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年後,《Before》愛情三部曲重新上映,突然理解什麼是愛】
由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執導的電影三部曲《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Before Midnight》,是影迷們眼中的愛情經典。
今年恰逢首部曲《Before Sunrise》上映 25 週年,為了回應台灣影迷的熱烈要求,片商特別將這三部電影重新搬上大銀幕,讓大家重溫 Ethan Hawke 和 Julie Delpy 的迷人風采。
/
《Before…》系列主在刻畫不同階段的愛情,探討一段情感的剎那和永恆。
3 部電影劇情並沒有常規的情節,講的是男女主角的邂逅與重逢,期間不斷以「對話」做為電影軸心,呈現最真實的感情樣貌。
第一部作品《Before Sunrise》,敘述年輕人傑西到歐洲旅遊,在火車上偶遇法國女子席琳,傑西對席琳一見鍾情,雙方交談投機。
火車到站後,傑西說服席琳下車和他同遊維也納,雙方在途中聊了許多對人生、愛情及夢想的看法,並於破曉前分道揚鑣,允諾半年後同一地點再聚。
《 Before Sunset 》則是承接上集,但時間已經隔了 9 年,劇情描寫傑西與席琳 9 年後在巴黎重逢,談及這幾年雙方的經歷,感嘆人生猶如白駒過隙。
第三部曲《Before Midnight》仍舊延續前作模式,一樣過了 9 年,傑西與席琳因朋友邀請到希臘遊玩,照樣在旅途中激辯。
只是相較前兩部,《Before Midnight》更像是現實的婚姻生活。
片中隨著時間流逝,傑西和席琳的關係再無神秘感,雙方逐漸對彼此失去耐性,言談間總是給人一種山雨欲來的壓迫,相信結婚多年的夫妻來看第三部,應該會最有感觸。
電影三部曲並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整體節奏緩慢,純粹讓觀眾平靜下來,陪著傑西與席琳在城市漫遊,看著他們飽覽沿途美景之餘,相互思索「愛」的意義,試圖為愛情找出一個通俗的解答。
他們逐漸摸索到: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完美的關係,能夠找到那個願意陪你一路順應「變化」的那個人,就已經最浪漫的事。
/
愛的命題太難,能找到願意相伴的就是浪漫
趙詠華那首《最浪漫的事》唱的沒錯,能夠一起變老太不容易,畢竟從年輕走到衰老的過程裡,該如何做到相看不兩厭、如何在柴米油鹽的消耗裡仍能理性溝通,這些都是需要強大的耐性與徹底的理解。
《Before Sunrise》就有討論過這個話題,傑西與席琳初次在火車上相遇,雙方熱情暢聊的主題就是:夫妻是不是年紀越大,越會失去互相傾聽的能力。
只是,在第三部電影《Before Midnight》裡頭,觀眾竟會發現傑西與席琳已經無法好好聽完對方講話,男方甚至一度苦苦哀求女方:「拜託,妳可以聽我把話說完嗎?兩秒就好。」
不知不覺間,席琳與傑西成為自己一度厭惡的大人,無法相互傾聽,且這段關係不過才 18 年光景。
關係最奧妙的地方莫過於此,我們看著一對夫妻如何從無話不談變成無話可說,直至最後領會「愛」這個概念本就不可言明,它只能靠時間證明。
幾十年過去了,眼見對方都一直在你身旁,吵吵鬧鬧又言歸於好,沒有放棄彼此。
這不就是一種愛的彰顯嗎?
/
電影三部曲,就是讓我們看到一段關係從消耗到和解的過程。
雖然我必須承認自己 10 歲看《 Before Sunrise 》時完全睡著,根本適應不了這種慢節奏,直至大學重新把三部曲看完,那時候談了幾場挫敗戀愛,稍微能從電影裡琢磨到人生況味。
距離大學至今快 10 年,相信重看《Before》三部曲,我應該能再重新品味到什麼吧?也期待觀眾們能從男女主角的交鋒裡,感受人與人關係間的纏繞和難忘。
三部曲將在 12 月 4 日上映。
#Adaymagazine
https://www.adaymag.com/2020/11/12/before-sunrise-before-sunset-and-before-midnight.htm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julie delpy結婚 在 金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完全忘了,2004年看第二部《Before Sunset》,寫過這些。
【Monalisa】
在維園、在新蒲崗、在蘭桂坊、在薄扶林水塘,或在某夜黃昏的七十一,我們總會偶爾聽到那些中年麻甩仰天長嘯:為甚麼這輩子一起生活的是這一位,最愛的卻偏偏是另一人。我們總會私下黯然握緊拳頭,身子微微顫抖,口裡輕哼著林子祥的《最愛是誰》。
是了,你跟美鳳自小青梅竹馬,長大後結婚,擺了二十圍,沒蝕本,還賺了幾千元人情補貼到廣州渡蜜月,然後生了一對可愛活潑的兒女,兩人相親相愛,一直終老。說完了,沒有了,你們的愛情從來沒有顛沛流離,父母沒有反對,新聞沒有報道,甚至連半個第三者也沒有,所有情節一共五句話便說完,你說是不是更像詛咒。上天沒有安排那個她跟你生活已經夠抱憾終生,最惡毒的,是在你以為一切安逸的當兒,偏偏讓你跟那個她無端端碰過一面。只是一晚,已經足夠毀掉大半瓣心房。
你第一次看到她,告訴她從來沒相信過一見鍾情,但你們沒法解釋的一見如故,有很多說話跟她說,從小時候到現在的,從家庭到辦公室。提及人生理想這四個字,平日在友儕間在辦公室,你沒說夠半句理想已經給人投射鄙視目光。你們卻可以靜靜坐下來,把自己的一切沒保留的淋漓傾吐,談論生死,探討宗教,說著說著,你發現自己原來跟長毛一樣也有幾分哲學智慧。提及愛情,大家坦承說出對戀愛的經歷和一切觀點:妳跟以前的男朋友怎樣戀愛?怎樣分手?妳這麼可愛善解人意,他們怎可能捨得跟你分手!然後,你還要知道更仔細:要知道妳中學時的會考成績!要知道妳最愛看甚麼電影!要知道妳坐小型巴士時最喜愛佔坐那個位置!總之要把妳的前半生問個沒半點遺漏,好讓在下半生好好懷念。
在迫狹的唱片試聽室,兩人站得貼近,是第一次近距離看見她的臉龐,你們再看不到其他,再看不到建制,忘掉了道德,如果這時候她願意跟你在一起,你們可以牽著手對抗一切,也膽敢放棄所有,全世界視你為敵人也無畏無懼。時黃昏,你們站在遊樂場的高塔上,你們給身旁的環境灌醉了,醉得情不自禁,你猶豫是否告訴她想親吻她臉頰,她卻主動走過來,把雙手繞抱着你的頸項,然後給你最甜美的親吻,這時才知道,嘴唇是會這麼輕易被溶掉。
這是九年前《情留半天》(Before Sunrise)的故事。1995年,美國獨立導演Richard Linklater刻意扭轉荷里活電影公式,沒大場面沒刻意煽情地拍了齣全片充滿對白的電影。Ethan Hawke飾演美國青年Jesse,在一列歐洲火車上邂逅法國少女Celine(Julie Delpy飾演), 兩人一見傾心,並相約共同遊玩維也納十四小時,兩人一直漫步,途中兩人幾乎無所不談,由上輩的愛情生活到宗教信仰,由生活細微以至少年夢想,表面看來淡淡然的發乎情,最終卻在兩人的內心激盪出天崩地裂。本來兩人先旨聲明,不希望公式化地互換地址電話,卻在十四小時後分別之際,他們相互不捨之情緒剎那間劇烈翻騰,並相約半年後在火車月台再見。究竟兩人有沒有如期赴約,便成為了電影教人最期盼的浪漫童話。
電影情節跟現實世界走得一般快,一別就是九年。我不知道《2046》拍了五年有甚麼意義,只認為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 九年後再演;Jesse和Celine兩人九年後再遇,這白白浪費的九年春光,就是為電影沉澱、醞釀,加倍地構造那無可挽回的人生遺憾。九年之後,《日落巴黎》(Before Sunset),他們重逢,他們都沒以前的青春,清楚了理想跟現實之間的偌大距離。九年來為生活奔馳,他們習慣了步步為營,背負了成年人不可逃避的責任;他們忘了躁動,也以為再沒機會遇上對別人牽腸掛肚,把自己獨個兒煎熬的甜美感覺。
《Before Sunset》基本上由兩人完全擔綱,其他角色都是路人甲乙丙,兩人在一起漫步,只是不斷的說話。他們在一起,街道是他們的,空氣也是他們的,其他人物只是過客式陪襯。而那些看來很睿智很知性的對白,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由男女主角口裡說出來,最會往觀眾心臟中的小孔洞蛀蝕並滯留,餘韻久久沒有揮散。《Before Sunset》以Real Time九年後進行,男女主角和觀眾一樣,就只有八十分鐘來再享受意亂情迷。女角Julie Delpy在書店跟Ethan Hawke 再遇,二人先是客套問好,平淡的訴說兩人分手後的際遇,漸漸,兩人開始質問對方當年究竟有沒有依約到車站會面。終於,女的先發難,說著九年前的一夜地動山搖,浪漫滋味在一夜間水銀瀉地,快樂得無以為繼,好像人生的愛情精華,都在那夜消耗殆盡,以後再也不會明白甚麼做浪漫,跟任何人也談不了那種同等份量的戀愛。輪到Ethan Hawke,他明白要平息,便一定要讓對方知道活得不比她好,說出和現在妻子的種種平淡無奇,好像只有現在的更腐朽,才能稍稍撫慰過去九年的抑壓和虛耗。
回到現實,我們普羅中年漢,大部分看到青春少艾,只會立即處心積慮品嚐少女幼滑,那有時間交談足十四小時,那有時間裝作知性睿智,我們只想把少女一擁在懷,挽回那白溜掉了的青春燦爛。所以醒醒,別太陶醉,也別自以為是Ethan Hawke,也不用旨意你身邊的那位是會拿着結他輕哼着漂亮民曲的Julie Delpy,願意在你面前聽你亂吹牛皮的,很大機會是上回到深圳東門購買有線電視解碼器途中,收了你三百元人民幣,陪你四處搜刮七元一隻《終極毛姦》DVD,然後挽着你手,跟你大熱天時在大牌檔齊齊邊嘶咬着果子狸,邊喝著北京唐狗肉骨湯,也偶然把脹滿得像古時劊子手胸部的乳房輕貼你臂彎的那位Honey─ 今年十七歲半,來自湖南,名叫Monalisa的髮廊少女。(寫於2004年)
julie delpy結婚 在 自毀影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原諒他77次
用影迷角度看,亦別有心得。
首先是梳化上的Gone Girl Dvd, 電影大部分時間用阿Sa的筆記本內容敍事,即觀眾看的是visualize了港女(阿Sa)的觀點,亦等於邱禮濤的大腦被李敏(編劇)佔據。真正港女立場,不卑不亢,可能是真正的港女電影。
其次是戲中人去小津安二郎的茅ヶ崎館朝聖。小津電影形式內容都講秩序 ,套入近年港女電影(包括春嬌救志明),最愛談所謂港男”長唔大",所指不是別的,是擾亂了港女的"秩序":
結婚、生仔、返娘家做冬。
港男有異動,即擾亂了一家人齊齊整整的香港核心價值。
最後是周柏豪偷食時看的After sunrise。Before Sunrise 是浪漫,After Sunrise日光日白,則是柴米油鹽䊢醋茶。一如第三集Julie Delpy跌到落肚臍對胸,無可挽回。所謂愛情,只剩回憶的悵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