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2021永續港市論壇」 分享高雄智慧港市策略構想新藍圖
今日代表市府參加「2021永續港市論壇」,誠摯感謝中山大學及臺灣港務公司聯手,憑藉高雄港榮獲國際港埠協會本年度世界最佳「韌性基礎設施港口」之契機,廣邀產官學界專家以視訊方式進行交流,也感謝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臺灣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與 Dr. Wooldrige from Cardiff University與我們分享揉合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所凝聚出的寶貴建言,為高雄港市合作、共生共榮,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與可能!
#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國家級計畫,用智慧科技帶動產業轉型
自蔡英文總統與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年初率各部會至高雄視察,刻由高雄市府積極擘畫推動的「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即以政策宣示將全力支持此一國家級計畫,預計於5年內投入上百億經費,分由中央經濟部、國發會、通傳會、交通部等主導,推動「智慧設施」、「新創基地」、「產業群聚」、「人才培育」、「園區開發」及「場域應用」等6項重點工作。
由中央、地方攜手合作的招商引資,將以以大帶小建置5G AIoT產業自主生態系,並落腳於亞洲新灣區—此一驅動高雄城市轉型的創新場域,將以下列策略積極推進,以打造高雄成為智慧城市南向輸出基地:
(1) 「智慧設施」:布建全國第一的智慧化5G專頻專網基礎建設,提供未來進駐的廠商最完整的5G環境,進行研發、測試與應用。高雄已超前部署,在4月獲得NCC核准於「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設置4.8-4.9GHz頻段之實驗研發專頻,成為全台首處由政府申請的專頻專網實驗區域,提供亞灣進駐企業進行4.8-4.9GHz頻段技術驗證。
(2) 「新創基地」:建置新創基地,提供獎勵補助,引進國際新創加速器,打造完整新創服務體系,扶植具有創新能力的團隊創業。
(3) 「產業群聚」:透過中央研發補助資源挹注,透過強化計畫在地性、共創新、技術性,吸引5G相關產業落腳高雄亞灣。
(4) 「人才培育」:建立人才培育基地,培養數位科技專長人才。
(5) 「園區開發」:開發「高雄軟體園區二期」,提供將近4.7萬坪產業進駐空間,另市府同步規劃「青年智慧住宅」,解決5G、AIoT、AR/VR等數位科技業者進駐及居住需求。
(6) 「場域應用」:在高雄展覽館、流行音樂中心、電競館、港埠旅運中心等重要場館進行各5G AIoT科技應用試驗,智慧科技深入民眾生活。
#高雄港榮獲2021世界港口永續計畫優勝港口,持續邁向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市府樂見高雄港近年來的多元經營策略,已將環境永續發展落實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自103年起持續推動迄今的「歐洲生態港 (Eco Port)」認證外,今年更藉著參與國際港埠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orts and Harbors, IAPH) 所辦理的 2021「世界港口永續計畫 (World Port Sustainability Program,WPSP)」競賽檢視成果,於6月24日榮獲—韌性基礎設施 (Resilient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分類優勝港口,顯見高雄港推動的環境保護工作,已深獲國際肯定。
身為台灣第一大港灣城市,高雄背負著發展重工業、基礎工業的城市宿命,也為此承擔各項汙染威脅。除透過舊港再生計畫,如棧貳庫、水花園、大港橋等設施的持續推展,銜接至光榮碼頭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舊港灣工業區的總圖、高雄展覽館等重大公共建設,高雄的改變,已是一項城市傳奇,然而除了交通、環境等硬體的提升外,市府有更宏大的企圖,透過亞洲新灣區5G AIoT產業聚落的逐漸成形,將能更加有力地扶持智慧科技及觀光休閒產業,高雄的港市合作,將在城市與港埠間的無間縫合中,再創新動能,也將為高雄開啟以科技軟實力躍上國際舞台的契機。
「5g帶動智慧交通技術與服務創新及產業發展補助計畫」的推薦目錄:
5g帶動智慧交通技術與服務創新及產業發展補助計畫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智慧城市浪潮席捲全球,台灣該如何智取未來?
#人口快速集中 #智慧城市成解藥
根據聯合國預估,2050年,全球有超過 70 %的人民居住在都市,為了舒緩人口快速集中的衝擊,各國致力於打造智慧城市;台灣近年來也透過「4G智慧寬頻應用城市補助計畫」、「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讓民眾生活有感,帶動智慧產業發展。
#改善城市生活品質三方向
首先是舒緩、解決快速都市化造成的交通擁塞與衍生問題,包括如何管理交通、智慧停車跟降低空汙等;
其次是平衡永續環境與經濟發展,包括以潔淨能源與電動車等應用降低汙染等;
最後,透過智慧科技造福城鄉的弱勢族群,例如老年人、幼童與居住在偏鄉的民眾,讓他們也可以輕鬆享受便利的生活。
#公私協力 #開放創新
智慧城市應用範疇極多且雜,為發揮最大效果,政府在規劃「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時,是透過公私協力(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與開放創新(Open Innovation)兩個模式推動智慧城市應用。
實際合作方式,則是以提供補助款、提供驗證場域、或者是由政府協助建置基礎建設以利後續智慧城市應用推動等三個方式為主。
例如,地方政府提供場域給智慧路燈業者驗證照明與衍生服務的可行性、或者是政府機關建立5G環境,提供開放介接環境,以利智慧創新服務的推動。
#294個團隊 #223個應用計畫 #32個國際輸出
「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自2018年推動至今,已吸引 294 個團隊於全台 22 個縣市政府執行 223 個應用計畫。
應用領域則含括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慧農業、智慧安全、智慧零售與智慧觀光等 8 個面向,成功協助 32 個產品服務輸出國際市場!
#由上而下 #由下而上
「創新服務類」(Top-down)計畫是由上而下,協助台灣產業在人工智慧、自駕車、5G與物聯網等領域的技術掌握度;
而地方政府也可以向經濟部工業局提需求規格,透過「地方創新類」(Bottom-up)計畫徵件。
例如,率先打造第一輛國產智慧巴士的「台灣智慧駕駛」,是藉由「創新服務類—智慧樂園自駕接駁車計畫」,驗證核心技術與累積實務經驗後,成功取得台北市政府發起的「地方創新類—信義路公車專用道自駕巴士計畫」,活絡台灣自駕車產業能量。
#改變思維與行動 #產業轉型升級 #提供有感的便利生活
「智慧城鄉計畫辦公室」將計畫執行成效總結成三點:
首先,是改變地方政府思維與行動,並成立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Smart City PMO)等專職單位規劃與推動相關建設;
其次是推升產業轉型與升級,期望能透過智慧城市建設推動產業的創新轉型,例如:寬緯科技透過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協助台灣養殖漁業轉型升級、中華電信透過數位科技串連種植與產銷作業以協助農業轉型等;
最後,提供民眾有感的便利生活,包括提供智慧路邊停車服務、偏鄉高齡智能照護服務等。
「展望未來,台灣政府將持續不斷的透過公私協力與開放創新的方式完善、深化智慧城鄉應用,藉此帶動新興產業發展,以及加速產業創新轉型能量。」
💁♀️更多天下雜誌精彩內容: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2886
5g帶動智慧交通技術與服務創新及產業發展補助計畫 在 許淑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針對遊覽車紓困補助近日又爆出爭議,當初交通部核發補助預算時,曾要求遊覽車公司領取薪資補助時不得裁員,但未規範不得減薪。近日收到陳情,由遊覽車公司聘請的司機遲遲無法領到公司的薪資補助給付,公司表示於疫情期間其並未減薪,故該補助應由公司領取,若遇司機爭取,公司則以該補助做為薪資發放,等同司機未獲得實質補助。更甚者,有的遊覽車公司近日將所領的薪資補助全部退回監理所,造成司機無法申請補助的情況,這顯示出紓困補助規劃的不完全,振興方案即將上路,期許相關部會能審慎思考補助規畫方式,不要再讓振興如紓困一樣,漏洞百出。
另5G產業的垂直應用在交通相關的創新示範場域及試驗是各國近期積極發展的項目之一,如自駕車的測試場域以及無人機於物流相關的測試。我國在去(107)年年底三讀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期望透過監理沙盒的機制,鬆綁相關法規的限制,搭配目前中央部會以及地方政府積極發展的交通創新應用示範場域,加速我國在交通相關創新智慧應用的發展。
交通部以「智慧運輸、智慧生活」為願景,於106年規劃推動4年30億元的「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106-109年),希望能發揮我國資通訊優勢,其中希望於2020年達成的目標如下(一)降低交通壅塞25%、汽機車肇事率20%。(二)提高公共運輸使用量10%、偏鄉地區公共運輸服務可及性20%。(三)創造關聯產業價值新台幣300億元。但是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的統計,汽機車肇事數量逐年提升,更遑論DRTS執行狀況不良,偏鄉地區交通的最後一哩路遲遲無法完成。交通部長去年宣布未來四年將斥資60億元,推動智慧運輸系統發展、聚焦在智慧交通數據資料技術、重點路網智慧化等六大議題,我們期許能帶動國家相關產業正向發展,並完成上述不足的狀況。
我國總體人口成負成長及高齡化的趨勢,根據統計工作人口將從104年1,737萬人高峰逐漸衰退,至民國154年預估工作人口將降到 862 萬人,約占總人口比率的49.7%,屆時我國將面臨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企業也將面臨人力成本高、配送成本增加的困難,有鑑於此世界各國都再朝自動化、無人化轉型。而綜觀世界各國的無人機物流測試以及初期發展規劃多以運送緊急物資、醫療用品等體積較小且具高附加價值的物品,或於人口稀少或交通不便區域的運送為主,鄰近國家日本與韓國在無人機物流發展規劃上,都預計於2022年完成規模性的商用,不但開發多個飛行試點,也與多個民間、學界單位合作測試無人機及其交付系統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包括起降地點的安全性設置、精準飛行的通訊技術等。反觀我國中華郵政分別於2018、2019兩年測試飛行之後運送後則無下文,交通部應允持續推動相關計畫,方能搭上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