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長林智堅二連任迄今近7年從未對縣市合併升格表示過看法,日前突然主張新竹縣市合併,且提議要在2022九合一大選前實施,同時表態參與「大新竹」市長選舉,外界痛批根本就是機關算盡。國民黨團今(14)上午邀集新竹縣市區域立委鄭正鈐、林為洲、林思銘及苗栗縣區域黨籍立委徐志榮、陳超明共同召開記者會,痛批民進黨、林智堅「因人設事」、「吃相難看」,國民黨團強烈要求,民進黨要談新竹縣市合併,必須先啟動4大修法:《地方制度法》、《區域計畫法》、《行政區劃法》、《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完備之後,再討論新竹縣市或竹竹苗合併的議題,才是正辦!
總召費鴻泰表示,當桃園市長鄭文燦對外表示,新竹市長林智堅不在桃園政治版圖內,此話阻斷了林智堅到桃園參選2024市長的計畫,同時也受到桃園地方民意強烈反彈,最後由提攜他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想出新竹縣市合併構想,趕在2022年縣市長選舉前,在立院本會期結束前修正《地制法》,讓他有機會投入合併後的「大新竹」市長選舉,費鴻泰痛批民進黨、林智堅「因人設事」、「吃相難看」。費鴻泰指出,民進黨意圖將《地制法》人口限制門檻從125萬人降到100萬,費鴻泰諷刺民進黨何不降到80萬人?如此標準,那麼嘉義縣市呢?民進黨嘉義縣市區域立委都在睡覺?都不會為嘉義縣市的發展著想?
費鴻泰指出,根據《地制法》規定125萬人就可以升格為直轄市,那麼行政院、內政部為什麼不升格彰化縣?費鴻泰指出,除了修《地制法》之外,特別還需要修《財政收支劃分法》,現行六都受政府財政補助71%,另外16個縣市均分29%,若未修《財政收支劃分法》前升格第7都,原本6都補助財源將立刻遭到稀釋。另外《行政區劃法》也必須修法,費鴻泰指出,現有新竹縣議員36席、新竹市議員34席,合計有70席縣市議員為地方服務,另外還有新竹縣鄉鎮市長和市民代表,竹竹合併後大概只剩下40席市議員,如何確保地方服務品質不受影響?
書記長陳玉珍表示,當民眾想著何時能打到疫苗的當下,林智堅只想到卸任後的政治出路,倘若真的為新竹發展著想,任期內的6、7年怎麼都不曾提過「竹竹併」的議題?為地方繁榮著想、替地方爭取資源?一心只想用民進黨派系對國家法令為所欲為?民進黨若真的要「竹竹併」,必須認真思考啟動4大修法:《地方制度法》、《區域計畫法》、《行政區劃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國民黨誠摯建議民進黨,倘若想留下「美好」的政治身影,除了積極修法,林智堅同時也宣布不參加「大新竹」市長選舉,這才是真正為新竹縣市民謀福利的典範,否則再多的狡辯,也只是為個人私利,民進黨把國家法令視為無物,想怎麼修,就怎麼修。
新竹市委員黨團副書記長鄭正鈐表示,林智堅當年在競選連任時,對於竹竹合併問題,表態要從長計議,沒有急迫性。4年過去林智堅突然提出竹竹合併,變成有了急迫性,柯建銘甚至說出要趕在2022年完成,為什麼?原來是柯建銘為了自己愛將未來政治出路,量身訂做、因人設事,完全不考慮國土規劃、行政區域規劃問題,是為新竹縣市好?還是為民進黨好?民進黨可有思考過合併後財源與員額問題?唯有啟動4大修法,才有竹竹併的可行性。鄭正鈐呼籲民進黨請尊重苗栗縣、新竹縣市民意,而不要只有黨意!
新竹縣區域藍委林為洲表示,政治不是詐術,不是在比誰比較會耍伎倆、詐騙民意。民進黨為了林智堅,趕在2022年完成竹竹合併,立法院這個會期要完成修法,這不是詐騙,什麼才是詐騙?民主制度就是首長2任做完就得下台,無論任內是好是壞。林為洲指出,台中市民進黨籍委員也認為,當年台中縣市合併升格也歷經5年,縣市合併沒有這麼簡單;包括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因人口數達到《地制法》要件自然升格,這次竹竹併想要硬拗修法,民進黨這不是因人設事嗎?林為洲認為,2026是最好時機,無論是竹竹苗,還是花東都應全盤考量,全國政府也應該認真研究成為兩級化,不要再分大小,這才是為國家長久之計考量。
新竹縣區域藍委林思銘表示,在人口數不足硬要修法降低之下,新竹縣市合併之後的7都,只會成為「迷你第7都」,不能帶來更多統籌分配款與資源,應把共同生活圈的苗栗拉進來,人口、幅員與產業串聯才有意義,否則雲嘉、花東也談合併,全台都是「都」,行政區劃還有意義?國土規劃跟區域劃分就失去意義,新竹縣市目前是不成熟的倡議,民進黨政府必須慎思,應尊重地方議會、民意,經過充分討論取得共識,再來決定新竹縣是否合併的問題,倘若現在要談合併,苗栗縣也應該拉進來一起討論。
苗栗縣區域藍委徐志榮表示,每個縣市都想升格,問題出在地方統籌分配稅款分配不均、不合理所致,歷經多任行政院長,院版的《財政收支劃分法》還出不了行政院,苗栗一年增加50億元稅收給中央政府,地方統籌分配稅款增加不到1億元。徐志榮指出,如果吃相難看的竹竹併蔡英文總統能接受,那就是「蛇鼠一窩」、「沆瀣一氣」,中央要把苗栗擺在哪裡?還有人主張苗北的頭份、竹南歸給新竹,其他16鄉鎮併到台中市,徐志榮痛批民進黨,「苗栗縣不是任人宰割!」、「不要欺人太甚!吃人夠夠!」徐志榮建議,竹苗本就是一家,但因應2022年地方九合一選舉將展開,要參選的都已在經營,現在併下去情何以堪,2026年是適當的時間,必須謀定後動。
苗栗縣區域藍委陳超明表示,當時竹南科學園區傳出疫情時,林智堅竟設置邊境篩檢站,也沒伸援手、以鄰為壑,根本沒有同島一命,心態相當可議,以他個人立場是反對苗栗併入大新竹,同時憂心本來偏鄉地區又更邊緣。陳超明認為,若竹竹苗要合併,那竹竹苗的新都市中心,應該要設在苗栗,緊鄰新竹,這樣才能維持區域發展均衡,苗栗各鄉鎮才不會邊緣化。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4台南 立委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系挺蘇貞昌繼續做下去?不挺鄭文燦提前組閣?】
最近民進黨內「倒蘇」風潮又起,不過,與蘇系有微妙「既合作又競爭」關係的新潮流,態度並不明顯,只見零星立委抱怨,不像英派和正國會大動作表態,大到讓蘇貞昌政策急轉彎。
「集體領導」匡不住「百花怒放」?
新系在想什麼?挺蘇貞昌繼續做下去嗎?支持桃園市長鄭文燦兩任未滿、提前入閣?2024在賴清德和鄭文燦之間如何選擇?會不會因此派系分裂?
在邱義仁、吳乃仁雙雙淡出新系決策核心後,新系中央似乎不若以往那樣有控制力,尤其現在掛名新系召集人的是鄭文燦,忙於市政之餘,恐怕也沒有太多心力深度參與新系事務,何況鄭文燦在「新潮流總召」之外,還有一個「桃園幫幫主」身分。
近幾年來,新潮流內部明顯有些變化,以前不出頭的「老二哲學」,對比現在一個個浮出面、自成一格的政治明星,像是高雄陳菊、台南賴清德、桃園鄭文燦、屏東潘孟安,他們個人鋒芒遠遠超過新系,在地方經營多年後更成一方之霸,早已不是新系中央政協所能控制得了,「集體領導」匡不住「百花怒放」。
鄭文燦、潘孟安都有自己的想法
站在派系的立場,新系希望鄭文燦在桃園做好做滿,謹記韓國瑜的教訓,日後再徐圖以進;也怕他太早接閣揆,一不小心「陣亡」。但以鄭文燦接閣揆的新聞炒作不斷來看,他應該早就凡心大動,才會一直往外跑各縣市,想衝高全國知名度。對他來說,最好的鋪排是先接閣揆、再攻2024大位,只是何時接閣揆?就跟蘇貞昌的去留息息相關。
(未完待續,全文請至下方留言處👇👇👇)
--------------------------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竹北房市三亂象》LINE社群影響力明顯發酵 建案都還沒正式開賣「付款明細表」瘋傳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9471
2024台南 立委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新【六度協商保留樓梯訴求破局,南鐵地下化最後拒拆戶遭強拆;警方動用300警力驅離屋主黃春香與聲援者,鐵道局完成強制接收黃宅】
抗爭將近10年的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後稱 #南鐵地下化),最後一戶半拆戶黃春香的房屋今(20)日遭到第三度強拆,屋主黃春香與約60名聲援者反鎖屋內,並高喊「惡官僚、搶民房」口號。台南市警方出動約300名警力於凌晨拉起封鎖線,圍起黃宅四周,並將現場採訪記者與聲援者強制抬離現場。截至下午1點,約數十名聲援者仍聚集在封鎖區,和警方僵持中。
預算高達近300億元的南鐵地下化重大公共建設,推動將近30年,全線預計於2024年完工,計畫徵收和拆除超過300戶鐵路沿線住戶,反對拆除的居民組織自救會抗議近10年,直到去年9月,僅剩下2戶堅持,經過一波強拆後,又只剩下最後一戶黃春香持續抗爭至今。
4層樓的黃宅屬於半拆戶,有三分之二靠近鐵道側被徵收,剩餘三分之一靠近開元路側則非屬於徵收範圍,仍可使用。在經歷去年7月和10月分別被鐵道局兩度強拆後,房子鄰近鐵道側後半部已經被挖穿,二樓以上樓梯也遭到破壞。但因為聲援者擋拆,拆除工程進行到一半,聲援者組成的「黃春香關注組」也六度北上至交通部、行政院等部會表達希望保留樓梯、以維持剩餘空間的居住機能等訴求,不過皆沒有得到實質回應。
■數百警力強制驅離,無差別優先驅離記者
昨(19)日下午,黃宅內外即聚集約60名聲援者。凌晨兩點多,大批警力集結在開元路口,並在現場圍起鐵柵欄,管制人員進出;聲援者則退回屋內,用冰箱等物品抵住門口拒絕讓警方進入。雙方一路僵持至清晨6點,鐵道局中工處副處長吳志仁在屋外宣讀強制執行程序後,工人隨即切割黃家後方鐵皮圍牆。聲援者則手勾手席地坐下抗議,並高喊「反強拆護人權、警察暴力迫遷幫兇」口號,警察則回喊「同學們,想想你們的爸爸媽媽,請趕快回家」。
約7點左右,警方開始強制驅離屋內的聲援者,黃春香擋在門後好幾次忍不住痛哭向警方表示「這裡是未徵收區域」,希望不要強行進入。鐵道局人員與警方僅以「管你是徵收還未被徵收」回應,便將油壓剪強制破門,將聲援者與記者強制驅離,即便記者有出示記者證證件,警方仍以「保護人身安全」名義,接連帶走包括《報導者》在內的多名記者。
早上9點左右,警方強制驅離最後一批位於四樓的聲援者。由於抗爭民眾先將三到四樓的施工便梯(原本樓梯在去年被鐵道局怪手破壞)自行拆除,警方只能從屋外爬鐵架進入屋內進行驅離,但由於在樓梯抬離風險高,警方最後以雲梯車直達四樓,一個個將聲援者送下樓。經過一個多小時後,包括黃春香在內聲援者全數遭警方架離,鐵道局也完成強制接管黃春香房屋。
早上的強制驅離過程,並未傳出有記者或聲援者遭逮捕,不過仍有聲援者身體不適由救護車送離現場。多數聲援者則被驅離到10分鐘左右車程的地方後,再度回到封鎖區外集結抗議。
■鐵道局:強拆是不得已,臨時加固後先拆非結構部分
負責執行強拆作業的鐵道局中工處副處長吳志仁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南鐵原訂2016年通車,現在需延至2024年通車,已經影響都市發展,今日的工程是「在不得已的考量」。因為黃家是半拆戶,所以會進行臨時支撐的加固作業,完成後會再進行「非結構部分的拆除」。
鐵道局則在今年7月對黃春香發出公文,要求必須在8月13日前自行點交徵收範圍,否則將進行強制拆除。黃春香仍不願自拆,並和聲援者第六度北上,在8月11日到行政院前赤腳踩磚瓦表達保留樓梯等訴求。當時行政院環境交通資源處處長陳盈蓉出面接受陳情,並承諾在鐵道局明確回覆黃春香訴求前,不會進行斷水斷電。鐵道局以書面回覆「恐造成210戶配合半拆之地主提出相同之要求」,拒絕停止強拆,雙方協商也破局。
關心此事的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對此相當不滿,表示鐵道局僅以4頁非正式公文的簡短答覆,根本是「呼攏、不負責任」,她昨天也出現在抗爭現場,持續向鐵道局調停,並要施工單位提出工程計畫。(文/林雨佑、唐佐欣;攝影/唐佐欣、楊子磊、曹馥年、林雨佑)
#延伸閱讀
【專題報導|家園變鐵道──南鐵東移的公權與私權戰役】https://bit.ly/3D1Ltvk
【1年前的黃春香家現場|安置、訴訟、自拆,從323戶剩2戶的最後頑抗】https://bit.ly/3mjWq5E
【多媒體好讀版|從租用到迫遷──南鐵東移,25年政策與地貌的轉變】https://bit.ly/3swuA7j
★記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台南 #南鐵 #黃春香 #土地徵收 #強拆 #報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