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春愉快🌺
感謝大家過去一年來對科管院的支持
新的一年我們希望為台積館帶來新的氣象
台積館農曆春節期間(2021/2/10~2/16)暫不開放
1F-3F大門將上鎖
教職員、碩博士生、駐警隊人員進出台積館,請由側門靠卡進入(靠近104教室外側)
閉館期間,僅開放1部電梯、各樓層飲水機保留一台供使用、網路與電力均正常運作。
提醒您,謹防宵小與火災,離開辦公室前,請關閉電器用品與電源開關插座、門窗請務必上鎖。
#Happy牛year
#闔家健康平安
1F~3F Gates will be locked during February 9, 5:30PM. To February 17, 7:30AM, 2021.
You can enter the building by campus ID card near the door of Classroom 104.
Kindly remind you, please turn off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power switches, and locked the doors and windows when you leaving the office.
Any urgent matter please dial 03-5715131 ext. 3333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Aotter Girls: Girl's Tech Tal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勘誤:獺友們非常不好意思,影片 12:37 處,智慧家庭花費因為報表加總範圍有拉錯,所以加總後結果有錯,實際總體花費金額為 17,090 元,特此勘誤,還請獺友們海涵😭 在家久了超想把房間變的智慧一點,但好像很麻煩又要花很多錢? 工具人上線,我們把攝影室變智慧給你看!智慧系統怎麼挑、產品種類哪些、...
matter開關 在 Sandra Li 李婉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堂融入k-pop 與 puredata 的《基礎電腦音樂》
耗盡畢生修為寫教案。
在輔大音樂系任教的這幾年,是很幸運的。
學生與同事的討論都是深切地為教育更好而出發。
我所接觸過的輔大音樂系老師,永遠都是在關心學生,關心教學內容,真的!耳濡目染,我也常常有機會將教學訴諸文字。寫完這篇,感慨萬千。教育應當神聖,我也應當戰戰兢兢。反言之,若因此需要打其他工而繼續成就教育,不也是應當的嗎?算我天真小仙,當下如此,未來不可測也擔心不了。
這堂課看似基本,卻是我們許多任教者擺上歲月推敲,幾經開課,才孕育出的一堂課。我們親身體會,給音樂系同學真的需要的,你們真的要好好學,不要混。
我跟主任說,我也猜想有些東西大ㄧ可能有點難,但我相信我們音樂系的風氣,我們可以試試看!
----------------------------------
輔仁大學音樂系為台灣極早開創電腦數位音樂、應用音樂的相關課程的音樂系。在眾所音樂系中已具數位音樂教學上的知名與專業度。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與時俱進的課程設計必須持續研究與實地應用反覆操演而調整。數位音樂發展至今,有許多線上的軟體開放大眾運用,其中有不少已可提供專業學習所需。《基礎電腦音樂》這一堂課,就是為了輔仁大學音樂系剛進大學的音樂新鮮人所設計,目標是以電腦音樂工具的應用,引導音樂系一年級新生,開始以數位方式的脈絡思考音樂創作與演奏的可能性。進而為準備好進入更進階的數位音樂課程,或是相關的學習與專業的發展。
本課程將應用實務的電腦音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k-pop\c-pop) 為基礎學習與作業案例,帶領學習者建立電腦音樂的基本觀念,應用工具的邏輯思考,與音樂結構本體的融合。建立音樂系的同學具備專業的電腦數位音樂基礎能力。
課程的進行,除了實際在電腦上的音樂製作,也設計提問的主題,從原因與目的來思考這門課的學習與將產出的成果。(例:進入應用電腦做音樂的世界,其實是一場數位音樂的策展。音樂系同學如何有完整的思考來完成創作,是不是“策展”這個概念可以幫助完成的?那又,何為策展?)
而因為是大一的課程,做學的方法方式傳達也更重要,通常,大一時若真心將心定好,之後大多不會太需要操心的了。
WHY DO YOU NEED TO UNDERSTAND MUSIC TECHNOLOGY? For most of you, technology has surrounded you all of your life: YouTube, Craigslist, Facebook, Wikipedia, emailing, IM’ing, texting, Googling, Skyping . . . it’s all second nature. Technology is neither your friend nor your enemy: it just is. In one writer’s term, you are “digital natives” (Prensky, 2001)—using technology is not going to be a problem for you. For some technologies, it’s OK to just use them. You don’t have to know how Facebook or Google work; there are buttons to click and places to type and everything just works. However, for technologies that you are going to use professionally, you must go beneath the surface to find the underlying concepts in order to use them effectively. To take an example from another field, you don’t have to know how a movie camera works or how CGI effects are done in order to watch a movie. But if you wanted to make movies, you would. Many DVD commentaries and extras featuring movie directors are full of technical details about camera lenses and green screen techniques. The same principle holds true for music technology: if you want to create, perform, or educate using music technology, you have to understand how it works in order to use it effectively. If using music technology effectively were just a matter of learning a piece of gear or a piece of software, the video tutorials that you can probably find on YouTube would do the job. However, to really use technology to its fullest, to grasp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cepts when they appear in different context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and value of new technologies, it is necessary to discover the ideas and concepts that connect different music technologies together. When you are in command of the underlying ideas in music technology, you are in command of the technology itself. This book is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music technology can enrich your professional life and give you the tools to expand beyond your current experiences. Whether you find it intimidating, exhilarating, or just an ordinary part of the fabric of everyday life, music technology provides critical tools for the modern musician. (Dan Hosken:An Introduction to Music Technology"
https://ithelp.ithome.com.tw/articles/10243576
matter開關 在 廣告狂人 Madman Magazin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免費,從來最貴。這是Netflix新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主題。全人類,必睇。
社交成癮,就像媽媽的話,聽起來老土過時,風雨過後才發現它的價值。
更何況今次Netflix找來Facebook前業務拓展總監、 Like button設計師、Pinterest前總裁、Google前設計倫理學家及Twitter工程副總裁等才俊一同拆局。這群人,除了都是天才,還有個共通點:他們都禁止孩子用social media。
去片:https://madman-magazine.com/blog/social-dilemma/
因為上癮並不是結果,而是一眾社交媒體的設計原則。
眾所週知,社媒令無數KOLs及品牌受惠,拉近過不少人的距離,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更成為言論自由所剩無幾的明淨角落。好處一堆,但用戶似乎對社媒的另一面(flip side),還很天真。
例如我們都天真地以為,看哪條片、收聽哪位KOL的偉論,都是自己的選擇。其實,這是YouTube、Facebook替你作出的選擇,你只是接受了它們的推薦。
“You pick a card they want you to pick.”
這是你YouTube feed跟你家書櫃的分別。一個人的書櫃能夠反映他是什麼人,同一道理,卻不能用在你的YouTube channel上。
因為書本是被動的。從你走進書局一刻,拿起哪本書、走哪個方向、看多久,一切都是你的選擇。沒有你想看的書,可以改去第二間、第三間……
當然,書櫃的書,某程度上都是書局為你預先選好。分別在於,書局不會因你的喜好而改變架上的書籍。蘋果和大公報都在左近,揀邊份隨你喜歡;亦可以兩份都唔揀,或者兩份都買。這才是選擇。
而YouTube卻主動幫你預先點好菜,你還以為自己在吃buffet,其實已餵到嘴邊。
更遑論Tik Tok,片接片自動播放,連「接受選擇」的動作都替你省略了,不需動腦,不必知道時日過,坐定定接受餵飼。全球竟有2億人甘願被洗腦,洗得開心。
如此一來,我們自以為的意見,有幾多是己見,有幾多是社媒「說服」我們相信的成見?
片中舉例,同一個搜尋,全人類在Wikipedia上讀到的內容都一樣。但在不同地區用Google搜尋,卻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同樣,每個Facebook、YouTube帳戶上出現的內容都依靠演算法(algorithm)憑著用戶的喜好tailor-made而成。每個account都變成一個獨立的楚門世界,有著不同版本的事實,而且並不客觀。
大費周章想你所想,目的很簡單,就是把你的注意力留在平台上,越耐越好。越耐,利潤就越高。
「當你用的産品是免費時,你就成為了產品本身。」
紀錄片指,科技巨企都有三個共同目標:1. Engagement (你流連在平台上的時間)2: Growth (帶到幾多朋友入坑)3. Revenue (如何藉此吸引更多廣告商)。
你以為,你的個人資料是最值錢的商品。被拿來賣,拿來trade,你都肯首,因為自覺沒什麼不見得光,對生活又沒太大影響。才不是。
最值錢的,是它們利用這些資料(包括你看的相片,以至你在相片上停留的時間),對你的喜好進行分析,從而不斷優化演算法對你網上行為的prediction,繼而投其所好,不斷向你餵食「他們認為」你會喜歡的資訊,默默改變著你的行為思想,這才是社媒賴以生存的方式。
例如可怕的Notification。此一功能極為進擊,不只為你代勞,更主動提醒你它的選擇。紅點雖小,偏偏叫你忍不住點開;關了熒幕同樣引誘,因為你知道打開手機就可能有新資訊彈出,心癢癢的你總想碰一碰運氣。你根本離不開它。
"That's not by accident. That's a design technique."
而萬惡之源Like button的出現,原本確實只為宣揚愛,片中設計師指。可惜它生於一台賺錢機器上,成為了延長 attention span的手段。被Like帶來的快感太吸引,剛出完一個post就開始構思下一個post,因為人總是渴望被認同。抓住人性的弱點,加以利用、monetise。我們的依賴,是它們的致勝關鍵。
就連WhatsApp上的“typing‘’顯示功能,都為了抓注意力。我們眼中的小把戲,其實背後一番計算,準確捕捉了用家心理。
這種對社會行為以至思想的操控,威力就像上一代的TVB。它不單改變了一代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塑造了對佳麗的定義,甚至決定了人們放工後的timetable、飯前飯後的活動。所以在TVB 落廣告幾乎保證有效果。 當年TVB Sales地位之崇高,無可比擬,數,會自動跑過來。就像現在的一眾社媒。
“They sell certainty.”
你會問,難得有人懂你,廣告可以skip,大家win-win,何罪之有?
紀錄片認為,近年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分化、兩極化,由香港的黃藍營,以至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分歧、black lives matter,社媒都是幕後推手。片中更提到俄羅斯對美國選舉的操控,也與社媒這種運作模式不無關係。
而兩極化現象,正是YouTube用來令用家持續看片的最有效方法。推薦影片功能令YouTube成為最有說服力的平台。
這種導向式內容供應,順著你的喜好而生,漸漸構成你對世界的認知,甚至你的世界。當中有幾多是fake news,有幾多bias,演算法不會知道。正因如此,fake news比真相更具天然優勢,因為假新聞通常比較有趣,更能吸引眼球,提升廣告利潤。所以有人一口咬定地球是平的;有人堅信COVID-19並不存在。
影片強調“There’s no one bad guy”。科技巨頭的初心原是好的。只是在各種經濟誘因驅使下,令這種科技“brings out the worst in society”,而創造者本身卻沒有能力解決。
Mark Zuckerberg曾表示人工智能(AI)能解決fake news問題。但影片並不同意。
所謂人工智能,指的是海量的電腦互相交織而成的一個網絡,無間斷互傳data。但由於結構太複雜,實際上如何運作,每家公司只有一小撮人真正理解。換言之,某程度上,人工智能已經在操控人類。
“They are controlling us, more than we are controlling them.”
而且不知不覺間已對社會構成十分真實的威脅。這是紀錄片希望帶出的訊息。
可惜,全片只提出了問題,並未深入探討解決方法。在片尾粗略提出了幾個抗衡社媒操控的方法:
1:關掉notification
2:不要點擊推薦影片,盡量自行選擇
3:follow跟你持相反意見的人
要完全脱離社交媒體是不可能的。雖然註定被操控,也得盡量保持清醒。你同意與否,Jeff Orlowski的這部《The Social Dilemma》,絕對值得參考。
(《The Social Dilemma》截圖)
----------
Follow 我們的IG:
https://instagram.com/madmanmonogram
matter開關 在 Aotter Girls: Girl's Tech Tal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勘誤:獺友們非常不好意思,影片 12:37 處,智慧家庭花費因為報表加總範圍有拉錯,所以加總後結果有錯,實際總體花費金額為 17,090 元,特此勘誤,還請獺友們海涵😭
在家久了超想把房間變的智慧一點,但好像很麻煩又要花很多錢?
工具人上線,我們把攝影室變智慧給你看!智慧系統怎麼挑、產品種類哪些、App 的差別,最後還有痛點整理,避免獺友花錢又傷身(氣瘋
0:00 智慧攝影室開箱!
1:44 改造前 Room Tour
2:54 改造中 - 設定網關 / 安裝智慧裝置 / 設定情境模式
4:33 改造完成!
5:44 開門燈亮、關門提醒、立燈感應
6:56 【智慧小教室】智慧系統怎麼選?
8:33 定溫開電扇、無線開關遠控設備、小愛來客提醒 ft. Siri
9:52 【智慧小教室】裝置觸發方式?
10:42 快到家時自動打開電器
11:50 切換環境模式
12:33 花費總額
12:45 米家 App 跟 Apple HomeKit 比較
13:34 值得投資智慧家庭嗎?
13:54 智慧家庭痛點整理
15:03 Matter 智能家居開源標準
【製作團隊】
企劃:貝爾、Ping
腳本:貝爾、Ping
攝影:怡君
剪輯:怡君
字幕:怡君
監製:Cookie、宇恩、蜜柑
✨✨✨加入獺友快充組:https://supr.link/zZE8x
🔥 熱門影片 🔥
免費又正版的影音串流平台懶人包!這四個平台都可以讓你看劇看到飽!(愛奇藝、LINE TV、KKTV、LiTV)
👉https://supr.link/uffeY
Switch 遊戲推薦!精選十款不同類型遊戲,共同特點是越玩越上癮!
👉https://supr.link/Wteh8
五台萬元 (含) 以下的平板懶人包!Apple、三星、Lenovo、華為都有 最便宜 5000 不到
👉https://supr.link/lqSsP
iOS 15 上手體驗!20 項亮點更新 iPhone 用戶一定要知道
👉https://supr.link/R6Ypx
※更多開箱影片 👉 https://supr.link/hEERu
※更多 iPhone 相關影片 👉 https://supr.link/AzR5u
※更多 Android 手機 👉 https://supr.link/0K9Co
※教學小技巧大公開 👉 https://supr.link/lfyZk
※熱門藍牙耳機這邊找 👉 https://supr.link/SdDPr
【訂閱電獺少女 YouTube】 https://supr.link/o3WBV
【追蹤電獺少女 Instagram】 https://supr.link/nYIMY
【按讚電獺少女 Facebook】 https://supr.link/VAZd6
【電獺少女官方網站】 https://supr.link/AKiW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