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傷害的防護基本理念: ALARA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受曝劑量越低越好的合理抑低原則。
在輻射傷害防護的範疇內,總的來說,LNT(Linear-Non-Threshold)模式對於高劑量、高強度的輻射暴露的情況相對來說,更加的適用。在一般日常生活的狀態來說,避免輻射傷害,普遍採取 ALARA(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也就是越低越好的合理抑低原則,這是人類關於游離輻射防護的基本理念。
ALARA(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越低越好的合理抑低 )原則也是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子保安總署(DOE/NNSA)輻射 緊急事件支援及訓練中心(REAC/TS)出版之「The Medical Aspects of Radiation Incidents (台灣翻譯為:輻射傷害醫療處置)」手冊內容中所提及的輻射防護基本理念。
“ALARA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is the underlying philosophy associated with protecting people from ionizing radiation.
It basically means that one should not unnecessarily expose themselves to radiation without the benefit outweighing the risk.
Time, distance, andshielding are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the primary
concerns. At REAC/TS, we like to add a fourth item to the list - quantity. All four of these concepts are used concurrently with the others. "
其基本意涵是 : 一個人應該避免不必要且無利益的輻射 曝露風險(這裡指的是非醫療性質的輻射暴露。任何輻射暴露都會造成傷害,但在治療重大疾病的時候,兩害相權取其輕,接受有限度且嚴格控管的輻射照射將體內惡性病變組織破壞,阻止其增生、擴散惡化的潛在利益大於輻射照射所引起的傷害的醫療應用案例,不屬於這裡所指的“不必要且無利益的輻射曝露風險”的範疇)。
此外,有報導指出:“...... 在日本的實際研究案例中,「餵飲氘水佔1/3的水,經過1個禮拜,老鼠腦部組織裡的氫被替換掉,老鼠變得眼睛上吊,有攻擊性,一直囓咬鐵籠的鐵網,反覆地昏睡或暴躁。」東京工業大學理工特任教授入口紀男(Norio Iriguchi),透過老鼠實驗,提醒福島氚污染水的危害。
入口紀男教授是日本核磁共振學會委員,透過上述實驗鼠的核磁共振影像,解說老鼠腦部組織內的氫被氘替換之後,所發生的變化。「左邊有點突出的是嗅腦(嗅覺發達中樞),右下突起的部份是延髓開端。目前只有腦部明顯地浮腫了。」
福島核災後,產生大量輻射污染水,其中氚因為無法用過濾去除,又稱為氚污染水。多位專家警告,氚污染水的危害,不只是體內輻射被曝,還有在體內被當成氫嵌入到蛋白質等組織的問題。而入口紀男(用有同樣效果的氘做)的實驗,具體呈現後者的狀況。
「氚在體內被當成氫嵌入」是什麼意思呢?擁有近40年的放射線治療經驗、北海道癌症中心名譽院長西尾正道詳細解釋道:「氚在人體內會被當成氫來代謝。人體有62%是水(H2O),氚會被當成氫來結合,在種種構成人體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學式裡也一樣。」
「氚因為有這樣和物質相結合的性質,在體內造成長期被曝。用醫學實驗,可以證明氚會被當成氫攝入到細胞核內。構成DNA的基因的4個鹽基,是靠氫來結合,換成氚進去的話(失去結合力),鹽基化學式產生變化,遺傳情報也會改變。導致健康上的實際損害。」而當被攝入的氚衰變成氦時,也會損傷細胞( http://www.inaco.co.jp/hiroshima_2_demo/pdf/20140103_tori_A4.pdf )。
對此,西尾正道等專家批判:「不能說自然界本來就有而不考慮,原本自然界裡氚的最大來源就是核試爆跟核電,排放標準也是為了沸水式原子爐把氚排到海裡而制定的,並不是因為有在科學上醫學上檢討健康被害而決定的。」「因為距離極近,即便氚的放射線弱,仍會相當程度地傷害DNA。」
又,氚水的化學式是HTO,因為氚很容易和生物體內的碳結合,成為有機結合型氚(Organically Bound Tritium、簡稱為OBT),跟氚水相比,後者滯留體內時間為20~50倍,被染色體等人體重要部份攝取。「氚水被放流後,經生物攝取變成有機結合型氚,人類去吃這些生物,便會蓄積在體內。」在核食檢測上,有機結合型氚的檢測程序,又比普通的氚來得複雜。
氚,被日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與馬克斯威爾獎(美國物理學會頒發)得主長谷川晃,稱之為劇毒。
福島核電廠在災後,因為會不斷放出有放射性的蒸氣等污染,入口紀男比喻為「國土百萬年的惡夢」。而這惡夢除了往大氣的污染,還因為地下水流經,每天產生3-400噸的輻射污染水。
在日本政府規劃的輻射污染水處理方案裡,海放是成本最低的方法,比起地下埋設等耗資千億日圓以上的方法,海放只要17~34億日圓。另一方面民間、在地漁業團體與鄰國,持強烈反對的立場。....."
也有多項相關的醫學研究報告指出:
A 1961 experiment showed that mice dosed with 21.5 μCi/g of Cs-137 had a 50% fatality within 30 days (implying an LD50 of 245 μg/kg).
A similar experiment in 1972 showed that when dogs are subjected to a whole body burden of 3800 μCi/kg (140 MBq/kg, or approximately 44 μg/kg) of caesium-137 (and 950 to 1400 rads), they die within 33 days, while animals with half of that burden all survived for a year.
Important researches have shown a remarkable concentration of 137Cs in the exocrine cells of the pancreas, which are those most affected by cancer.
In 2003, in autopsies performed on 6 children dead in the polluted area near Chernobyl where they also reported a higher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tumors, Bandazhevsky found a concentration of 137Cs 40-45 times higher than in their liver, thus demonstrating that pancreatic tissue is a strong accumulator and secretor in the intestine of radioactive cesium.
一項重要的醫學研究發現,人體胰腺外分泌細胞中所聚積的137Cs濃度非常高,而胰腺外分泌細胞是受癌症影響最大的人體細胞。
在2003年由Bandazhevsky研究團隊,對六名生活在靠近車諾比核災污染區附近的兒童的屍體進行醫學檢驗解剖。
解剖研究發現這六名兒童患胰臟惡性腫瘤的比率,比一般正常狀態下來的更高,經檢驗,研究團隊發現這六名兒童胰臟中所含的Cs-137濃度,竟然是肝臟中所含Cs-137濃度的40-45倍之多。研究證實在人體內Cs-137最容易聚積在胰臟內。
胰臟癌是指胰臟細胞發生癌變而產生的腫瘤,這些腫瘤細胞具有侵犯其他組織的能力。胰臟癌很少發生在40歲以下的病人,半數以上的患者超過70歲。
此外,1961年的一項實驗發現對老鼠注射21.5 μCi/g 濃度的Cs-137,在30天之內有一半的受試老鼠死亡,這項實驗的結果等同於半至死劑量為0.000245公克(也就是百萬分之245公克),所謂半至死劑量指的是指在固定濃度下,暴露一定時間(通常1~4 小時)後,觀察14 天, 能使試驗動物組群半數(50 %)死亡的濃度。
在1972 年有另外一項類似的實驗, 對受試驗的狗群注射3800 μCi/kg (140 MBq/kg, or approximately 44 μg/kg,大約百萬分之44公克濃度)Cs-137,這群受試的狗在33天內全數死亡,而另一群接受一半劑量的受試狗群,則可以存活到為期一年。
從上述的那些實際醫學研究例證,包括了比較適用於LNT模式的狀態,以及一般日常生活環境下遭遇到低劑量但是長期輻射暴露累積下來的狀態。ALARA(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合理抑低 )原則在兩種狀態下通通一體適用。
參考資料:
https://orise.orau.gov/resources/reacts/documents/medical-aspects-of-radiation-incidents.pdf
http://www.inaco.co.jp/hiroshima_2_demo/pdf/20140103_tori_A4.pdf
https://e-info.org.tw/node/221554
^Moskalev, Yu. I. (1961). "Biological Effects of Cesium-137". In Lebedinskiĭ, A. V.; Moskalev, Yu. I. (eds.). Distribution, Biological Effects, and Migration of Radioactive Isotopes. Translation Series. United State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published April 1974). p. 220. AEC-tr-7512.
^ H.C. Redman; et al. (1972). "Toxicity of 137-CsCl in the Beagle. Early Biological Effects". Radiation Research. 50 (3): 629–648. Bibcode:1972RadR...50..629R. doi:10.2307/3573559. JSTOR 3573559. PMID 5030090.
^ Nelson A , Ullberg S, Kristoffersson H, Ronnback C (1961). "Distribution of Radiocesium in Mice". Acta Radiologica. 55, 5 (5): 374–384.
doi:10.3109/00016926109175132. PMID 13728254.
^ Bandazhevsky Y.I. (2003). "Chronic Cs-137 incorporation in children's organs". Swiss Med. Wkly. 133 (35–36): 488–90. PMID 14652805.
<3
「linear醫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linear醫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linear醫學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linear醫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linear醫學 在 長庚急診醫學研究初階課程Linear regression (II)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linear醫學 在 長庚急診醫學研究初階課程Linear regression (I)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linear醫學 在 醫學用微積分- 本週上課內容:1. Linear approximation; 2. Newton's ... 的評價
- 關於linear醫學 在 linear醫學中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linear醫學 在 linear醫學中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linear醫學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煒哥,發誓我保證沒有燙到他!」
電話那頭
是醫學院同學阿勇
現在是個開業的婦產科醫生
聽得出他的聲音裡
有點急躁得不知所措
連講話的語法
都語無倫次
平常
這傢伙都只傳早安長輩圖
和ㄧ些有的沒的
今天反常地
傳三張新生兒相片來
要我幫他看看
怎麼回事?
「小朋友今天剛生的?」我問
沒錯
足月男嬰
體重3080gm
生下來就發現腋下
白色的皮膚表面微微突起
摸起來粗粗的東西
媽媽目前暸解
一般檢驗都正常
也沒特別病史
---------------------------------------------------------
「這叫宜兒芬」看完照片我說
「蛤?!甚麼芬?」阿勇提高聲量不解的說
「這是基因突變引起的先天性皮膚病」
「我30年前就遇過同樣也是婦產科第一天出生的case 」
「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跟你講得一模一樣」
----------------------------------------------------
所謂宜兒芬(ILVEN)
是由五個英文字母的第一個字拼成
Inflammatory Linear Verrucous Epidermal Naevus
中文又臭又長
叫做
炎性線樣疣狀表皮痣(啥麼東東啊?)
又稱
角質表皮痣
(Keratinocytic epidermal nevi)
簡稱
表皮痣
原因是由於
由外胚層演化
K10(Keratin 10)基因突變
造成
角質細胞大量地
好像疣ㄧ樣的增生
而且沿著
布拉斯曲克線(Blaschko Line)生長
可以
持續數年甚至到成年
只能長大後
以雷射治療
無獨有偶
我在今年春天
也看到ㄧ個新生兒
從月子中心抱出來
也是宜兒芬
媽媽對月子中心很不諒解
以為洗澡燙到孩子
叫我開診斷書
準備採取些行動
我說這是基因突變引起的
孩子在你肚子裡就是這樣了
月子中心很好
並沒有
對你孩子怎樣
linear醫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徐光蓉:居禮夫人會讓子孫吃輻食嗎? (02/22/2018 蘋果日報)
徐光蓉/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理事長
在野時堅決反對開放福島周遭4縣市食品進口的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開始轉變。最早是拋出3天全台10場公聽會,與座談、聽證會等,都招民眾強烈反彈而作罷。 賴院長上台後,放寬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再度沸沸揚揚。 有「輻射生物學博士」稱若吃日本核災食品「造成民眾健康危險的機率微乎其微」,要反對者「用科學和清楚的溝通建構台灣的食品安全」。只是,集現有科學認知,體外輻射已然沒有最低安全劑量,哪能容許吃入體內?
百餘年前居禮夫人發現並成功地分離出許多放射性元素,開啟了核能領域研究;但隨手將成果帶在身邊,放在抽屜裡……。1930年代,加州大學的恩斯特勞倫斯教授為吸引贊助者,公開演講推銷放射性物質醫療用途時,要助手喝含放射性鈉液體,用蓋革計數器追蹤在體內流動;核彈之父歐本海默也曾被拉上台當助手。百貨公司售鞋部門安裝X光機,協助客戶選取最合腳的鞋子;暗夜會發光的夜光錶是最時髦的產品;參加選美的女士都要繳交脊椎X光片,確認背脊很直;醫生建議懷孕婦女照X光看胎位正不正。這些行為,在當時都很「科學」。
人們對新科學的興奮,被漸漸浮出的悲慘影響取代。為了製作夜光錶,塗鐳在數字上的女工,習慣性用舌頭順筆尖,吃下放射性鐳,不少臉部出現腫瘤,牙齒、下巴、手指或全身骨骼壞死。英國艾莉絲史都德調查二次大戰後孩童白血病不斷增加的成因,發現10歲以下孩童罹癌與母親在懷孕初期照X光有非常密切關聯。1956年的報告顯示體外低劑量輻射傷害胚胎,遭到眾多醫生及核能工業強烈反彈,在擁核政府打壓下史都德從此無法獲得研究經費;直到70年代中,醫學界才正式警告孕婦避免照X光。實際數據的累積,改變了「科學」觀念。
體外低劑量輻射對人體影響遠比早年認知嚴重。2015年學者整理從1940年代開始,美英法等國核能核武工業員工接受的輻射劑量與罹患癌症關係,30萬以上員工平均工作15年,一生累計接受輻射劑量約25毫西弗,遠低於目前容許年劑量20毫西弗;即便如此低劑量的游離輻射,結果顯示罹患白血病死亡風險係數與廣島長崎原爆受害者相當!科學方法收集的資訊告訴我們:低於人訂的「可容許劑量」不代表沒有健康風險。
電腦斷層掃描(CT)是近年醫療診斷不可或缺的利器,2013年澳洲針對20歲以下年輕族群研究,發現對應1100萬沒有做電腦斷層掃描者,68萬照CT者10年內罹癌風險明顯增加24%,多照1次風險再增16%,次數越多風險越高。德國政府委託的調查發現,1980到2003年間,16座正常運轉中核電廠5公里範圍內,5歲以下孩童罹患白血病風險,是離核電廠50公里外孩童風險的1倍。之後法國的研究,雖不如德國研究扎實,也發現類似現象。擁核者雖然試圖挑戰這些結果,但無法改變存在強烈相關的事實。
體外輻射對人體影響:線性且無最低安全劑量(Linear No-Threshold)是近2、30年各個國際組織共同支持的論點;低劑量輻射依舊傷害人體,量越多影響越嚴重,發育中的胚胎最脆弱,年紀越輕影響越嚴重,女性比男性敏感。對體外輻射,我們可以選擇離開,設法屏蔽;一旦輻射物進入體內,是一輩子長相左右,不斷衰變,破壞細胞組織。
當年,居禮夫人因不知輻射傷害,長期暴露而喪命;大體與手稿都必須放在鉛屏蔽的容器內避免影響前來瞻仰的人。今天有這麼多科學證據,如果居禮夫人在世,應該不會要懷孕的女兒照X光,更不會鼓勵子孫吃輻食!
文章內容原始出處: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realtime/20180222/1301583/
♡
linear醫學 在 長庚急診醫學研究初階課程Linear regression (I) - YouTube 的必吃
長庚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一般醫學系陳冠甫醫師. ... <看更多>
linear醫學 在 醫學用微積分- 本週上課內容:1. Linear approximation; 2. Newton's ... 的必吃
本週上課內容:1. Linear approximation; 2. Newton's method; 3. Finding the maximum and the minimum values of a continuous function on [a,b]; 4. ... <看更多>
linear醫學 在 長庚急診醫學研究初階課程Linear regression (II) - YouTube 的必吃
長庚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一般醫學系陳冠甫醫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