧妙不同。咕咾厝的屋頂多以瓦片為頂,有的則是用俗稱黑紙的油毛氈(ㄓㄢ),每隔一段時日,必須重新刷上柏油,才能防雨、防潮。
現今,八斗子漁村還有幾間破舊的「咕咾厝」,有些牆壁、窗戶還很完整,清楚看到咕咾、石灰、砂石、貝殼、泥土等材質的混合結構。
107年7-8月由海大洄遊農村駐村學生跟社區志工,一起將已經閒置且荒廢40-50年的廢棄堆積物,經過6次清理,清除7台3.5頓的垃圾車終於清乾淨也由志工設計將清出的咕咾石做一個木製籃框放置作為圍牆,並且將此取名為『八斗子咕咾厝義診站』。
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老建築再利用Old Buildings 2.0 - Facebook 的必吃
老建築正能量, 一個拆除老屋之前, 所有可能的再利用個案. ... 列有二級文化資產古蹟等級的受保護身份,改變原用途,讓精緻住宅的使用變成優秀歷史主義建築得到存續。 ... <看更多>
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 歷史建築漁會正濱大樓修復再利用紀錄片:四、從這裡窗起未來 的必吃
歷史建築 漁會正濱大樓修復 再利用 紀錄片:四、從這裡窗起未來. 272 views 5 months ago. 基隆市文化局. 基隆市文化局. 1.02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