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74例本土,校正回歸73例,死亡15例;Rt值降為1.02,指揮中心研判疫情趨緩,指三級警戒發揮效果;蔡英文強調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購買疫苗,沒有阻擋問題;北市推「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新北首設大型篩檢站】
台灣今(31)日新增274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病例,校正回歸數73例,本土總計新增347例,另新增15例死亡案例;全國三級警戒有效,Rt值降為1.02,指揮中心研判疫情趨緩;針對疫苗購買爭議,蔡英文總統下午直播強調,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購買疫苗,呼籲國人團結;台北市推動「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無症狀者留在社區將成常態;新北市首設大型篩檢站,最多每日可篩3,600人。
■新增347例本土個案、4例境外移入,另有15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27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4例本土個案及4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73例,總計351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之274例本土病例,為129例男性、14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4月29日至5月30日。另校正回歸個案73例中,為36例男性、3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4日至5月29日。
陳時中指出,所有本土個案共347例,以新北市171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22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0例,台中市5例,基隆市及苗栗縣各3例,新竹市2例,花蓮縣、澎湖縣、高雄市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293例有雙北活動史,其餘縣市54例中2例有萬華活動史,46例已知感染源,6例關聯不明。(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陳時中說明,今日新增15例死亡個案(案1778、2111、2616、2656、2658、2795、3143、4936、5698、5732、6803、7140、7277、8031、8134),共計為男性9位、女性6位,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1日至5月28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至5月3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1日至5月29日。
境外移入部分,陳時中指出,新增4例皆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案8419、案8531、案8532分別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50多歲女性及50多歲男性,分別曾於4月29日(案8531)、5月10日(案8419、8532)出現相關症狀,3名個案於5月29日自印度返台,入境後至檢疫所集中檢疫並採檢,於今日確診。案8434為本國籍40多歲男性,5月14日自南非返台,入境後至防疫旅館進行居家檢疫,29日出現相關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送驗,於今日確診。
■Rt值從15降至1.02,陳時中:本土疫情趨緩、繼續維持警戒
全國於5月19日進入三級疫情警戒至今已約兩個禮拜,疫情是否趨緩?陳時中出示圖表指出,本波本土疫情已漸趨緩,兩週內Rt值最高位於5月13至15日左右,Rt值高達15;但經過雙北以及全國陸續提升到三級疫情警戒後,現在Rt值已經下降到1,「朝向可控範圍前進,感謝全國人民和各地方政府,積極實施三級警戒,已經看到三級警戒的效果,」未來兩週要積極維持三級警戒的作為,希望把Rt值降到1以下。
陳時中說,目前具體戰略方向是不斷滾動檢討三級警戒相關措施,不足的部分隨時檢討,希望發病到隔離的時間能縮短,縮短愈多疫情就能控制愈好;目前已準備購買相關抗病毒的單株抗體藥物,給輕、重症患者使用,盼能降低重症比率,以及可能被遺漏的病人或死亡個案。
此外,因篩檢、通報程序塞車,指揮中心在5月22日公布400例「校正回歸」案例後,一個禮拜內每日校正回歸案例數大多超過200例,但昨(30)、今(31)兩日校正回歸案例數皆少於100例,分別為89例和73例。(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陳時中表示,從經過校正回歸的研判日圖表來看,5月21日達到最高峰,但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校正回歸案件數已逐漸減少。
■Rt值是什麼?指揮中心:低於1疫情就能反轉
流行病學透過一個指標表示病情在一定區域的傳播情況,此數值簡稱為R,全稱為「即時有效傳染數」(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簡單來說,是指感染某流行病的一名患者,任意時間能傳染的人數。 Rt值是一種預測模型(Rt=R值+時間變化);R0值(讀作 R-naught)則是基本傳染數,指的是在特定環境,不考慮時間等其他因素,一個病人平均感染的人數,數值愈高,疾病的傳染力愈強。
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說明,R0的定義是指「在沒有免疫力的狀況下,沒有任何介入措施,平均一個人可以傳給多少人。」去年疫情剛開始的病毒株,R0值約為2~3,但此次在台灣流行的英國變種病毒株傳染力更強,約為4~5。他表示,在這波疫情之前,從自身經驗也可以輕易看出,大家的防疫警戒心下降、社區戴口罩的人也變少了,萬華地區更因為在通風不良的室內傳播,造成一傳多的超級感染事件。
透過居家辦公、娛樂場所關閉等介入手段,讓R0值下降,林先和說,國外也都是如此,大波傳染事件結束後,透過封城都能控制疫情,「接下來要做的是讓疫情穩定,不至於一旦回歸正常生活,很快又爆發新一波大感染。」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公布圖表中的Rt值是模擬最糟狀況的模擬數字,目前最新數字是1.02,代表一位病人可以傳給1.02個人,「這個值低於1以下就表示疫情可以反轉。」而Rt值的高峰會比確診數的高峰來得更早,是因為病患從發病到確診有一段時間差的關係。
至於重症人數部分,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本土案例累計確診數7千多例,其中有1,055人屬於重症,若不分年齡層,重症比例為14.9%;若細分年齡區間,年齡大於60歲者,重症比率是27.5%。他坦言,數字有增加趨勢,罹病民眾是年長或有慢性病族群,確實重症比例偏高。
■中央擋民間買疫苗?蔡英文首度直播談話:政府全力協助,沒有阻擋
針對地方政府、民間團體、企業爭相表達購買疫苗,陳時中表示,目前向食藥署行文的有4個單位,跟指揮中心行文有2個單位,至於媒體有報導但還沒正式來文,有10個(單位)沒提出。民間團體自行接洽「並不是說這樣不行」,但最後還是要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也要確認貨源符合指揮中心的要求。
至於外界質疑國產疫苗沒有進行三期實驗,安全性不夠。陳時中特別拿出圖表比較2家國產疫苗與國際AZ、BNT等疫苗,並指國內一、二期臨床試驗人數包含老年人口在內將近4千人的試驗,規模比國外一、二期數目還多,是擴大執行,可以算是二、三期延續計畫,可以確保安全性。
陳時中補充,三期臨床試驗時間通常會拉很長,如果等到三期做完才決定購買會緩不濟急,國外包含嬌生、AZ、BNT、莫德納等4款疫苗都是尚未完成三期,各國就已經核准EUA。
針對疫苗爭議,蔡英文總統下午5點也首度透過臉書直播發表談話。蔡英文表示,疫情這兩天已有趨緩但仍充滿挑戰,感謝國人過去兩週忍受不便生活,並希望能持續配合防疫指引,避免不必要外出。
關於民間和企業願意捐贈疫苗一事,蔡英文指出,行政院已宣布,民間宗教團體將由內政部次長陳宗彥擔任窗口,企業由經濟部長王美花擔任窗口。她強調,「政府樂意與民間一起努力,沒有阻擋(購買疫苗)的問題,」疫苗需要做查證,才能確保原廠、安全、合法、有效。
為了因應之後將進入的大量疫苗施打階段,蔡英文表示,行政院政委唐鳳已經在做疫苗預約系統設計,現在正在測試,測試完後就可以使用,國人將會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可以施打疫苗。
蔡英文並否認國產疫苗炒股問題,強調相關財報都是公開,可以查證,「我們也做了內部清查,相關政務人員都沒有炒股問題,若有人具體指控,一定依法嚴查。」
蔡英文最後強調,過去一年多因為國人團結冷靜,才能守住第一波疫情,眼前挑戰如果驚慌失措,不會有幫助,從三級警戒到疫苗大規模接種,相互合作,是最好的方法。
■立法院三讀紓困條例,上限至8,400億元;入境離島將全面普篩
立法院院會今日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案,提高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總額上限至新台幣8,400億元,並延長紓困條例及特別預算施行期限至明(2022)年6月30日止,此波紓困最快6月4日就能發放。此外,立法院也通過國民黨團提出附帶決議,包括本次新追加的地方政府紓困特別預算分配比例從6%提升到10%,以及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入境全面普篩,並在一週內設置完成快篩站。
入境離島需篩檢一事,指揮中心也表認同。陳宗彥表示,指揮中心經評估後將同意交通部民航局所屬台北松山、台中、嘉義、台南及高雄小港航空站設立篩檢站。旅客搭乘國內航線前往離島時,應於搭機前填寫「健康聲明書」,現場有症狀者不可搭機,且應配合病毒核酸檢測;若為過去14天內有症狀者,須現場配合接受抗原快篩檢驗且為陰性,始得搭機。經抗原快篩檢驗陽性的旅客,將由航空站安排搭乘防疫計乘車送至衛生單位指定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
■北市推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無症狀者留社區將成常態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天表示,之前台北市快篩陽性民眾(不分年齡)都送至防疫專責旅館,隔離10天後若都沒有症狀或退燒超過1天以上,防疫專責旅館就可以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繼續居家隔離7天。但為使防疫旅館、醫院資源更有效運用,台北市今天起實施快篩陽性分流,並公布新的「確診者在家移出計畫」。
黃珊珊表示,計畫分為三大類:中重症者(不分年齡)由救護車送往醫院;輕症者(不分年齡)由防疫計程車、巴士接送至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無症狀患者則細分為三種,一為55歲以上,二為55歲以下但有慢性病者、需照顧者、評估無法居家隔離者,這兩類由防疫計程車、巴士接送至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最後一類為55歲以下,採居家隔離17天,並由健康中心每日關懷個案狀況。
黃珊珊表示,未來社區內有確診者、陽性快篩無症狀者隔離,將成為未來新常態,「大家要有心理準備,這些都會發生在你身邊。」
■新北設3,600人大型篩檢站;疫調分析:7成足跡在居家周遭
新北市疫情嚴峻,今日新增本土案例126例、校正回歸45例,是今日確診數最多的縣市,目前新北市累計確診數已達3,478例。
新北市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目前已經有30處快篩站,但為提供市民快速注射疫苗場所,新北市在板橋江翠重劃區首設大型疫苗接種暨快篩站,該處腹地達4.3公頃,而且離社區還有一段距離,非常適合疫苗接種以及快篩。現場共設有3個快篩站,每站有6個窗口,最多可開到18個窗口,1個窗口每天約可篩檢200人,最多可達3,600人,未來可改變成大量疫苗接種的場所。預計6月3日開始預約或到現場登記。
另外,侯友宜指出,新北市警方疫調分析確診者4萬多筆足跡後發現,其中有71%都在居家周邊,17%在公共場所,9%在醫療院所;公共場所中,以傳統市場47%最多,賣場26%其次,公園17%,其他10%。他呼籲,民眾無論室外、室內都應暫停聚會,從戶外回家後持續戴口罩保護家人,並減少外出採買。
■醫護在馬路邊救病人?N95口罩不夠用?指揮中心加開記者會澄清
昨晚有2部於衛福部立台北醫院拍攝的影片在網路上流傳,一是多名患者躺在院外臨時搭建的病床上接受救治、二是醫護在院外救治病患之餘還拿著掃把清除地面積水,引發質疑「醫療量能崩潰,醫護只能在馬路邊救病人」。
指揮中心今天上午臨時召開記者會,陳宗彥澄清,並提出四點聲明:第一、所在地仍屬院區裡,不是路邊;第二、棚內並非治療,而是讓病患等待檢驗結果;第三、臨時棚是為了讓病患等待過程可遮風避雨,需要躺臥的會讓他們使用,旁邊也有醫護人員注意;第四、部立台北醫院醫療量能充足,絕非因為量能不足才將病患移到戶外治療,希望民眾勿再以訛傳訛引發不必要恐慌。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進一步說明,病人必須先做抗原快篩,陰性才可進急診、PCR陰性才可以住院,這是全國醫院都適用的規定,主要就是要保護院內病人、醫護和醫療資源。
針對台北馬偕醫院有醫師向媒體爆料指出,院內醫護防護裝備嚴重不足,N95口罩一人只發2個,院方甚至要求醫護重複使用,規定要戴滿8小時,若不到8小時還要收起來下次再用。
對此,陳宗彥出示數據指出,目前所有防疫物資狀況都充足,而統計自5月3日至5月27日撥發數量,包括醫用外科口罩3,851萬6,600片、N95口罩235萬4,370片、隔離衣141萬6,160多件、防護衣21萬9,760件,強調地方戰備存量都有達到標準。陳宗彥也喊話要地方衛生單位應注意,隨時撥補給各大醫院,不希望再看到有醫護人員重複使用N95口罩。
(文/林雨佑、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黃適敏、柯皓翔;攝影/余志偉、鄭宇辰)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Rt值 #R0值 #疫苗 #國產疫苗 #紓困 #入境離島普篩 #大型篩檢站
55好團結2022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世界最大規模選舉 印度近九億人投票 莫迪政績大考驗】
4月11號,印度開始世界規模最大的民主選舉,《經濟學人》雜誌將它比喻為,「一隻笨重的大象跋涉在史詩般的旅途中」,近9億18歲以上的印度人有投票資格,比過去七屆美國總統選舉的總票數還多,來自450多個政黨的8000多名候選人,將角逐印度下議院的543個席位,大選總計七個階段,從4月11號一路選到5月19號,跨越29個邦和7個聯邦領土。
(印度選民)
莫迪 莫迪
2014年莫迪率領人民黨及其盟友取得歷史性的勝利,人民黨在543個席位中贏得282席,這是1984年以來,首次單一政黨,在大選中贏得絕對多數,莫迪為自己打造果斷勤奮的形象,他承諾帶領大家進入「更好的時代」,這次大選則形同對莫迪的公投。
印度 22 個政黨,1 月 19號在加爾各答聚集50萬名支持者,舉行「團結印度」(United India)集會,提出大聯盟(Mahagath Bandhan)的構想,號稱印度有史以來最大的政治集會,象徵決心終結莫迪一人獨大「印度人民黨」獨霸的時代。
莫迪最大的對手,是已成立133年的「國大黨」,「國大黨」在2014年的大選遭遇重大挫折,從206個席位跌到44席,只獲得不到20%的選票,國大黨似乎跌到谷底,但48歲的領袖拉胡爾甘地,是著名「尼赫魯-甘地」家族第四傳人,在他的帶領下…..2018年12月11號國大黨,從人民黨手中奪回三個北部的邦,似乎出現復興跡象=.
(印度時報主播)
政治版圖丕變,各位可以看到變天了變天了
(拉胡爾甘地\印度國大黨領袖)
我們會擊敗「人民黨」的,我們今天已經擊敗他們,2019年會再次擊敗他們
印度的民主,誕生於1951年,第一次大選允許每個公民,不分性別 階級 宗教 職業 財富或教育程度投票,選舉作業需要提前一年開始,包括更新選舉名冊,準備三百六十萬個電子選票機器,和雇用1100萬政府工作人員承擔選務,其中包括250萬名安全人員。
(Simon Chauchard\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者)
投票所的選務人員多半都是公務員,有自己的職業,可能是老師或者郵差或在其它公務機構做事,在選舉期間這些人,暫時離開原本工作崗位,被重新分配到投票所工作數日。
印度大選共有超過100萬個投票站,因為根據規定,投票站的距離不能超過選民居住地兩公里,所以從喜馬偕爾郡(Himachal Pradesh)的山村,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的沙漠,到喀拉拉邦(Kerala)的海濱小鎮,阿薩姆邦(Assam)的雨林,選民都可以前往投票,這意味著所有的交通方式,包括大象 駱駝 船和飛機,都會被運用到最偏遠的地區。
(Aalia Adam\聲音來源:Global NEWS記者)
例如事實上就有一個投票站設立在古吉拉突邦,一片茂密與世隔絕的叢林中,所以每次遇到選舉年,即使只有一位選民,一個寺廟的神職人員也可以為國家的政治進程做出貢獻,因此使得2014年的投票率超過66%。
5年前以「莫迪式民粹」和「莫迪經濟學」,承諾建設強大印度的莫迪政績褒貶參半,莫迪2018年9月推出被譽為「Modicare」的新健保法,想搶回中下階層的民眾選票
(新聞片段)
國家的貧困民眾,不用再因病受折磨了,也不用再借錢看醫生了
但與論批評,印度的醫療設備 人員 和經費,根本不足以支持這項號稱全球最大規模的健保案,印度經濟雖然成長 卻逐漸放緩,首當其衝的是農業就業。2018年統計,當年有1000多萬人失業,900萬位於農村地區至2019年2月,失業率達到2.2%,是兩年多來最差表現,顯示經濟下滑地更嚴重。莫迪政府曾經提出,2022年前 讓農民收入翻倍。但莫迪政府為穩定國內物價,因此取消穀物最低價格,而且刪減農民補助款,對生產成本不斷飆升的農民而言,等於是雪上加霜。
(Dharmendra Kumar\印度北部邦農民)
他向我們展示了許多虛假的夢,他答應把我們的產品價格提高一倍,但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
部分地區穀物的收穫價格,甚至無法打平生產和採收成本,銀行不願周轉,私人借貸利率又高達20%,造成許多印度農村的社會問題。
(印度農民)
很多農夫被迫自盡,因為沒有食物 沒有水
印度13億人口中大約有7億農民,為了安撫農民,莫迪政府編列振興農村經濟的預算,例如向1.2億貧困農民,提供每年6000印度盧比(約86美元)的現金,但許多農民都表示,這些措施並不足夠,對莫迪政府的不滿,再加上多年旱災造成農作歉收,2018 年印度就有至少5場規模數萬人的農民示威,抗議生活過不下去,再加上2016年實施飽受爭議的「廢鈔」貨幣政策,廢止佔全國現金流量86%的大額鈔票,以打擊黑錢進行印度「支付革命」,但印度網民數不到四億(僅全國人口的1/3),且成年人中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僅占17%。底層民眾與偏鄉農村受創最重,一些偏遠地區甚至回到以物易物狀態
(印度農民)
莫迪的決策是錯的,廢鈔政策讓窮人受苦,讓富人受惠
2014年大選,莫迪承諾增加百萬就業機會,厭倦貪腐渴望有工作的年輕人都支持莫迪,但是2019年一月,印度媒體《商業標準報》(Business Standard),取得政府拒絕公佈的就業調查報告,印度失業率上升到6.1%,創下45年新高。
(印度民眾)
過去的五年是我們記憶中最糟的五年之一,對於這個國家的學生和年輕人來說,我們將確保莫迪政府,嘗到背叛年輕印度的滋味。
莫迪的批評者認為,這位強勢領導人破壞印度民主體制,干涉最高法院 大學 國家統計局等獨立機構,知名經濟學者拉詹,就因為反對中央的貨幣寬鬆政策,在2016年9月辭去央行行長職務。
(拉詹\前印度央行行長.經濟學家)
我的感覺是當我們進入選舉時,所有這些問題,包括就業 國家安全,還有政府對各種機構的尊重程度,比如中央銀行 中央調查局等,所有這些問題都將進行辯論檢視
《今日印度》(India Today)雜誌的民調顯示,莫迪的支持率以2017年初的65%為頂峰,到2019年1月降至上任後最低的46%,訴諸民粹和民族主義恰好成為莫迪祭出的利器。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喀什米爾問題爆發軍事衝突,1970年代以來,印度首次將戰機飛進巴基斯坦領土。巴基斯坦立刻反擊,擊落兩架印度空軍米格21戰鬥機,一名飛行員當場被俘虜。激起印度民眾強烈的民族情緒,莫迪表示如果巴基斯坦武裝部隊,挑起或支持印度境內的攻擊行動,他將毫不猶豫地進行報復,莫迪成功地將公眾的注意力,從不佳的經濟記錄轉向國家安全,鞏固他大膽而果斷的領導者形象。
(Siddarth Vats\印度北部邦業務員)
在最近與巴基斯坦的敵對行動中,莫迪採取了強硬立場,這一切都要歸功莫迪
(拉詹\前印度央行行長.經濟學家)
印度大選前的熱門議題,從經濟轉為國家安全,這個氣氛有助於政府強調,莫迪才是領導印度的正確人物
批評人士說,莫迪強硬的民族主義立場,使印度成為一個分裂和動蕩的國家,而他的支持者表示,民族主義有助於激勵和鞏固他的政治根基
(Neerja Chowdhury\政治分析者)
他是否能得到多數選票還是個問號,但的確,有些人想給他再一個任期和更多的時間,因為他們認為他是一個說到做到的領導人,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一個敢於冒險的領導者,所以就看情勢發展吧,但如今印度是個非常兩極化的國家
莫迪領導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黨,「印度人民黨」在與巴基斯坦發生抗爭後,即使重新贏得部分選民的支援,但印度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民收入縮水 失業率不斷上升,執政黨企圖再次贏得過半席次的支持,幾乎確定是不可能的任務,馬拉松式的投票才完成第二階段,選舉結果5月23號開票分曉。
55好團結2022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桃園市長鄭文燦|北桃園競選總部成立大會】
桃園的改變,已經是現在進行式;桃園的美好,也在逐步實現!4年來,我與桃園市民同在,一起努力,一起成就了這座城市的進步。
桃園正好,不只有更好的建設、福利、生活,更賦予了魅力、多元、團結的價值,因為我們一起前進、一起實踐,讓年輕人得到支持、家庭得到溫暖、長者得到尊嚴,市民深深感受到進步的成果,更加以桃園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