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中,密室與密室們的產地如何設計】(1)暴風雨山莊密室
小時候總覺得,能夠航海出行是件浪漫的事,直到發現自己,不僅會暈車暈船,還會暈平地,連聞到機油都受不了就放下了這夢想。
不過,如果幻想一下,當《海賊王》中的軟Q草帽男一行人,穿越神秘百慕達三角,來到了推理小說中的孤島,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事實上,所謂「月黑風高殺人夜,蟲鳴蛙叫賊盜天」的情境氛圍,簡直是這個詭計-我們稱「孤島模式或暴風雨山莊密室」的必備。
精確來說,是一群人為共同目的來到一地,但此地卻因緣際會基於天災人禍等各項邏輯合理原因,與外阻絕斷訊,並有人開始死去。
弔詭的是,死去方式有時類似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被標示出的人,將依順序面見死神,成為黃泉國度的子民,並再也回不去。
從暴風/雨/雪/雹強烈的自然氣候變化,落石/坍崩/車禍/地震等交通阻塞,或過往歷史遺跡留存空間(避難防空洞或東郊皇陵)等。
加上不知從何而來,而且命中率百分百的死亡預告-不管是日記紙條、塗鴉壁畫、刻繪指標等作法,都讓群聚密室的眾人陷入恐慌。
且有時還會搭配「眾目睽睽的特殊節慶/遊戲/比賽/活動」的謀殺,使得事件更添幾分有,民俗宗教/神鬼傳說/地方歷史的神秘色彩。
但說穿了,還不是幕後有人策劃,才有類似蘇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參賽者生存的淘汰賽。
記得在莎士比亞名劇《暴風雨》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是這麼說的:「凡是過去,皆為序章」(Where of what's past is prologue)。
暫時不管這句話意義是指「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的放下過去,展望未來;或過去作為現在及未來的基礎。
其實在這,都可以雙關暴風雨山莊密室謎團為註腳,因為一切都與不為人知過去(或說歷史)有關,這才是謎團設計最關鍵的地方。
這樣詭影幢幢,困鎖愁島的失措驚慌,最後導致等同巫蠱生成方式的大逃殺,最終都來自於,一種追溯過往的復仇計畫或替天行道。
只是說,這暗中策劃的幕後之人,是如何利用「看起來不像真凶」來「密室脫逃」?這往往會與外表、容貌、職業、地位等相關。
常見有顏質擔當之人正闇黑系、兒童/侏儒症外表,或性別s/he的錯淆,還有一種是用人品/職業擔當的說服力來詐死,排除嫌疑脫逃。
所以常見神父醫師教師等社會地位受人尊崇的對象,想想有一天鄧不利多校長找你說,他要詐死以查明真相,你願不願意配合幫忙?
這匠心自然是由世界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開始創意承傳。
不過到了後世,雖有諸多改版變化,叫人眼花繚亂,但大抵基本結構與翻轉意外,都是差不多一樣的,只是在這個時候,創意匠心與文筆的描摹功力,就會立馬分出高下了。
如葛蕾琴.邁克尼爾(Gretchen McNeil)《殺戮島》(Ten)號稱YA版《一個都不留》-青少年女荒島別墅開趴,結果樂極生悲大逃殺。
另有一種暴風雨山莊密室乍看簡單,設計上卻較為多元複雜,往往會與座落在某島嶼上的建築(別墅山莊或精神病院)有關;偵探為了尋找消失或下落不明的女孩,必須解開密室有什麼消失的謎團。
可乍看Mission Impossible的密室脫逃,可能不過是妄想出來的目標對象-因為偵探他本人在內飽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所擾,在外則苦於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口述記憶不可相信的網。
經典代表就是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隔離島》(Shutter Island);後世則有時晨跟《隔離島》長得很像的《鏡獄島事件》。
一是一直環繞國家集體與個人生命的悲傷,盤旋不斷,後與精神病患及醫師的內外包夾,不知道認知的世界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妄想。
一則另設消失密室的凶器、鏡獄島迷宮、無頭屍案,還有「尋找消失女孩」外,彷彿穿越重生,醒來卻失憶的女子恐慌來雙線混淆。
但相比《隔離島》人體實驗想像(?)的器官買賣,及鏡像原理對稱的迷宮暗道,人物密室逃脫驚慌倒是與費策克的《病人》較為類仿。
較單純但也很好看且各具風采的暴風雨山莊密室謎團,也有作家林斯諺《雨夜送葬曲》或文善《你想殺死老闆嗎?(我們做了)》。
以雨字作為建築本體設計的雨夜莊,卻悄悄成為命運之神掌中,世代悲劇、因果輪迴的不祥;一則男版「麻雀變鳳凰」的命運翻轉,卻透露出關於勞資雙方、誰的名字與認知世界的全貌,都是假象。
至今看過最神奇的暴風雨山莊密室,則非今村昌弘《屍人莊殺人事件》莫屬,竟然異想天開的以病毒感染的屍人環繞來營造密室。
那檔案信件紙條,兇手是人非人的推敲,不僅在密室殺人的詭計上新添風貌,峰迴路轉的劇情陡峭中,更充滿多元混搭的驚喜感。
或許最後我們可以這樣想,從隔離島嶼、別墅山莊、高樓大廈、火車廂房、避難洞穴、精神病院,或真正名符其實的一個密室空間。
只要是一個能出產密室空間的密室空間,或者乍看是密室空間(但實際不是)就能是個密室,沒有什麼分別。
詩曰有云:春城無處不飛花,但人的世界,也存在無處不可為密室的所在吧,至少從表面看來,那應該是個密室的。
警語:本文僅適用於推理小說的密室設定分析,不可作為現實任何模仿與犯罪的途徑與目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六個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原來我們唱了那麼多年竟然不知道, HenHenTV奇異世界 十個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Hmv2udty8 前五名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Srvn...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的推薦目錄:
- 關於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Fran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心得]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雷) -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戲劇通- 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英劇) 三集 ... 的評價
- 關於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英音朗读+精读讲解】经典悬疑小说《无人生还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中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 ... 的評價
- 關於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中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 ... 的評價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筷之怪談與它們的產地:生活中常見的筷,如何成為跨時空地域恐怖怪談的重心──《筷:怪談競演奇物語》
#防疫囤貨的話這本先買起來
首先要說《筷:怪談競演奇物語》這本書非常特別,讀完也讓人覺得萬分驚艷,此書由臺港日五位作家-三津田信三、薛西斯、夜透紫、瀟湘神與陳浩基協力完成,分別為〈筷子大人〉、〈珊瑚之骨〉、〈咒網之魚〉、〈鱷魚之夢〉與〈亥豕魯魚〉五篇物語奇譚,前三章各章獨立,但第四與第五的收攏迴旋,竟將具有共同要素的故事接龍,推向一種異文卻同聲相和的餘韻繞樑,相當不可思議。
據書末後記指出,編輯的企劃過程,曾針對這樣「共創」概念的故事接龍,歷經池水生波瀾的幾度思考籌謀,最終拍版定案為,將具有文化共通性、生活日常常見的「筷子」,作為跨時空地域恐怖怪談的連接橋樑,並在「和筷子有關的怪談/都市傳說」與「左手上有魚形痕跡的人」的前提上,由五位作者各自發揮:
〈筷子大人〉以三津田信三所專擅,生活日常常見民俗儀式及其文化內蘊(如作家三部曲的《忌館》、《蛇棺葬》與《百蛇堂》應用喪葬禮儀相關),開展聲音畫面同步的驚悚怪談,筷箸儀式的許願與執行,自有其得利與風險。
劇情彩蛋更略有些世界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larissa)《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的趣味-眾人共同來到一地(夢境),卻是暴風雨山莊密室與眾人一一死去,並伴隨象徵物事(筷)數目遞減的懸疑。
第二的〈珊瑚之骨〉則是最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少年少女從校園惡作劇與好奇心牽引出來的緣分,圍繞著銀鍊繫結的珊瑚筷展開,但為追索這神秘珊瑚筷的謎團,卻更牽連出鮮為人知的信仰與錯綜複雜的關係網。
故事一結解,一結又為此相連,最終由晶亮淡藍的薄荷糖與魚胎記形狀,串結為相遇不相識的難過憂傷,一貫具有薛西斯筆下,精巧華麗字句的雕琢,卻是若隱若現男女戀愛發展的對峙張力與結局的迂迴惆悵之感。
〈咒網之魚〉是從香港陰森可怖的「新娘潭傳說」出發,結合現今網路世代與資訊平臺競放的特點,為追流量屢出怪招的想法,最終卻導致,所謂的妖魔鬼怪,不過是人心、人性與人之所行的顯影,及因果報應屢試不爽的業障循環。
不得不說,夜透紫相當能掌握流行趨勢入題為材,並於書面呈現生動的畫面變化,不過最叫人驚詫的是,本以為層層遞進即將撥雲見日的推理謎團,曲折迂迴過後,卻又迎來另一次的逆轉,叫人心頭一跳。
〈鱷魚之夢〉是以鱷魚吞噬城市的意象,隱喻象徵被沉入水底,封藏不可揭露的過去與秘密,命運二字的機關安排,叫人不禁想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是否都朝向同一個方向前進。
也曾在臺灣作家合著《華麗島軼聞:鍵》的故事接龍中,彈奏出劇情迴轉高低音的瀟湘神,此次則以性別差別待遇被歧視霸凌的天涯淪落女,回望過去的記憶與現在時式的謎團追尋,做了相當有社會寫實意義的漂亮結尾。
最後的〈亥豕魯魚〉則可說是叫人拍案叫絕!畢竟在第四則短篇,瀟湘神貌似已然將故事與謎團收尾,讀者在翻頁之前,實在難以想像最末將如何開展收結。
不過不愧是超強的推理小說家陳浩基,從〈亥豕魯魚〉不知題名為何意的標題,娓娓講述一見鍾情的戀愛禁忌,如何演變成重大傷亡,繼而峰迴路轉,死生契闊又起死回生的命運安排,都將在關鍵珊瑚筷、那古董失物的犯罪中找到答案。
特別有趣的是,解謎過程裡,資料翻查暨翻案的範疇無限大-不管是神話、歷史,或生命一樁懸案各自表述的觀察,乍讀以為是另開新篇的寫法,讀到最後,竟是收攏全書,迴旋呼應的銜尾蛇圓環,環環相扣,絲絲入扣,讀完由衷佩服。另外要補充的是,其實故事接龍這一文體,自有其特殊性。
若以十四世紀英國文學之父喬叟(Geoffrey Chaucer)最名聞遐邇的《坎特伯利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為例,這些意欲前往坎特伯利聖地朝聖的旅人,為共同目的來到一地,單篇獨立故事各具階級身份視域的差異,無意間奠定故事串故事,或故事與故事彼此相連相繫的形式,可說是最能體現時代階級序列差異與社會生活風貌的作品。
這樣的形式經後世轉衍承繼,開枝散葉,也競演綻放為各具特色的作品內裏,如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結合臺灣妖怪與現時島聞的《說妖》二卷,以「說妖」儀式傳說,聚集了八個社會角色各異,窮途末路的人共同出現在一個謎樣的異度空間裡,開始分述故事、召喚妖怪前行,更與人愛恨嗔痴導致的因果業障脫離不了干係,這是比較接近《筷》神秘儀式出發推動故事的設計。
而臺灣小說家們合著的《華麗島軼聞:鍵》則是關注30年代至戰後初,歷史文學民俗與信仰的故事接龍,與《筷》同樣,都是不同作者在具有部分共通的前提下,一同前來切題的小說展演,以此各有專擅又各異其趣地,串起了臺灣日治時期藝文界,妖怪物語、百合絕戀、耽美BL、懸疑推理與純文學的虛實相間。
另外,在如今暢銷書市排行榜上,也常見有解憂雜貨店、深夜食堂、山茶花文具店、三島屋等熱賣作品-由一個定點的特殊職性,人與人貫連相繫,然後生命故事串生命故事,故事與故事間,甚至彼此迴旋呼應,鏡映社會寫實與生命歷經,或許這也可以被視為,在3C產品盛行,人與人之間疏離產生反作用力?
以上諸多,都可看出故事接龍,這個作為一種可標誌時代特色風情或人類生活樣貌印記的文體,現正以蓬勃的朝氣,千變萬化之形,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主要介紹書目
三津田信三, 薛西斯, 夜透紫, 瀟湘神, 陳浩基《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臺北:獨步文化,2020。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6468?sloc=main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界暢銷小說公式】一個都不留的結構佈局與衍生變化
#那些年一起大逃殺的地方 #暴風雨山莊與命中註定死亡
#有雷慎入
之前曾簡單介紹過暴風雨山莊密室加上命中註定死亡筆記的結構佈局如何設計,不過歸本溯源世界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larissa)《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的作品內容,其實尚有諸多的特點被承襲沿用。
精確來說,此類故事發展劇情先後,往往都是由航向未知的定點始,可無論開頭有無偵探(們)彼此互動,這些人們為共同目的來到一地,都是因為收到邀約、委託或要參加活動。
接續而下便是眾人耳熟能詳的-各項交通渠道盡皆斷絕,然後隱含有死亡預告的歌謠文字,或書面紙條各種形式,搭配象徵物事,如瓷人、玩偶與記號等,與死去之人一一對應。
在這個驚悚的過程中,人們的關係,會出現小團體分分合合的曖昧變化,並常有人性陰暗內裏的情緒與行舉來加深恐怖氣息,如歇斯底里、焦慮恐慌、相互殘殺或彼此懷疑等,可問題是,真兇就在其中的懸疑,卻早已經由詐死來排除嫌疑。
最終由這樣類似蠱毒生成方式(群聚倖存)的消去法,最後將直指眾人不為人知的過去作為謎團真相,如犯罪、霸凌、情愛、血緣、權鬥等,作為事件的因果業障。
值得一提的是,有時凶殺命案的現場,會包裝在民俗宗教、神話鬼怪或事件傳說的外衣下作為掩蓋,又回到原本的死亡預告與象徵作為循環。
這些作品,某種程度上,或許都可以說是有部分受到阿嘉莎.克莉絲蒂《一個都不留》的影響,畢竟即便雨後春筍增長的衍生變化,但處理題材的方向與劇情轉圜,基本上都頗有些相像,不能夠全都歸諸於人集體潛意識的共同開發。不過,內建公式雖同,各個作品表現卻不一樣。
舉例來說,葛蕾琴.邁克尼爾(Gretchen McNeil)《殺戮島》(Ten)。本書設定較為接近YA小說,故事大抵是一群青少女隱匿父母不讓知道,共同前往荒島別墅,意欲狂歡作樂卻斷訊封閉,一一陷入暴風雨山莊與命中註定死亡的絕命奔竄。只有充滿暗示卻不知所云的DVD與接踵而來的紅漆記號,可以破解謎團,是以也有人認為這是YA版的《一個都不留》。
但或許也是因為此書青春YA的設定,是以讀者年齡層及人物設定上,除一般推理常見本有的病態人格以外,尚還有諸多中二白目的屁孩舉動,還有過度重視同性友誼遠勝愛情的年齡特色設定,整體而言的情誼鍵結顯得薄弱無力,劇情發展處也有諸多不合理。
★一般成人推理的人設設定,往往是男女之間愛到卡慘死,不敢相信任何人的異性情誼為重居多,同性情誼為重的話,則是在平行雙女彼此追尋的平行推理中,較為常見。
不過若說葛蕾琴.邁克尼爾《殺戮島》同題相競的類比作品-萊利.塞傑(Riley Sager)《最後的女孩》(Final Girls),倒是顯得後者文字細膩綿密,關係層層遞進,且更顯創意了。
同是青春洋溢少男少女,沒事跑去鳥不生蛋鬼地方開Party,《最後的女孩》以時下最流行的結構佈局:現在(C-D)過去(A-B)雙線並進,一女繞二男,情感糾葛引發殺機的雙面謎情,還有你的名字不是你的名字,使得那定點遭遇屠殺的倖存女,在媒體聚焦,緊咬不放的黏膩裡,串起三件不知是否彼此相互關連的凶殺之謎,著實刺激。
烘焙女子的新生療癒C—————D (今)
慘案現場的屠殺之謎A—————B(昔)
另外,若是提及暴風雨山莊密室典型,加上一座島嶼的封閉,就不能不提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隔離島》(Shutter Island)。
本書以1954年美國兩位聯邦執法官做為偵探,前來負責關押重大危險罪犯精神病院的島嶼,調查密室消失的女孩(同時也是窮凶惡極女罪犯)脫逃之謎。
調查過程中,偵探在內不時飽受過往參戰血腥與懷想逝去妻子的回憶所侵襲,在外則苦於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與精神病人的口述記憶不可相信,最後只能絕望的在多重可能的多重組合裡,陷入迷離。
可是,後世時晨的《鏡獄島事件》也與此書類仿相近。
《鏡獄島事件》以受託前來調查的數學家&小說家,吊兒郎噹的一搭一唱,與彷彿重生穿越醒來的失憶女子兩線並述,需得在關押重大罪犯的精神病院(亦即鏡獄島),破解出消失女孩的謎蹤與密室殺人凶器卻又不見的謎團。
兩者同以偵探們啟航向島,島上卻是關押重大犯罪精神病患的惡名昭彰,需得面對暴風雨山莊密室的隔離封閉、密室殺人與消失女孩等謎團。
只不過《鏡獄島事件》還另添了他型的密室謀殺與無頭屍案,還有相比《隔離島》人體實驗想像(?)的器官買賣,以及鏡像原理對稱的迷宮暗道等。
特別有趣的是,要在撲朔迷離、驚險萬分的精神病院裡脫逃,又會讓人另想到德國心理驚悚天王費策克《病人》-為求愛子失蹤真相,混入精神病院尋求線索卻反而深陷其中的窘迫,雖沒有島,卻仍是在精神病院與病人中兜轉。
除了想到楊建東《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實錄揭露後的問號-當有朝一日入了精神病院,又有誰人夠說我們自己是正常?也想知道,難道世界推理的菜餚就是用幾個相同的題(食)材在變化嗎?
可是關於變化,如果說所謂的「密室」,其實可任意的進行替換取代,除了閱讀情境上的感受外,(密室)效果一樣,沒什麼不同。
那麼關於隔離島嶼、精神病院、別墅山莊、大廈高樓、火車廂房等,甚至只要是一個能成就密閉空間的空間就夠,那其實也不必太計較所謂的密室是怎樣的密室了?
所以,也才會有如今村昌弘《屍人莊殺人事件》,這樣結合《屍速列車》屍人風暴成就暴風雨山莊的設定吧。
本書以號稱「福爾摩斯」的大學生偵探及其助手,偕同一位國色天香的美少女偵探,一探神秘合宿別墅的謎團。
乍讀以為可能是個暴風雨山莊的謀殺,即將迎來命中註定的死亡,孰不知故事劇情一轉,不知何人、不知何處來的感染與屍人奇譚,將使為共同目的來到此處的人們,陷入恐慌。
不知緣由的命案、鬼影幢幢的檔案,恐嚇信件的來到,還有後續混淆偵察方向的紙條,兇手究竟是人非人的推敲,不僅在密室殺人的詭計上新添風貌,峰迴路轉的劇情陡峭中,更充滿多元混搭的驚喜感。
但仔細一瞧,一些結構佈局的脈絡,仍是有志一同的共通,非常奇妙啊~
參考書目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larissa)《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臺北:遠流,2010。
今村昌弘《屍人莊殺人事件》,臺北:獨步文化,2019。
橫溝正史《惡靈島》,臺北:獨步文化,2016。
葛蕾琴.邁克尼爾(Gretchen McNeil)《殺戮島》(Ten),臺北:臉譜,2013。
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隔離島》(Shutter Island),臺北:臉譜,2013。
時晨《鏡獄島事件》,臺北:印刻,2018。
萊利.塞傑(Riley Sager)《最後的女孩》(Final Girls),臺北:皇冠,2018。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六個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原來我們唱了那麼多年竟然不知道, HenHenTV奇異世界
十個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Hmv2udty8
前五名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SrvnNh6As&t=4s
五個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POVHDIL4k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從小都有聽一些童謠長大吧~其實那時那裡會知道童謠的歌詞真實意思呢!我們都是跟住童謠的旋律在唱,好像是这一首:小宝宝,吃蛋糕,饭仔mam mam 叔叔餵到。。。。
, 或者是: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等等的童謠,你確定你真的明白他的意思?
今天我們就來說六個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为什么是六個?!!!因为我没时间做够十個!
6倫敦橋倒塌下來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大家都有玩過這個遊戲和唱過這首歌吧?這橋建於1014年,英國國王為了抵抗丹麥的入侵而燒毀了這條橋,在1091年被暴風雨摧毀,然後在重建,在1136年被燒毀。然後就開始建石橋,上面那時是有商店,屋子,教堂等等,但是在1212發生了一場大火,它是從石橋的兩端燒起,結果燒死了3000多人,也有一個傳說就是有人提倡人柱,就是把小孩子活埋在基石下面,就可以穩固橋不會再倒塌。
5. 十個小黑人 ten little Indians
Ten little nigger boys went out to dine;
十個小黑人出外用膳;
One choked his little 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ine.
一個噎死還剩九個。
Nine little nigger boys sat up very late;
九個小黑人熬夜到很晚;
One overslept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eight.
一個睡過頭還剩八個。
Eight little nigger boys travelling in Devon;
八個小黑人在到丹文遊玩;
One said he'd stay there, and then there were seven.
一個說要留在那兒還剩七個。
Seven little nigger boys chopping up sticks;
七個小黑人在砍柴;
One chopped himself in half, and then there were six.
一個把自己砍成兩半還剩六個。
Six little nigger boys playing with a hive;
六個小黑人玩蜂窩;
A bumble-bee stung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five.
一隻黃蜂叮住一個還剩五個。
Five little nigger boys going in for law;
五個小黑人進入法院;
One got in chancery, and then there were four.
一個被留下還剩四個。
Four little nigger boys going out to sea;
四個小黑人到海邊;
A red herring swallowed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three.
一條紅鯡魚吞下一個還剩三個。
Three little nigger boys walking in the Zoo;
三個小黑人走進動物園裡;
A big bear bugged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two.
一隻大熊抓走一個還剩兩個。
Two little nigger boys sitting in the sun;
兩個小黑人坐在太陽下;
One got frizzled up, and then there was one.
一個熱死只剩一個。
One little nigger boy living all alone;
一個小黑人覺得好寂寞;
He got married,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He went and hanged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他結婚後一個也不剩。
他上吊後一個也不剩。
在歌詞裡面十個小黑人,最後一個也不剩。
這首歌詞原版是的小黑人nigger,過後被譯為小印第安人(nigger是非常帶有種族歧視的字眼)
到最後一個小黑人他覺得很寂寞,就自己上吊自殺了,過後因為覺得不適合兒童而改成結婚。而這首童謠也因為這黑暗的歌詞而被改成推理小說(無人生還 and then They Were None)大家可以去找這本書看看。而過後因為太過有種族歧視的意思在裡面而被改成現在的那首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Indians。。。
4. 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莉淇波登拿了斧頭)
這首歌聽起來已經是毛骨悚然的,裡面的歌詞更是恐怖。它的歌詞如下:
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莉琪波登拿起斧头
and gave her mother forty whacks. 劈了妈妈四十下
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 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she gave her father forty-one. 又砍了爸爸四十一下。
这首童谣来自一个真人真事。在1892,一名美國银行家银行家安德鲁波登(Andrew Borden)被他33 岁的女儿莉兹波登(Lizzie Borden)发现用斧头砍死在屋内,之后莉兹的继母又被发现被斧头砍死在二楼。聽說是她殺了繼母過後被她爸爸發現而順手也殺了他爸爸。
但是最後她lizzie borden被法官判无罪释放,再次引起舆论哗然。所以才有了這首歌,但現在有哪一個媽媽會叫自己的女兒唱這首歌啊?
3. There is a crooked man
這首歌謠源自英國王室(Stuart)時期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
彎腰曲背的男人是指蘇格蘭將軍亞歷山大‧萊斯利(General Sir Alexander Leslie)。
這位將軍代表蘇格蘭,與英格蘭簽訂宗教及政治上的和平協約,「。. 但是其實crooked可以解釋為神經病患看這個世界也是扭曲的,在黑暗時期很多人因此而發瘋!這首歌也因為這樣而被納入在Conjuring 2電影裡面
2. Three blind mice 三隻瞎老鼠
Three blind mice, three blind mice. 三隻盲鼠,三隻盲鼠
See how they run, see how they run. 看牠們竄,看牠們竄
They all ran after the farmer's wife, 牠們全都追農夫老婆跑
Who cut off their tails with a carving knife 她用切肉刀斬掉牠們尾巴
Did you ever see such a sight in your life 你這輩子是否看過這奇觀
As three blind mice? 三隻盲鼠的奇觀
16世紀正是歐洲宗教革命時期,雖然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提倡基督新教,但他女兒瑪莉皇后卻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舊教)。她非常排斥新教,殺了很多基督教徒,因為這樣她也稱之為血腥瑪莉(Blood Mary)。
那三隻老鼠「three mice」是指三名堅守新教信條的貴族,他們因為信奉新教,因此被冠上「密謀抗后」的罪名處刑。
但是和童謠唱的不一樣,瑪莉皇后沒有將他們分屍,而是將他們活活燒死
1. 杜樹記裡面的 My mother has killed me我的媽媽殺了我
My mother has killed me, 我的媽媽殺了我,
My father is eating me, 我的爸爸在吃我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sit under the table, 我的兄弟姊妹坐在餐桌底
Picking up my bones, And they bury them, 撿起我的骨頭,埋了它們,
under the cold marble stones。埋到冰冷的石碑下
這個童謠是源自格林童話The Juniper Tree 杜樹記,那種血腥黑暗的原版故事為:故事描述一名小男孩,被狠心的繼母殺害,並將屍體煮成肉湯 ,當作爸爸的晚餐;小男孩的妹妹傷心欲絕,於是將爸爸吃剩的哥哥的骨頭,拿到杜松樹 下埋葬,沒想到小男孩化身為小鳥,並藉由美妙的歌聲取得三樣東西,回家殺掉繼母。
西方國家和東方國家對於死亡的態度從童謠就可以看得出來,東方國家比較避忌談論這個話題而西方國家從小就直接和兒童灌輸死亡的觀念,但無論如何,教導兒女如何做人處事,黑白分明是比考試考滿分更重要。
今天我們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記得按讚和分享給你的朋友看。大家還有什麼主題是想看的?也歡迎大家留言給我,我會試下做的。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Fran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文藻外語大學專科部第44屆英文科畢業公演
[絕命童謠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改編自英國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暢銷小說『一個都不留』
Adapted form Agatha Christie's novel
"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請注意]
此影片為作者自行製作,與戲劇有若干不同之處
影片中人物出現順序僅為隨機安排
並非劇中真正的死亡順序
[演出資訊]
日期:10月23日(三)
地點:化雨堂
午場 ─ 15:00入場 15:30 開演
晚場 ─ 19:00入場 19:30 開演
原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d3hLpEIWc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戲劇通- 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英劇) 三集 ... 的必吃
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英劇) 三集迷你劇《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根據Agatha Christie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發生在1939年,10個陌生人應邀 ... ... <看更多>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英音朗读+精读讲解】经典悬疑小说《无人生还 ... - YouTube 的必吃

【英音朗读+精读讲解】经典悬疑 小说 《无人生还》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第一章Part 1|有声读物|英语阅读|英语词汇|英语语法|FanfaniShare. ... <看更多>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 在 [心得]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雷) - 看板EAseries 的必吃
<無音樂好讀網誌版>
https://tsukadagoseki.pixnet.net/blog/post/207523804
第一次在這邊發文,請多多指教!!
這是部氣氛製造很棒,看了以後就會想要趕快把他看完的迷你影集!
<無雷認真心得>
雖然說是影集,但他只有三集,每集各一個小時,果然是迷你影集!
演員陣容很厲害,
除了認真擔任其中顏值最高的Aidan Turner外,
其他像是<諾亞方舟>中演出哥哥Shem的Douglas Booth、
<冰與火之歌>演出泰溫的Charles Dance、
<環太平洋>演出霍爾曼博士的Burn Gorman、
<侏儸紀公園>演出艾倫博士的Sam Neill,
甚至還有根本認不出來在影集<黑帆>演出Captain Flint的Toby Stephens
(帥氣程度差有夠多XDDD),
而劇情就是根據著名的英國推理小說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改編,
中文翻譯有<無人生還>或<一個都不留>,
這本書被認為是歷史上成就最高的推理小說之一,
以前曾經拍過電影甚至是改編成舞台劇,
但說實在話,我看之前沒有看過這部作品,所以不知道他原來文字的精采程度如何,
至少在我看完影集後,已經去圖書館預約了這本小說,
而且我才知道原來很多電影都是改編自他的作品!!!!(顯示為孤陋寡聞)
阿加莎的身平跟作品可以參考維基:https://goo.gl/Jj41Jl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有著非常引人入勝的劇情,
而影集氣氛的營造非常棒,雖然有幾幕像鬼片,
片長不算長,當做是一部大概三個小時的電影,一鼓作氣得把他看完很過癮。
不過如果你不愛BBC影集的步調(通常BBC的步調會慢一點),可能要有點心理準備,
他會拍攝很多場景希望帶領觀眾進入影集的時空與氣氛中,
但該給粉絲的福利一點也沒少,可以看到顏值最高的Adian他的好身材(重點請劃線),
總之是部有著吸引人劇情又有厲害演員的好影集,推薦給各位!
<有雷之最高顏值擔當很稱職心得>
其實我完全是為了Aidan Turner去看的,
Aidan在<哈比人>中演出帥氣矮人Kili後就陸續有注意他的作品,
像是前一部影集<Poldark>,裡面也是帥氣逼人,但我還沒看完(迷妹失職),
這部<一個也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中他的造型比較吸引我,
所以我就看了(好膚淺的理由),
總之,還好他這部造型很帥我才可以看到一部這麼有趣的影集,
劇情方面,不知道他有沒有完全按照小說的劇情走,
但至少對照維基百科看起來是還算規規矩矩,
八個原本素不相識的人被U·N·歐文夫婦邀請到德文郡沿海的士兵島,
到了島上後,只有管家夫婦接待了他們,主人卻沒有到,
然後在別墅內的每間房間牆上發現一首兒歌(其實比較像是打油詩?!),
講著10個士兵的故事,而一個一個士兵是如何消失,
劇中這八個不相識的人加上管家夫婦剛好是10位,
當天晚上就發生命案,之後就一位一位像是被行刑似的跟著歌謠內容被殺害,
而這十位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罪惡,每個人都有不堪過去,
有的像是鬼魅似的纏著,有的卻不被當作一回事,
跟著影集,會以為自己好像已經猜到了兇手是誰,
但下一秒又摸不著頭緒,看到最後才驚覺原來自以完全不適合當柯南或是金田一,
兇手居然是那位法官?!! 而法官是怎麼跟醫生做協議讓醫生宣布他死期?!
還是法官告訴醫生說要詐死才逃得過一切?!
影集裡這邊算是有點遺憾沒有說明白,通常像是柯南或是金田一,
他們不就是解說案情要花比較多篇幅嗎??!
還是原著小說也是這樣寫?! 阿~~~好想趕快拿到小說來看呀!!!!!!
不過後來想想,安排法官做為最後大魔王也不錯,
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知道的罪,大概除了菲利浦跟法官之外,
其他人都不承認他們所做的是錯事吧?!
也就是這層心魔讓他們每個人在這部作品中的表現都非常有趣,
而讓法官來做執行逞罰的正義者,或許也是一種隱喻,
這安排仔細想想,還蠻喜歡的!
接下來再換我花癡一下Aidan,
這傢伙的身材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甚至是他那腰內的梨渦,阿~哪有人男角的胸部比女角大的啦!!!!!!!
套一句朋友說的話,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變得如此火辣好嗎(沒有不好呀!!!!!)
不過不能只看Aidan,其實真的每個演員都演得很棒!!!!!
十個人中有三個演過<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
但真的最令我吃驚的還是飾演醫生的Toby Stephens
他在<黑帆Black Sail>裡有點帥過頭
看完<一個也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後,我相信他絕對是值得敬重的演技派,
因為醫生真的好孬好令人煩躁呀!!!!!!!!! 改天我要去把<黑帆>給補齊!!!!
對了~講到Toby Stephens,他還演過<007:誰與爭鋒>的反派,
我只能說他真心越老越有魅力!!!!!
好的,好像廢話太多了,
但重點還是回到這部迷你影集<一個也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真的是部有趣又很BBC的影集,
如果你像我一樣很喜歡BBC這種拍攝步調,又喜歡懸疑的劇情,
那就不能錯過這部迷你影集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165.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451808231.A.2E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