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歷史上的大流行病
【美國有可能從過往病毒大流行的歷史找到可參考的經驗嗎? 美國CNBC訪問公衛專家,多數專家用1918年的流感疫情來相比COVID-19,原因是死亡率相近。當代的流感致死率為0.1%,而1918年的那場流感疫情,死亡率為2%,現在的新冠病毒,目前可計算的出的死亡率為3.4%,1918年保守估計全球死於流感者最少5000萬人,其中美國境內就死了67.5萬人。公衛專家警告: 美國最後的感染與死亡人數 可能不容小覷。另外,也從這段歷史中警告美國當局與總統川普: "給予錯誤保證是最嚴重之錯",因為當時1918年大流行時,曾發生芝加哥州因想掩蓋一所醫院的患者死亡率達39.8%,最後造成讓疫情更嚴重的前例。包括有比爾蓋茲基金會支持的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結合德國 日本 挪威政府,預計共將投入1億美元,希望讓各種疫苗研發進入早期臨床試驗。目前進展最快的,可能是以使用新科技"Messenger RNA"或稱mRNA,來進行疫苗製作的美國生化科技公司Moderna。由於疫情擴大的太快,路透社在3/11的文章中揭露:一項WHO在內的各國政府關門會議中,與會人士對於疫苗與藥物需"更快"的進入人體試驗,(不須等待動物試驗完成),多表認同,但是人類搶快,會不會引發更大的疾病浩劫? 】
{內文}
一支全新冠狀病毒竄出短短2個月,全球Covid-19死亡病例破萬,演變為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全球隔離行動。
(馬基斯\公共衛生研究分析師)
美國史上 未有聯邦政府金援的檢疫超過50年了,現在美國處於前所未有的領域
充滿變數的疫情,人類仍試圖從過往歷史找尋蛛絲馬跡,企圖更了解病毒的特性與應變。美國科學家認為,新冠肺炎與爆發於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有相像之處,兩者皆同時結合了傳染性強和致命性高這兩種特性。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並非起源於西班牙,因當時正值一次大戰期間,大部份媒體報導都是戰爭,只有西班牙因身為中立國,而能大篇幅報導流感,讓世人一度以為西班牙疫情最嚴重而得名。這場全球性大流感造成5億人感染,全球至少5千萬人死亡,單單美國即有67.5萬人死亡,比一戰還慘烈。
(美國CNBC專題報導)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中死亡率約為2%,亦即感染者死於流感的比率為2%,相較之下,當今一般流感的死亡率約0.1%,根據世衛組織(WHO)的初期預測,新型流感的死亡率 大約為3.4%
一個最壞的打算,若新冠肺炎的廣度和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一樣,美國CNBC特別專題探討,"美國聯邦政府可以從歷史經驗","學習到什麼",首先是疫情爆發後的預算到位。
(美國CNBC專題報導)
當時正值一戰約3成的醫護投入於軍旅,聯邦政府1918年時,通過1百萬美元,等於今天約1600萬美元,來徵召醫生與醫護(救援流感患者)
第二,在當時沒有實驗室能檢疫,也沒有疫苗阻斷感染的情況下,美國採取"非醫療性介入措施"。包括將患病者隔離,對患病者接觸過的人隔離觀察,限制公眾聚會。第三,加強訊息溝通,當時美國在抗疫期間,還曾發生芝加哥因訊息不透明,反而讓疫情更嚴重的前例。
(美國CNBC專題報導)
當時芝加哥一家醫院的流感死亡率,高達39.8%(1918年),但市政府公衛官員宣稱,"憂慮殺死的人數 比流感更多",缺乏溝通與訊息不透明,製造了不信任與更大的恐慌,這是未來防疫的慘痛教訓
美國媒體特別引用<美國國家醫學院>的分析論述,"給予錯誤保證是最嚴重之錯",暗批102年後的美國總統川普,在"預算 隔離 訊息溝通"皆不足或錯誤,造成美國防疫漏洞,錯失遏制病毒先機。不過,人們需要往前走。
(美國CNBC記者)
關於疫苗,美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力研發,但即使如此,疫苗的製程仍至少得花一年到一年半,才能產出能廣泛被使用的疫苗
美國商業頻道CNBC最新深度報導中透露,疫苗市場規模高達350億美元,但對於像新冠肺炎這種"緊急性疫苗"的研發,各大藥廠與實驗室其實興趣缺缺,因為且病毒變種的風險大。加上,疫苗的使用期間長不過數年,藥廠常常還沒獲利,疫情就已經結束,這是為什麼SARS和ZIKA,至今沒有研發出疫苗的部分原因。因此,政府的介入和啟動成為關鍵。3月13號,美國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旗下的
BARDA(生物醫學研究與發展局),宣布與疫苗大廠賽諾菲(Sanofi)及嬌生(J&J)合作共同投入疫苗研發。除此之外,還有國際性的聯盟平台,也將投入開發新冠狀肺炎疫苗。
(美國CNBC記者)
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支持者有比爾蓋茲基金會,加上德國 日本 挪威政府,預計將投入1億美元,希望讓各種疫苗研發進入早期臨床試驗
(美國CNBC專題報導)
生化科技公司Moderna是目前疫苗研發最有進展之一,它使用新科技"Messenger RNA"或稱mRNA來進行疫苗製作
3月17號,美國Moderna宣布,已經研發出有效疫苗,成為全球第一個疫苗試驗品。華爾街日報解釋,Moderna開發的是一種mRNA新式疫苗,它的原理是只要找出病原體裡,「產生抗原」的關鍵基因,並將其轉錄成為mRNA(參與蛋白質合成的物質),經過處理後,便可以得到mRNA疫苗。mRNA疫苗的好處是,不需進入細胞核就能作用,不會自我複製,且將疫苗研發(人體試驗前)的時程,從大約20個月 大幅降低為42天,而它也正打破人類研發疫苗的常規思維,亦即尚未經過動物試驗,就先啟動人類臨床試驗。國Moderna宣布,已經研發出有效疫苗,成為全球第一個疫苗試驗。
(美國CNBC專題報導)
Moerna計畫先展開小規模的人體試驗,首發在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此地是美國的疫情震央
(Dr. Anthony Fauci\美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
大約花三個月或更久一些來實證疫苗的安全性,一旦證明它的安全性,就能進入所謂的"第二階段試驗",來實證疫苗的有效性,它背後的意義是,疫苗須兼具醫學 道德與其他重要考量,因為疫苗要用在一般大眾身上來阻斷感染,所以各單位必須保證,疫苗符合所有醫療法令,首先,不得造成傷害,所以得確保疫苗安全性,其次是確保疫苗的有效性
但即使看似大有進展,美國公衛專家指出,疫苗要完全通過不同階段的人體試驗,並公開問世最快要費時1年到1年半。除了mRNA疫苗外,Inovio也正製作DNA疫苗聯盟平台CEPI,則藉助俗稱「分子鉗」(molecular clamp) 技術,研發新型態疫苗。加上,由美國生物製藥公司吉利德(Gilead),所研發的治療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曾率先到武漢進行測試,成為進展最快,最備受期待的治療藥物。然而路透社評論也警告,大流行傳染病毒的疫苗或藥物不是"越快就越好"。
(美國CNBC專題報導 )
部分製藥公司計畫推快進程進入到人體試驗,而非像過去先須花數月在動物試驗上,但如此恐將造成"免疫增強"(Immune Enhancement),也就是接受疫苗的人類或動物,反倒比未注射疫苗者 陷入更嚴重的疾病
路透社於3月11號的專文中透露,在一項WHO在內的各國政府關門會議中,與會人士對於疫苗與藥物,需"更快"的進入人體試驗(不須等待動物試驗完成)多表認同,理由是這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太急太快,但誰來保證人體試驗的安全,人類會不會因為搶快,而進入另一波未知的風險呢?美國CNBC說,這個問題還得看美國隔離防疫成效,是否能讓大規模爆發延後發生,人類還在與疫情搶時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2gzaaof-I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