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博弈中澳地緣優勢 東帝汶的新願景
2002年才正式脫離印尼獨立的前葡萄牙殖民地東帝汶(Timor-Leste),是亞洲最年輕的國家,有時也被劃分在大洋洲,因為它屬於澳洲的勢力範圍,得以獨立,與澳洲的背書大有關係。東帝汶人口只有120萬,國土面積也不過相等於14個香港大小,在亞太區可謂微不足道的小國,不論是獨立前或是獨立後,政府都強調自身國力弱小、基建不足、極需援助。可是當地管治十分失衡,甚至比鄰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更不濟,在筆者到過的百多個國家當中,幾乎是基建最落後的一個,對任何投資者來說,這種配套都是隱憂。
澳洲目前是東帝汶的主要援助國,澳洲政府在2018至2019年度的財政預算中,專門預留了近9億美元作為對東帝汶的援助,這也可說是用作國家安全、保護北部屏障之用。然而澳洲近年與東帝汶的關係不無隱憂,東帝汶民族主義者認為澳洲曾與印尼合謀瓜分東帝汶利益,年前更有澳洲前特工作證,透露澳洲曾派特工竊聽東帝汶國家機密,以取得領海劃界談判的優勢,一度令兩國關係急轉直下。最終在2018年3月,兩國達成《東帝汶與澳洲在帝汶海建立海上邊界》協議,明確劃分海上資源,列明東帝汶不得就過去的爭議水域「損失」向澳洲追討賠償,也引起若干不滿。中國在這時候大舉加強投資東帝汶,正是東帝汶希望部份脫離澳洲影響力之時,因此兩國一拍即合。
事實上,中國在葡萄牙、印尼統治東帝汶時,已經公開支持其獨立建國,中國出版的《各國概況》一直把東帝汶列作獨立國家,又與東帝汶革命黨、也就是後來的執政黨長期友好,建立了充份互信和合作基礎。
加上中國近年積極推動澳門論壇(葡語地區論壇)一類平台,也令東帝汶得到更多機會向中國靠攏。除了希望以東帝汶作為制衡印尼、澳洲的槓桿,它位處太平洋、印度洋與及亞洲、大洋洲之間的地理位置,也有一定地緣政治價值。
2016年,中國海軍軍艦首次停泊東帝汶港口,令澳洲擔心這會否成為中國海軍未來的固定基地,東帝汶也懂得利用這些優勢,成為中國走出去的支點,目前也是公開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之一。正當外界質疑中國在當地大舉安插勢力,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東帝汶前總統霍塔(José Ramos-Horta)就表明不同意,他認為中國在東帝汶的影響力其實十分有限,外界往往有誇大之嫌。他指出在私營部門當中,中國沒有過度投資;中資也只為東帝汶政府出資興建了三座大樓,包括外交部大樓、國防部大樓、總統行政官邸,和在其他國家的大興土木相比,已經十分克制,暗示澳洲依然是東帝汶的「實質宗主國」。
其實在貧窮形象的背後,東帝汶的天然資源頗豐富,例如Bayu Undan油田在過去十年間,就出產了價值約200億美元的石油,貢獻了國家經濟收益近九成,也是其他國家對東帝汶的最大興趣所在。問題是東帝汶的起步點太低,雖然2016年經濟增長達5.4%,但每三個人仍有一個屬貧窮人口,距離脫貧依然遙遙無期。更令人擔憂的是,Bayu Undan油田預計將於2023年開採完,令東帝汶對外資和援助的依賴不可能在短期內解除,未來有何主要收入,依然屬於全盤空想當中。對現政府而言,領導了多年反抗印尼的游擊隊,終於能掌控國家,已經目標達成,有沒有願景看到五年、十年之後,卻實在令人缺乏信心。
面對能源枯竭,東帝汶急於經濟轉型,發展基建以吸引外資是重點策略之一,這正是一帶一路的拿手好戲,也是中國與東帝汶經濟關係的主要範疇。2011年,東帝汶設立了基建基金(Infrastructure Fund,IF),用作資助1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據當地投資指南數字,IF成立後五年間,已資助了近500個項目,證明東帝汶政府發展基建的決心。然而東帝汶基建實在太落後,單靠IF獨力難支,與外資合作仍是不二選擇。
以帝巴港為例,它是東期汶第一個現代化集裝箱碼頭,建成後將取代現時的首都帝力(Dili)港,作為全國最重要物流中心,其總承包商就是中國港灣。由於東帝汶希望將帝巴港打造成公私營部門合作的樣板,中國港灣也樂意配合,例如不時為當地舉辦招商會,希望展示無意獨攬資源的態勢。此外中資也有較多關注當地福利,例如在2007年,中資在Suai區興建醫院,而不單是修橋搭路,就頗獲好評。
東帝汶雖然是農業國家,但國內糧食供應的種類不多,有不少外援正協助當地提高農業產能,例如USAID的農業發展社區(Developing Agricultural Communities,DAC),不但與當地超級市場合作,更為從事農業的家庭提供有關營商、園藝技術的培訓,甚至會為小農戶聯絡零售商。中國也把握機遇參與其中,例如DAC在東帝汶落實的第一個三邊活動,就是由美國、中國、東帝汶三方共同合作。
此外,亞洲發展銀行早前批評東帝汶供水問題多多,城市缺乏水源、供水設施欠缺維修,鄉郊設備則經營不善,但經過多年努力,包括接受南韓出資建設的海水化淡廠,到了2018年5月,世界銀行終於肯定東帝汶供水表現,相信農業產量未來可進一步提升。――沈旭暉(作者沈旭暉博士為GLOs集團創辦人、耀華國際生活教育管理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高等研究所學人、《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國際關係顧問。研究助理Kelvin Chu對本文亦有貢獻。)
#東帝汶 #Dili #東帝汶基建基金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58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香港)、(+886)02-23612151(台灣)訂閱即送全年iPad∕iPhone版App閱讀權限和一份精美禮品
2023 博弈 展 在 旅人書房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樂園:當古地圖遇上現代城市】
這好像是一本古地圖畫冊,不過卻又不是古地圖。
生長於澳門的畫家霍凱盛,看著澳門曾為葡萄牙殖民到回歸中國後開放博弈,澳門從小漁村到如今賭場觀光城市的種種變化,他開始以航海時代古地圖的畫風呈現他眼中的澳門,藉由一張張名為樂園的仿古地圖,探索城市發展的意義。
從澳門出發,霍凱盛的仿古地圖也觸及到航海時代的城市發展,名之為<樂園>系列的仿古地圖持續了五年之久,當然也少不了台灣、香港,也都收錄在這本書裡。
------------------------------------------------------------------------
以下引自畫家在自序裡,我很喜歡的一段話:
記得去年有則新聞來自夏威夷,標題是「Homeless in Paradise」記者訪問了一些露宿者。有露宿者說,夏威夷這樂園已經不屬於夏威夷人了,那只是旅客的樂園。其實,這正是許多旅遊城市遇到的問題:物價高、房價高、交通亂等,澳門也不例外,只是慶幸澳門還沒有露宿者問題而已。經濟發展與民生福祉,當權者為何傾向前者?這樣是對是錯?政治從來不是簡單的遊戲,可能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一個人的看法大概取決於他是否既得利益者。在澳門這紙醉金迷的時代,利益誘惑相當大,我們可以做什麼?我們可以改變什麼?我自問沒有勇氣站出來納罕,我可以做的,也許只是用我的畫筆,把我對這社會、這世代的思考與疑問,紀錄下來。
城市高速發展的問題,當然不是只有澳門才有的問題,台灣甚至全世界何嘗不是正面臨一樣問題?我想這正是為何霍凱盛的畫作不僅得到波隆納畫展獎項,同時也被美國、義大利、葡萄牙、英國.....等世界各地愛好者收藏著。
【樂園:當古地圖遇上現代城市】每本 NT890
(庫存有限,請先留言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