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服飾品牌 bossini 決定退出台灣市場!
-
意外嗎? 我真的不意外
-
幾年前快時尚進入台灣, 諸如ZARA/Forever21/Spao...等, 我心中抱持著市場吃不大or撐不久的看法 (雖然還是以撿便宜心態去逛了幾次 XD)
-
吃不大者, 如ZARA. 雖然價位還算親民, 但標榜都會時尚路線, 就不要冀望ZARA去三線城市設點了, 他們看得上的, 只有人夠多的地區.撐不久者, 如Forever21. 風格較為潮流年輕, 但質感確實不優. 當相近價位的選擇越來越多的時候, 質料/設計都不ok的自然會被消費者淡忘.
-
相對大眾路線者, 如NET/Uniqlo. 他們就很清楚自己的策略該怎麼選, 只留在都會區未免活得太辛苦, 不如大舉進攻二三線城市, 吃掉其他平價服飾品牌的市場.幾年下來, NET/Uniqlo越開越多間, Baleno退出、Forever21退出、bossini退出... 服飾市場瞬息萬變, 並沒有比科技業安穩.
-
好了, 那麼接下來...Hang Ten, 你要怎麼辦呢?
#市場營銷 #策略思考 #服飾 #品牌
#其實我也蠻好奇Lativ後面要做什麼
#繼續出更多鞋子嗎XD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hang ten退出台灣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03年1月16日,臺北市西門町,位於峨眉街與漢中街口「JUN PLAZA」大樓2樓的「玫瑰唱片」。(謝謝網友 Hank Lee 分享他拍攝的照片)
照片中的 Hang Ten 位於峨眉街43號,目前是 Studio A 西門店,於2007年7月20日開幕。
回顧「玫瑰唱片」的歷史 (1987-2016) :
1987年,台灣第一家「玫瑰唱片」於台北市公館商圈開幕,地址是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10號。1988年,第一家「大眾唱片」於台南市東帝士百貨開幕。這兩家唱片行採取低價策略,在短短幾年間迅速地成長,開了許多家分店。
在中華商場於1992年10月底拆除後,光華商場成了學生族群的最愛,除了書店、電腦與電子材料外,唱片行亦是學子駐足之地,包括光華商場地下室的「千樂」、「學友」、「光華」三家唱片行,附近還有「合友」唱片行及「光華」唱片總店。
除了連鎖唱片業者及傳統的中盤商外,台灣的唱片市場也出現了外商設立的獨立唱片行,包括1992年在台北市西門町及東區頂好廣場開幕的淘兒音樂城(Tower Records)以及1999年在台北市南京東路與敦化北路口的環亞百貨裡開幕的法雅客(FNAC)等,這些外商唱片行可直接向海外公司倉庫調貨,因此消費者能在其中找到海外出版或已絕版的唱片,但價格不菲。
1994年,由光南唱片增資轉型的光南大批發複合式賣場,因採取低價策略,受到學生族群的青睞。
1997年,玫瑰唱片開始大幅擴張,成為全台最大的連鎖唱片通路。同年,大眾唱片由南往北發展,於台北車站商圈(許昌街)設立門市,並以「紅配綠」的行銷策略吸引顧客消費。到了90年代末,玫瑰唱片與大眾唱片合計的門市數量已近50家(玫瑰30幾家,大眾10幾家),其市場的占有率高達50%以上。
90年代,傳統中盤商因為受到跨國音樂公司直接出貨給連鎖唱片行並調漲批價的影響,紛紛退出台灣的唱片市場,最後僅剩下擁有約20家「大地之音」唱片行的亞洲唱片得以倖存。
除了上述的唱片行外,台灣在90年代的知名唱片行還有:北部地區的「佳佳」、「派地」、「宇宙城」、「前衛」、「元元」,中部地區的「學生之音」、「東海之音」、「葛萊美」、「山海山」,以及南部地區的「老營長」、「第五街」、「尚音」等。
進入21世紀後,mp3的出現,造成唱片市場的迅速萎縮,而網路銷售的普及亦大幅壓縮了唱片行實體門市的生存空間。
2002年6月,玫瑰唱片及大眾唱片共同成立玫瑰大眾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玫瑰大眾購物網 G-shopping 上線。
2009年9月1日,玫瑰大眾售票網上線。
2013年3月25日,彰化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3年5月5日,臺中三民大眾門市結束營業。
2013年7月2日,高雄夢時代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3年8月18日,高雄中山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3年9月23日,臺中逢甲大眾門市結束營業。
2013年11月20日,新竹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4年12月26日,板橋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6年4月,臺南大眾門市結束營業。
2016年,桃園中正T2玫瑰門市結束營業。
2016年9月30日,位於台中市「大魯閣新時代」購物中心10樓的全台最後一家玫瑰唱片結束營業,玫瑰唱片長達29年的歷史就此告一個段落,彷彿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