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井女帶你認識陶瓷 ▪️
第⼀次認識陶瓷,源⾃經典電影《Ghost》(⼈⿁情未了)。
好啦,我承認⾸次接觸的並非外語⽚《Ghost》,⽽是《家有囍事》內何⾥⽟和常歡的斷⼿指版本,好市井啊。
對⼩學的我來說,陶瓷,是甜蜜的oh my love my darling ,是兩個⼈摟在⼀起的活動。製成品是泥漿⾊,像周⼝店遺址發掘的⽂物。
後來跟⽗親到景德鎮旅遊,參觀了七七四⼗九個陶瓷博物館、古窯博覽 區、御窯廠、陶藝村後,才驚覺阿爺⽤的萬壽無彊杯原來已是陶瓷,陶瓷原來有顏⾊ (所以說⼈真的要多學習);拉坯師傅是⼀堆中年阿叔,從⼩學習這⾨專業的傳統⼯藝。
鏡頭⼀轉我長⼤了。
當年幫本⼈拙作畫插畫的女⽣幾年前成立了陶藝⼯作室,每次上去除了睡覺和飲飲食食,愚婦我也突然有機會近距離了解些關於陶瓷的⽪⽑。丫在三四歲時也曾上過⼯作室搓搓陶泥,造了⼈⽣第⼀隻⿂蛋碗 (就市井啊 ~其他⼩孩做茶杯);上個⽉曾帶她到賽⾺會藝術中⼼參加親⼦陶藝班造 了陶瓷碟 (還未拿回製成品)。
上次提過的藝發局 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除了有⼩誌製作, 另⼀有趣的項⽬就是「香港陶瓷藝術:⼯作室導覽及創作指導」。他們訪問了九位香港當代陶藝家介紹創作意念、陶瓷基礎技巧,為香港陶藝發展建立⼀個結合研究和學習的公開網上平台。
其中一集陶瓷藝術家工作室導覽短片訪問介紹藝術家⿈浩麟先⽣。誠實⾖沙包說⾸次看時我⿊⼈問號呀,那個像珊瑚礁的作品究竟是什麼?!?!......反覆看了兩次後,⼤概明⽩已做陶藝多年的他已不⽢⼼玩杯杯碟碟,⽽是加入不同的物料去讓任性的陶泥⾃由發揮。
🫖 陶瓷呢,就算⽤⼀樣的⽅式、顏⾊,因著⽔份溫度差異,每次從窯裡出來的作品都會不⼀樣。這種不確定性,就像⼈⽣啊。
上星期在中上環和⼤南街也⾒到有不同的陶藝⼯作室。活到老學到老,出⾯好熱,上網了解⼀下陶藝家,再找個⼯作坊去做⼀隻⾃⼰的陶瓷⼩碗⼩杯吧。
香港陶瓷藝術: 工作室導覽及創作指導 The Workshop Guide to Ceramics by Hong Kong Artists
https://bit.ly/2UWsUHF
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
https://www.artsgodigital.hk
#ArtsGoDigital #好學D_Learn #HKCeramics #香港陶瓷 #HKCeramicsArist #香港陶瓷藝術家 #HKCeramicsArtOnline
#香港陶瓷藝術網上平台 #HKceramicsstudiovisit
#香港陶瓷工作室訪談 #CeramicsGuide #陶瓷創作指南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rtsgodigital」的推薦目錄: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那火星來的據說是空姐。ah-y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以聲、畫記錄現場留下城市有趣一面」— 劉清華「碎屑地圖」 的評價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自選喪禮儀式寫歌肯定人生」鄧卓敏《休止禮》(虛擬版) 的評價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黃淑嫻facebook - Usist 的評價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舒伯特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artsgodigital 在 舒伯特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artsgodigital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特約企劃:心情唔好點算好?試下線上藝術Let it Go】https://bit.ly/2VWDb78
凡事都總有兩面,就好似「再見」兩個中文字,英文可以係「Letting Go」(道別)、亦都可以係「Carry On」(再次見面),就睇你點樣理解。
✨有兩位捉緊呢兩個睇落完全相反嘅概念,透過唔同數碼藝術形式增強公眾抗逆力,鼓勵大家樂觀面對生活,隨心說「再見」。
✨另一位策展人則透過三種不同方式,探討如何利用文化藝術,提高大眾對精神健康嘅認識,訓練內省及反思能力。
三位策展人都喺疫情下獲得 #香港藝術發展局「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嘅支持繼續創作,不如一齊Click入去睇下佢哋嘅分享?
香港藝術發展局推出「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資助68個藝術家或團體,進行數碼或虛擬創作嘅藝術項目。藝術作品範疇涵蓋舞蹈、戲劇、音樂、戲曲、文學、視覺藝術、電影及媒體藝術、跨界別藝術等,部分作品揉合線上及線下活動,讓觀眾能透過多種平台接觸藝術創作。
有關網站: www.artsgodigital.hk/
#藝術D平台 #ArtsGoDigital #ArtsGo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 #再見 #LettingGo #CarryOn #跨學科探索 #藝術與腦袋 #伍韶勁 #羅璧如 #王志勇
artsgodigital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特約企劃:疫下世代應該如何自處?藝術家和你探討「獨處的思想哲學」】https://bit.ly/3h3kOUR
疫情下的隔離日子,獨自居坐斗室之中,對你來說是孤獨、還是自在?
回望疫情爆發至今的一年多日子,所有社交活動一一煞停,足不出戶的日子裡,獨處時間多了,有人抵受不住孤獨的隔離感,亦有人隨心所欲、活得自在。
但無論你的情緒是喜是悲,我們總難以逃避,不得不去面對自己。也許我們可以在家中抗疫沉思時,一起沉浸在這三組藝術家的作品——《旅.神經》、《洪水來了,我一個人在台北》以及《城影築音》。這三個作品都是由 #香港藝術發展局 的「 @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 (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 」支持。在他們建構的藝術世界裡,思考創作者提出的人生詰問,發掘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香港藝術發展局推出「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資助68個藝術家或團體,進行數碼或虛擬創作的藝術項目,並於今年6月逐步於網上發佈。藝術作品範疇涵藝舞蹈、戲劇、音樂、戲曲、文學、視覺藝術、電影及媒體藝術、跨界別藝術等,部分作品揉合線上及線下活動,讓觀眾能透過多種平台接觸藝術創作。
有關網站: www.artsgodigital.hk/
#藝術D平台 #ArtsGoDigital #ArtsGo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 #旅神經 #洪水來了我一個人在台北 #城影築音
artsgodigital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rtsgodigital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rtsgodigital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rtsgodigital 在 「以聲、畫記錄現場留下城市有趣一面」— 劉清華「碎屑地圖」 的必吃
藝術D平台 # ArtsGoDigital # ArtsGo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 「以聲、畫記錄現場留下城市有趣一面」— 劉清華「碎屑地圖」. ... <看更多>
artsgodigital 在 「自選喪禮儀式寫歌肯定人生」鄧卓敏《休止禮》(虛擬版) 的必吃
藝術D平台 # ArtsGoDigital # ArtsGo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 「自選喪禮儀式寫歌肯定人生」鄧卓敏《休止禮》(虛擬版). ... <看更多>
artsgodigital 在 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 Home - Facebook 的必吃
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 3800 likes. 隨時隨地.藝術D Anytime. Anywhere. Arts Go Digital 緊貼消息.藝術D: @artsgodigital.hk (FB/IG/MeW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