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me & Redeem](六之一)
一年前的七月一日,港區國安法在香港實施,當日被指開着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電單車撞向警方防線的唐英傑,被還押一年後,成為第一宗涉及港區國安法開審的案件。
唐被控告三項罪行,包括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及恐怖活動罪等。一年來,大家都疑惑,究竟「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八個字是否違反港區國安法?這天下午,香港的高等法院開展了相關討論,先由代表控方的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作供。
審訊以英語進行,律師及法官均以英語交談,唯劉智鵬以廣東話作供,由法庭翻譯來回傳譯。這天擔任翻譯崗位的是一位中年男士,頭髮稀疏,圓臉,戴着黑色框眼鏡,穿着質料較軟的深黑色黑裝。劉智鵬作供時坐下,翻譯全程站立於劉身旁。
翻譯員說話抑揚頓挫,部份句子尾音拉高。談到「光時」口號原創人梁天琦的主張,劉智鵬引述梁5年前的立法會補選參選單張,內裡提及「港人的自治和獨立身份在97後被港共政權催毁」。翻譯先生說到兩個英文字autonomy和independently, 那個 “me”及 “lee”的尾音都拉得特別高音。
法庭審訊,經常涉及刑事案件,或民事追討,但談及國家身份認同,又涉及到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的學術概念,在法庭較少出現。一些涉及歷史或社科範疇的英語詞彙和其讀音,都似乎難倒了翻譯先生。
控方專家證人的劉智鵬,頭髮微曲,結上藍色花紋領呔,穿深灰色西裝,腳踏尖頭皮鞋,他以廣東話解釋:「在歷史的語境中,『光復』某種嘢呢,表示從正統政權的角度出發。」
「正統政權」如何翻譯呢?翻譯先生延誤了好一會兒,差不多要吐出一個P字頭的英語,說出口不到一半,劉智鵬就提示應為 “legitimate”, 這個詞彙在社科領域常出現,有「獲授權」「合法性」的意思。
談到梁天琦的政見,劉智鵬指他理解梁認為香港住民是原生族群。翻譯先生懂得用「原住民」的英語 “indigenous”, 但把此字讀為individual 的頭段發音,後段拉高了尾音,變成indi-genius. 翻譯先生讀了幾次,最後審此案的三名法官的唯一男法官陳嘉信出口糾正,讀音應為inD-genous, d的發音應為「啲」,重音放在前段。
劉智鵬亦提到,他認為中國歷史中,自三國時代到現代中國,「光復」一詞意思沒有變,有恢復落入敵人或異族領土的意思。「香港咁既情況底下,等同於畀敵人或外族佔據了。因此光復香港提出時,香港政府是敵人控制的政府,或者不是我地國家底下的政權政府。」
翻譯先生先把「異族、外族」譯為「barbarians」, 在座的記者面面相覷,因為babarian有「荒蠻」意思。不久,翻譯先生自我修正,說他想了想,「異族、外族」應為 “foreign ethnic group".
一個人是否有罪,是否要被長期關柙的命運,涉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八個字的意思上。字眼使用變得很講究,審訊時,法官表示也有聽不清楚的時候。疫情之下,口罩與防飛沫隔板,把文字都化成了不清晰的發音。
劉智鵬提到「光復」有英語之中Restore, Recover, Revive的意思。又指漢語的歷史角度,基本上是關於恢復拿回失去的國土、政權、城市。翻譯到「政權」一字,翻譯先生說了“Regime".
忽然,三名原來在席上平排而坐的法官,忽然同時把其坐着的有輪辦公室座椅向後推,三個戴了假髮的頭黏在一起,低聲討論了十數秒,然後又忽然,三個假髮又彈開回到隔開一米的席上平排着。
陳嘉信法官說,他聽不清楚,究竟是不是有提及“Redeem”一詞? 原來他把“Regime”聽為“Redeem”, 在席的另一名法官也附和,表示自己也聽到“Redeem”.
翻譯先生說不好意思,認為是自己戴的口罩有點厚,說會試找一個較薄的口罩來戴。
另一次,杜麗冰、彭寶琴及陳嘉信三位法官,一起聚頭商討另一點,則是陳法官感到有疑問。陳官問到,劉智鵬提及「光復」時有兩個解釋,一,代表政府落入敵人控制;二,代表「不是我們國家底下政權的政府」。
主控追問,不是我們國家,那個我們國家是甚麼?劉智鵬答:「即係中國」;落入敵人手上的國家政府又指係咩呢?劉答:「即係中華人民共和國。」
陳法官除下口罩,其粗黑的眉毛上下跳動着說:「我不太能跟隨討論,特別係第二部分。」然後三個法官的頭部又黏起來,討論了一會。陳法官問,究竟「光復」引伸到的兩個解釋,是兩類不同的概念,還是相同概念的兩種解釋?
劉智鵬說,讓他詳細一點解釋:「光復某種嘢呢,表示正統政權角度去出發。光復香港這句話,提出的人,講說話的人擺咗係一個正統位置,然後去斷定佢面對政府係不正統、不合法既。因此係敵人或者外族控制的政府。」
「而把香港放入去理解呢,就係當時就係畀敵人去控制咗這個政府。講嘢既人覺得,香港政府是一個敵人政府。香港政府主權國中國人民共和國,講嘢既人認為係非法擁有香港這個城市。因此講嘢既人同時認為,香港這個地方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講嘢既人」在審訊後期,由一個抽像概念,變成一個實際存在的人。審訊後段,控方播出幾段梁天琦的錄影片段,那是2016年在沙田舉行的立法會新東補選造勢晚會。
劉智鵬承認,「光時」原創者乃是現在關押於監獄,因為2016年旺角騷亂而被判暴動罪成坐牢六年的梁天琦。
控方以梁天琦立法會的宣傳單張,及其立法會造勢晚會片段去「解釋」光時的意思。片段攝於5年前,在法庭上播放。忽然,原木裝修的法庭,時光倒流到2016年,年輕的梁天琦在站台,他的背景有八隻大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紫色的藝術設計字體,配上白色背景,梁天琦穿着寶藍色的hoodie, 卡奇色西褲,戴着圓型眼鏡發言。
梁天琦提到,「當我地掌握了天下的時候,我哋就是做香港主人,冇人再可以打壓到我地......選票就係子彈,這句是Malcolm X講,我地冇槍冇炮,手上選票就是政治版圖變革改革的一仗。只要用你們手上一票,就可以推動香港變革,要去打敗極權政府,靠你手上一票。過去投票,你會覺得選舉只係選一條友入去(立法會)。今日你投票(給我),你選個痴線佬入去,沒錯,很多記者問我會唔會(在立法會)打人呀,我真係冇底線架,我痴線架。」現場觀眾拍掌、喝采。
劉智鵬說,梁天琦的意思是,把選票等同「武器」,「進入立法會後,終極目的是要改變政權,掌握政權,而梁認為,政權係屬於佢所講『我哋既香港人』,某程度上用選票推翻政權為目的」。
主控官再問劉智鵬,梁天琦有沒有鼓吹香港獨立的意思?劉智鵬回應:「可以咁講。」
這天站在犯人欄的「港區國安法」第一被告唐英傑,還押至今已一年,犯人欄裡共有三名穿着綠色懲教署制服的職員押解着他。廿來歲的唐身型茁壯,穿着藍色西裝外套,黑色上衣,戴黑框眼鏡。他全程戴着耳機,聽着翻譯員的廣東話傳譯,時而低頭寫點甚麼。當播放到梁天琦的片段,唐聽得入神。
這天下午,主控發問時段較多,劉智鵬也有承認,「革命」一詞的定義,不只是使用在政治上的,例如「工業革命」,「科學革命」便不一定和政治有關。但他認為,西方Revolution用字和漢字不同,「革命這個詞在中國有很長歷史,由商周時期到晚清年代,無乜變過,基上都係指推翻現政權及取而代之。」
「而在中國應用上,『革命』一詞主要是政治上的,包括辛亥革命,文化大革命。」劉說,字典解釋「革命」的政治含意排第一,「因此革命在漢字和漢語由古到今是不會被想到政治以外的課題。」
劉智鵬代表控方擔任專家證人,下周一繼續作供;而辯方的專家證人有兩位,分別為港大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李詠怡,及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兩人今天亦有到法庭,獲安排坐在法庭律師團後的位置。兩人稍後會作供,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作出其專業理解。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控方專家證人嶺大歷史系教授劉智鵬離開高等法院)
malcolm發音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今年威尼斯、多倫多看向明年奧斯卡,中國、黑人、女性會是話題熱議關鍵字?】
中國旅美導演趙婷的《遊牧人生》(Nomadland);奧斯卡女配角得主蕾吉娜金恩首部執導劇情長片的《One Night in Miami》,在一天前結束的多倫多影展拿下指標性的「觀眾票選獎」(People’s Choice Award)一、二名。
這是一項對奧斯卡有指標性意義的前哨戰,從現在到明年奧斯卡的這段時間應該會常聽見此兩部作品,兩位女導演極有可能在獎季引領風騷,現在知道一下這兩部片子不算太晚。
從威尼斯到多倫多,《遊牧人生》各抱走金獅和觀眾票選兩大獎項,《遊牧人生》成為首部同時在威尼斯、多倫多拿下首獎的劇情長片,也是繼 2000 年李安的《臥虎藏龍》之後,再度有華人導演抱走此獎,更是首位獲得此殊榮的中國女性導演。對於《遊牧人生》拿下威尼斯金獅獎的介紹,之前也有撰文提及👉https://bit.ly/2ZZ0nAE
接下來簡單談談多倫多觀眾票選獎對於奧斯卡的意義。
多倫多的優勢在於「參與影展人數」,多倫多是親民的影展,開放給一般觀眾入場,估計每年有數十萬的參與者,多倫多的盛況與人潮,讓各大電影公司更重視多倫多這站,加上鄰近美國的地利之便與語言一致的立基點,許多電影都會將明星帶到多倫多宣傳造勢,除了希望透過影評以及觀眾的評價讓電影宣傳達到高峰,更順勢為隔年的奧斯卡暖身。
有了天時、地利、人和,多倫多就成了重要指標。去年多倫多劇情片觀眾票選獎前三名,依序為《兔嘲男孩》、《婚姻故事》和《寄生上流》。這三部作品皆順利入圍多項奧斯卡,《兔嘲男孩》抱回最佳改編劇本,《婚姻故事》拿下最佳女配角,《寄生上流》則以「非英語片」之姿寫下影史紀錄榮獲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
或許僅從去年多倫多的成績來判斷有失公允,以下列出近十餘年在多倫多拿下觀眾票選獎首獎的作品,在奧斯卡成績的歷史數據:
08年:《貧民百萬富翁》,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攝影、剪輯、原創配樂、原創歌曲、混音、改編劇本獎
09年:《珍愛人生》,榮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改編劇本
10年:《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原著劇本
11年:《人妻衝衝衝》,黎巴嫩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代表
12年:《派特的幸福劇本》,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13年:《自由之心》,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改編劇本、女配角
14年:《模仿遊戲》,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
15年:《不存在的房間》,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16年:《樂來越愛你》,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女主角、攝影、原創配樂、原創歌曲、藝術指導
17年:《意外》,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男配角
18年:《幸福綠皮書》,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男配角、原創劇本
19年:《兔嘲男孩》,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
20年:《遊牧人生》,?
從這樣的數據來看,可以開玩笑地說要入圍奧斯卡甚至抱回獎項,得先過多倫多觀眾的口味這關。
以今年威尼斯、多倫多的聲量來看,《遊牧人生》基本上會穩穩出現在明年奧斯卡的入圍名單上。若是如此,幾個重點項目也會佔據席次,趙婷將成為首位入圍最佳導演的亞裔女性,法蘭西絲麥朵曼則是繼《意外》、《冰血暴》後,挑戰她的第三座女主角獎。屆時中國、女性就會是奧斯卡的熱議話題。
有趣的是,若以華人導演—李安的《臥虎藏龍》對標,《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 10 項提名,最終抱回 4 項大獎,且《臥虎藏龍》還是所謂的「外語片」。從此看來,英語發音的《遊牧人生》搶下奧斯卡入圍與獎項的機會又更加濃厚。
而且趙婷揮別《遊牧人生》之後,將執導漫威影業的《永恆族》,由安潔莉納裘莉、基特哈林頓、陳嘉瑪、馬東石等人主演,可以預期好萊塢近年將持續掀起亞裔浪潮。
再來談《One Night in Miami》,《One Night in Miami》改編自美國知名劇作家 Kemp Powers 的同名舞台劇。故事講述 Malcolm X、Sam Cooke、Jim Brown、Muhammad Ali 的故事。從題材來看,嘗試切入黑人平權運動,今年 1 月在『電影神搜』有做過詳細介紹,在此便不贅述👉https://bit.ly/3iTTWq8
《One Night in Miami》在威尼斯有做非競賽放映,口碑也很熱,而從多倫多觀眾票選第二名、碰觸的黑人題材,再搭上現今北美的黑人運動,《One Night in Miami》基本上也應該會佔據明年奧斯卡的入圍席次,而這部作品的觀戰重點,自然是黑人、女性、平權等關鍵字。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蕾吉娜金恩剛以《守護者》在艾美獎拿下最佳有限影集或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 2019 年則以《藍色比爾街的沉默》抱回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近年得獎運之高,今年則以導演身分參與奧斯卡獎季,從現在的口碑來看,也坐穩種子選手之位。
🎬圖上至下:《遊牧人生》、《One Night in Miami》
#趙婷 #ReginaKing
#Nomadland #OneNightinMiami
#奧斯卡 #威尼斯 #多倫多
malcolm發音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619#~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桂河大橋】
就算你沒看過1957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得獎電影《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也一定聽過電影開頭那段英國軍隊用口哨吹出的悠揚旋律。正好,本周即將上映的《浴血任務3》(The Expendables 3)也用了這段旋律向《桂河大橋》致敬(並且使用大量軍火)。
若是你還想不起小編說的是哪段旋律,不妨現在就來惡補一下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JCuwfQxe7U
許多人一聽到這段口哨吹奏的旋律,立刻就會想到《桂河大橋》。不過,事實上這首曲子並不是這部電影的原創音樂唷!《桂河大橋》的電影配樂家麥康.阿諾爵士(Sir Malcolm Arnold)為了能讓劇中於泰緬邊境作戰被俘的士兵表現出不凡的骨氣以及苦中作樂的心境,特別選擇了一首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英國最家喻戶曉的曲子,作為這群英國大兵步入戰俘營時用口哨吹奏的行進樂。這首曲子,就是《布基上校進行曲》(Colonel Bogey Mar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VYS4uw0as
這首《布基上校進行曲》是由號稱「英國進行曲之王」的李奇茲(Frederick Joseph Ricketts)所作。不過由於他同時也是英國陸軍樂隊的指揮,在當時可不允許軍人在營區之外兼差打工,因此他用了阿福(Kenneth J. Alford)這個筆名出版了許多曲子。這首《布基上校進行曲》就是其中之一。不過,至於這位「布基上校」到底是誰,倒是有個有趣的說法。
據說我們的阿福先生,是在高爾夫球場上找到這首曲子的靈感的。通常,在高爾夫球手奮力揮桿之後,會高喊一聲「球來惹~(Fore!)」,來提醒路人和大雄不要被天外飛來的小白球打中。這天,正當阿福在球場上享受著高爾夫球的閒情逸致,突然看見球友使出一個全揮桿。不過這位球友並沒有喊出「Fore!」,反而是用口哨大聲地吹了兩個音節,代替「Fore!」的發音。這段口哨聲,被耳尖的阿福聽出是B♭和G兩個音。而這兩個音,便成為這首進行曲的主題旋律中的前兩個音了。
因為靈感取自高爾夫球,阿福便乾脆用高爾夫命名。所謂的布基(Bogey),其實正是高爾夫球的計分術語,意指該洞的成績僅高於標準桿數一桿。
這首進行曲在1914年就完成,儘管銷售量不錯,但這首曲在英國最熱門的時期,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英國人以「希特勒只有一顆蛋蛋(Hitler Has Only Got One Ball)」這句話為主題,將《布基上校進行曲》填上諷刺希特勒的歌詞,因此成了英國家喻戶曉的地下國歌。也許正應為這個緣由,電影配樂家阿諾才將這首曲子用在題材為二戰背景的《桂河大橋》中。
我們不知道電影中的口哨版本,是否故意致敬原作者取材自口哨聲的靈感來源;不過,用來反映被日軍俘虜的大兵們心中依然保有英國人的骨氣以及紳士風範,這首曲子實至名歸。
說了這麼多,還是來看看這個經典片段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3bmsluWHZc
[Mr. Fr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