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看了很多新劇,但一直沒時間寫成長篇,先用短文來整理一下。整季看完的有八部,從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
⭐️《#核爆家園》(Chernobyl)
看了一下目前今年下半年宣布會推出的劇後,可以確定這部在我的年終新劇榜單中,不排第一也會有第二。故事還原 1986 年的車諾比核災事件,描繪消防員、醫護人員、科學家們為了拯救歐洲大陸和人民免於遭受災難,決心投入救災的經過。
有點慶幸這部是在 HBO 播出,以每周播出一集的方式,因為每看完一集都需要一些時間來好好平復心情。雖然看介紹會認為著重在「災難」的描寫,但其實這部較多是聚焦在「人」的作為。有時看到很憤怒,有時則看到忍不住落淚。
不過雖然編劇盡可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說明核災發生的原因,但對我這種高中理化沒學好的人來說還是有點燒腦的。所以在看劇前建議還是可以大概先去了解一下事件發生的經過,比較好進入狀況。
⭐️《#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
這部之前寫過長文了。簡單來說,這部真人實事改編迷你影集在艾娃杜威內(Ava DuVernay)執導下,蘊藏了一種強大的力量。雖然同樣牽涉到種族議題,但她並未刻意放大這個部分,而是把焦點放在五位少年從被捕、審問、出庭、入獄到出獄的心境轉變。
完整心得可以看這:http://tinyurl.com/yxsx3nob
⭐️《#死生之交》(Dead to Me)
故事描述一位寡婦尚未從丈夫死亡的悲痛中恢復,在尋找肇事逃逸的駕駛時,與一位樂觀女子相識後變成了朋友,但對方似乎不如表面上看來如此。
第一眼看卡司和題材沒有吸引到我,但點開首集後一下子就把一整季看完了。故事轉折其實不難猜,但兩位角色的強大魅力為整體加分超多,尤其是茱蒂。故事表面看來主要是想抓到肇事者,但實際上在處理「失去」這件事下了不少功夫,喜歡笑中帶淚類型的可以看看。
⭐️《#迷幻臥底》(Undercover)
目前看過二部比利時影集,第一部是我曾經大推過的《心如白紙》(Tabula Rasa),另一部就是這部《迷幻臥底》。一男一女臥底探員搭檔潛入迷幻藥製毒商老大的拖車營別墅,試圖獲得關於毒品交易的情報,將他緝拿到案。
臥底題材多到數不清,雖然這部也有不少主角快要被揭穿的情節,但沒有那種好萊塢式驚險時刻,是屬於比較冷調的風格,也因此少了那麼一點點讓人坐立難安的感覺。不過男女主角的互動滿有火花的,會讓人期待第二季他們再度搭檔查案。
⭐️《#驚濤》(High Seas)
印象中西班牙影集總是要灑狗血一下,這部也不例外。故事看來有點像是郵輪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角色們被困在船上不得動彈,接著陸續有人死亡,再加入兩個世代間的恩怨情仇。雖然有點狗血,但因為時代劇是我的菜,故事也有轉折,整季看下來還算精彩。
⭐️《#小偷小搶》(Trinkets)
一位新搬到鎮上的高中女生在小偷匿名會上認識了兩位同學,發展出一段暖心的友誼。說不上好看,就是平平淡淡的小品,但滿喜歡劇中藉由一位角色的故事,來描繪別人眼中的自己和內心自我的衝突。
⭐️《#新社會》(The Society)
為什麼我要點開這部?這是看完《新社會》後的感想。我絕對是被宣傳時打著《Lost檔案》混合《蒼蠅王》的口號給迷惑了。The End.
⭐️《如/果》(What/If)
今年目前看過最糟的一部,可惜了芮妮齊薇格(Renée Zellweger)。雖然看到由《復仇》主創打造,可以預期故事會有點八點檔,但精采程度完全不如《復仇》,兩條支線跟主線劇情可以說沒什麼交集,也就等於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卡司群演技也普普,整部劇就是有一種粗糙感。
下面這幾部是還沒看完的,努力消化中。
-《#好預兆》(Good Omens)
-《#老無所懼》(Too Old to Die Young)
-《#第22條軍規》(Catch-22)
-《#全歐最酷線上藥頭》(How to Sell Drugs Online (Fast))
-《#城市故事》(Tales of the City)
-《#高校十八禁》(Euphoria)
undercover臥底線上看 在 凱特C's電影美劇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兩個月看了很多新劇,但一直沒時間寫成長篇,先用短文來整理一下。整季看完的有八部,從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
⭐️《#核爆家園》(Chernobyl)
看了一下目前今年下半年宣布會推出的劇後,可以確定這部在我的年終新劇榜單中,不排第一也會有第二。故事還原 1986 年的車諾比核災事件,描繪消防員、醫護人員、科學家們為了拯救歐洲大陸和人民免於遭受災難,決心投入救災的經過。
有點慶幸這部是在 HBO 播出,以每周播出一集的方式,因為每看完一集都需要一些時間來好好平復心情。雖然看介紹會認為著重在「災難」的描寫,但其實這部較多是聚焦在「人」的作為。有時看到很憤怒,有時則看到忍不住落淚。
不過雖然編劇盡可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說明核災發生的原因,但對我這種高中理化沒學好的人來說還是有點燒腦的。所以在看劇前建議還是可以大概先去了解一下事件發生的經過,比較好進入狀況。
⭐️《#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
這部之前寫過長文了。簡單來說,這部真人實事改編迷你影集在艾娃杜威內(Ava DuVernay)執導下,蘊藏了一種強大的力量。雖然同樣牽涉到種族議題,但她並未刻意放大這個部分,而是把焦點放在五位少年從被捕、審問、出庭、入獄到出獄的心境轉變。
完整心得可以看這:http://tinyurl.com/yxsx3nob
⭐️《#死生之交》(Dead to Me)
故事描述一位寡婦尚未從丈夫死亡的悲痛中恢復,在尋找肇事逃逸的駕駛時,與一位樂觀女子相識後變成了朋友,但對方似乎不如表面上看來如此。
第一眼看卡司和題材沒有吸引到我,但點開首集後一下子就把一整季看完了。故事轉折其實不難猜,但兩位角色的強大魅力為整體加分超多,尤其是茱蒂。故事表面看來主要是想抓到肇事者,但實際上在處理「失去」這件事下了不少功夫,喜歡笑中帶淚類型的可以看看。
⭐️《#迷幻臥底》(Undercover)
目前看過二部比利時影集,第一部是我曾經大推過的《心如白紙》(Tabula Rasa),另一部就是這部《迷幻臥底》。一男一女臥底探員搭檔潛入迷幻藥製毒商老大的拖車營別墅,試圖獲得關於毒品交易的情報,將他緝拿到案。
臥底題材多到數不清,雖然這部也有不少主角快要被揭穿的情節,但沒有那種好萊塢式驚險時刻,是屬於比較冷調的風格,也因此少了那麼一點點讓人坐立難安的感覺。不過男女主角的互動滿有火花的,會讓人期待第二季他們再度搭檔查案。
⭐️《#驚濤》(High Seas)
印象中西班牙影集總是要灑狗血一下,這部也不例外。故事看來有點像是郵輪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角色們被困在船上不得動彈,接著陸續有人死亡,再加入兩個世代間的恩怨情仇。雖然有點狗血,但因為時代劇是我的菜,故事也有轉折,整季看下來還算精彩。
⭐️《#小偷小搶》(Trinkets)
一位新搬到鎮上的高中女生在小偷匿名會上認識了兩位同學,發展出一段暖心的友誼。說不上好看,就是平平淡淡的小品,但滿喜歡劇中藉由一位角色的故事,來描繪別人眼中的自己和內心自我的衝突。
⭐️《#新社會》(The Society)
為什麼我要點開這部?這是看完《新社會》後的感想。我絕對是被宣傳時打著《Lost檔案》混合《蒼蠅王》的口號給迷惑了。The End.
⭐️《如/果》(What/If)
今年目前看過最糟的一部,可惜了芮妮齊薇格(Renée Zellweger)。雖然看到由《復仇》主創打造,可以預期故事會有點八點檔,但精采程度完全不如《復仇》,兩條支線跟主線劇情可以說沒什麼交集,也就等於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卡司群演技也普普,整部劇就是有一種粗糙感。
下面這幾部是還沒看完的,努力消化中。
-《#好預兆》(Good Omens)
-《#老無所懼》(Too Old to Die Young)
-《#第22條軍規》(Catch-22)
-《#全歐最酷線上藥頭》(How to Sell Drugs Online (Fast))
-《#城市故事》(Tales of the City)
-《#高校十八禁》(Euphoria)
undercover臥底線上看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的閱讀單元,邀請飛碟早餐的好朋友早安財經 沈雲聰來到空中,和各位朋友導讀書籍作品:《迎變世代》/ 早安財經出版
▶網路線上收聽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內容簡介:
新品上市失敗、粉絲頁無人聞問、提案胎死腹中?
老是覺得挫折、工作老在撞牆?
明明只許成功,但其實很可能失敗?
世界變化這麼快,這麼多不確定,怎麼辦?
為了寫這本書,這位《金融時報》超人氣作家採訪了許多企業與組織,並講述了一個又一個身處低潮、混亂與失敗邊緣中,最後逆轉成功的故事,包括────如何對抗頑強的叛亂份子、如何迎戰氣候暖化、如何幫助窮國人民脫貧、如何避免金融危機等等。你將看到故事主角們如何沉著應變,靠著不斷嘗試錯誤、不斷變通,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成功之前,給自己一張「失敗通行證」!
◎作者簡介:提姆.哈福特
提姆‧哈福特每週為《金融時報》撰寫「臥底經濟學家」專欄,也為《男士健康》雜誌撰寫「親愛的經濟學家」專欄,其他文章散見於《君子》、《富比士》、《紐約雜誌》、《連線》、《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媒體。著有《誰賺走了你的薪水》(The Logic of Life)和暢銷書《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The Undercover Economist)。哈福特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及倫敦卡斯商學院的訪問學人,2006年以經濟新聞報導榮獲巴斯夏獎(Bastiat Prize),主持熱門的BBC廣播節目《多多少少》(More or Less),該節目以卓越新聞報導榮獲2010年皇家統計學會獎(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