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tical Kilometer 戶外垂直登高賽好手,同時也是Salomon 國際隊的 Remi Bonnet,被喻為K天王的接班人,這些坡全部都可以用跑的, 速度還不慢! 我在2017年香港比賽時聽聞這些神鬼般的紀錄。
.
打個比喻,這就像從陽明山腳下跑階梯一路跑到頂,如果還無法體會的話,可以先試試看跑天母古道階梯...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vertical kilometer」的推薦目錄:
vertical kilometer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ower Hiking? 力量登山? 什麼是力量登山呢? 其實意思不是這樣的,Power Hiking指的是"快速攀登"。
在越野跑這項運動中,很多時候不見得是持續在跑,而是走、跑穿插著進行。"快走"是越野跑運動中相當重要的策略,特別是在一些很長、很陡、長不見頂的爬坡路段,當你懂得適時轉換為走路時,能夠降低許多體能的付出和降低心肺的壓力。
走路也要練習? 當然。這個概念就和競走一樣,有sense的朋友就知道頂尖的競走運動員,可以用一公里4分初的速度"走"完50公里的比賽。想當然爾,山坡上的快走同樣也是要訓練的。
以下分為時機、技術和訓練等三個方向分享給大家:
一、應用時機
1. 長距離陡上坡/階梯:
讓我最難忘的一次經驗是2019年的101登高大賽,那也是我準備最不充足的一年,也因此讓我放膽採取不一樣的策略-緊貼把手、雙階快步走,反而打破自己九年前的PB(12分46秒)。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策略不能當自己已經爆掉時才採用,這需要當你體能充沛時,預知不久之後可能會有大量的疲勞湧現之前,就得開始停下跑步的節奏、改用快走前進。原因是當你爆掉時會走得非常~非常慢,而且會越來越慢…像時間定格一樣
2. 感覺疲勞即將來到時:
承上,當你有預感即將會爆掉時,就應該立即轉換為Power Hiking模式。這時候你可以”走”得很快、很久,遠比跑到爆掉時才用走的要來的快很多。
3. 長時間越野跑賽事:
我們可以觀察在UTMB賽事中,頂尖選手們同樣是採取這樣的前進策略,但同樣是走路,為何速度差這麼多呢? 其實道理就和競走一樣,Power Hiking的能力是需要訓練的。
二、技術
我們會將雙手壓在股四頭肌上方,當前進、膝蓋伸直時,雙手用力把膝蓋推直。值得留意的是,手掌放置的位置會因為坡度不同而不同,原則是,我們盡量要維持區幹不過度前傾、重心(髖關節)不往後掉下太多。
Power Hiking的概念就像把雙臂當作登山杖,用上肢輔助下肢的力量,因此在每一次的推壓過程,要盡可能多動員一些肌肉群,像是些微轉肩、手臂推直等動作都能夠避免單一肌肉群過度疲勞。
Limone Vertical Kilometer是歐洲一場非常有名的賽事,我們可以從頂尖越野跑者動作中學習如何走的更有效率:
https://youtu.be/uG742t00R2g
三、訓練
最後,走路也是要訓練的! 你可以找一處長爬坡(每趟攻頂時間約15~20分鐘),進行反複9成力的攻頂訓練。這樣的時間距離下,你能夠在"清醒的痛苦"中找到訣竅和發力的方式。P.S. 我第一次真正感覺抓到訣竅,就是和 台灣登高賽王子 蘇信凱練七星山的時候。
運動筆記討論區:
https://running.biji.co/index.php?q=talk&act=single&id=90
#PowerHiking #走比跑還快
vertical kilometer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ower Hiking? 力量登山? 什麼是力量登山呢? 其實意思不是這樣的,Power Hiking指的是"快速攀登"。
在越野跑這項運動中,很多時候不見得是持續在跑,而是走、跑穿插著進行。"快走"是越野跑運動中相當重要的策略,特別是在一些很長、很陡、長不見頂的爬坡路段,當你懂得適時轉換為走路時,能夠降低許多體能的付出和降低心肺的壓力。
走路也要練習? 當然。這個概念就和競走一樣,有sense的朋友就知道頂尖的競走運動員,可以用一公里4分初的速度"走"完50公里的比賽。想當然爾,山坡上的快走同樣也是要訓練的。
以下分為時機、技術和訓練等三個方向分享給大家:
一、應用時機
1. 長距離陡上坡/階梯:
讓我最難忘的一次經驗是2019年的101登高大賽,那也是我準備最不充足的一年,也因此讓我放膽採取不一樣的策略-緊貼把手、雙階快步走,反而打破自己九年前的PB(12分46秒)。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策略不能當自己已經爆掉時才採用,這需要當你體能充沛時,預知不久之後可能會有大量的疲勞湧現之前,就得開始停下跑步的節奏、改用快走前進。原因是當你爆掉時會走得非常~非常慢,而且會越來越慢…像時間定格一樣
2. 感覺疲勞即將來到時:
承上,當你有預感即將會爆掉時,就應該立即轉換為Power Hiking模式。這時候你可以”走”得很快、很久,遠比跑到爆掉時才用走的要來的快很多。
3. 長時間越野跑賽事:
我們可以觀察在UTMB賽事中,頂尖選手們同樣是採取這樣的前進策略,但同樣是走路,為何速度差這麼多呢? 其實道理就和競走一樣,Power Hiking的能力是需要訓練的。
二、技術
我們會將雙手壓在股四頭肌上方,當前進、膝蓋伸直時,雙手用力把膝蓋推直。值得留意的是,手掌放置的位置會因為坡度不同而不同,原則是,我們盡量要維持區幹不過度前傾、重心(髖關節)不往後掉下太多。
Power Hiking的概念就像把雙臂當作登山杖,用上肢輔助下肢的力量,因此在每一次的推壓過程,要盡可能多動員一些肌肉群,像是些微轉肩、手臂推直等動作都能夠避免單一肌肉群過度疲勞。
Limone Vertical Kilometer是歐洲一場非常有名的賽事,我們可以從頂尖越野跑者動作中學習如何走的更有效率:
https://youtu.be/uG742t00R2g
三、訓練
最後,走路也是要訓練的! 你可以找一處長爬坡(每趟攻頂時間約15~20分鐘),進行反複9成力的攻頂訓練。這樣的時間距離下,你能夠在"清醒的痛苦"中找到訣竅和發力的方式。P.S. 我第一次真正感覺抓到訣竅,就是和 台灣登高賽王子 蘇信凱練七星山的時候。
運動筆記討論區:
https://running.biji.co/index.php?q=talk&act=single&id=90
#PowerHiking #走比跑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