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紐約時報
*【海地計畫為遇害前總統舉辦國葬】
Jovenel Moïse遇刺一周後,調查仍在進行中,海地的權力鬥爭也仍然在繼續。與此同時,該國政府正在為他準備一場“與國家元首的身份相稱的”葬禮。儘管對Jovenel Moïse的領導能力和施政方針存在分歧意見,但許多海地人認為,必須尊重總統的尊嚴。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13/world/haiti-president-assassinated#as-haiti-plans-a-state-funeral-how-much-can-it-unite-the-nation
*【海地總統遇刺案之謎:一名醫生緣何成為最大嫌犯】
海地當局將一名63歲的醫生兼牧師列為刺殺陰謀的核心人物,稱其覬覦總統職位,但他如何啟動刺殺計畫尚沒有答案。有跡象表明,他可能認為接任總統是一種神聖的召喚。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713/haiti-jovenel-assasination-sanon/
*【前總統入獄後,南非暴力蔓延,當局軍隊進行鎮壓】
抗議雅各•祖馬入獄的示威活動已演變為搶劫、縱火和槍擊。當局稱,這場動亂已經導致數人死亡,數千萬美元的商業損失,並使疫苗接種計畫中斷。活動人士指出,這是一場源于貧困和機會匱乏等更深層次問題的起義。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2/world/africa/zuma-protests-violence.html
* *【物價上漲,美聯準會和白宮尋求緩解通脹擔憂】
美國CPI創下13年來最高漲幅,當局尋求緩解通脹擔憂。據勞工部週二公佈的資料,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在截至6月的過去一年間上漲了5.4%。隨著經濟重新開放,該國二手車、酒店住宿和餐飲價格飆升。政府堅持認為價格上漲將是暫時的,但如果經濟持續過熱,本輪通脹將影響個人消費,並拖累整體增長。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3/business/economy/consumer-price-index-june-2021.html
*【歐洲計畫推出激進的新規,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相關提議可能比其他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更加大規模和具體,包括可能對被視為污染的進口產品徵收關稅。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3/climate/eu-border-carbon-tax.html
*【民主黨提議3.5兆美元的預算來推進基礎設施協定】
這項措施將包括為應對氣候變化、擴大醫療保險,和實現其他民主黨優先事項提供資金,旨在落實拜登總統的經濟建議。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3/us/politics/democrats-economic-plan.html
*【“你不感到羞恥嗎?”拜登將投票權視為一種道德考量】
拜登總統表示,反對限制性投票法是“自內戰以來對我們民主的最重大考驗”,並稱川普推翻2020年大選的努力是“一個大謊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3/us/politics/biden-voting-philadelphia.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挪威郵輪公司控告佛羅里達州禁止疫苗護照的要求,認為此舉是阻止其“安全可靠地”恢復旅行。
#英國首相強森將宣布英格蘭下週將如期解封,首席大臣Nicola Sturgeon隨即概述了放鬆防疫後更謹慎的計劃,並表示在“一段時間內仍將需要戴口罩”。
#儘管 CDC發布了新的學校指南,呼籲在秋季全面返回教室,並建議對已接種疫苗的學生和教職員工可選戴口罩。但紐約市和加州仍堅持戴口罩的規定。
#為了提高拘留中心的疫苗接種率,國土安全部已開始向被關押在移民和海關執法局拘留所的人,接種嬌生公司的疫苗。
#由於冠狀病毒病例的增加,密蘇里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取消了今年的音樂節活動
#韓國經歷迄今為止最嚴重的冠狀病毒浪潮,政府官員宣布限制社交聚會和關閉夜總會。它還包括一些非常規的限制,例如健身房可以保持開放,但跑步機的運行速度不得超過每小時3.7英里,健身房裡播放的音樂不得超過每分鐘120拍,
首爾高麗大學傳染病專家金宇珠博士說這是“荒謬”且“無效”的。
#美國第一夫人吉爾拜登將前往東京參加夏季奧運會開幕式。
#在法國總統馬克洪宣布新的疫苗接種要求,包括對醫護人員強制接種疫苗,並且要求需提供免疫證明或最近的陰性測試,才能進入餐館和文化場所,有超過 130萬人預約了冠狀病毒接種,該國正積極對抗Delta變異毒株引發的新一波疫情。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13/world/covid-variant-vaccine-updates
*【俄羅斯勒索軟體組織REvil從暗網消失】
REvil被認為是導致美國最大的牛肉生產商之一JBS癱瘓的罪魁禍首,還在美國國慶日對全球數千家企業發起攻擊。週二淩晨,這個俄羅斯最激進的勒索軟體組織在暗網上的網站突然消失了。此前數天,美國總統拜登曾要求俄羅斯總統普丁採取行動,關閉攻擊美國目標的勒索軟體組織。 目前,關於REvil為何突然消失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但專家表示,該組織可能會以不同的名字再次出現。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3/us/politics/russia-hacking-ransomware-revil.html
*【日本警告台海局勢對其安全構成威脅】
日本防衛省在年度白皮書中指出,中國軍力的迅速擴張將有可能打破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力量平衡,破壞地區和平。中國對此提出嚴厲批評,稱絕不容許任何國家以任何方式插手臺灣問題。白皮書的措辭意味著,儘管仍擔心被捲入中美之間,但日本可能正朝著與華盛頓更近的方向謹慎移動。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3/world/asia/japan-taiwan-china-us.html
撞上監管高牆,中國金融科技業何去何從】
這個行業之所以蓬勃發展,靠的是提供中國國有銀行體系無法提供的服務。當北京築起監管高牆,行業創新受損、消費者支出和借貸減少,它將走向怎樣的未來?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10713/china-fintech-ant-group/
*【伊拉克新冠病房深夜爆發火災,至少92人死亡】
大多遇難者為新冠患者,由於火勢過於猛烈,至少有22具屍體的身份無法立即被確認。當局稱,一台呼吸機的電氣短路導致氧氣罐爆炸,許多依靠機器呼吸的病人無法自主移動逃生。這是不到三個月,伊拉克發生的第二起醫院火災事故。 4月下旬,巴格達一家治療新冠的醫院發生類似火災,導致80餘人死亡,該國衛生部長引咎辭職。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3/world/middleeast/iraq-hospital-fire.html
*【邁阿密公寓倒塌事故搜救工作接近尾聲】
當地官員估計,最終的死亡人數可能介於95至99人之間。事故發生至今已有20天,救援人員共找到95人的遺體,其中85人的身份被確認,此外仍有四人下落不明。此次事故是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結構性建築事故之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3/us/miami-condo-death-toll.html
*【川普集團CFO Weisselberg遭起訴後被免職】
知情人士透露,在紐約州檢察官起訴川普家族企業及其首席財務官Allen Weisselberg一周後,該公司開始免去Weisselberg在數十家子公司擔任的所有領導職務。此舉可能是川普集團進行更廣泛改組的前兆。尚無跡象表明川普想與Weisselberg斷絕關係,但該公司可能希望將其調至一個低調的職位。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2/nyregion/weisselberg-trump-organization-removed-subsidiaries.html
*【第73屆艾美獎人圍名單公佈】
艾美獎公佈提名:《王冠》和《汪達與幻視》各獲得24項提名,HBO以130項提名領跑各大電視網。頒獎禮將於9月19日舉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3/arts/television/emmys-nominees-list-2021.html
eu carbon price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Times回來了!
居探不定期轉譯國際間的能源資訊,這期帶你看看
📌巴黎協定五周年,各國氣候承諾拚升級
📌美國大選落幕,新任總統將在氣候議題上面臨的考驗
📌台灣如何向國際展現減碳決心
🍀🍀🍀🍀🍀🍀🍀🍀🍀🍀🍀🍀🍀🍀
【綠盟嚴選,國際新訊】
📌巴黎協定通過五周年,全球氣候行動正火熱
最近台灣氣溫驟降,陰雨綿綿,但全球的氣候行動,卻相當火熱。
上週六12月12日是 #巴黎協定 通過五周年的日子,根據巴黎協定,今年12月31日前各國要提出更新版的國家自訂貢獻(#NDC)。根據當前各國提出的自訂貢獻,我們仍然無法抑制暖化危機,且將會導致全球升溫超過災難性的攝氏3度[註1]。
在同一天,聯合國、英國、法國共同舉辦了「#氣候雄心高峰會(Climate Ambition Summit)」,這場峰會被認為是明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前的重要前哨站。七十幾個國家、城市層級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商氣候危機因應措施,並提出更為積極的2030年減碳承諾[註2]。
在峰會上,英國提出了新版的NDC,宣示將在2030年將排放量相較於1990年減量68%,歐盟則宣示要2030年時要減量55%。有些國家甚至做出了更為積極的 #淨零碳排 承諾,例如芬蘭為2035年,奧地利為2040年,瑞典則是2045年[註3]。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牽動全球氣候行動新局
在美國現任川普總統於十一月初正式退出巴黎協定的情況下,美國雖然缺席了此一峰會,但新任總統拜登再三強調他將在上任百日之內舉辦氣候高峰會,並在上任第一天尋求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也宣示美國將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更投資2兆美元於潔淨能源[註4]。當然,拜登雖然贏得總統選戰,在國內迎接他的卻是一個共和黨佔多數的參議院,以及由保守派所掌控的最高法院,這意味著他在氣候與能源相關的人事任命、法案的推動上將會遇到相當大的阻礙。
不論如何,拜登的當選無疑地將劇烈地影響美國的氣候政策,隨著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在氣候外交的場域上勢必將扮演更舉足輕重的腳色。許多評論也認為雖然拜登不見得會延續川普強硬的對中貿易戰策略,但依然有可能會以 #碳關稅 的方式作為制衡工具。
歐盟從今年初便在研擬「#碳邊境調整機制」,預計在2021年第一季公布更為詳細的內容。此機制乃是用以反映進口貨物之碳排成本,倘若未來某國的國內碳排管制機制較鬆,缺乏碳定價或稅率不足時,其出口之產品在進入歐盟國家時就會以碳邊境調整機制課徵稅費。主責歐盟綠色政綱的Frans Timmermans表示碳邊境調整機制的程度與強度將大幅取決於其他國際夥伴的作為,「如果他們與我們致力於同樣的事情,展現同樣的野心,朝同樣的方向邁進,對於這套碳邊境調整機制的需求就會少一點」[註5]。
在可預見的未來,國際經濟與貿易都會朝向更為徹底的「脫碳化(decarbonisation)」方向發展,台灣的減碳目標與氣候治理能力是否能有效因應此一趨勢,對於我們的產業發展與轉型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
📌減碳目標落後競爭對手,台灣氣候承諾應更升級
對台灣來說,不僅國際局勢已明確傳遞出「#氣候改革刻不容緩」的訊息,台灣自身也面臨低碳轉型的關鍵時間點:《#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已公布實施五年,然而其長期目標顯然已經無法跟上國際「淨零競逐(Race to Zero)」的腳步,亦缺乏調適的元素,無法幫助我們因應氣候危機的各種挑戰。
蔡英文總統前不久在向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傳達了希望英國支持台灣參加明年於英國舉辦的COP26大會之意願。然而,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並不是喊口號以及拜託友邦支持就可以參與的。澳洲、俄國、巴西等國都因未能提出更積極的氣候承諾,而被排除在氣候雄心高峰會之外。假如台灣的長期減碳目標仍停留在2050年減量50%,那麼恐怕藉氣候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甚至讓世界相信「#TaiwanCanHelp」,都會是一項不可能的艱鉅任務。
---------------
註1
升溫3.℃的世界:全球暖化將會淹沒的城市
The three-degree world: the cities that will be drowned by global warming
https://pse.is/3as3mv
註2
聯合國秘書長呼籲各國宣布氣候緊急狀態
UN secretary general urges all countries to declare climate emergencies
https://pse.is/38fw95
註3
氣候雄心會議
https://pse.is/3avcaw
註4
拜登的潔淨能源革命與環境正義計畫
THE BIDEN PLAN FOR A CLEAN ENERGY R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https://joebiden.com/climate-plan/
註5
徵稅時間到:歐盟尋找在邊境針對碳排收費的最好方式
Taxing times as EU mulls best way to price carbon at the border
https://pse.is/3amzzy
--------
以上為本期G-Times內容,感謝你閱讀到這裡~
如果想更了解「綠色振興」,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們哦!
閱讀G-Times,讓你不再錯過國際新知👍
#GTimes
🔸🔹🔸🔹🔸🔹🔸🔹🔸🔹
支持我們的環保工作❤️
【定期定額捐款支持:https://pse.is/UEJXZ】
【振興券愛心碼捐贈:17685】
【追蹤綠盟IG看綠盟日常:gcaa.official】
🔸🔹🔸🔹🔸🔹🔸🔹🔸🔹
eu carbon price 在 Carbon pric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 - YouTube 的必吃
The programme for EU side events at COP26 is now available at ... Carbon pric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 invitation to the world (GMT Tim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