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教育第三講】
講題 Title:預設醫療指示與預設照顧計劃 Advance Directive and Advance Care Planning
報名鏈接Registration Link: https://bit.ly/3tE9RgE
日期 Date:12/6/2021(Sat)
時間 Time:3:00-4:30pm
地點 Venue:沙田澤祥街12號香港中文大學鄭裕彤樓地下演講廳1A (LT1A)
Lecture Theatre 1A, Level 1, Cheng Yu Tung Build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2 Chak Cheung Street, Shatin, N.T.
講者 Speaker:陳裕麗教授 Prof Helen Chan / 鍾一諾教授 Prof Roger Chung
主持 Moderator:伍桂麟先生 Mr Pasu Ng
講座內容 Synopsis:
現今醫療科技發達,很多疾病均可治癒或受控制。當疾病到了末期,醫療科技有時只能提供維持生命治療,但延長死亡過程對病人可能沒有意義,甚至增加痛楚。面對這情況,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可以商討是否中止對生活質素沒有幫助的維持生命治療,讓病人安詳離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副教授陳裕麗博士和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鍾一諾博士會在由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主辦的公眾「生死教育」四講系列的第三講和大家分享『預設醫療指示』 (Advance Directive)和『預設照顧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的概念與應用。這兩種健康護理選擇不但可以免卻家屬決定病者死時所受到的困難和壓力,減少作出決定後感到矛盾和內疚的機會,亦體現對病者生命和意願的尊重。
Thanks to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most diseases can be cured or subsided. However, there are times that medical technology could only prolong one’s life but could not cure the terminal illness. Facing such situation,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and medical staff can discuss whether to withhold or withdraw from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s that may not help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so that they can die peacefully. Professor Helen Chan, Associate Professor from The Nethersole School of Nursing and Professor Roger Chu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Primary Car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ill share with us the concepts and values behind Advance Directive and Advance Care Planning in the third public seminar of the four-lecture series on life and death education organized by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Primary Care, CUHK. These two health care options aim not only to reduce the pressure faced by patients’ family when making end-of-life healthcare decision, but also show respect to patients’ will.
講者介紹:
Professor Helen Chan’s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 on end-of-life care, gerontology as well as care ethics. She has conducted a number of research projects on promoting palliative and end-of-life care, especially advance care planning, among older adults and people with advanced progressive diseases.
陳裕麗教授的主要研究範疇集中在臨終護理、老年病學和護理倫理學上。她的研究項目包括推廣有關老人和晚期疾病患者的紓緩照顧和臨終護理服務,尤其是預設照顧計劃。
Professor Roger Chung’s research aims to empirically inquire into th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inequalities, as well as aging‐related issues on multimorbidity and long‐term/end‐of‐life care, and to utilize such evidence to inform health services and policy, domestically and beyond.
鍾一諾教授的主要研究範疇為健康不平等的社會決定因素,與老年有關的多重疾病,和晚期與臨終護理政策,並運用研究成果為本地及國際公共衛生服務和政策提供意見。
生死教育 X 伍桂麟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吳鳳Rifa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幾年更多外國人來台灣工作,其實一個好的國家總是有能力吸引不同領域的人才來就業。這次我特別參加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團隊所舉辦的「Get Hired in Taiwan」 workshop。 這支影片中,我特地訪問來自各國的外國朋友,發現外國人想要在台灣工...
health care中文 在 賓狗單字 Bingo Bilingu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父母貼文】
#5秘訣 #父母維持理智
·
·
各位宅在家的防疫英雄
I know your kids are driving you crazy!
顧小孩一定很抓狂吧?
·
·
今天就來整理國外文章中
5 個封城小訣竅,讓小孩在家不拿翹
·
·
進入正題前想強調
我對育兒父母是完全的敬佩!
雖然我沒有小孩,但我知道小孩很失控
沒有「照書養」那麼簡單
·
·
這篇文純粹想盡點綿薄之力
整理可能的技巧
給每位宅在家的防疫父母
歡迎分享到親子社團
·
·
我們一起度過 💪
·
·
現在直接條列給大家 👇
·
·
1 盡可能建立規律的生活
·
2 肢體活動有助於小孩身心健康
·
3 坦率聊疫情
·
4 讓小孩知道,疫情終會過去的
·
5 照顧好自己
·
·
下文會詳細解釋 👇
·
·
1 盡可能建立規律的生活
Keep as many regular routines going as possible.
·
·
睡覺時間、起床時間、三餐、休閒活動
都安排固定的作息,可以讓小朋友穩定一點
They will feel safe and secure.
·
·
比如說早上固定聽賓狗的 podcast
(是的我自肥)
·
·
下午固定一起運動、聽歌、打掃家裡
·
·
晚餐後一起在沙發上看一部電影
·
·
10 點上床睡覺
·
·
這樣的穩定作息,可以讓小朋友比較不焦慮、不緊張。
·
·
2 肢體活動有助於小孩身心健康
Physical activity is important for children’s health and well-being.
·
·
我有個外甥女,真的是體力過剩,需要放電
小孩真的是奇妙的生物,完全是勁X電池的兔子。
·
·
而這點,關在家,也不會變@@
·
·
所以一定要想辦法為他們放電
可以一起運動
比如說Ringfit 體感遊戲
看網路影片做操
·
·
如果你真的累了
也可以播幼幼台
讓小孩自己載歌載舞放電
·
·
放電後,小朋友會比較好溝通
They will be a bit more reasonable.
我家外甥女也是這樣的 🚬
·
·
3 坦率聊疫情
Talk with them about what’s going on
·
·
對小朋友來說整天在家
不能見朋友,去公園
世界簡直崩毀,因為那是他們人生的重心之一啊!
·
·
It’s hard for them.
They need to know why.
·
·
所以,如果小朋友問「為什麼~~~」
(這個萬惡問題啊哭)
·
·
但是,這個「為什麼」跟疫情有關
那麼可以好好回答他們,盡力溝通
畢竟,不知道原因,是最可怕的
·
·
範例:
·
·
Q:為什麼我們要關在家?
A:因為外面有病毒,很危險。
·
·
Q:為什麼出去就會生病?
A:因為外面有人已經生病了,遇到他們,我們也會被傳染。
·
·
Q:生病會怎樣?
A:很不舒服,而且會有後遺症,例如肺活量會變差,也就是你無法在公園開心地玩,很快就會累喔。
·
·
當然我也知道「為什麼」連發
聽了真的很惱火XD
但至少好好回答一次,讓小孩懂狀況
可能會比較乖一點
·
·
如果真的回答不出來的問題,就坦率說:
我也不知道,但目前最好的作法是...,請他配合
·
·
對小孩來說,會比直接罵:
「就是要這樣,聽話」
來得舒服一點
小孩舒服,也會比較講理好帶
·
·
那如果小朋友問:以後都要這樣待在家嗎?
·
·
來到第四個訣竅
·
·
4 讓小孩知道,疫情終會過去的
Reassure them this will pass.
·
·
讓他們知道,疫情或許不會快速結束
但終究會過去的,會有一個終點的
而且我覺得,跟小孩講這段話
也是幫自己打打氣,蠻實用的一個訣竅
·
·
5 照顧好自己
Take care of yourself.
·
·
最後這個訣竅,是給父母自己的。
記得不時看看自己、感受自己
面對疫情,你自己也很累、壓力很大
·
·
而且你還有工作跟家庭的壓力
真的應該空出一點時間獨處、紓壓
·
·
記得跟你的另一半求助
讓你獨處休息一個小時也好
疫情這場仗,很漫長
記得讓自己不時休息一下
·
·
有聲版這裡請,我在 podcast 尾聲
有特別錄一段給小朋友的話
歡迎播給全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zpmdsb68pz08837h93lq8w/platforms
·
·
#好家在我在家 #宅在家防疫 #父母 #小孩 #親子 #吵鬧 #代溝 #賓狗 #聽新聞學英文 #podcast #中文podcast #學英文 #英文單字 #英文學習 #校正回歸
·
·
資料來源:
·
https://youngminds.org.uk/find-help/for-parents/supporting-your-child-during-the-coronavirus-pandemic/
·
https://thinkchildsafe.org/family/
·
https://www.bbc.co.uk/bitesize/articles/znxyvk7
·
圖片來源:
https://raisingchildren.net.au/guides/coronavirus-covid-19-guide
health care中文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史泡泡 今天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貼了那個「換肚」藥的事情,「換肚」應該是現代的說法,古代稱為「轉胎」,更精確地說,是「轉女為男」,李貞德教授的《女人的中國醫療史》中已經明快地總結了唐代以前對於轉胎的態度可分成:方術與藥方兩種,時間都必須在懷孕的前三個月,這點跟現代所謂吃「換肚」藥應該有一樣的理路。
方術大概都是拿一些有男性象徵的東西給孕婦或讓孕婦看,像是在孕婦床下放斧頭、讓孕婦佩戴弓弦宜男花(似乎是金針花?)一類的東西,基本上,就是一種內外感應.....
藥物就是吃金針花、吃蠶大便、喝一堆奇怪的東西......甚至是喝老公衣帶燒成的灰,千金方中有一個方子就是這種轉女成男方:
「丹參 續斷 芍藥 白膠 白术 柏子人各二兩 人參 芎藭 乾薑各三十銖 當歸 橘皮 吳茱萸各一兩十八銖 白芷 冠纓燒灰各一兩 蕪荑十八銖 乾地黃一兩半 甘草二兩 犬卵一具乾 東門上雄雞頭一枚。
右十九味末之。蜜和丸。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丸如梧子大。」
以上是貞德老師的研究,所有對生小孩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買一本來看,真的好看,千年傳統到現在還是一堆人很信:
*傳送門: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086
------
簡單說,轉胎這件事由來已久,古代醫書也一直有記載,大家好像也都很相信,但到底實驗成功有多少還真不好說。
不過,到了元代,滋陰派的大師朱震亨卻開始有點懷疑,他在〈胎感論〉這篇文章中,說以前的人都相信南朝褚氏遺書的說法:
「男女之合,二情交暢,陰血先至,陽精後沖,血開裹精,精入為骨,而男形成矣;陽精先入,陰血後參,精開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
但朱震亨認為這個說法不大正確,他參考了另一個醫者的說法後,認為不是什麼陰血跟陽精比賽衝鋒,誰先到就決定生男或生女,來自母親的陰血與來自父親的陽精,是一起到子宮之後,陰血形成胎兒的血肉、陽精形成骨頭。
那性別怎麼決定,朱震亨認為這跟受孕的時間點比較有關係,他說經期結束的一兩日內,子宮排掉了舊的經血、新的血還沒匯聚時,這時「精勝於血」,容易生男,再過四五天,新血匯聚,就是「血勝於精」,容易生女。但這裡還要加上受孕的時間是否ok、受孕在左邊的子宮還是右邊的子宮(當時的人認為子宮有左右,但以現在的看法,可能是左邊或右邊的輸卵管),換言之,算日期這件事,朱震亨算的受孕期是正確的,但是在左邊或右邊這就不好說,另外,整個受孕過程中,其實還是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重要的是,朱震亨在胎感論中排除掉了轉胎的討論,他自己編著的丹溪醫集中,提到的轉女為男也是配戴東西而已,不再服藥,就只是傳抄孫思邈的方法而已。多年後,替他整理文獻的明代醫家虞摶非常讚賞朱的說法,順便巴了那些轉胎藥一巴掌,他說:
「是知男女之分,已定於萬物資始乾元之際,陰陽交姤之時。昧者不悟是理,妄有轉女為男之法,惑矣。」
不知道是不是中醫後來終於認清了轉女為男這件事真的很困難,後代的醫者好像也就放生了,明清之後基本上沒有發明什麼新藥方,大概就是用雄黃或蠶大便之類的東西、配戴東西或者在床下放斧頭之類的事情而已。
我並不是做這個研究的專家,只是簡單看了一下資料,但總結來看,不管是「轉胎」、「轉女為男」或者「換肚」,都已經是千年來屢經實驗但顯然沒有太多進步的傳說,假如哪一個方法有效,肯定有更多的精進跟改良,就因為沒有,也就漸趨保守、無害,像配戴東西或放斧頭,真的不會死人,吃蠶大便,在中醫上也有一些療效。
但有些東西在現代已證明有害,比如雄黃,在古代是讓孕婦配戴之外也服用,但雄黃的毒性會造成砷中毒,在現代中醫給一般人內服都必須謹慎使用,更是孕婦忌用的東西,隨便亂吃是會出人命的。
那些吃來路不明換肚藥的女人,是拿命在賭,賭的不是兒子,是賭對方有沒有良心、有沒有給她們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有沒有亂添加了會有害的藥物。
就算我烏鴉嘴好了,吃這些東西能不能生男還未定,但亂吃東西導致孕婦死亡、重病或者生出了雖然有雞雞但有各種問題的孩子,真的比較好?
health care中文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幾年更多外國人來台灣工作,其實一個好的國家總是有能力吸引不同領域的人才來就業。這次我特別參加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團隊所舉辦的「Get Hired in Taiwan」 workshop。
這支影片中,我特地訪問來自各國的外國朋友,發現外國人想要在台灣工作的原因不只是有一個,首先安全的環境、醫療服務、穩定的經濟等等!,而且台灣的地理位置跟文化也是吸引外國人的原因!
這個計畫還有很多年輕人有很棒的想法!像是影片下一段有台灣年輕人自創學台語的教育方式 😄 又好玩又簡單!如果你們對國際參與及議題行動也有興趣,歡迎報名參加下年度的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培訓營👉https://lihi1.cc/OS40L 🙏請幫我把這支影片分享出去,讓世界看見台灣年輕人的力量💪
With the help of Youth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s youth is working even harder to creat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ture.
I joined an amazing workshop and a language class with these young talents and witnessed their creativity.
Taiwan’s youth leaders want to reach out to the world and attract more foreigners to come to Taiwan for new working opportunities. Also, they have created a fun way of teaching to inherit Taiwanese language to next generation.
Taiwan is a land where offers one of the best health care services, education, safe environment, high incom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more❤️ ❤️
#就業 #找工作 #外國人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sqdse94ndQ/hqdefault.jpg)
health care中文 在 Just Minni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Hello there my love! I know you guys are spending a lot more time at home and mental health is downgrading! It is super important for us to take self-care seriously. Here are a few things that I love to do at home these days, when I feel a little low and sad.
If you wish to check our the FOREO Sweden UFO I mentioned:
https://foreo.se/m2dz2
Here's the link to my favourite at home workout videos on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6cT4AZdqI
Super fun & Easy
Sometimes, a little time alone at home is just what you need! Take care of how you feel and all your emotions! We got each others back my loves x Thank you FOREO Sweden for supporting and making this video happening. I had so much fun putting this together for you x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QdGxHKXWGU/hqdefault.jpg)
health care中文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前陣子我寫了一篇文章,有位西方學者說:讓孩子過早接觸手機就跟給❌❌❌一樣!讓他們上癮之後就很難戒掉。而且對於眼睛的傷害更是長久的。當時這篇文章很受歡迎,我也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但很可惜,我在外面還是很常看到小孩子在玩手機。也許很多父母不知道怎麼跟孩子相處?所以只能選擇最偷懶的方式,其實這是我們父母親的責任,有很多遊戲都是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與互動,像是桌遊。請大家一定要仔細看完這支影片,背後有很有意義的故事❤️
#護眼大使 #公益 #桌遊
由臺灣防盲基金會研發的臺灣原創桌遊,請大家一起支持、募集贈送給偏鄉學校、弱勢團體。
👉 臺灣防盲官網 : https://bit.ly/35EVUF9
👉 嘖嘖募資 :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MagicForest2020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5JvEFBMk_I/hqdefault.jpg)
health care中文 在 Health care - 健康照護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的相關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中文詞彙, 英文詞彙. 學術名詞 經濟學, 健康照護, Health care. 學術名詞 醫學名詞, 健康照護, health care. 學術名詞 兩岸對照名詞-醫學 ... <看更多>
health care中文 在 醫療衛生產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醫療保險申請單與藥品。 醫療衛生產業(英語:healthcare industry、medical industry、health economy)是在經濟體系內 ... ... <看更多>
health care中文 在 healthcare中文(繁體)翻譯:劍橋詞典 的相關結果
healthcare 翻譯:醫療保健服務。 ... healthcare 在英語-中文(繁體)詞典中的翻譯 ... Healthcare workers are some of the lowest paid people in the countr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