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在疫情前的4月份,拍的影片終於完成。(為何如此水腫)
因為採訪工作的關係,我們特別喜歡老建築,來到台北齊東街,會有來到小日本的感覺,這裡有許多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日式建築,都非常的有味道,像是臺北琴道舘、台灣文學基地等都很有味道,區內還有名人孫運璿、王大閎、溥心畬等故居留存,這裡是目前台北市目前少數,歷史建物保留最完整的日式宿舍群。
這幾年工作下來認識了幾位台灣很棒的建築師,擅長設計台北巷弄建築、本身也是藝術家的許華山建築師,他本身對於台北歷史建物與文化很有研究,他的作品多呼應城市、環境為設計主軸。
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設計青田街豪宅「青田青」,外觀就像是一個大型書本,非常的融入周邊書香環境,這次也特別帶我們來參觀他最近在齊東街設計的建案「中正H25」,帶我們分享他的設計理念與想法。
這支影片磨了好久終於完成,嘗試了不同的風格,希望你們喜歡:)
▩「中正H25」深入閱讀:https://reurl.cc/LbmLGX
▩HD 高畫質點這:https://reurl.cc/0j1oL6
【 本集影片由「中正H25」邀約製作】
#許華山 #地產秘密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台北慢步」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水瓶子 (簡肇成) 內容簡介: 從城北到城南,從老街到書街,串連不同巷弄組成10條不同主題的路線,慢步走出台北不同的歷史與人文肌理。 「不同的角度,慢慢的藉由步行省思,參訪大大小小的景點,串連出不同主題的散步路線,正是以台灣為主體的思考...
齊東 街 歷史 在 走讀世界遺產 About World Herita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齊東街樹屋
今天(4/18)是文化紀念物及歷史場所國際日,我想談一個不見得具文資價值,但是深具意義的保存。
在齊東街日式宿舍群裡,我尤其喜歡台灣文學基地中參天大樹下的樹屋。
聽說這是當時社區居民為了一群孩子增建的,整修後的樣貌也許和當年有所差異,卻是一個窩心的社區記憶保存。
只可惜目前不開放了,當時開放時我上去過一次!根本不想下來,我的好友Susan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樹屋!」
帶學生來戶外課,我們在樹屋下拍照時,班長甚至調皮的趴在地上,其實面對樹屋時,我們每個人都是孩子!
#建議台灣文學基地協調開放樹屋
#每年4月18日為「文化紀念物及歷史場所國際日」(International Day of Monuments and Sites),或稱為「世界遺產日」(World Heritage Day)是ICOMOS於1982年4月18日於突尼西亞舉辦的一次研討會,建議每年制定一日來慶祝世界多樣的遺產。
齊東 街 歷史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喜歡舊建築嗎?】
市定古蹟、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後,如何重新進入現代人的生活?
台北市至110年3月,有178處古蹟、284處歷史建築,(其中有不少日治時代的建築),經過整理修復變身成為充滿故事和人文藝術的藝文館所。
#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靜心苑
2020年5月開幕的「靜心苑」,原為1935年建造的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重生後的老屋成為一處療癒的藝文空間。
位於南港昆陽街的靜心苑,門口兩棵百年老樹,訴說著此處走過的歲月光陰;門口特殊的八角柱、六角窗和建築底部的通風口雕花,皆是日本時期和洋式建築裝飾印記。
松山療養所前身為成立於1915年的「錫口養生院」,是臺灣最早的結核療養所,在昆陽街一帶則為員工宿舍群,靜心苑正是當時所長宿舍,在2006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現在作為結合養生、療癒及餐食的藝文療癒空間,未來更能結合對面的松山療養所宿舍,規劃成多功能的藝文場域。
⭐靜心苑
開放時間:11:00~21:00
每週一暨每年除夕農曆新年休館(免費開放參觀)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昆陽街164號
#製茶廠新芳春茶行
熱鬧的民生西路上,一幢美麗的古建築,落著斗大的「新芳春行」,傲立的氣勢讓人忍不住想一窺究竟。
1934年建造的新芳春茶行,在當年即是住商混和的街屋式建築、三開間三進三層樓的格局氣勢非凡;門面是茶行店鋪、第二進茶倉庫,第三進則是當年烘焙製茶的工廠,在當時的王家就居住在三樓的起居室裡,可見當時茶業興盛之時,大戶人家的生活景象。時至今日,新芳春茶行仍然保留最原始的面貌,甚至大稻埕名匠郭三川的泥塑作品,也能在茶行外牆的山頭上看見。
新芳春茶行副館長葉世瀚表示,除了欣賞保留完整的古蹟建築,參觀新芳春茶行時,還能了解早年茶業在臺灣的發展史,在原來的茶葉精製空間,展示古老的篩茶、切茶等機具,以及烘茶的焙籠,讓前來的民眾能了解茶葉生產運作的過程。
⭐新芳春茶行
開放時間:10:00~18:00每週一、二休館(免費開放參觀)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09號
#全臺唯一琴博物館臺北琴道舘
齊東街一帶的日式宿舍群建於1930年代,形式為傳統日式建築住宅,其中位於53巷的臺北琴道舘,為格局最完整的宿舍。
在和洋折衷式的建築裡,注入的是有3千年歷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琴藝術;在2018年琴道舘旁的「臺北書畫院」也成立,希望多方推廣中華文化。
臺北琴道舘成立已十年多,中華古琴學會會長、臺北琴道館館長袁中平認為「自古以來人都需要精神療癒,而聲音是入人心最深、最能扣人心弦。」袁中平曾是民歌歌手,也曾旅居美國,為推廣傳承古琴及中華文化之美,他在2011年接手經營臺北琴道舘,以日式宿舍古蹟為落腳點。
⭐臺北琴道舘
開放時間:11:00~18:00(入場至17:00)週一、二休館(免費參觀)
地址:臺北市齊東街53巷11號
#BeautiMode #古蹟 #老宅 #舊建築
齊東 街 歷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台北慢步」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水瓶子 (簡肇成)
內容簡介:
從城北到城南,從老街到書街,串連不同巷弄組成10條不同主題的路線,慢步走出台北不同的歷史與人文肌理。
「不同的角度,慢慢的藉由步行省思,參訪大大小小的景點,串連出不同主題的散步路線,正是以台灣為主體的思考模式,將多元文化納入日常生活之中,逐漸收納融合成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每一個人都規劃出一條散步路線,這樣累積起來的文化厚度,就足以媲美世界各國。」
城市漫遊者水瓶子,經過七年經營「青田七六」、擔任城市導覽解說的歷練,更走覽國內外城市感受不同的文化精髓,淬煉出更成熟的視角,此時寫《台北慢步》,已不再只是熱鬧的人文景點介紹,而是在各個不同巷弄、不同主題的串連中,試圖找出歷史、文化的連結,進而讓城市散步成為文化講堂,培養城市人的文化厚度。
為了讓這些路線的串連更加清晰,也特別請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畢業、《在台灣尋找Y字路》的作者栖來光繪製慢步地圖。
第1條路線 北門到南門:政權、商業、現代化與拓荒探險的中軸線
第2條路線 城南軸線巡禮:從育苗、商品展覽館、教育會館到劇場表演
第3條路線 東門外的白恐之路:從有形的刑務所到無形的居家監控
第4條路線 城南散步:與文學家們一起閒晃在河邊巷弄及水圳道間
第5條路線 書街巡禮:從牯嶺街、光華商場、國際學舍到溫羅汀
第6條路線 水道之路:慢步於瑠公圳與霧裡薜圳之間
第7條路線 走在米道上:看盡都市變遷的齊東老街
第8條路線 新文化運動之路:建成圓環周邊
第9條路線 大龍峒陳維英的伊甸園:從太古巢到四十四坎
第10條路線 老街老店老市場:艋舺多元文化行腳
作者簡介:水瓶子
喜歡在無盡的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濃厚的求知慾望,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更喜歡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中,享受各咖啡館的獨特印象。著有《台北咖啡印象》、《台北小散步》等書。
部落格。【水瓶子的城市旅行】trip.writers.idv.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J165dkKGq8/hqdefault.jpg)
齊東 街 歷史 在 新開幕!台灣文學基地—台北市內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日式宿舍群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台灣文學基地園區包括濟南路二段25、27號及 齊東街 53巷2號至10號,共有7棟 歷史 建築,佔地350坪,是台北市內最大、修復最完整的日式宿舍群。 ... <看更多>
齊東 街 歷史 在 [4/24]齊東街區散策 的必吃
中山南路以東的部分區域,在清代稱為三板橋庄,日治時期有樺山町、東門町、幸町等區域。此區有很多的官方機構、實業機構、學校與相關的宿舍區。在歷史的發展脈絡中,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