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吃】#蛋糕偵探:#台灣的日系法式甜點 La Vie BonBon | 「哈密瓜蛋糕」之謎 🍰
.
第一次進到微風南山,失落地從藍瓶咖啡的快閃店走出來時,見到了La Vie BonBon。在華美貴氣的百貨公司一角,柔和的燈光與佈置色調,襯托著這個甜點品牌,名字下面還加上Japan,直擊我的日本魂。然後,在潔淨的玻璃櫃裡,我看見曾在大阪找尋多次的,整顆哈密瓜做的「哈密瓜蛋糕」。欣喜若狂。
.
▓ #整顆哈密瓜做的夢幻蛋糕
.
好幾次經過,都因為一片蛋糕價格高達230元台幣而退卻。終於在日前嚴正前往,仔細品嘗。這個蛋糕,以整個哈密瓜挖空果肉後,回填入海綿蛋糕,排入哈密瓜、奇異果、草莓等果物切片,並在之間填入較為輕盈的鮮奶油霜。整體品嚐起來「象徵性」意味比較濃厚,也就是說,食這款蛋糕的價值,來自於甜品設計與製作的功夫,還有食用時所體驗的美學:哈密瓜裡是蛋糕耶~
.
至於蛋糕好不好吃,我想應取決於哈密瓜的品質(外型、甜度、熟度),因此,在La Vie BonBon的google評價上,偶有負評如「#有發酵的酒味」、「#蛋糕濕黏」、「#太硬」、「#沒有混合起來的感覺」等,應該是源於哈密瓜本身的狀態是否恰好。
.
▓ #品牌故事之謎
.
不過在分析這款蛋糕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品牌行銷本身的「謎」。該品牌運用日系的想像,包裝法式甜點技法,但其實是一個台灣在地的品牌。例如在商標符號上增加「Japan」的字樣,或是在粉專網站的文案裡附上日文,當然「打造異國感」是一種增加象徵價值的行銷策略,也不為過。但在網路上就搜尋到各種網美、網紅、部落客各自表述說,「#來自日本的品牌」、「#來自東京的品牌」、甚至有「#大阪超高人氣蛋糕咖啡店」等描述,品牌之謎便誕生了。
.
根據網路文章、Google評論、官方網站、與甜點設計分析,我的推敲是,La Vie BonBon主要由一對夫妻經營,常被提到的「日本女生」應該是甜點師本人,在東京學習完法式甜點技法後,在台灣與先生一起創立品牌。可惜的是,整理資料後,卻總是無法得知這位「獲獎的日本甜點匠人」、「東京甜點藝術大師」,到底是誰。
.
▓ #來自大阪的哈密瓜蛋糕?
.
而主打的哈密瓜蛋糕,其實是模仿(或師承)位在大阪福島區的 #Growlevel(グローレベル)一店。該店以食物設計著名,大都以網購方式販售,而以整個水果做為造型的「水果蛋糕」(fruitofthecake)系列,在2018年時開始販售,絕品蛋糕「哈密瓜蛋糕」(メロンケーキ),在日本社群網站上掀起一陣旋風。東京的patisserie le-333也有類似的蛋糕,之前在「#嵐的大挑戰」(嵐にしやがれ)節目中,還與Growlevel起了一點商品爭議。
.
或許是因為蛋糕設計的概念類似,La Vie BonBon哈密瓜蛋糕,就可以說是一種令人嚮往的「#來自大阪的蛋糕」。
.
▓ #就做為一個台灣的厲害蛋糕店吧
.
其實,我覺得La Vie BonBon的風格濃厚,法式蛋糕設計漂亮精巧,口感與口味細緻且豐富,稍微貴的價格設定,也還算可以接受。只是這個品牌行銷、品牌故事上的策略做法,讓人覺得有點模糊。
.
我知道蠻多品牌都是如此經營「異國風」,例如「八月堂」等,提供日本想像無傷大雅,大膽地把實質連結展現出來,並以台灣在地脈絡作為基礎,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文化創意生產。東西做得好就不要害羞嘛,連很多日本食客都稱讚說,這是很美好的台灣蛋糕店呢~
-
🍈 #LaVieBonBo的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Laviebonbon/
🍈 #Growlevel的水果蛋糕:https://www.fruitofthecake.com/
🍈 #patisseriele_333的官網:https://patisserie_le-333.imachika.com/
|
#一切都是次級資料分析後的推測
#搞不好品牌有真正的故事
#如果有錯不要吉我
-
文字 | 李長潔
攝影 | 李長潔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growlevel 在 Mobile01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外觀是水果,但裡面可是用海綿蛋糕與慕斯製作的水果蛋糕,一刀切下其橫切面的視覺衝擊與豪華程度絕對是吸引目光的焦點👀🍰
那這麼厲害的蛋糕要去哪邊品嚐呢?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悅遊日本 #大阪 #水果蛋糕 #Mobil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