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採訪】
男星顎骨被侵蝕 醫:放任蛀牙、牙周病,嚴重恐毀容、危及性命
日前一名男星自曝放任牙齦發炎,拖了2年就醫,
結果顎骨被細菌侵蝕出大洞,差點毀容。
可別以為這只是個案,
翡冷翠牙醫診所院長林葳指出,
其實這樣的比例不算少見,
如果放任蛀牙或是牙周病,
嚴重都可能會導致骨頭被侵蝕的情形。
他舉例,牙齦發炎就是牙床感染的一種症狀,
另外,不少人會以為化膿就是火氣大,自己會好,
但其實是錯誤觀念,所以不能輕忽口腔疾病。
蛀牙造成牙床掏空有幾種可能疾病,像是:
根尖肉芽腫、根尖囊腫、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
治療需要針對感染源進行處理,
若是牙床問題需做牙周病治療;
牙齒問題則做根管治療。
林葳醫師表示,
只要清除感染源,
初期、輕微的顎骨破壞,牙床有機會自我修復。
不過嚴重的話,可能要拔牙,
或是將牙床切開,清除內部病變的組織,並視情況化驗。
若是情況嚴重,牙床難以自我修復時,
需要用骨粉和再生膜進行重建。
將骨粉充填在缺損的地方,
接著覆蓋再生膜,幫助再生、重建,
等牙床康復後,再以人工植牙或牙橋重建缺牙。
感謝康健雜誌採訪
全文連結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82721
#蛀牙 #牙周病 #根尖囊腫 #根尖肉芽腫
#植牙
齒源性囊腫 在 禾睿牙醫植牙牙周美學中心-呂睿庭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男人吃藥忍牙痛 事後花治牙費比女人多
牙痛比較會忍的人以男性居多,一直吃藥不願就醫,通常發作到就診的過程拖了太久、牙醫師發現問題時為時已晚,如果是拖了九個月到一年的人,最後已經成為需要較大範圍的牙床治療,不僅牙齒無法保留甚至嚴重者需耳鼻喉與牙科協同治療才能解決,這樣的情況以青、壯年男性居多。
花了大錢裝好假牙,很多人以為從此高枕無憂,可以盡情大啖美食,但是近來牙醫門診發現不少人裝好假牙三、五年之後,發現牙床竟然隱隱作痛,嚴重者甚至腫脹、發出異味,對生活及人際關係都造成影響。
醫療上,裝假牙時如果沒有注意到生物相容度及根管乾淨度,很容易在幾年之後產生牙根尖病變,WCLI世界臨床雷射醫學會專科醫師呂睿庭表示,牙根尖病變之前,牙齒就會有不舒服現象,患者通常是裝完假牙之後一直不舒適、又找不出原因。原因之一有可能是咬合上的問題,另外的原因之一可能於裝牙時牙冠健康齒質因蛀牙缺損而太短,假牙裝置時未能作牙冠延長術而太靠近牙床骨,每次咀嚼時因為牙齒的骨彈性運作,假牙一直撞擊骨床,因而造成骨床受損使得牙根尖慢性發炎,數年後將導致牙根尖囊腫。
最近醫師在臨床上還觀察到,有些就診患者因假牙內牙齒不舒服求診,當醫師將牙冠去除後發現,患者以前所選擇牙冠材質很不錯,病人卻一直感到不舒服,即使過了一兩年依然覺得不適,有些這樣的患者通常需要拆除原牙套重新進行根管治療通常很快就會痊癒,呂睿庭醫師表示,如果做完根管治療之後,牙根發炎觀察數月後依然沒有消除,就需要進行牙根尖囊腫手術。有些病人很會忍,或是因為慢性發炎、悶悶脹脹的不易察覺,讓病人已經習慣疼痛度,等到有一天發現出現膿包、牙床外觀腫起來,這一顆牙已經很難保住,如果位置在鼻竇附近,甚至鼻竇會被細菌感染而破損,須先給鼻科醫師做鼻竇發炎治療再進行牙科修補鼻竇醫療,如於下牙區,可能因感染擴大,而影響顏面神經,治療後,神經受損需視情況才能將神經修復!
小範圍的發炎要去除牙冠後重新做根管治療,治療進行時間從三個月到一年不等,要看發炎狀況,如果根管已經清除乾淨,但是過了幾個月依然無法消腫,就要考慮進行牙根尖囊腫手術。醫師建議,剛不舒服就趕快就診,此時尚不需補骨及大型修復,有些人想說能忍則忍拖個四、五個月甚至更久再來找牙醫師,本來只要拔一顆牙的狀況,卻因為牙根細菌感染到鄰近牙齒,最後可能失去兩到三顆牙齒,有的患者甚至得蜂窩性組織炎需顏面開刀引流住院,得不償失。
若是發炎情況嚴重就醫師建議拔牙,就不要拖延太久以避免延誤治療時間,拔牙之後立即補骨,修復之後很快可以緩解不適狀況,牙醫師呂睿庭表示,通常都會採取現拔現種加上補骨的治療模式。見過較嚴重的狀況是出現鼻竇破損,需要配合耳鼻喉科進行鼻竇修補術,順序上要先進行鼻竇治療,否則牙齒裡頭的細菌將進入鼻腔中,所以會請病人盡快到耳鼻喉科滅菌,再由牙科醫師進行鼻竇修補,最後才回到補骨植牙的動作。由於鼻竇破損治療上複雜度高,因此建議裝假牙的人,如果發現牙齒有悶悶漲漲的狀況,最好快找牙醫師檢查一下,不要硬撐了。
以上來源由禾睿牙醫美齒再造醫學提供
資料出處:http://www.models-smile.com/main.php
#植牙 #禾睿牙醫 #呂睿庭醫師 #北投牙醫 #植牙權威 #無痛植牙 #舒眠植牙 #植牙手術 #人工植牙 #台北植牙 #植牙專科 #微創植牙
齒源性囊腫 在 禾睿牙醫植牙牙周美學中心-呂睿庭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植牙注意上顎不傷鼻竇 下齒槽應避開神經
植牙過深導致疼痛
一名陳姓女子缺牙導致進食不便,植牙時因醫師誤判填植骨粉後的牙床高度,進行左上顎骨鑽洞時,不慎鑽穿鼻竇,造成植牙後出現鼻涕倒流、臉頰偶現疼痛的後遺症;另一位患者張媽媽做完人工植牙手術後,植牙部位疼痛,吃止痛藥也無效,右邊嘴唇及下巴一直出現麻麻的不適感,經詳細診斷發現植體植入過深,不慎傷及下顎神經,上述兩例都是植牙不慎造成的負面結果。
坊間植牙種類林林總總,還有業者標榜各種快速、微創等植牙方式,消費者應多方比較,做出聰明的選擇。禾睿牙醫診所院長呂睿庭強調,植牙實屬精密手術,與齒槽骨深度、寬度和密度息息相關,若上顎植牙前發現骨床高度低於植體長度時,目前的技術已可以在植牙時合併使用上顎竇提竇術來增加高度,達到最佳的安全距離並保護上顎竇。
至於造成鼻竇區骨床不足的原因為何?呂睿庭指出,包括有上顎後牙區感染重度牙周病、骨頭被侵蝕嚴重,或牙根發炎引發牙根尖囊腫、或缺牙太久導致骨床萎縮,以及拔牙時骨床破壞過多,卻未加以修補者。
大多數的患者在下顎後牙區骨頭的條件比上顎區要佳,需要補骨者相對較少。不過呂睿庭認為,下顎補骨最困難的是補足的高度必須避開神經,或在齒槽骨鑽孔植入植體時,應與下顎神經管上方保持安全距離,以免傷及下齒槽神經;也有不少相關的植牙期刊文獻,主張下顎區植牙應留2mm的安全距離,就是避免可能造成神經傷害的後果。
以往植牙手術只能依照X光判斷牙骨床厚度,若判讀錯誤,就容易產生醫療疏失。呂睿庭表示,現今已可使用3D全口電腦斷層,可以清楚顯示患者口腔影像,準確評估骨質受損狀況。於術前製作手術定位模板,使牙床骨的植體定位在最佳位置、並調整正確咬合,再合併現場監看系統,讓醫師可一邊植牙一邊監測,將植體準確植入適當位置,也能預防上顎鼻竇被打穿和傷及下顎神經,或是植入太淺不穩固的危險性,大幅降低植牙失敗率並減少醫療糾紛。
要想植牙成功必須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完成,首先應先確定植牙區域穩定,牙周病患者可選擇低疼痛度的水波雷射來治療牙周病變,降低感染發炎;缺牙越久則缺骨越嚴重,而缺骨特別嚴重者,應先補骨促進骨頭再生,讓牙床骨有足夠條件後再進行植牙。若一味貪小便宜選擇快速植牙,得當心植體容易鬆脫,欲速則不達。
呂睿庭也提醒,植牙前患者應明確告知是否有鼻竇炎的病史,以利植牙補骨的考量判斷,植牙後的患者應避免抽菸,並切實做好口腔清潔,術後記得定時回診,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補救。
以上來源由禾睿牙醫美齒再造醫學提供
資料出處:http://www.models-smile.com/main.php
#植牙 #禾睿牙醫 #呂睿庭醫師 #北投牙醫 #植牙權威 #無痛植牙 #舒眠植牙 #植牙手術 #人工植牙 #台北植牙 #植牙專科 #微創植牙
齒源性囊腫 在 根尖囊腫是什麼?為什麼還要做手術? 常見起因 的必吃
根尖囊腫是什麼?為什麼還要做手術? 常見起因:牙源性囊腫,多由於牙髓感染壞死造成根尖肉芽腫、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表現:牙痛、頜骨不適、腫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