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人餓?暴食現象增加?]
自從三級警戒開始覺得比較容易餓?
覺得飲控變得更困難?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對 3000 多人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自美國疫情爆發的一年以來,有 61% 的美國成年人發生了「預期之外的體重變化」, #居家防疫期間的壓力、 #缺乏活動、 #不良飲食習慣、 #因焦慮而囤了過量的食物都是原因。
這種因為疫情導致的「 #新冠肥胖」,發生在25-77%的日本民眾,而且自覺「吃零食的機會變多」,某外媒公司統計其下屬公司調查,有58%的民眾認為自己有「新冠肥胖」,並且有隨著年齡增長的趨勢。
#疫情也讓飲食失調疾患更加劇症狀
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s),無論是暴食或厭食,成了新冠疫情居家隔離/檢疫/防疫的後遺症。今年剛發表於《國際飲食失調期刊》的研究,收集207位英國飲食失調患者蒐集了質化及量化資料,研究結果指出,有83.1%的患者自覺飲食失調症狀惡化。
另一篇研究調查了1021位美國及荷蘭的飲食失調患者們,其疾病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近70%的厭食症患者增加了對食物的恐懼;約30%的暴食症患者增加了暴飲暴食的頻率和渴望。
遠距教學、居家辦公的時間裡,瘋狂進食或食不下嚥的兩極反應跟紓壓方式造成了新舊患者的人數驟增。
關於腸道菌跟飲食疾患的研究很多,今年6月有一篇針對腸道菌跟「 #神經性暴食症」和「 #劇食症」的關係探討,其實跟吃得過少的厭食症一樣,過度進食或暴飲暴食的人常有著「 #異常失衡的腸道菌相」(dysbiosis),腸道的菌群失衡,會讓腸道屏障功能下降,對於 #營養的吸收利用下降,而導致腸-腦軸當中負責「飽食」的中樞無法發揮正常作用。
附註:
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持續三個月以上每週至少二次無控制的快速過度進食,個案往往有正常BMI且極度關切體重,但卻又無法有效控制暴食行為。
劇食症(Binge-eating disorder):持續半年以上每週至少二次的暴食行為,這類患者往往合併肥胖。
在王醫師這裡治療過很多的「神經性暴食症」,通常都是經歷過 #反覆不正確減肥手段後才出現這樣的症狀,這些人的BMI都很正常,在減肥前真正肥胖的時候, #反而是沒有暴食現象的。
最常見的,就是用過 #斷食跟高脂肪生酮後的人, #限時或飢餓的壓力、 #高脂肪對腸道菌的破壞,極端飲食跟腸道失養讓身體的發炎呈現過度激活的現象,當某些菌減少/某些菌不正常過多時,無以名狀的食慾伴隨焦躁跟火一樣延燒,永遠吃不飽或是明明很撐還告訴自己必須進食的感覺出現,這種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到腸道的整個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聯絡網發生異常,導致了暴食的發生。
很多人問是壓力—>暴食/厭食—>腸道菌破壞還是
壓力—>腸道菌破壞—>暴食/厭食。
我認為是後者,而且會變成滾雪球一樣惡性循環♻️因為研究發現,在還未發生肥胖前,吃高脂食物的老鼠在第一週就出現了腸道菌的破壞,也就是說,肥胖是腸道菌異常之後的結果,如果妳在壓力環境,卻懂得怎麼吃來維持一個健康的腸道菌環境,妳到最後不會變胖,也不會暴食/厭食。
分享一位海外學員的案例,她在之前用過各種減肥法(包括生酮)後出現暴食現象,後來買了我的書用了某牌乳清跟大豆蛋白粉試著照做,但卻仍有飢餓感跟暴食的發生。在一對一諮詢後開始吃4+2R的2週後開心的跟我分享,她不再出現暴食現象,心情也變得平穩,而她不是第一個這樣跟我說的女孩😊
我自己試過無數減肥法,也曾經出現「神經性暴食症」,我知道理論上的「算蛋白質克數」並不是重點,而是怎麼吃、吃什麼可以去修復當初被不正常飲食、跟不正常減肥破壞的菌相。
解鈴還須繫鈴人,因飲食異常而起的疾病,也應該用正確飲食將之治癒。
#神經性暴食症 #劇食症 #腸道菌失衡
#飲食疾患的源頭在於不正確飲食跟腸腦軸
#壓力造成腸道菌破壞可能先於暴食之前
Reference
Int J Eat Disord. 2020 Nov;53(11):1780-1790.
Psychiatry Res. 2021 Jun;300:113923.
4+2R線上課程由此去👉https://reurl.cc/a9GE19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關韶文 關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兩年,我真的太放肆了,我跟我的身體道歉。」 - 回顧到頻道一開始,我相信很多觀眾都是透過「減肥列車」認識我的,看著大家一起跟著我變瘦、變更好的體態,我也很替你們開心,只是沒想到,隨著這一年工作變得忙碌,我也讓「吃」成了我自己的最大藉口。 - 從最胖的137公斤瘦到了95公斤左右,沒想到短短一年的...
bmi正常減肥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兩年,我真的太放肆了,我跟我的身體道歉。」
-
回顧到頻道一開始,我相信很多觀眾都是透過「減肥列車」認識我的,看著大家一起跟著我變瘦、變更好的體態,我也很替你們開心,只是沒想到,隨著這一年工作變得忙碌,我也讓「吃」成了我自己的最大藉口。
-
從最胖的137公斤瘦到了95公斤左右,沒想到短短一年的時間,我又胖回了100出頭,雖然只有「復胖一半」,但是對我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不應該的事情!我明明知道怎麼做才會變瘦,我卻沒有這個決心?
-
最近其實心情真的很低潮,身邊很多人總是「忙著忙著就瘦了」,但是我卻總是「忙著忙著就胖了」,尤其很多人都會忙到忘記吃飯,但是我總是「忘了要忘記吃飯!」
-
往下看自己的肚子、照鏡子看著自己的臉,確實又圓了一點點,我真心檢討也和你們分享我真實的體重,希望重新給自己一個目標,能在30歲前(2021/3/31)至少瘦回到正常的BMI指數,我對自己說。
-
#減肥列車 #減肥再試一次 #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
【減肥列車】脫到剩內褲!一整包在晃!居家「 雙人甜蜜運動」教學feat.黃欣元
https://youtu.be/AQ-TpjpvhRA
【減肥列車】關韶文、焦凡凡「嚇死人真實體重」公開!宣示重啟新的減肥計畫!feat.焦凡凡
https://youtu.be/PZ9w-cpNRT8
【20分鐘減肥法】教練六塊肌、大胸肌!脫衣教你「在家運動」甩肉
https://youtu.be/X7x6PW1BOfU
【職業訪談】寫真男星都有「一大包」嗎?現場脫掉給你看!feat.企鵝
https://youtu.be/trIwfjZJwPg
【全台灣最帥游泳教練】錯了就脫一件!六塊肌超帥猛男「只剩一條褲褲」feat.Yilianboy
https://youtu.be/Ow9AabpLV2c
【減肥列車】教練脫到剩一包內褲!在家「3個動作」教你練出腹肌!feat.威利教練https://youtu.be/g6Fu4e--AIg
【一年瘦45公斤】人生最後一次減肥,關韶文長期抗戰成功! feat.朱姐
https://youtu.be/lvZBOiujrW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bmi正常減肥 在 KIMIK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第二週/ 開始消腫 #KimiBarre美型棒30日減肥企劃
「泡芙人」應該是大部分亞洲人最常面臨的問題,一般我們大多數人身高體重都在正常範圍內,常年體重維持在一定數字,上下不會超過3公斤,那所謂的「泡芙人」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呢?從這集(第二周精華片段)來看看KK老師的精準分析~
📌什麼叫做「泡芙人」?
說自己胖,卻會被旁邊的人說虛偽!如果說自己不胖,又會有人覺得你沒有自知之明,泡芙人的困擾就在於,久久沒見的親友,一看到你就說:「是不是又胖啦?要注意飲食囉!」但當你喊著要減肥的時候,身邊常常見到你的朋友又會說:「你那麼瘦,是要減什麼啦!」這時你內心是不是想要吶喊:「到底該怎麼辦?」KIMIKO老師說:「在胖子與瘦子之間,還有一大群人,這群人的困擾就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肥肉』。」鬆弛、沒有彈性、也沒有線條的身材,這就是傳說中的「泡芙人」,英文稱之為「Skinny Fat」,更具體的解析有下面2點:
1.BMI值在正常範圍內,體重正常或偏輕的人,事實上身體肌肉量少得可憐,脂肪佔據身體很大一部分,又叫做「瘦胖子」。
2.體重相近,但體型差異會很大,也就是「土雞跟肉雞」的差別(這比喻太精闢惹~一看秒懂) !
📌泡芙人的健康隱患
除掉脫衣美不美的外觀審美,泡芙人其實藏有隱性的健康憂患,因為通常泡芙人生活、飲食、運動習慣不夠好,所以內臟脂肪指數非常高,這也是KIMIKO老師平日最常強調,大家一定要很清楚自己身體的兩個數據:體脂&內臟脂肪,當內臟脂肪持續堆積,會增加高血壓、高血糖、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中風等患病的風險會被拉高,而且新陳代謝很容易出問題。KIMIKO老師強調:「所以泡芙人因上述原因導致死亡的風險,會比其他族群來得高,甚至有可能比肥胖的人更短命。」(為什麼肥胖者反而可能能活得比較久?詳細說明請見Day6直播影片)
✰ 一起美型運動
IG ⌤https://bit.ly/2xNEn0I / https://bit.ly/2xSJrRs
FB ⌤https://bit.ly/3gBS5YC
官網 ⌤ https://bit.ly/34E1pUO
✰ 來找我玩
IG ⌤ https://bit.ly/34roQ3C
FB ⌤ https://www.facebook.com/Dancekimiko
微博 ⌤ https://weibo.com/u/1639530957
Podcast OK便利店⌤https://linktr.ee/DanceKIMIKO
#KIMIKO #KIMIKOstudio #KimiBarre美型運動#KimiBarre美型棒 #美型運動 #美型棒
bmi正常減肥 在 Grand Beauty 大醫美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對、也不對。BMI中文稱為「身體質量指數」,公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舉例來說,如果你體重50公斤,身高1.6米,則BMI是50除以1.6再除以1.6= 19.5 。以前醫學研究肥胖相關問題都是以BMI最依據。但是最近幾年發現,腰圍才是預測健康最好的依據。為什麼?健美先生和肌肉鍛鍊得很好的人,體重很重,BMI都超標,但是健康反而很好,反之,BMI正常的人,如果腰圍過粗,死亡率反而是一般人的兩倍,所以,腰圍才是評估肥胖、預測健康的好指標,當然現在還有腰臀圍比,不過這個稍複雜,只要記住,男性腰圍沒超過90公分,女相腰圍沒超過80公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