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分享。
【那些3歲前孩子的課程 真的是需求嗎】
訪間的團體課程或共學越開越多,而私立幼兒園的課程也越趨向豐富多元,但是孩子真的需要這些嗎?可以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來作探討
(這裡不討論訪間課程或是共學好不好,而是從孩子發展需求為出發)
🔎幼兒的遊戲發展可依年齡分成四個時期:
◆(一)單獨遊戲期0至2歲
遊戲活動均以自我為基礎,無意而且不想接納其他幼兒
◆(二)平行遊戲期2至4歲
已進入群體時期,但其遊戲多為各玩各的,且無目的,彼此間少有溝通,不喜歡與人合作
◆(三)聯合遊戲期4至6歲
幼兒的遊戲,會出現簡單的互動行為,像是相互指揮、模仿、命令或交換玩具等。無組織,只做相同的遊戲
◆(四)合作遊戲期6歲以後
開始有高認知能力的遊戲發展,有目的,有一定的主題、具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角色安排等,學期合作與競爭
🔎Selman曾將兒童友誼發展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3至7歲 此時期,兒童尚未有友誼概念
◆第二階段4至9歲 單向
◆第三階段6至12歲 雙向,有明顯的功利性,尚未有共患難合作
◆第四階段9至15歲 親密的共享階段
◆第五階段12歲開始 友誼發展最高階段
#3歲前則為依戀發展時期,尋求且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聯繫的一種傾向,這個人主要是母親,也可以是其他主要照顧者,一種社會情感需求發展的關係,也是滿足和維持幼兒活下去的一個需要,#依附也是建立與他人互動的基礎,#是培養人際互動的起源。
從兒童發展裡可以明顯地知道,一般正常發展之下,3歲前是沒有友誼的需求,也沒有向外連結的需求,所以坊間的那些團體課程或是共學,當然不會是這時期的發展需求,但也或許會有想要互動或是看見其他孩子會開心的狀況,就如同是孩子想吃糖果餅乾,可是生理是沒有這樣的需求
也可以經常聽到 #3歲前 的家長會說,孩子去上課時,不願意與大家玩或是融入大家、怕生、哭鬧甚至滿場跑等等狀況,其實不是孩子不喜歡也不是怕生,而是此階段的他尚未發展人際關係(友誼)需求,也還沒有向外連結的需求
🔎此時期的需求還落在自我認知與探索、親子連結的階段,非向外社交
再者,坊間開課者,通常會告訴家長,孩子需要上課,或是需要些刺激,但如果孩子沒有特殊狀況,其實這些費用都可以省下來,若是有疑慮,可以選擇有專業人員(職能治療)的課程,從中還能有引導與評估孩子狀況喔
最後,若是孩子喜歡去上課或是共學,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家長單方面的想要或是自己需求,這樣可能就會引起不必要的親子衝突,諸如:去上課會有時間壓力,開始催促孩子又或是孩子在現場出現一些不合家長意的狀態等等。
反之,若是孩子想去的,卻遇到拖延、不願加入等狀況,那就課題分離吧
💡最後可以一同思考:(學習課題分離)
出現以上衝突時,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問題呢?
是誰需要做調整或改善呢?
關於參與非必要性課程,是家長需求還是孩子需求呢?
🌾除了課程,更好的是把握與孩子相處的時光
註:關於兒童發展的細節或理論,可以參考國內外校園用的教科書籍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歲 平行遊戲」的推薦目錄:
- 關於2歲 平行遊戲 在 我們一起長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2歲 平行遊戲 在 恬兒職能治療師-醫學領域的兒童發展專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2歲 平行遊戲 在 恬兒職能治療師-醫學領域的兒童發展專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2歲 平行遊戲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2歲 平行遊戲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2歲 平行遊戲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2歲 平行遊戲 在 [寶寶] 遊戲篇之遊戲重要性-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2歲 平行遊戲 在 信誼奇蜜親子網- 小小孩的「平行遊戲」階段#不是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2歲 平行遊戲 在 單獨遊戲平行遊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 ... 的評價
- 關於2歲 平行遊戲 在 單獨遊戲平行遊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 ... 的評價
2歲 平行遊戲 在 恬兒職能治療師-醫學領域的兒童發展專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亂玩一通!? 我的孩子,是在玩嗎?】#發展百科 #遊戲
🤦♀️「老師,我家寶寶看到什麼東西都要拿來塞嘴巴,他是在玩嗎?」
🤷「老師,我們家大寶都不玩扮家家酒,這樣正常嗎?」
🙍♂️「老師,大寶玩積木時都在蓋房子,但小寶拿到積木就一直敲敲打打、搞破壞,怎麼差這麼多!」
-
玩遊戲,是孩子最重要的職能活動之一!
寶寶到處按按鈕是在玩🛎
疊積木是在玩,
扮家家酒是在玩🍡🥤
鬼抓人、一二三木頭人也是在玩。
這麼多不同的情境都算是玩,那到底遊戲有哪些種類呢🤯
-
之前我們有以✨社會互動的角度,
跟大家分享過不同階段孩子的遊戲型式
也就是👉獨立遊戲、平行遊戲、聯合遊戲、合作遊戲👈
文章傳送門▶ https://bit.ly/3hmK4DS
-
今天呢~💙星星和💙恬兒治療師要以另一個角度,
跟大家分享遊戲有哪些種類喔~
-
根據學者史密蘭斯基(Smilansky)的理論,
如果以✨認知的角度切入,大致可分為
🎲功能性遊戲:
指的是簡單、重複的肌肉活動,包含使用或沒有使用玩具🧸。像是跑、跳、踢、搖晃玩具等等。這個通常是最早出現的,尤其常見於0-2歲的寶寶👶
-
🎲建構性遊戲:
有目的的遊戲與使用玩具,並做成某物品,像是美術拼貼畫🖼、疊積木、堆沙堡🏖等等。通從2歲以後開始出現,且會持續至兒童中期,甚至是青少年期。隨著年齡的成長,兒童會以更抽象的方式進行建構式遊戲,甚至發展成藝術能力。
-
🎲戲劇性遊戲:
指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或關於行動和情境的假裝,例如:扮家家酒🥂、把木棍當馬騎、假裝搭公車等。一般來說,象徵性遊戲指的就是這個喔!孩子會藉由「假裝」來進行想像遊戲。這個遊戲型式在孩子1-2歲間出現,並在5歲達到高峰。
-
🎲規則性遊戲:
包括一些訂好規則,需互相遵守的遊戲,像是籃球🏀、下棋♟、大風吹等。通常孩子在上小學後,就漸漸以規則性遊戲為主啦!而且規則會越來越複雜喔~
-
所以說孩子小時候看起來毫無意義的重複按按鈕,
其實也是在遊戲呀🤣
隨著孩子的成長,遊戲的型式會不斷改變,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玩具🧩
被不同年紀的小朋友拿到就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玩法啦~
(小的永遠搞破壞 !? 😱)
-
今天以不同角度簡單跟大家分享了🎲遊戲的種類
你們家孩子現在在哪個階段呢?
最喜歡玩什麼遊戲或玩具?
趕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
📣如果有更多關於遊戲方面的疑問或想了解的,
也歡迎在下面跟我們許願喔XD
(像是孩子不玩扮家家酒怎麼辦?弟弟總是在破壞姐姐的玩具?之類的)
有機會我們會再透過文章或影片和大家分享的呦👏
--------------------
更多發展資訊與好玩遊戲,
都在我們的官網與Youtube頻道!
🔎官網👉 https://www.kid-pro.com/
🔎Youtube👉 https://kid-pro.com/youtube
--------------------
玩遊戲是孩子最重要的事
學會這些遊戲 陪孩子玩出好能力
【治療師不藏私,孕期到2歲感覺統合教養包】
https://kid-pro.com/jqrp
2歲 平行遊戲 在 恬兒職能治療師-醫學領域的兒童發展專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喜歡跟別人玩?】
#治療師的教養診療室 #遊戲發展
👨🦰「老師,我的小孩去外面都玩自己的,不會跟別人玩…」
👩🦰「老師,他好像不喜歡跟別人玩,都自己玩比較多,是不是怪怪的?」
-
當孩子到了兩三歲,差不多快進幼幼班的年紀的時候,
大人開始會在意孩子是否有適當的社會互動,
所以看到孩子仍自顧自玩自己的,難免會開始擔心。
-
但是你知道孩子連👉玩遊戲👈這件事情,也是有發展順序的嗎?
-
根據Parten的社會互動遊戲理論中提到:
🎯「獨自遊戲階段」:1-2歲
這時孩子會專注於自己喜歡玩的東西,
跟周圍的人的玩具會不太一樣,例如大家在玩公園的器材,
他仍在玩自己的車車,對自己的玩具佔有慾也很強,
所以也不會想跟別人共享🙅♀️,
這裡同時也可以連結到孩子的同理心發展在這裡還不成熟
(複習一下▶【同理心是蝦咪?!】https://bit.ly/3gViJJy)
🎯「平行遊戲階段」:2-3歲
這時的孩子仍然多以自己玩玩具為主,
但開始會在同一個空間,玩同樣的玩具,
只是彼此像平行線,沒有甚麼交流,
例如:都在沙坑裡,但各玩各的沙,
但這時,會開始會觀察別人在玩什麼👀,
想跟其他小朋友玩類似的東西,
☑所以這時候的互動也還不多喔!仍然各自玩各自的居多。
🎯「聯合遊戲階段」:3-4歲
孩子☑開始會想找其他人一起玩了!
但是這時期仍是小霸王姿態,
所以是🔺想找別人玩自己想玩的🔺,
跟平行遊戲不一樣的是,會看到小孩之間☑有互動交流,
例如:相互指揮、模仿、命令或交換玩具,
而不是中間像隔著隱形的牆壁一樣~
🎯「合作遊戲階段」:4歲以上
可以為了團體的目標一起努力,玩較複雜的規則型遊戲,
會服從團隊裡面的領導者,一起和團隊努力達成任務。
-
所以如果孩子才1歲、2歲多,
但不會跟其他人交流、分享、坐在一起共同玩一個玩具,
這都是正常的,因為在他們心理發展階段也還沒到合適的年紀,
所以也不用太擔心。
但如果孩子大了一點,面對人群仍容易感到退縮,
導致社會互動的頻率、品質比較不好的話,
可以先從👉小團體的活動讓他們開始參加,
有時候周遭太多陌生人,
對比較容易緊張的孩子會是很大的壓力,
也就會導致沒辦法放心去玩,
一直很警戒或是一直黏在大人身邊,
這時候就要大人漸進式的陪伴他們去融入團體囉!
-
【0-2歲父母必修課 -線上課程】
#戲說發展,更多與寶寶互動的發展遊戲都在課程中
https://www.kid-pro.com/0-2-1/
Kid Pro官網:
影片、文章精華一目瞭然
https://www.kid-pro.com/
2歲 平行遊戲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歲 平行遊戲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歲 平行遊戲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歲 平行遊戲 在 信誼奇蜜親子網- 小小孩的「平行遊戲」階段#不是 ... - Facebook 的必吃
大約1歲半以後,孩子會開始對別的小朋友產生興趣,不過,由於缺乏與人相處、溝通、合作等經驗,這階段的幼兒跟其他孩子很難和諧的一起玩耍,即使表面看來是相安無事的玩在 ... ... <看更多>
2歲 平行遊戲 在 單獨遊戲平行遊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 ... 的必吃
| [PDF] 1-58 Chapter 1 重點提要功能性遊戲:約在出生至二歲期間單獨遊戲(約在2歲至2.5歲):自己一個玩玩物,與他人沒有交談等. 任何社會互動。 平行 ... ... <看更多>
2歲 平行遊戲 在 [寶寶] 遊戲篇之遊戲重要性-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由於前兩天感冒 拖稿抱歉
(保母班順利結業了 也順利拿到結業證書 考試都考100分呢!)
言歸正傳
上一篇我們討論了甚麼是遊戲
這篇我們來講遊戲的好處和必要性
在我文章的第一篇嬰幼兒照護有講說0~2歲嬰幼兒的生活就是吃睡玩
吃睡我們都了解 那為甚麼要玩?
玩與遊戲對小孩的直接功用就是學習與探索
簡單來說不論是EQ IQ或是運動細胞 美感 甚至到數學物理化學
都是"玩"出來的
我們對於遊戲是藉由發展的三大類來討論
身體動作遊戲 認知遊戲 社會遊戲(發展四大類少了誰?)
!由於語言這塊是各種與成人的互動才能(被)形成的
那在前面的遊戲定義上就不能被定義為遊戲行為
*身體動作遊戲
我們講身體動作主要就是用"本身身體在玩的遊戲"都算
此類遊戲特色是"有規則性的反覆"
!有看文章的應該對這個名詞開始不陌生了
有沒有發現跟發展篇的時候長的有點不一樣?
以前叫"感覺動作"對吧? 因為感覺有一部分也是被動吸收
而不是他自己主動去做的行為 所以也不能歸類是遊戲
而身體動作遊戲我們又可以分成兩類
"練習遊戲(功能遊戲)" 和 "打鬧遊戲"
練習遊戲(4m左右開始出現)
主要功能是強化他本身的基模
如果他今天學會站立 那站立這個基模就是不斷的透過站立的遊戲來強化複習
所以我們說遊戲會鞏固發展
ex:
剛學會坐立的小朋友會很喜歡坐起來後故意往後倒
能練習自己(主動參與/內在動機)"坐立"這個剛學會的基模
又感覺到自身重心的轉換(轉借行為)
最後笑得很開心(愉快體驗) 而且可以玩很多遍(過程>結果)
這就是典型的練習遊戲
打鬧遊戲(4y~5y出現)
主要功能是群體的歸屬感和滿足性別好奇
ex:小學生小男生會追著小女生跑 然後小女生被追到後就會反打男生一掌
ex:一群高中生架著一個可憐蟲去"阿魯把"
以上兩個都是為了追求群體歸屬感和性別好奇而進行的遊戲
值得一提的是女生的打鬧遊戲有一部分會被口語取代
所以在小圈圈偷說其他女生的壞話也是一種滿足群體歸屬感的行為
但"打鬧"跟"打架"或"霸凌"有根本上的不同
就是打鬧遊戲不會有任何一人受委屈 每人都應該享受遊戲過程
只要出現負面情緒成年人就應該出面制止
*認知遊戲
認知遊戲應該是華人教育中最重視的區塊
舉凡任何與"學科"相關的內容都在認知遊戲的範圍內
那我們認知遊戲可以分成"練習遊戲(功能遊戲)" "建構遊戲" "象徵遊戲" "規則遊戲"
練習遊戲(4m~6m出現 3y頂峰)
跟上面一樣是為了鞏固"基模" 但這次的基模是認知方面
ex:
剛學會抓握的小孩很愛抓東西(湯匙 碗 奶嘴)亂丟 只要你給他的東西他就"丟"
常常大人就是不斷的撿然後受不了就收起來不給他丟了
但丟對小孩來說其實是認識這項物品的遊戲方式
透過抓握丟去認知道不同材質
如湯匙可能鐵的冰冰的 碗是塑膠硬硬的敲起來很響 奶嘴可能是橡膠軟軟QQ的
所以下次還是多一點耐心撿給他丟吧XD
ex:
形狀鑲嵌桶
各個形狀各種顏色的認知 透過反覆的練習
最終小朋友能輕鬆的把每個形狀放到它該放的洞裡
那這個形狀的基模對他來說就鞏固完成了
建構遊戲(1.5y~2y出現)
開始會替物件命名或是定義表徵
ex:把黏土搓成一顆顆小球 說這是貢丸要煮貢丸湯給媽媽吃
ex:上一篇講到的把一支老師用來抓背的不求人當寶劍配在腰上
這種遊戲會隨著年齡和認知的增長 出現更具體 細節 高層次的發展
最終會慢慢出現"作品"的概念(跟塗鴉篇有相呼應)
此遊戲行為的多寡也會影響小朋友對於"抽象" "開放性思考"的發展
象徵遊戲(1.5y~2y出現)
"模仿"的行為是整體遊戲的核心 模仿即是學習
4y以前通常都模仿父母的行為 4y後則會開始慢慢加入其他角色
與建構遊戲並存但建構討論的是物體 象徵討論的是行為
ex:
一群小女生在演爸媽帶她們去參加的結婚典禮
就有人會扮演婚顧司儀 有人演新娘 有人演證婚人 有人當灑花的
出現故事腳色互動和假裝(扮演)
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小團體 融入更多情節 時間拉長等
跟建構遊戲一樣影響"抽象" "開放思考"的發展
規則遊戲(5y)
在認知中最晚出現的遊戲 開始出現邏輯 對規則產生興趣
ex:棋類遊戲 桌遊等
此遊戲影響小朋友"推理" "分類" "具體"等概念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由於望子成龍成鳳常把遊戲的結果當成學習的成果
進而讓小孩產生遊戲上的壓力 這是對於發展非常不必要的做法
上一篇講到只要小朋友感覺到這個行為不再"有趣"那他也不再"主動"了
*社會遊戲(芭頓Parten為主流學派)
社會遊戲我們通常只討論與"其他人"的社交關係
我們可以分成"無所事事" "旁觀者" "單獨遊戲" "平行遊戲" "聯合遊戲" "合作遊戲"
但無所事事和旁觀者我們不認定其是真正的遊戲行為
例如一群小朋友玩辦家家 有一個在旁邊看得自己很開心(旁觀者)
但他其實是沒參與遊戲的 而這要看氣質與階段甚至當天心情
有時候就是小朋友剛好那天心情差不想融入群體 就在旁邊"無所事事"
或是怕生 剛轉到一個班級有不同團體在玩他只在旁邊看(旁觀者)
這幾個狀況都有可能出現 這樣問題不大
但如果常常出現或持續一段時間則需要跟老師溝通或詢問心理醫生
(如果你家小孩剛轉進去就交到一狗票朋友還當大王那恭喜他未來大有可為)
*單獨遊戲(從出生就出現 不會消失)
感覺不到人 自己玩自己的
ex:寶寶"自己"踢踢腿
ex:老公關在房間裡"自己"打電動(某種情況感覺不到人XD)
只要自己做的就算是獨自遊戲
*平行遊戲(2y~3y)
感覺到人了 自己玩自己的
ex:一群小朋友各自玩著自己的玩具 但有時會跟其他小孩搶奪手中的玩具
這裡就是知道"他"手中有玩具了 所以是感覺到人的互動
ex:一個小朋友佔著溜滑梯口不溜下去 另一個小朋友跟媽媽說他都不溜我要溜
感覺到溜滑梯口有一個"人"了 如果是獨自遊戲則只會覺得自己被擋住了(無視他人)
*聯合遊戲(3y~4y)
出現更多互動但通常與遊戲內容無關
ex:一群小朋友邊玩著玩具邊聊著媽媽幫他準備的零食多好吃
ex:一群小朋友玩著沙子 一個小朋友說他可以飛很高 另一個說他可以飛更高
與遊戲內容無關的言行或互動此時就是聯合遊戲 出現很初階的社交但無法建立規則
*合作遊戲(4y~5y出現 不會消失)
出現"規則"也伴隨年齡增長而發展出"共同目標" "協商" "溝通"等高階社交方式
ex: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大富翁
大家都遵守著規則 也有同一個目標要追求 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交易等協商機制
比較需要在意的是"規則"不能被輕易破壞
上一篇講過遊戲的過程大於結果 如被破壞了規則就是改變了過程
那遊戲就會就此中斷 也可能出現衝突
最後用一句總結遊戲
"由遊戲看孩子的發展 由遊戲看大人的規劃"
任何發展都是試試看 合理期待
優質的遊戲規劃方式不但可以讓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
也能一併的擁有優秀的腦袋和體貼的心腸
身心靈缺一不可
那下一篇我們就針對各個階段來學著怎麼"規劃設計遊戲"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78.2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32709434.A.2C6.html
※ 編輯: andy780212 (36.226.78.213), 07/28/2018 00:37: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