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磨眼睛,英語磨耳朵」
「中文磨眼睛,英語磨耳朵」,
中文一字一音節,同音字特別多,辨別字形就非常重要;
可能因為這樣,到了學英文的時候,對拼寫正確也有很深的執念。
但英文最重要的是語音,雖然拼字規則例外很多,基本上還是根據語音來拼寫,
所以可以說學英文唯一重要的就是語音!
中文磨眼睛,要勤寫形成手部肌肉記憶,邊寫邊看;
英語磨耳朵,要勤說形成口腔肌肉記憶,邊說邊聽。
------
前幾天談到 phonics「聽音拼字、見字能讀」的操作過程,已經提到「發音準確」這個關鍵前提。
今天就來聊發音。
先說結論:
不管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英文、有沒有額外上課,都建議家長自己練一練英語發音。
不用練成跟外師一樣(很難啦),練到 bed / bad、paper / pepper 分得清楚就好。
一講到發音,大多家長就縮回去了,怕自己發音不好,不敢陪孩子學英文。
但,專業的英文老師,發音不一定正確;
發音正確的老師,孩子不一定能模仿得一模一樣
(考慮一對多的課堂,再考慮現在實體課師生都戴著口罩);
在課堂上模仿得出來,回到家不一定還記得;
回到家記得怎麼唸,也可能懶得練習...
家長不一定要自己教孩子,
但如果能在試聽的時候幫忙篩選一下老師,
回家複習的時候幫忙聽聽看孩子有沒有學會,
陪著孩子多練習幾次,是不是比較好呢?
------
舉照片上這三個單字為例:
wren [rɛn]-短母音 E
rain [reɪn]*-長母音 A
ran [ræn]-短母音 A
這三個母音是台灣人最容易混淆的聲音組合之一。
有聽過老師要講 sailor,結果 seller 和 sailor 交替出現;
廣播裡的英語教學節目,let's 一直說成 "lats";
還聽過一位英文繪本老師整堂課 rain 都唸成 wren。
如果你看過我上一篇文章,就知道不是「孩子看圖也知道是下雨!」這個問題而已 ---
這位老師如果唸 wren 要小孩「聽音拼字」拼出 rain,那麻煩就大了。
------
為什麼這三個音台灣人很容易唸錯呢?
先說「短 E」/ɛ/ 和「長 A」/eɪ/:
*「長 A」在 KK 音標裡面寫成 /e/,但它其實是雙母音,我改用國際音標 IPA /eɪ/ 表示。
這兩個音華語裡面有,就是注音符號 ㄝ 和 ㄟ,而 ㄟ 又是 ㄝ 和 ㄧ 結合的雙母音。
但日常講話的時候,常常偷懶, ㄟ 的音發不到位,也不會造成誤解。
在華語裡面,只有 「ㄧㄝ」、「ㄩㄝ」、「ㄨㄟ」、「 ㄟ」這幾種組合,「 ㄝ」不會單獨作為韻母出現。
也就是說,如果你把「黑」唸成「 ㄏㄝ」,聽的人也不會以為是別的字,並不會形成不同字義,嚴格來說不算是不同的音素。
久而久之,懶惰的口腔肌肉就發不好 ㄟ 的音,要唸「長 A」/eɪ/ 的時候也有一樣的毛病。
再來說「短 A」/æ/:
這個音華語裡面沒有,以前老師可能教你把嘴巴咧到最開、很醜的說就對了...
(嗯,請問布萊德彼特有嘴咧很開很醜的講話嗎?)
要發出這個音,其實是要「下巴往下」,最後尾音是 ㄚ。
華語造成的混淆,就用華語來輔助釐清。
之前分享過好幾次蕭文乾博士的「臺灣雙母語注音符號表」,裡面就把這三個音寫成:
ㄝ -「短 E」-/ɛ/
ㄝㄧ -「長 A」-/eɪ/
ㄝㄚ -「短 A」-/æ/
------
知道該怎麼唸,以後就會唸對了嗎?
當然沒有這麼容易,口腔肌肉沒練起來,遇到不熟悉的音,嘴巴一樣會偷懶。
蕭博士的臺灣雙語無法黨上個月剛出版了《臺灣雙語調音首冊》,除了上述的雙母語注音符號表,更把美語發音的「練習方法」有系統的整理出來,包含有趣的小教案,讓全家人玩著學,還有吉祥物、計時闖關遊戲等。
不得不說蕭博士的團隊真的很了解孩子的心理,林寶很買單,會自己要求多玩(練)幾遍,玩完還說覺得自己變厲害了。
回到上面提到的三個母音。從去年蕭博士免費開課帶大家練發音,我就會在家唸給林寶聽。前幾天他在看卡通,突然問我:
「"Wait" 和 "wet" 聽起來很像,但是是不一樣的字對不對?」
算是階段性磨耳朵和練口腔肌肉的小成果吧!
我預計帶著林寶調完音,才會再教他字母和 phonics,這一年繼續安心當文盲。
*覺得有必要加註警語:
我建議家長自己先練。家長是不是要接著馬上教孩子,要看情況。
有的孩子構音發展還不成熟,有的孩子不喜歡被糾正,請以親子關係和保護孩子學習熱情為優先,視情況帶孩子共學。
《臺灣雙語調音首冊》及相關連結放在留言。
非業配,使用者見證分享。
ran中文發音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 與 F
文:薯伯伯
我在拉薩有一位賣青稞酒的鄰居,名叫瓊多阿姨,老家在日喀則一帶。有次她要請我吃葡萄,我沒吃,她笑著用普通話說:「你要『減陪』嗎?」我聽了一會才知她說「減肥」。瓊多阿姨跟我們關係很熟,而且她雖然普通話不算好,但比起大部份漢人的藏語水平都好,因為自己也很喜歡學習語言,所以理智上覺得不應取笑別人語言的毛病,但她說「減陪」時太有喜感,我就忍不住笑了起來,阿姨便說:「哎,我的趴(發)音不標準啊!」當時我和幾名西藏朋友聽到,覺得更是好笑,她就說:「哎,你們都碰(瘋)了嗎?」
在傳統藏語裡沒有 F 的發音,只有 P 音,現代藏文文字裡也沒有單一字母可以表達 F 音,而是用上複合字母 H+PH 來表達 F 音。西藏的年青人大多能發 F 音,但一些上了年紀的藏人,間中還是會把 P 及 F 音混淆,甚至是完全發不出 F 聲。記得當初要把酒水單上的「咖啡」譯成藏文,其中一個比較老的譯法是 kha-phe,也就是把 f 音寫成 p(注一)。類似的例子,還有法國較古老的譯法是 pha-ran-si(ཕ་རན་སི་)而不是 fa-ran-si(ཧྥ་རན་སི་)
這種近代才在藏文裡發生的P F 音演變特別有趣,因為在其他語言,也一直有這種趨勢。例如法文與英文之間,就找到不少同源詞,也是由 p 轉成 f,例如 père 和 father, pied 和 foot, pour 和 for, peu 和 few,還有 poisson 和 fish,來來也是同源字(cognates)。
在中文的世界裡,有所謂「古無輕唇音」的說法,即古代的 b 和 p 音,後來才演化為 f 聲。例如爸和父是同源,甫可以唸作普或苦(注二),心抱即是新婦,還有在普通話裡,不少藏人認為「吐蕃」的發音應該唸作 tǔfān 而是 tǔbō(或寫作「圖博」)。以上詞組,也顯示了 P 轉化為 F 的過程。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這種 P 和 F 的轉化,似乎都是單一方向,例如 père 和 father 這兩個字雖然都是古歐亞語的同源字,但估計 père 要比 father 古老一點。大概因為 P 音較費力氣,F 較柔弱,人越來越懶,所以就把 P 唸作 F 吧。不過有些情況,讀 P 會較 F 更合適,例如罵人的時候,起勁說出仆街,就比隨便說聲 fuck 更為舒氣。
注一:咖啡的譯法,現在較常用的寫法是 kho-fe(ཁོ་ཧྥེ།),有些學者(尤其安多學者)堅持要譯成 tshig-ja(འཚིག་ཇ་,類似燒茶的意思),聲稱這才是「真正的藏文」,似乎覺得為保語言純正,就要抗拒一切音譯的外來詞。
就以咖啡譯作 tshig-ja 這個翻譯來說,我覺得是過猶不及,而且不少藏人朋友都未聽過這個譯法。以「咖啡」一詞來說,字源是阿拉伯語的 qahwah(قهوة),在外國語言,引入咖啡時,大多按其音譯,越南文叫cà phê,日語是 ko-hi(コーヒー),泰語是 ga-fe(กาแฟ),印地語叫 kofee(कॉफ़ी)。那藏語專家對這個外來詞,似乎也沒必要刻意譯成燒茶之類的意譯。
近幾十年藏語裡有不少用詞直接取自漢語,嚴重影響藏語本身的發展,一些藏人學者擔心外來語的影響,雖然無可厚非,但若因此而摒除所有外來語,就是矯枉過正了。
注二:有關杜甫應該讀作「杜普」還是「杜苦」,可以參考一下白雲城主的〈為何杜甫不叫杜普〉,文中詳細解釋了重唇音至輕唇音的轉化及推斷,白雲城主認為要讀「杜苦」,「苦」音才有子美之意。不過因為是人名,其名主人唸自己名字時,根本就沒有用重唇音,那麼後人把他名字唸作較接近他本人發音的「普」,我覺得也未必是錯,但如果我對外唸出詩聖的名字,肯定還是用「杜苦」了。https://goo.gl/vpAKQq
———
照片:瓊多阿姨,在她家裡過藏曆年。
———
多謝閱讀此文!
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請踴躍按 Share 跟人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故事,把想法分享出去,同時誠邀各位留言分享意見!
更多文章,請看薯伯伯的博客: http://pazu.me/
更多照片,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pazu
ran中文發音 在 噪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真的超好聽
咬字為之清楚RRRR
#走路請靠編
#噪咖娛樂
#冬粉冬魚
畫面來源:YT/HEO VIVI . MC근혜、bonnie11120203、陳映慈、anderson47、Unicornsica Ran、婕_TWYC97
ran中文發音 在 日本蘭壽的飼養與鑑賞 - Facebook 的必吃
... 這魚被中國人稱為蛋種金魚,日本人乃沿用中文發音,由於中文音譯中,日文讀音與 ... 蛋魚,由於這兩個日語發音都非常接近Ran Chu,和Ran Cho,正好與蛋種也是同音.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