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Delta - COVID之我見
最近COVID嘅delta strain係世界各地爆到七彩,美國、英國同澳洲都失守,瘋狂社區感染。好多「智者」成日會話疫苗可能有長遠影響而無人知,甚至鼓勵民眾齊齊感染共享肺炎,到底由得COVID爆有咩問題?
Point form
1. 其實好有趣,「智者」們會話無人知疫苗長遠有咩影響,但其實都無人知中完COVID,幸運地康復後長遠有咩重大影響,近排都有唔少研究講long COVID syndrome,係咪真係重感冒咁簡單呢,似乎又唔係。
2. 「智者」們會用最新WHO/CDC/NEJM等嘅研究去講話打完疫苗都係可以照傳染,咁點解要打,仲笑打疫苗嘅人on9承受疫苗風險。的確,疫苗來得太遲,當初對alpha asymptomatic transmission嘅保護力的確相當高,但依加流行緊嘅係delta就變相得返symptomatic disease嘅保護力。即係點?即係可以避免你出現徵狀,但無法避免你傳染俾其他人。
有咩implication?就係如果解封、開關嘅話,打咗疫苗嘅人中招後出現徵狀、要入ICU、要插喉或用呼吸機甚至死亡嘅機會低好多,但無打嘅人就會係Baseline risk。
Delta傳染力特強,唔少國家都似乎打算唔再用以往封城封關封到2046嘅做法,而係盡量幫想打疫苗嘅人打咗先,到之後瘋狂大爆發時,起碼無咁多人要用ICU/呼吸機資源。
3. 瘋狂爆delta有咩問題?就係一些原本諗住淨係俾特定population打嘅疫苗變咗要balance risk and benefit去俾更年輕嘅人打。例如澳洲打AZ由本來限60歲以上就最近降到18歲以上就建議打。
但個問題就出現,AZ或美國J&J Adenovirus vector疫苗有好罕有嘅機會出現VITTS,通常係第一劑嘅4-42日出現,常見於年輕女性。當谷針或市民擔心感染打完AZ後,如果出現頭痛或肚痛咁點算?
無一個醫生會敢寫包單當係vaccine constitutional symptoms,你去睇家庭醫生佢會叫你去急症,你去急症佢會幫你抽Platelet +/- D-dimer +/- fibrinogen。但當個病人好擔心個頭痛或肚痛係因為打疫苗嘅VITTS,有無醫生敢唔做investigation呢?即使目前個rate大約係86/25 million = 0.000344% (Nature and European studies)
0.000344%係咪高?我諗大家中裡有數
但個問題就係,有無人敢孭飛?有無人敢唔驗血就送個病人返屋企?
如是者,每個打完AZ/J&J疫苗嘅病人去醫院,基本上都會抽血,抽完血如果個病人堅持甚至會照CT brain venogram/CTPA/CT venogram/Doppler US等等。
咁代表d咩,代表真係急症嘅病人會因此delay,其他更有需要照CT嘅人又會被delay。
當中用咗幾多醫療資源?就算發達國家都有油盡燈枯嘅一日
4. 醫療資源係有限,由得COVID爆嘅問題就係當資源用盡時,到底救邊個。現代醫療好嘅地方係好多古時會死嘅病,今時今日可以避免到。一個嚴重嘅COVID,及早使用remdesivir, dexamethasone +/- regeneron嘅monoclonal antibodies(有d國家會用Tocilizumab但evidence未太明朗)可以減低重症同死亡率。嚴重時用high flow/NIV/Ventilator又要去ICU 1:1或2:1護士比例去照顧個病人。
我當你1%要ICU support,如果你好似英美咁一日爆幾萬,你每日都會增加幾百個要用ICU資源嘅病人。呢d資源好多時候其他病人,例如COPD exacerbation/renal crisis/trauma/sepsis等等唔少嘅病人都可以靠ICU逃過鬼門關,但如果一路爆,要搶資源時,就要簡人去救。
到底簡邊個去救?邊個但得被救?我地點定義條線?
5. 繼續社區爆發嘅問題係邊?就係好多elective或non urgent嘅治療或手術會被取消。邊d係elective/non urgent?例如激光打腎石、小腸氣、割膽去膽石、前列腺增生、mental health嘅ECT/CBT、allied health嘅rehab/physio/occu/speech等等,下刪幾百種可以改善生活質素嘅手術或治療要被延後。
你可以幻想下一個中完風嘅病人,一般透過physio/occu/speech治療後係可以大大改善生活質素,但因為疫情而無得access呢d服務,甚至可能會miss咗rehab嘅最佳window
呢d全部都要考慮嘅嘢,「智者」們係唔會話你聽,因為佢地無受到呢d嘅影響同時亦唔係醫療嘅service provider,they couldn’t care less about public’s health
6. 醫護人員個個都因為疫情而心力交瘁
照顧每個COVID病人都需要著更多嘅保護衣,花更多嘅時候去做程序,特別係aerosol generating procedures,插完一次喉都定必會成身濕哂。
就算只係簡單嘅打導管同抽血等程序都比以往辛苦同費時。結果就係少咗時間花係其他病人身上。
封城封關封到2046真係會心累,但當社會上充斥著一群反疫苗、反控制疫症、甚至呼籲民眾齊來感染COVID來共享肺炎時,係咪真係幫緊件事?
其實都好明顯見到唔會contain到delta,世界各地嘅做法都開始跟英國,幫哂所有想打疫苗嘅人打之後,就齊齊解封,唔想打嘅人就面對感染同重症甚至死亡嘅風險,informed decision, can’t blame anyone
只不過好多發達國家嘅人都有一股self entitled嘅心,覺得唔打疫苗後中招而重症時,就應份咁享用珍貴嘅醫療資源。
Do you even care how much it costs for the care and treatment of a COVID patient in ICU?
Photo source: internet
sepsis定義 在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20170220
最近有同學在問sepsis,那我們就來複習一下吧。這個課程會分個幾天上喔。
首先,Sepsis是一種因感染而導致的發炎反應。比較常見的菌種是Gram positive bacteria。可能是某個器官的感染或是菌血症,甚至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和死亡。
2016年th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SCCM/EISCM)有對sepsis and septic shock有新的定義:
1. 敗血症(Sepsis)定義為因感染造成的宿主反應,導致致死性的器官衰竭。現在器官衰竭則由sequential (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 score超過兩分以上定義。原本的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criteria 已經不再使用。SOFA score的算法可以看此網址: http://clincalc.com/IcuMortality/SOFA.aspx
2. 敗血性休克(Septic shock)定義為有敗血症,且有循環,細胞和代謝性不正常,經過適當的fluid resuscitation後,還需要血管升壓劑才能達到平均動脈壓(a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65 mmHg和 a lactate >2 mmol/L (>18 mg/dL).而且此情況會比單獨有敗血症的死亡率來的高。
3. 敗血症的危險因子包括: 住在ICU,院內感染,菌血症,老年人,免疫抑制,之前曾經住院,尤其是因為感染住院,社區型肺炎。
4. 懷疑或確定敗血症的病人,通常會有低血壓,心跳變快,發燒和白血球增生的情況。在嚴重一點,可能有休克的徵兆,如皮膚冷汗發酣,器官失能,如: 寡尿,急性腎衰竭,心志受到影響。
5. 死亡率很高,但這幾年因為醫療的進步有下降的趨勢,約10-52 %,越嚴重死亡率越高,若病人燒不起來,嗜中性球低下,年齡大於40歲,有AIDS,肝衰竭等共病症,不適當的抗生素都有可能預後較差。
sepsis定義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epsis Clinical Guide
從定義,診斷到治療,全在裡邊。
非常方便與實用的app.
#sepsis
sepsis定義 在 [討論] 新的Sepsis定義- 看板medstudent | PTT職涯區 的必吃
就在昨天新的Sepsis定義推翻了用了二十幾年的SIRS那套SIRS被屏棄了看了整篇paper似乎是更將焦點集中在各個系統的“器官”上而不管是sepsis 還是organ failure 都是果而 ... ... <看更多>
sepsis定義 在 醫學小筆記- #感染科#敗血症小麻裡面寫的那套 ... - Facebook 的必吃
距離上次的敗血症定義,已經是15年前了,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隨著醫學的進步,該是更新敗血症(sepsis) 與敗血性休克(septic shock) 定義與診斷標準的時間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