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剛剛已經公布了詳細的國產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審查標準。
我來劃重點,這次新增的主要是療效評估標準的部分。
1.應檢附資料要求
食藥署於109年10月召開專家會議研商新冠疫苗EUA的審查標準,並參考美國FDA於109年10月發布的新冠疫苗緊急授權使用指引,訂定「COVID-19疫苗於臺灣取得EUA應具備之技術性資料要求」,為能及時取得安全有效的疫苗預作準備。疫苗廠商申請EUA時,必須檢附疫苗產品的化學製造管制資料、動物試驗資料,以及執行過的所有人體臨床試驗與風險效益評估報告。
2.安全性評估標準
所附臨床試驗報告需有接種試驗疫苗受試者至少3000人於接種最後一劑疫苗後至少追蹤1個月,且所有受試者於接種最後一劑疫苗後追蹤時間中位數至2個月的累積安全性資料,並須包含65歲以上特殊族群之試驗結果。
3.療效評估標準
針對療效評估部分,考量臺灣與美國疫情差異,難以直接在我國執行大規模疫苗療效驗證試驗,食藥署於年初即開始思考如何支持國產疫苗療效,為此,食藥署於第一批AZ疫苗在三月於國內開始接種時,委託部立醫院執行研究計畫,蒐集200位國人接種AZ疫苗之免疫原性結果作為外部對照組,並於五月初起陸續召開專家會議討論,研商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衡量國產疫苗誘發產生的免疫原性結果是否與國人接種國外已核准EUA的疫苗相當,作為支持國產疫苗療效的佐證。國產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所得中和抗體效價必須證明不劣於AZ疫苗。國產疫苗和AZ疫苗所有檢體皆由同一個實驗室採用相同方式檢驗,檢驗方法亦以國際標準品共同標定。
04b醫師解讀:
1.高端下午要解盲,你早上公布EUA詳細標準。好吧,總比不公布好,但這個公布時機難免會招人批評。你想像一下,如果美國FDA在輝瑞公布期中報告那天的上午才公開公布他們的詳細EUA審查標準,美國學界會不會暴動?
2.我能體會食藥署也盡力了,去年10月公開簡單的標準,但一直沒有把詳細針對療效要怎麼評估標準寫出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WHO一直遲遲沒有訂出標準。如果國際已經有免疫橋接測中和抗體的指引訂出,那我們就解套了,但問題就是還沒有訂出來呀。
3.我想現在是因為我們審查EUA在即,只好硬著頭皮公布這個詳細標準了。但我相信這個方向規劃已久,廠商大概也都知道方向,因為食藥署三月就委託部立醫院蒐集200位國人接種AZ疫苗之中和抗體結果作為外部對照組,五月初起陸續召開專家會議討論,研商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看國產疫苗產生的抗體是否和國外已經EUA的AZ疫苗相當,作為支持國產疫苗療效的佐證。
4.這個方法也寫得很小心,寫如果申請EUA前WHO訂出了國際的中和抗體保護力相關指標閾值,則參考WHO的標準。
5.簡單來說,國產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所得中和抗體效價必須證明不能比AZ差,才會EUA。
6.但一切重中之重的問題還是,免疫橋接是很可能會進行的方向,但在此刻WHO的確沒有訂出標準。如果在我們審查是否要給予兩個國產疫苗EUA之前,國際標準都沒有公布,那這就是台灣自己訂的不一定能和國際接軌的標準。這會引起很大的爭議。
7.先解讀到這,各老師們有什麼評論我會繼續整理和大家分享。
04b醫師解讀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華航機師目前四位確診展開擴大採檢
#添一本土案例是印尼機師之子
#小心台北清真寺16日中午400人聚會
1.指揮中心4月21日接獲華航通報,1名印尼籍40多歲男性貨機機師,4月20日執勤至澳洲時,自覺出現喉嚨癢情形,並於當地檢出新冠陽性,指揮中心隨即啟動個案在臺活動史之調查,並針對在臺接觸者匡列及採檢,其中2名接觸者檢出陽性,於今日確診(案1090、1091)。
2.案1090為印尼籍10多歲男性,為該名機師之同住兒子,2020年9月19日入境後即無出國史,4月21日匡列為居家隔離接觸者,並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4月22日出現喉嚨乾痛、暈眩等症狀,於今日確診(Ct值30)。
3.案1091為印尼籍50多歲男性,為該名機師之同事,4月4日至4月10日曾執勤至美國,期間無症狀,返臺後於4月15日進行檢疫期滿採檢,結果為陰性;個案4月16日自覺有疲憊、身體微熱情形,同日中午與該機師及案1090一同於台北清真寺活動,4月18日出現輕微咳嗽症狀,經服藥後症狀改善,因預計返回印尼探親,4月21日進行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27)。
4.指揮中心表示,案1090、案1091、在澳洲確診機師,3人曾一起在4月16日12時至13時前往台北清真寺,而澳洲確診機師另於4月19日下午去過大園清真寺與全聯蘆竹南竹店。3名個案雖有台北清真寺之共同活動史,但是否為群聚事件,待進一步調查釐清。由於個案發病前2日至住院隔離前曾有公共場所活動史,提醒曾於附件所列時間及場所活動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14天,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戴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活動接觸史。
案1090為在澳洲確診機師的兒子,2020年9月19日入境後即無出國史,列為本土個案;今新增2例與澳洲確診機師共3人雖都有在台北清真寺的活動史,但目前看來比較像3人中有1人先被感染後互相傳染,不像是在清真寺被現場的人感染,因為彼此分兩處聚會離得滿遠的,後才在停車場見面,搭乘澳洲確診機師的車子返家。惟仍需要更多調查才能把事實釐清。
5.台北清真寺說,今年農曆春節過後,考量到參與每周五「主麻日」的教友人數變少,加上國內疫情趨緩,因此已取消實聯制,今起恢復;另自昨起暫停開放一周。
6.因應本起事件,目前已掌握接觸者58人,其中2人陽性(案1090、1091),8人陰性,23人檢驗中,25人待採檢,接觸者持續匡列中。另為求慎重,將針對華航目前處於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之貨機機組員1270人進行擴大採檢,也呼籲後艙、家人如有症狀趕快回報採檢。
7.之前案1078與案1079的病毒基因定序完全相同,均為英國變異株,但因為英國變異株是現在全球普遍流行的變異株,因此也很難判定此兩人是在哪裡被感染,或是誰傳染給誰。案1078接觸者有29人已採檢27人,其中25人為陰性、2人檢驗中,還有2人待採;案1079的接觸者共139人,其中須採檢136人,目前所有人經採檢都是陰性。
8.長榮航空施打疫苗空、地勤人員目前已經超過500多人,施打比例為7%。其中飛行員約有200餘位,比例達15%。華航機師加上空地勤則有近300人已皆種。阿中在記者會上口誤,特此澄清。
04b醫師解讀:
1.時隔72天國內再度出本土個案,疫情有可能進入社區,大家應該再度恢復一些緊張感了。請重拾防疫新生活的強度,口罩戴好戴滿,乾洗手也準備好。
2.該男童都在家中遠端學習,所以雖定位為本土案例,但應該是受機師父親傳染無疑義。
3.比較麻煩的是這一周內出現的四個華航機師,目前還沒辦法釐清其感染源。前二後二目前沒看到有任何關連,但會不會有疫調沒有發現的破口呢?因此我很贊成指揮中心現在要開始做一個貨機機組員的擴大採檢,會測PCR也會抽血驗抗體。
4.如果此波三個人第一個感染的是案1091從美國得到的,他可傳染期是4月14日開始,而在16日接觸這對父子傳染給他們,而父子分別於20日和22日發病,似乎是最可能的劇本。
5.可惜的是案1091在15日進行檢疫期滿採檢,結果為陰性之後,似乎有了安全感覺得自己已經沒問題了。但在從美國回來的14天內應該都屬於自主健康管理的時候,還在潛伏期內,理論上是不應該到這樣會接觸不確定多數人的聚會,且從16日開始便有身體不舒服,但都沒有主動通報和採檢,直到因為須要回印尼才在21日檢測,這中間有非常大的衛教認知的問題。航空公司應該要加強教育訓練。
6.台北清真寺活動有400人,不知道是否口罩都有戴好戴滿,且因為場地僅能容納200人,所以是200人在場內,200人在場外。可以想像現場應該是難以保持安全距離。且在場應該多半都是外國人,中文可能不好,這群人要如何有效讓他們知道有曝露風險,如何追蹤,他們就醫是否會有問題?這是很困難的考驗。如果這波本土的疫情有擴大,是否大家打疫苗的意願就又會增加了?值得觀察。
疫情的威脅其實並不遠,他是非常真實的。稍一不小心,他就會進我們社區。我們不能忘記這件事。
希望天佑台灣!
04b醫師解讀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持續暫停施打嬌生疫苗 #他日再議
1.美國CDC在台北時間凌晨緊急召開預防接種委員會ACIP。四小時的討論中詳細報告美國6例CVST+血小板降低的案例,另外還有一例25歲男性則是在臨床試驗中看到的,總共7例。也整理了歐洲各國針對AZ疫苗目前的年齡限制。
2.該25歲男性是在注射後8天發生CVST,已經康復出院,當時還沒發生AZ血栓之亂,判斷沒有超過背景值,且8天後發生更會讓人覺得不太像是疫苗引發。現在當然時空背景不同,回溯才發現此人也能驗出抗體( anti-PF4 antibodies),也有血小板降低,符合此次病例定義。
3.目前輝瑞疫苗在美國施打9790萬劑,沒有CVST。莫德納施打8470萬劑,有3例CVST,分別在施打後2,6,12天發生,但都沒有血小板低下。嬌生疫苗則是施打了686萬劑,有6例。這相當於每百萬人有0.87人。
4.此六人皆為白人女性,有五人可以驗出抗體。血小板有四人低到1~2萬之間,另兩位是6萬9還有12萬7千。(正常血小板在15~40萬之間)除了CVST外,有三人在其他部位也有血栓。兩位在門脈(portal vein),一位在右肺動脈,一位在雙下肢靜脈,右頸靜脈等等。一人死亡,三人住院中,有兩人已康復出院。
5.僅有一人有用女性荷爾蒙,三例肥胖,高血壓,氣喘和甲狀腺機能低下各一例。沒有找出原本有凝血的問題。
6.有52%的嬌生疫苗是在2周內施打的。此後2周內可能還會有案例發生。
7.在投票前,委員們考慮兩個問題:目前是否有足夠資訊來針對年齡或其他風險因子來做建議?目前給予怎麼樣的建議是適當的?最後多數委員認為目前資訊不足無法做出建議,因此決定他日再議。
04b醫師解讀:
1.這場會議的投影片完全公開,且是線上公開會議。我很喜歡美國這樣公開透明的方式,美國通過三個疫苗緊急授權也是一樣的形式,和歐洲英國完全不同。歐盟那100多例的詳情到現在根本沒公開。你要臨床醫師怎麼診斷這個副作用呢?
p.s.歐盟目前是169例CVST,53例腹腔靜脈血栓。
2.我認為無法馬上做出決定也是一種負責的表現。我想他們應該是希望和各國對AZ疫苗一樣針對年齡做限制,或是性別,但目前案例數實在太少,難以下決定。不過也有一些委員擔心這樣子會讓民眾錯誤解讀,造成對疫苗信心更減低。
3.持續提醒可能症狀(打AZ或是嬌生疫苗都一樣):施打疫苗21天內頭痛,嘔吐,視力模糊。有可能有抽筋,肢體無力。更嚴重會到意識改變,昏迷。若有以上症狀,可能須要到急診。
打疫苗一兩天內會有頭痛那是正常的,會逐步恢復,用止痛藥會有效,這不用太擔心。但如果4天以上還有持續發生的頭痛,且越來越嚴重,那要非常注意。CVST併血小板低下副作用機率AZ最多大概是十萬分之一,嬌生最低是百萬分之一,已經施打的朋友請保持平常心,機率沒有這麼高,不用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