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濃度稀釋』
▍這真的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雖然不正經慣了,但這篇文章我真的沒辦法用一貫戲謔的態度來書寫。
看了新聞心裡很難受,翻來覆去睡不著,爬起來寫了這篇文。
本文不針對臨床人員做檢討,我相信當事者護理師早已承擔非常大的心理負擔了,希望大家能給予關懷,而非責備,我們應該著重於流程的檢討。
▍這絕對不是醫學臨床上第一次因為稀釋造成的病安事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早在BNT進來之前,我就跟同事討論過很多次關於藥物稀釋的這個隱憂。
事實上關於藥物注射錯誤這件事,身為麻醉醫師,同業們應該很多都跟我一樣,有著嚴重的被害妄想症。
『0.45毫升的疫苗原汁,加入1.8毫升的生理食鹽水,再抽0.3毫升來注射。』
光這個流程聽起來就會讓我膽戰心驚。事實就是:只要是人,都有機率會出錯。
▍為什麼我老是砲火猛烈,要針對那些沒有麻醉醫師,只有密醫麻醉屍的婦產科診所?
一直以來,我曾經不只一次被醫界前輩摸頭,要我以和為貴。『你一個人又能改變什麼呢?白白得罪人而已』
以和為貴你媽,要跪你跪。
▍舉個我自身的經歷吧,當年我還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時候,就收過不只一次由婦產科診所緊急轉送來的病人。
原因就是『藥物濃度稀釋錯誤』,想當然的,這些診所、這幾件病人的麻醉,都沒有麻醉醫師,診所只有聘用 #自稱麻醉師的密醫麻護幫產婦麻醉。
半身麻醉脊椎嗎啡的抽藥流程:
📌1毫升的嗎啡原汁,抽出0.1毫升。
📌加入0.9毫升的布比卡因。
📌稀釋液再抽出0.3毫升。
📌再加入2毫升的布比卡因。
以上錯任何一個步驟都會出事。有人忘了稀釋,這就是打了十倍劑量,有人稀釋完,卻打入原汁嗎啡。總之,就是同一個結果,昏迷不醒加上呼吸抑制,當然,診所告訴家屬的說法,幾十年來通常都依然是幹你娘的麻藥過敏。
▍一直以來,醫界一直在改善給藥的流程,如何避免錯誤給藥,或是萬一錯誤給藥的時候,如何讓傷害減小。
舉例來說,整理控應該都很愛標籤機吧?
2015年,美國麻醉醫師協會發布一份聲明,建議使用顏色分類的藥物標籤。
淺藍色都是鴉片類藥物,如芬坦尼、嗎啡、配西汀。紅色都是肌肉鬆弛劑,橘色都是鎮定安眠藥物,黃色是麻醉誘導藥物。好處是就算你誤拿其他藥物,至少是同類藥。
如果病人在你打完半身麻醉後昏迷不醒而且呼吸暫停,你可以首先懷疑是鴉片類藥物過量,不管你是拿到嗎啡還是芬坦尼,不管你是忘記稀釋還是打太多,你的處理糾正措施都是給予納洛酮。這除了可以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也可以在不幸發生意外時降低傷害。
畢竟在很多時候,你想給予的是某一類藥,而不一定必須是某一種藥。病人動,我要給肌肉鬆弛劑,就算把N拿成A或E,不會造成實際的傷害。病人痛,我要給予鴉片類止痛藥,就算把M拿成F或P,不會有太大傷害。
用顏色區分藥物,會大幅度降低了你本來要止痛,卻給了肌肉鬆弛劑這樣的可怕後果。
當然三讀五對,還有不要在檯面上放太多不需要的藥物,這也都是降低意外發生的手段。
▍有個回憶我記得很深刻,如果當年一起值班的老同事在這裡看到本文,應該也會有印象。
住院醫師時期,我假日都去分院值加護病房,有一次照顧到神外開顱術後的病人。
主治醫師留下一個醫囑,「每隔12小時要給予病人藥物,需要由值班醫師親自手動推藥。」
在病床側,我拒絕了護理師遞給我的藥物,因為那是一支10cc空針,裡面抽了10cc的透明液體,上面沒有任何標籤。
謹慎型人格(被害妄想症)發作的我,堅持拒絕了那隻我無法分辨內容物的藥物,堅持要護理師重新給我一瓶藥物,我自己親自稀釋,自己推藥。
護理師同事覺得我難搞,神外主治醫師打電話來破口大罵,覺得我一個小住院醫師,居然敢挑戰他的權威不幫他給藥?(其實不是,我只是堅持要確認清楚,我注射進病人的藥物是什麼。)
還好的是,因為我平常值班就旺到炸天,常常一個晚上就急救五床,插了五支中樣靜脈導管五支氣管內管,兩分鐘插好管,五分鐘內一針打上CVP,這個是日常生活技能。所以長期革命情感之下,護理師們對我有基本的信任感,雖然碎碎念我的龜毛,還是願意照我的意思,拿新的藥物來讓我重抽。
要是當時我沒堅持,要是裡面的藥物有錯,卻由我親手推進去病人點滴,現在在新聞上被獵巫,下跪道歉的會不會是我?
細思極恐。
▍今天疫苗的事情已經發生,檢討是要做的,但找個第一線護理師來負責背鍋就真的doctor不必了。
現在需要的不是寫報告、獵巫、咎責,或是列入評鑑這種騙外行人的敷衍手段,這真的彷彿有印了無止盡的低能小卡片的滿滿即視感(防中暑小卡、清驗槍小卡、喝水小卡...)。
如何建立一套流程預防再次發生,這才是當務之急。
舉例:我去高端疫苗參訪時,他們一開始就有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高端疫苗有設計,一人一劑不用分抽也不用稀釋的劑型。
--
(這個數學笑話真的不好笑,就拜託大家不要在算藥物濃度稀釋的新聞下面tag太太了)
「點滴一定要打完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老梁媽媽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心情] 尊重專業反而遇到不專業-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什麼情況要吊點滴的原因和症狀,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什麼情況要吊點滴的原因和症狀,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媽媽、奶奶送到小兒急診室,主訴是1 小時前開始發燒 的評價
- 關於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為什麼點滴很常滴不下來!?IV BAG教學來囉~【書記與護理 ... 的評價
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們總是把生命看的很重,我們總不想在短暫的生命裡,看見親人逝去,陪著親人的每一分每一秒,越來越少,可生命裡總會遇見許多令人無法預期的事物,為了大愛,捨棄一時的小愛,不曾後悔。
疫情期間的緊張已讓醫院值班人員倦意十足了,大雨卻一直不停歇,黑色的夜傳來陣陣雷聲,雨斷斷續續的下著,疫情及將至的颱風,迫使每一個人都得待在家裡。一隻黃金獵犬從雨裡跑來,到醫院門口衝著大門裡叫了兩聲,聲音迴盪在整個大廳,然後又急忙掉頭跑進黑夜的雨裡,彷彿像在迎接著什麼。
「醫生在嗎?現在可以進來看診嗎?」
一個滿身泥濘的大叔揹著一個女孩跑到醫院裡來,兩人都帶著口罩,兩人的口罩都濕透了,尤其女孩帶著大小不合臉的口罩,遮住了一半的眼睛,在稀稀落落的門診走廊上,每一個人手裡都握著滴水的雨傘,偌大的走廊讓敲門和喘氣聲如此明顯,大叔急促地敲著門診的門,接著厚重的門打開了,一個溫暖低沉的聲音望向了他們倆,
「孩子怎麼了?」
護理師同醫師幫大叔脫下雨衣,把包裹在大叔雨衣裏的女孩放在門診的床上,男人從口袋裡掏出毛巾給女孩擦擦汗,也擦著雨水,「我回家後看到女兒早早的躺在床上,還以為她是太累了,我還沒哄她就睡著了,可我見她睡著了以後還一直踢被子,臉很紅,額頭和臉上都很燙,就趕緊把她送來了。」
因為大叔抱著女孩在雨中走著走,淋著淋,所以原本發燙的女孩,大雨使她的體溫了降下來,進來醫院的時候才沒有測到女孩原已經發燒了。雖然政府已經將病毒降級為二級,但聽到任何發燒疑似個案,醫護人員及現場氣氛馬上陷入緊張之中,每個人穿上厚重的防護裝備,將大叔和女孩帶入採檢區篩檢,在等待醫師來到篩檢亭的期間,大叔跺著腳,
「篩檢完還要等一兩個小時才知道結果,如果小茵確診,一定是我把病毒帶回來的,不!我們不會確診的,但是如果真的是,那該怎麼辦呢?小茵還這麼小,都怪我!」
女孩一句話也沒說,看著她稚嫩的臉龐,卻滿滿因為生病而不舒服的表情,在核酸檢測報告出來前,我們能做的有限,好令人心疼。
「我還有點事情要做,麻煩你們照看一下我的女兒,謝謝了!」
這位大叔不管不顧醫護人員以及警衛的勸阻,從等待區,逃了!拿起車鑰匙就往大雨中衝去。嘟嘟嘟嘟…..嗚嗚⋯⋯車的大燈亮起來,格外的刺眼,按著喇叭驅趕著他面前的警衛,男人開著車就往黑暗的暴雨裡開去。
「這是什麼樣的父親?膽子真大!孩子發燒生病了,竟然不管了,把小孩丟在這裡,盡自己還想著賺錢,怎麼剛剛大門口居然沒有檢查到他的健保卡?趁著人多混入醫院,現在居然跑了,不敢給我們篩檢?還是不想留下身分?現在都找不到人了,到底…..」林醫師站在門診門口碎碎念著,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也許他們家有什麼難言之隱吧!搞不好是連醫藥費都付不起,還是搞不好他不要女兒了?」旁邊的幾位護士討論著。
女孩的體溫越來越高,嘴裡一直喊著,「好燙啊!爸爸別去!」閉著眼身體扭動著,應該是在作惡夢,女孩緊緊抓住被子,像是握住了父親的手。
護理師為女孩擦去黃豆般的汗珠,女孩的臉皺在一起的表情,門診區每個走廊的角落,都充滿著數落這位父親失責的碎語。這時女孩一翻個身,褲子口袋裡的考試卷掉了出來,張張是將近滿分的好成績,大家拿出來擦乾水鋪直,背面有一篇作文,
題目是「我認為最偉大的人」:
「我的爸爸最偉大,他有一顆小小的嘴巴,小小的眼睛,還有小小的個子。小小的嘴巴總是很愛對我嘮叨,但也無微不至;小小的眼睛照顧我的日常所需;小小的個子,能舉起很大的房子。他也有大大的拳頭,還有大大的腳步。大大的拳頭,嚇跑了欺負我的同學,也抬起一個一個受傷的人和死掉的人,大大的腳步跑向了哭泣的人們。
我的爸爸是一名消防員,奶奶說爸爸的工作就是和火神戰鬥了,我的爸爸好厲害。他對我很好,雖然他常常要工作一整天不能回家,但他下了班總是願意陪我玩。有時候即使整夜沒睡看得出來爸爸好累了,但他都願意完成和我的約定。我的爸爸總是在我睡著之後,拿出相本,對著我媽媽的照片講話,我想是我爸爸想念我在天上的媽媽了吧!
雖然鄰居常常都說我不是爸爸媽媽親生的,雖然我還不太懂『親生的』是什麼意思,但我的爸爸永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我的爸爸最偉大,雖然沒有長頸鹿高,沒有獅子壯,可我最愛我的爸爸。」
看完這一篇小學作文,字裡行間有著小學生的稚嫩口吻,更多的是對現實的點頭和成熟,女孩有著超於同齡孩子的穩重,這些成熟與穩重重得令人心疼,許多成了媽媽的護理師感動的泛起淚光,女孩的的核酸檢測出來了,結果是陰性的,女孩只是得了重感冒,在兩瓶點滴的輸液後,燒退了,氣色恢復了。此時女孩的奶奶穿著拖鞋,啪啦啪啦地跑向診間,拎著大包小包,氣喘吁吁又瘦小的體型,顯示這一家人的肩上有多重,
「阿婆,為什麼隔壁家的阿姨總是說我不是爸爸親生的?什麼是親生的?什麼又不是親生的?很重要嗎?」
「沒有,不要聽他們亂說,妳是親生的,我的小乖孫女茵兒。阿婆給妳買薯條好不好?」
「太棒了!耶!我要吃薯條,阿婆,您上次說我只要考前三名,就會給我買冰淇淋,我這次考試又考了第一名,我是不是可以吃三個冰淇淋啊?」
「好好好!茵兒真棒!給妳買薯條和三個冰淇淋,都買!那我們等爸爸下班回來以後再去買,一起跟爸爸慶祝好不好?」
「好啊!阿婆,媽媽是不是也知道我好棒的?您以前說:只要我成績考好了,就可以當醫生,當了醫生,我就可以把媽媽治好,就可以把媽媽帶回來。阿婆,我媽媽會等我的對不對?」
「會會會!我們茵兒最棒了!」
奶奶回憶著過去祖孫兩人的對話,乾癟的臉泛著紅眼,或許要等女孩長大了才會知道媽媽永遠不會回來,但小小的身體卻有超過成年人的善解人意,奶奶坐在女孩的床邊,告訴我們:她是女孩的奶奶,女孩的爸爸去救人了,女孩口中的親生爸爸,其實是她的大伯,她親生爸爸的哥哥,在女孩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時,親生爸爸媽媽車禍離世了,而一直沒有孩子的大伯和大嫂撫養了女孩,他們就給女孩取名為『茵幼』,希望女孩的存在是成為陰間父母的保佑,祐庇因為災難離開的父母一路平安好走。但在女孩五歲的時候,女孩口中的媽媽離癌去世,從那之後鄉下的奶奶就被接到城裡,一起和爸爸照顧女孩…..
原來這個爸爸一直很愛這個女孩,女孩也很愛口中的爸爸。而這位大叔,是在剛來到醫院後,接到前線尋求支援的電話,一處社區燃起熊熊大火,而這個社區人口密度極高,尤其在這疫情以及颱風來臨之時,大家都躲在家裡,烈焰毫不留情地在每家每戶間猛竄,從外頭隔著暴雨都可聽見屋內以及窗邊人們的哀嚎,消防人員衝入刺眼的火海中出生入死,還沒搞清楚抬出來的是傷者還是屍體,火焰快速阻擋了每一個迴廊和出口,即便暴雨及幾台消防車的強力水柱依然無法平衡火勢,房內人們的哭喊聲越來越小。女孩的爸爸掛了電話之後,心裡想:醫院有醫護人員,茵幼在這裡一定比在死亡邊緣的居民還安全吧!隨即跳上了車,戴上車上備用的防毒面罩,驅車前往救人,而大叔帶著防毒面具罩不是為了躲避火場的濃煙,而是在還不確定有無確診之前,保護他身邊的同事以及他所抱著的受難者,女孩的爸爸義無反顧地衝進火神的中心。
望著窗外的傾盆大雨,我們站在窗前沉默起來,遠處消防車的笛聲響起,這注定是一群不凡的逆行者。
我們總喜歡主觀臆斷別人的表象,卻不願意了解事實的真相,愛是擔當之責,也是風險之歌。疫情改變的世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但除了病毒以外,其他災難卻沒少過發生,除了醫護人員外,更多逆行者冒著生命危險,在死亡的邊界向死神搶奪生命,他們穿著更熱的防護衣,帶著更厚的面罩及口罩,用愛守護著世界。我們對這些逆行心存者感激,他們的大愛超越了生死。
看著窗外暴雨停了,黑夜被太陽趕走,一條生氣勃勃的彩虹出來了⋯⋯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每個記錄者最想哭🥲的時候應該是打字快打完的時候,電腦突然沒電,什麼檔案都沒存到……吧!還好,一切的一切都刻畫在我腦中…..這篇文就是多次重打後的孩子)
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老梁媽媽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是去年最冷的一天,陪伴孩子變得堅韌的過程,那些點滴跟細節,真的過了就忘了。
是群體,就不免有許多聲音,覺得為什麼這麼冷還要執行,為什麼不改時間都沒彈性,為什麼什麼跟什麼.......
記得某年冬天,寒流來襲,忘了孩子當時中班還大班,在外面瘋玩了一天,到了傍晚回家洗澡才發現,熱水器壞了,臨時根本找不到人來修,當天因為很髒真的不能不洗澡。我想了想,跟孩子說:你知道南北戰爭期間,下雪、很冷很冷的時候,士兵們都怎麼洗澡?
(孩子當時正迷這套西洋歷史書,南北戰爭大概重複聽了100遍。)
他聽完,睜著圓滾滾烏黑慧頡的雙眼望著我,臉上發著光,跟我說:洗戰鬥澡!
那你覺得,他們是洗熱水,還是冷水呢?
當然是冷水,戰爭的時候哪有熱水,而且他們的年代又沒有熱水器!
真的,士兵真的很勇敢,從今天開始我們也開始為期三天的「單兵訓練模式」,如果通過測驗,你就跟南北戰爭的阿兵哥一樣這麼棒,是真正的勇士!因為現在剛好寒流,跟當時下雪的情境最接近!如果寒流過了,就不像下雪的天氣了。你覺得怎麼樣?你有辦法嗎?
孩子就這樣洗冰水洗得非常非常開心,覺得自己整個不一樣這樣,熱水器第二天就修好了,但小孩堅持要洗三天冷水。🤣
之後長期冬泳,從來沒該過一個冷字。
孩子是這樣,我們給他們什麼材料,他們就長成什麼樣子。我們呈現焦慮萬分的態度跟口氣,告訴他冷是有多麼可怕,他就會習慣必須溫暖。
我們讓他們覺得,因為太冷就可以不做,他們就更難感受為什麼要克服挫折。
當然,在寒冷國家會致命的那種冷是另當別論,但在台灣,冷死人真的比中樂透還難......,還有些是孩子本身身體真的有狀況,當然,事先媽媽都會仔細衡量。
當然不是故意折磨、虐待孩子,只是剛好意外發生有那樣的情境,如果當時孩子不願意,我也不可能強迫他,但孩子既然願意,剝奪他們嘗試的機會非常可惜。
我終於明白前兩天在峭壁上攀爬的他,眼下就是萬丈深淵,為什麼能冷靜跟我說:
要細心,要有耐心,我都有做到,所以能安全的通過。
他的淡定跟從容,不是傻也不是不懂,是一切的陪伴跟信任,經過時間催化,讓他有機會一點一滴,將勇氣內化,成為生命的力量。
今年的兩次自行車活動,都選在不冷的天氣,但我永遠會懷念那一年6度C的寒風刺骨,我帶著我6歲的孩子,拼了我們人生勝利的一小小塊拼圖🧩。
(一定要放一張媽媽冷到臉僵到像剛打完肉毒的照片才可以啊!)
記者老梁:必先苦其心志......,報導。
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媽媽、奶奶送到小兒急診室,主訴是1 小時前開始發燒 的必吃
「其實孩子精神、活力、食慾正常,基本上不需要抽血打點滴,現在幫孩子打針只是 ... 症狀緩解,讓小孩可以比較舒服吃得下東西,若是活力食慾正常,不見得一定要吃藥。 ... <看更多>
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為什麼點滴很常滴不下來!?IV BAG教學來囉~【書記與護理 ...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抱歉讓大家久等了❤️因為疫情關係先拍好的影片都來不及剪輯IV BAG常常在臨床遇到病人最常按鈴「護理師我點滴沒了」「護理師我點滴不滴」前面教學如何 ... ... <看更多>
點滴一定要打完嗎 在 [心情] 尊重專業反而遇到不專業-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要不是馬上要出院了我也不敢發這篇文。
先講結論,我之後還是會尊重專業,但同時為了防禦也得隨時吸收新知,以應對不需要尊重的不專業人士。
不知道大家對打針時進入血管的少量氣泡會不會帶著恐懼的心情?
事實上很多醫學文章都表示不要太多是無礙的,本來我也是這樣想。
直到這次住院。
週六的時候因為身體不舒服到了某家超新的醫學中心掛急診,倒不是因為新而是因為它距離最近。
幫我處理的護士打點滴的時候就漏了一小管空氣進血管,看我表情不對,便告訴我十毫升以內是可以代謝的。
要說這應該是個警示,我要是知道整間醫院的護士都這樣甚至可能發生讓我接近抓狂的事情,當下我就應該收東西直接前往下一間。
經過漫長的各式檢查,醫生告訴我要準備住院,原因住院後會有主治告訴我。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就要住院了,也不知道這樣正不正常,但為了身體早日康復,帶著些許的不安我還是入住了。
然後到快要出院了我也只知道疑似是病毒感染,也就是我並不確切知道為什麼我要來住院,只隱約知道如果不即時治療,很快就進入嚴重腹膜炎。
如果有專業人士覺得哪裡不對勁請提醒我,我並沒有多少住院的經驗。
前兩天我一直不停地泡在氣泡進入血管造成的酸麻刺痛裡,聽著小護士們背誦教條般的的"不超過10CC就沒有大礙喔",看著一截一截的氣泡無法阻止地進入我的靜脈,慢慢造成血流不暢後,為了點滴流暢反覆在身上另闢蹊徑,原本以為這就是不舒服的極限了。
直到第四天我才驚覺進入了驚悚片的高潮。
第四天的白班換了一個人來,姑且稱為X好了。
照面第一句就讓人不舒服。
X "阿姨我們等一下換點滴喔。"
我 "我才大妳不到十歲,沒有這麼老吧?"
真的只是隨口反應,要是我知道後面發生的事情,打死我都不會嗆她。
點滴以國道般的速度往體內流瀉,其他人幫我掛大約一小時的一小包抗生素,換成X來十分鐘多一點就打完,但比起手臂快速降溫更讓我發冷的是,點滴打完之後並沒有停下來的態勢,帶著管內氣體就這樣快速順流而下。
我趕緊掐住管子按呼叫。
X面無表情收了點滴走掉,臨走前幫我換點滴時還奉送了一排令人不快的小氣泡。
陪病的朋友說,我們要多注意點滴了。
正在心有餘悸的我超級無敵同意。
但是躲得了初一逃不了十五。
隔天我們在X換上的點滴管裡發現了超過十二公分長的一截氣泡。
我們照例按了呼叫鈴,照例是值班的X過來。
照例她拿起針筒把管內氣泡抽取出來,就在我們鬆了一口氣的瞬間,不知道為什麼X又推了兩公分的氣體進去,在我們驚呼之前溜進我的手背裡。
X "那個只是頭,中間的我已經抽出來了沒有關係啦。"
沒頭沒腦地丟了這一句之後X就急急往外走去,做出一個很忙的姿態。
什麼頭?都抽進針筒混在一起了有什麼頭尾之分嗎?打這麼大一截氣泡進去是什麼標準程序嗎?為什麼她抽走的液體比氣體多,卻帶著大半管的液體走?
我們一邊滿腦子疑問一邊看向點滴,原本可見的流速變得異常緩慢;我試著活動其他部位或平躺,好讓點滴流速快一點,但都沒有效果。
然後X又回來了,帶著一管食鹽水。
X "我幫你沖一下喔。" 她按下針筒
我的腦袋一片空白。
朋友說這是今年他聽過最驚悚的尖叫聲,引來了隔壁房的好奇視線,連遠方護理站隱約的討論聲響都為之一頓。
我的手背貫穿般火辣辣地痛,滿臉都是眼淚鼻涕,針筒裡面的液體完封不動。
然後X依然面無表情,看起來還打算繼續重演剛剛的戲碼。
我 "妳換邊接點滴吧,然後我的左手要怎麼辦?"
X讓我朋友去拿冰塊來冰敷剛剛劇痛的地方,換完邊接上點滴就走了。
我的左手手背斷斷續續的敷了五六個小時,過去一天都使不上力氣,而最要命的是我生理期來了,這個時候又特別容易拉肚子,而在必須照顧自己的前提下,我擁有的只有一隻插針掛點滴一動就冒血的右手,跟提不起任何東西還痛得突突直跳的左手。
於是我上廁所的時間變成平常的四倍,一天之內折損了十幾片棉片、一整包抽取式衛生紙,有的是手抖,有的是因為拿不住,更多因為雙手乏力而尷尬難堪的狀況就不提了。
原本被我叫來當擺設的陪床友人阿愣,也很有勇氣地陪我解鎖了幫閨蜜換棉片的成就。
...我想我忽然頓悟了兄弟會那些難堪的入會儀式跟鐵打交情的關聯性,並且把阿愣的借貸額度上調到我私產的九成。(捂臉)
扯遠了。
午晚餐我得用兩隻手操縱一根湯匙慢慢撈起來送向自己,吃到一半飯都涼了、需要洗的水果我只能抖著手送給別人。
這還不算最驚悚的。
到了晚班接上來的時間,晚班護理師奇怪地看著我蒸騰著水氣的手,然後幫我鎖上針頭的開關,防水透氣膠內我以為是冒汗的一層水馬上消失了。
...我不知道不給人叫阿姨的結果有這麼嚴重,問題事件一環接一環的在套。
過了十二個小時後的現在,我也只能忍著怒氣把手機用兩隻手夾到側桌上用兩手手指懸空慢慢敲這篇文章。
我真的知道醫護很辛苦,我也有很多親友是護理師,甚至我本人都差點成為護理師。
所以我們就是檢討X這種人,跟不該盲目相信專業人士這件事。
永遠保持警戒心,跟合理的懷疑及小心求證。
明天就要出院了,希望我可以好好走出去,而不是因為不給人叫阿姨,莫名其妙被面無表情的小女生把命留在醫院裡。
-----
Sent from JPTT on my LGE LM-V40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98.12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29995768.A.28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