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5大經濟體之一!美最新報告:台灣為「全球重要市場」,主導科技供應鏈】
美國國務院最新投資環境報告指出,台灣是區域與全球貿易投資重要市場,為全球前25大經濟體之一。報告表示,台灣在發展半導體、5G通訊、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等新興科技產品上,具備先進研發能力,因此在國際科技供應鏈扮演主導地位。
至於台灣哪些產業最受投資人青睞?國務院報告指出,台灣金融、批發零售與電子業仍是外人鎖定的前幾大產業,但台灣吸引來自多種產業的美國投資人,亦包括...⬇️⬇️⬇️
iot批發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頓豐盛的年夜飯經歷了多少物聯網技術的“洗禮”?
來源:物聯傳媒
作者:市大媽
導 讀
從食材到上桌,技術保障從未離開
以往,年夜飯更願意選擇堂食或者包間預訂,然而今年的年夜飯市場正發生新的變化,多地鼓勵餐飲企業提供訂制化年夜飯外賣、團餐預訂配送服務、半成品年夜飯走紅。
在疫情仍在肆虐的特殊時期,人們對於年夜飯有了更多的講究,不僅要求地道,更加要求食品的安全:外賣來源哪裡?餐品是否可追溯?用的材料安全否?加工過程可靠不?……
總而言之,食品安全是當下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而食品可溯源這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消費者的焦慮。
特殊時期,食品可溯源成為重中之重
提到溯源,可能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應用各種高科技技術手段來完成。其實不然,早前手工紙質記錄也可以是一種溯源手段,隨後又發展成可以利用電腦等工具完成這一過程。
只是這些傳統食品安全監管所採用的登記辦法,不僅加大了經營成本,而且索證環節存在漏洞,手續繁雜,且不便於保存、查找。傳統追溯系統在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後雖能溯源,但大多是事後懲罰,實現不了食品安全監管的目的。
食品溯源的本質是餐飲企業通過電子追溯系統將訂單、採購、出入庫、財務、統計等進行統籌結合,將追溯融合到日常管理中,自動記錄關鍵資訊,才能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同時,大幅提升效率。
如今我們對於溯源的認知則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在這兩年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食品溯源是一種可以對產品進行多方位追蹤的追溯系統,可以通過追溯系統清楚地查詢從原料生產,到採購,到生產以及銷售等,還包括儲存和服務等環節的統一管理、查詢。從而可以實現“追溯源頭、流程監控、查詢資訊、認定責任、產品召回”等功能。
食品溯源中涉及的物聯網技術
而今,通過物聯網技術可對食品生產各環節進行即時監測,及時進行糾正,從本質上改變食品溯源的方式。
• 感測器技術
不論是感測器還是智慧設備的運用,通過設備採集資料是連接物理世界和資訊世界的重要紐帶,運用到食品溯源中,可以實現對所需資料的有效採集,包括檢測動植物的生長情況和各類指標。
• 自動識別技術
自動識別以電腦、通信、電氣技術為基礎,應用相關的設備,能夠在無接觸的情況下自動讀取物體的電子編碼資訊,並與原有資料進行對比,從而識別物體,並具有編碼唯一性。常用的自動識別技術有條碼,RFID,IC卡及模式識別等。
• 無線通訊技術
利用無線傳輸方式實現感測器信號的測量與傳遞,一般應用在監測系統與控制系統中作為前端的信號來源,目的是自動感知被測控物件的資訊,並將感測器資料傳輸到處理機構或者相應的電腦資訊設備。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無線通訊技術,如NB-IoT/LoRa/Zigbee/藍牙/WiFi/4G/5G等,在合適的食品溯源相關應用場景下都有其用武之地。
• 定位技術
在食品溯源應用中,通過定位資訊可以檢測產品的生長環境,尤其對於地域要求較為嚴格的食品,例如陽澄湖大閘蟹,通過定位信息,可保證該食品生長過程中地理位置的真實性,以杜絕仿冒。此外,在整個供應鏈中流動的資訊也進行即時上傳,運用定位技術可解決物流運輸過程中的準確跟蹤與即時定位問題,保證食品運輸過程在可控範圍內。目前,GPS定位、北斗衛星定位、基站定位等也都將能找到其在食品安全當中合適的應用場景。
• EPC全球產品電子代碼體系
食品溯源系統利用產品電子代碼技術,把所有流通環節,包括生產、運輸、零售等統一起來,組成可查詢的EPC物聯網,實現對食品的追溯。
區塊鏈與AI技術加持
築牢食品安全防線
最近兩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火熱,因其防篡改和資料即時共用的特點,市場開始意識到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的分散式帳本,採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食品追溯受到重視。
食品溯源系統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將商戶經營者、市場開辦者、監管部門的市場准入、日常檢查和監管以及檢驗檢測、稽查執法等可公開的資訊上傳至區塊鏈上,所有資料自動生成電子標籤,相當於每個主體責任人上傳的資料都加蓋了“公章”,目的就是落實溯源管理,做到精准溯源和責任界定。
基於區塊鏈農產品溯源系統邏輯圖
事實上,目前已有不少將區塊鏈應用到食品溯源應用的案例,例如:
• “第一批區塊鏈認證大米”已在京東銷售。
• 區塊鏈“步步雞”,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後,就能看到這只雞的產地、什麼時候入欄,什麼時候出欄,走了多少步,活動軌跡等。
• 沃爾瑪旗下會員制商店山姆會員商店啟動「2020 年品味山姆」活動,首次在商品中展示通過山姆區塊鏈可追溯平臺為會員提供食品溯源服務,顧客可以通過掃描商品上的二維碼,瞭解商品資訊、批次追溯資訊、原材料檢疫報告、加工流程檢驗報告、生產所在地、供應商資訊等。
此前,一份針對食品溯源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基於“區塊鏈﹢物聯網”的解決方案每年可為全球食品行業減少約700億美元成本,同時創造高達470億美元的收入;預計至2027年,全球每年將有價值3000億美元的食品經由區塊鏈溯源。
在區塊鏈的基礎上,再結合AI票證識別技術,可以對區塊鏈上留存的票據等資訊進行真實性和有效性排查,通過篩選預警異常票據、建立問題發現風險庫、協助監管人員及時排查隱患等方式,將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雖說有了區塊鏈與AI技術加持,看起來似乎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食品溯源的問題,但實際上,食品溯源存在一些痛點,例如成本、可信的流程和基礎設施。
首先,成本是阻礙食品行業建立溯源系統的關鍵“瓶頸”。從目前現實的情況來看,一個溯源系統所追蹤的物品必須是高價值的,因為溯源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是需要不菲的資金投入,而食品價值並不高,一個商家針對食品建立溯源系統時一定會打好算盤的,因此在所有品類的食品中全面鋪開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其次,食品溯源還需要可信的流程。再好的技術,流程不可靠,也不可能完成。即便上了不可篡改的區塊鏈系統,仍然只能保證儲存的資料不被篡改,但是無法保證上傳資料的真實性。
最後,食品溯源還需要完整基礎設施的支援。食品如果要溯源,必須從頭開始,這可能意味著從種子培養到栽培、收割、處理、輸送、批發、零售等環節都需要溯源。如此一來,溯源監管的範圍就很大,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所需時間就很長,涉及的產品就很多。
不過,儘管挑戰頗多,但機遇也在招手。
話題再回到年夜飯上,從前文來看,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每樣食材從最初的養殖、培育開始,到最後出現在餐坐上,可能經歷過了不少物聯網技術的“洗禮”。
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M5ODQyMA==&mid=2651245391&idx=2&sn=d2f5702ad6fd00d07a15c70484e32015&chksm=bd4444348a33cd22de40d47424e1fb697192bc683ddd38fd8baad8278b6d87997544d3465d20&scene=132#wechat_redirect
iot批發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工業4.0帶來全新製造風格 企業從傳統價值鏈明確轉型
陳端武 2017-07-21
3D列印大廠Proto Labs主管Stephen Dyson撰文指出,高度自動化的智慧工廠不僅將影響工廠車間,還會影響更廣泛的業務和供應鏈。工業4.0是管理供應鏈的全新方式,特點包括超短前置時間、按需生產及大規模定製製造,而能讓無論規模大小的製造商有機會在全球舞台上競爭。
據CBR Online報導,凱捷管理顧問公司(Capgemini)全球智慧工廠報告顯示,受訪廠商中有84%已有智慧工廠計畫,而有56%製造業高層表示,過去5年已在智慧工廠計畫上投資逾1億美元,而有20%表示已投資逾5億美元。
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逾半工廠會是智慧工廠,而因此提升的生產效率,將在2022年之前為全球經濟額外貢獻15億美元。
Dyson表示,傳統價值鏈從工廠、批發商、零售商的每個環節都要準備大量庫存,但若巧妙運用數位連線,客戶就能透過線上產品配置工具和網路ERP下單系統直接訂購產品,工廠則在收到訂單後自動製造及履行訂單。
雖然有些製造商寧願保留傳統的非數位化流程,但也須承認整個製造業越來越積極擁抱數位化。誠如Capgemini報告所示,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有過半製造業公司已準備實施智慧工廠計畫來提升生產效率。
製造業若想推動數位化轉型就必須投資,但不能僅投資新的製造技術,也須更新後台管理系統。例如,面向客戶的網路應用程式必須獲得發展,而且要更加重視數據分析。勞動力的配置也要隨之調整,要將重點擺在數位化製造、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
然而,製造業跟其他產業一樣正面臨合格工程師太少、從業人員不足問題。Engineering UK發表的2017年英國工程師報告顯示,英國每年短缺2萬名工程師,並預測到2024年,英國每年需要18.6萬名具工程技術的勞工,始能滿足英國的製造業需求。
此外,年輕人對一成不變、單調重複的製造業工作興趣缺缺也是問題。2016年一項美國研究顯示,有71%的年輕人並未將製造業視為高科技產業。因此,若要填補技術工人缺口,勢必要驅散一般人對製造業的誤解,並且讓新一代勞工更了解現代製造業。
工業4.0還有一項認知錯誤問題。有些人擔心自動化和機器人將主導製造業,取代人類勞工。Dyson認為,由於基本商業模式並未改變,這些疑慮並無根據。此外,智慧工廠仍需有專業操作員來確保自動化設備及機器人準確完成任務。
附圖:製造業若想推動數位化轉型就必須投資,也須更新後台管理系統。Bosch
資料來源:http://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
iot批發 在 Google iOT批發 - YouTube 的必吃
Google iOT批發. Google iOT批發. @iotshop. @iotshop 72 subscribers 404 videos. Subscribe. 點我看全部. Home. Videos. Shorts. Playlists. Community. Channels. ... <看更多>
iot批發 在 iot批發 的必吃
iOT批發 ⚡️ 新品速報. 【獨家商品 德國專利 蓄熱紗發熱毯】. 數量有限 售完追加不了. 單量爆滿,目前3周-4周發貨. 獨家商… See mo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