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自己有效編輯修訂英文寫作、email、學術報告呢? 】
無論是口說 (speaking) 還是寫作 (writing), 因為都是 productive skills, 其實每一個用字每一句話,都反應了自己最赤裸裸的能力和想法。
講/筆者是否思維縝密有邏輯,可以有條不紊的敘述事情、甚是說服人,還是頭腦裡空話一堆,容易離題,都很容易感覺得出來。
而在這兩個skills當中,寫作更是如此,因為它允許閱讀的人「一看再看」。不像口說時,我們聊天一聊即過。即便有些不清楚,口說中contextual / paralinguistic cues 也比較多(音調、表情、手勢),很多時候是追求一個大方向的理解。
對於如何edit寫作很有心得的大師 William Strunk 就曾經說過 "Omit needless words." 三個字簡短有力。他說,每個字在那裡都要有他的角色,「如果有一個字他的存在跟不存在不造成什麼加分或改變,那就剔除它。」
而這個道理,在口說中就較難以實踐(甚至 "repetition" "redundancy" 可以說是口語的特色)。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個很實際可以運用的「觀念」,非記得檢查 "subject-verb agreement 主詞動詞一致性" "tense consistency 時態一致性" "parallel structure 平行結構" 等機械式的概念。
闡述今天這個觀念,我通常喜歡用一個公司的「人力資源運用」這個比喻。很多人都同意,一個公司的老闆或主管要懂得「將對的人放在對的地方,讓人做適合他做的事情。」所以,同樣的,「主詞一定要做對的動詞」or 「動詞一定要被對的主詞用」。
因為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我要再說三遍:
「動詞一定要被對的主詞用」
「動詞一定要被對的主詞用」
「動詞一定要被對的主詞用」
一般人(包含 native speakers) 寫作最常出的錯,就是「找錯的人」來做自己要做的事。什麼意思?下面是實例給大家參考。
(Original) Books allow us to broaden our horizons.
(Improved) Reading books allows us to broaden our horizons.
書躺在那邊不會拓展你的視野,只有「看書」這件事情會拓展你的視野。所以主詞要用動名詞(帶有動作)「看書」而不是靜態名詞本身。
(Original) The department comes from a wide variety of backgrounds.
(Improved) Members of the department come from a wide variety of backgrounds.
只有members 一個個的個體會有不同的背景,一個部門本身不會有多樣的背景。
希望上面2個例子,有幫助大家瞭解到什麼叫做「讓對的人做對的事」。不過最終要能自己edit自己的寫作,需要注意的東西還有很多,以後再慢慢跟大家分享囉。
broaden三態 在 基金市場大觀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八十分哲學,讓你每天在晚上八點前下班
★做好心理建設
1. 調整看待壓力的心態:「我們生活在一個憂慮、變化、不確定接連發生的世界,你必須習慣壓力,」《主管智商》一書作者孟吉斯指出與壓力共處之必要。
研究發現,當人腦處於負面、緊張壓力時,容易產生「對抗或逃避」(fight or flight)的自然反應,使思考能力受限。而當你採取的是正向、關心的心態時,你的腦部反應會轉為「擴展與建構」(broaden and build),有助於拉開思考的廣度,找出更多可能性。
因此,哈佛心理學家艾克爾建議,緊張的時候,「試著把壓力看成挑戰,而非威脅,」這種心態的轉換,可以把壓力變成激勵─而非癱瘓─的力量。
2. 聚焦在你能控制的部份:許多人常為了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例如高層人事變動)而愁眉苦臉,精神緊繃。艾克爾建議,自覺壓力大的人,可以做個練習:詳細列出所有的壓力來源,再逐一歸類成兩張清單,一張是你能夠控制的部份,另一張則是超出你所能控制的事。然後,把你的精力放在第一張清單上,別去管第二張了。
3. 放棄完美主義:別指望自己或別人一切完美,要求完美只會讓你感覺挫折不斷、怨天尤人。還不如訂下實際可行的目標,然後全力以赴。
「很多時候,事情做到八十分就可以出手了,有沒有剩下的那二十分,其實影響不大,」人力資源專家瑪杜森直言,這種八十分哲學,可以「讓你每天在晚上八點前下班。」
4. 主動求援,建立你的支持網路:陷入焦慮時,如果有人可以讓你傾訴心情和想法,多少可以幫你宣洩、減輕壓力。所以,包括家人、好友、同事、客戶、諮商專家與醫師在內,平時就要多跟他人建立支持性的關係,最好是跟那些不會為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整天抱怨的人交朋友。
★用對方法減壓
1. 挑重要的事做:設定目標和優先順序。把重心放在主要工作上,就是那些非要親自動手不可的事情。其他的事,就要適度授權,盡量交給別人處理,逼自己對那些想做而做不完的事,睜隻眼閉隻眼─至少目前如此。
2. 把壓力分段化:如果手上的難題或案子負荷量實在太大,可以像切香腸那樣,分段處理。例如,把面臨的情況拆成兩、三個可以處理的關鍵點,以化解情況的緊迫性。
3. 安排「放鬆時間」:因為你不是機器,所以需要適時宣洩和休息。依照你的自然節奏,在工作流程排入適度的放鬆時間(downtime),也許你適合早上把自己逼緊一點,下午就放鬆些。情況許可的話,每天空出一段時間,也許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散步、整理工作環境、聽音樂都好,也許什麼事也不做,哪怕只有五分鐘也好。
4. 做好時間管理:學習管理自己的時間,讓它發揮最大功效,是有效減輕焦慮、壓力的方法。幾個原則必須把握:
˙分辨重要和不重要的事
˙分辨很急和不急的事
˙仔細分析自己如何運用時間,找出缺點來改善
5. 放聲大笑吧:職場專家科林思的辦公桌上,隨時擺著一堆幽默小品,焦慮時,他就拿起一本來看,看到哈哈大笑為止。另一位職場顧問巴克則深信,運動能帶來精神上的好處,「我知道自己游過二十圈後,腦子比什麼都清晰。」
藉由運動、放鬆、大笑和任何讓你開心的事,維持均衡健康的生活,是釋放壓力、讓你保持最佳工作狀態的關鍵。要減壓,最簡單的方法,就從每天大笑幾分鐘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