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內府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Ba函(第15函)
《秘殿珠林初編》卷二十四記載:「(康熙皇帝祖母孝莊)太皇太后欽命修造,鑲嵌珠寶、磁青箋、泥金書、西域字龍藏經一部,共一百八本,內有釋迦牟尼佛口授口傳諸經。」此段記錄明述此部珍貴經藏源流特色,也是本院簡名其為《龍藏經》的緣由。《龍藏經》屬藏文「甘珠爾」(bka‘ ’gyur)類別經藏,「甘珠爾」意為「佛語之譯」,指翻譯為藏文之「釋迦牟尼佛口授口傳諸經」-亦即經、律二藏。此泥金寫本「甘珠爾」為清聖祖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1613-1688)於康熙六年(1667)下詔開始抄寫,當時詔請蒙藏地區寫經僧人117位,書體端正一致,具安多地區字體特點,全藏於康熙八年(1669)抄寫完成,是清宮內廷所造多部「甘珠爾」中最精美作品。
全帙共一百零八函,其函數與部類順序皆同永樂八年(1410)於南京完成之永樂版《甘珠爾》。依經典內容而分,其次序採先經後律,依經典位階自高至低排列,分六部:「秘密部」二十四函、「般若部」二十四函、「寶積部」六函、「華嚴部」六函、「諸經部」二十四函、「律部」十六函,共收經典一千零五十七種。
《龍藏經》每函裝幀華麗考究,經簾與經布等是由江寧、蘇州、杭州三地織造署承造,材質風格皆具皇家特色。經葉長87.5公分,寬33公分,每函依其內容含經葉約三百至五百餘葉不等,皆以泥金書寫藏文於特製磁青紙(mthing shog)上。經葉上下各有一內護經板,含金砌禮敬語與七尊各式彩繪造像,並飾以各式鑲嵌珠寶,版面再護以黃、紅、綠、藍、白五色絲繡經簾。上內護經板覆以絲質哈達後,其經函保護配件依次為:黃素絹經衣、黃棉布經衣、黃緞織花袷經衣,以七彩暈繝綑經帶綁縛後,於其上下再各以一外護經板保護,再縛以五彩綑經帶,最後則以黃棉被經衣裹覆。
目前於北院展出的是Ba函,即 「秘密部」的第十五函。此函共收七十八部長短不同之陀羅尼(dhāraṇī)經典,前弘期與後弘期所譯經典皆有。茲舉此函中兩部亦存漢譯本為例:
第27部 -《聖六門陀羅尼》('phags pa sgo drug pa shes bya ba'i gzungs),此經即玄奘所譯《六門陀羅尼經》。此經是玄奘法師貞觀十九年(645)返抵長安後最早翻譯的第一批經典,據《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六記載:「貞觀十九年... 夏六月...丁卯,法師方操貝葉開演梵文,創譯《菩薩藏經》、《佛地經》、《六門陀羅尼經》、《顯揚聖教論》等四部,其翻《六門經》當日了,《佛地經》至辛巳了,《菩薩藏經》、《顯揚論》等歲暮方訖。」這部《六門陀羅尼經》因為內容不長,所以玄奘僅花一天就完成翻譯,經中主要講述佛在淨居天依空而住於眾妙七寶莊嚴道場時,告諸菩薩有關此陀羅尼及其功德。藏譯本譯於前弘期,約晚玄奘譯本百餘年,所收咒語內容與漢譯本稍異,多了一些咒音,漢譯本為:「懺謎懺謎,羼諦羼諦,跋迭麗跋迭麗,穌跋迭麗穌跋迭麗,諦誓諦誓,戰迭麗戰迭麗,戰迭邏伐底,低殊伐底,達磨伐底,薩縛結隷鑠,毘輸達儞,薩縛阿剌託莎達儞,末諾僧輸達儞莎訶。」藏譯本羅馬拼音為:(tad yathā oṃ)kṣame kṣame/ kṣante kṣante/ (dame dame/ dānte dānte/) bhadre bhadre/ subhadre subhadre/ teja teja/ candre candre/ (sucandre sucandre/ candra kiraṇe/) candra bati/ tejobati/ (yaśobati/) dharma bati/ (pramhabati/) sarvakleśabiśodhani/ sarva arthasādhani/ (sarva arthapraśamani/ paramārthasādhani/ kāyabiśodhani/ bagabiśodhani/) manaḥ samśodhani svāha// (括弧為藏譯本有但漢譯本無之咒音)
第75部 《聖無量壽智大乘經》(’phags pa tshe dang ye shes dpag tu med pa s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i mdo),即漢譯《大乘無量壽宗要經》,內容敘述無量智決定王如來之陀羅尼及其功德。從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古藏文佛教文獻看,吐蕃統治敦煌時期所抄佛經主要為《十萬頌般若波羅蜜多經》與《大乘無量壽宗要經》,此經自吐蕃時期即是藏傳佛教中流傳甚廣的經典。接續之第76部《聖無量壽智藏陀羅尼》('phags pa tshe dang ye shes dpal tu med pa’i snying po shes bya ba’i gzungs)則是後弘期譯本。
📖 「院藏善本古籍選粹」例行展
📆 2021年8月5日(四)~2021年11月14日(日)
🖼 北部院區正館(第一展覽區)104陳列室
📙📙📙📙📙📙📙📙📙📙📙📙
黃 般若 展覽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畫藝術】「嶺南」,泛指位於中國南嶺山脈之南的地帶。當中尤以廣東地區的繪畫藝術獨樹一格,且源遠流長,是中國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載體,傳世最早的廣東繪畫可追溯至明代。香港藝術館推出「南嶺之南——館藏廣東繪畫選」展覽,精選了八十多組明末清初至二十世紀的廣東繪畫。 藉著展覽,我們可體驗廣東畫藝從萌芽、分派爭鳴,到最後調和互補的數百年進程,也可認識到早期香港藝術的起點。全文:https://bit.ly/3z6erqU
(資料由香港藝術館提供)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香港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 #HKMoA #南嶺之南 #ArtoftheSouthNanling #國畫 #中國書畫 #Chinesepainting #廣東繪畫 #Guangdongpainting #嶺南畫派 #LingnanSchoolofPainting #國畫研究會 #藝術 #文化 #展覽 #香港藝術 #崔芹 #居廉 #居巢 #陳樹人 #溫其球 #趙浩公 #李文珪 #呂壽琨 #黃般若 #康文署 #LCSD #康文十十十 #lcsdplusss
黃 般若 展覽 在 鋼琴家顏華容 Artemis Yen - Pianist/Author/Dream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才到熱愛音樂、有一部鋼琴常駐大廳的員榮醫院演出,今天結束音樂營忙碌的一天,七月已快到第三天了!
非常感謝一手規劃的鄭冬佶醫師,他長年累月的穿針引線,以極度的熱情想方設法奉獻給音樂,真是令人敬佩!
雖然若有理想的鋼琴與聆聽環境,無論是演奏者或欣賞者都能有更細緻的演出與聆聽享受,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大鋼琴家李希特(S. Richter)在小貨車上一部直立式鋼琴演奏給二戰時前線士兵們聽的照片—音樂不是譜上的記號而已,我相信作曲家們竭盡心力記下來的心血結晶,無論是什麼樣的美感潮流或風格,都希望在發出聲音的那一剎那,將無法重複的現下轉變為永恆。
因此我到小學的音樂課演奏、也很珍惜「將藝術音樂帶到愛樂者面前」的機會。昨天晚上很榮幸,有機會演奏給來自員林、台中、彰化的朋友們聽,由於時間的關係,我當下決定,以柴科夫斯基《胡桃鉗》的進行曲開始,臨時插演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充滿鐘聲🔔的第一樂章,接著回到穆梭斯基《展覽會之畫》,在〈漫步〉主題中聆聽作曲家的悲天憫人—無論是對被社會階級碾壓、可能比〈牛車〉那拖著重擔的可憐駝獸更悲慘的窮人們、甚至對精靈界的古怪邊緣人〈地精〉、在雞腳上尖叫的Baba Yaga,穆梭斯基都保有一份關懷與同情。
《展覽會之畫》結束在哈特曼從來沒有被起建過的美麗城門設計稿啟發的樂曲上,建築師細心地將所有最重要的斯拉夫/俄羅斯建築、裝飾藝術、甚至宗教元素通通都規劃在設計中,而穆梭斯基的音樂也巧妙地將鋼琴寬大音域發出的厚重聲響用以建構人們心中壯麗的城門,而每當演奏到那非常寫實的鐘聲在鋼琴中低高音域響起時,我也馬上回到了莫斯科...
今年七月的第二天,我從彰化來到了位於台南美麗的台糖江南度假村,中午過後馬上開始聆聽樂享音樂營的鋼琴學員們演出,接著是個別課、趕緊練琴、與傑出的小提琴家王般若、許淑婷、中提琴家黃冠蓁、大提琴家黃盈媛排練明天晚上要演出的德弗乍克鋼琴五重奏—且「巡視」這次也來參加音樂營的兩名七歲、八歲小小孩的適應情形(小小孩的房務...😱😱😱😏😏😏🤣🤣🤣😂😂😂滿滿的音樂與課程中已然夜幕低垂!
燃燒吧,熱情!……“第645篇:星月交輝的夜晚“……終於把我最愛的【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淋漓盡致地介紹一遍了!……萬分感謝顏華容老師與徐文妙醫師兩位……師大附中的【賢學弟妹】!……還有顏老師那【自談自彈又自在】的……展覽會之畫與胡桃鉗組曲……最後,再度感謝員生醫院的最大力支持,以及所有齊聚一堂的有情人!……熱情預告在此處舉辦的下一場……2017/8/26,星期六晚上……【德弗札克第二號鋼琴五重奏,作品81】……也是一首超級精彩的室内樂經典之作喔!!!
黃 般若 展覽 在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Art Museum, CUHK 的必吃
黃般若 曾寫道︰「香港的美,是數不盡的︰如山城之美、巖洞之美、廟宇之美、 ... Kong Impressions” 展覽日期Period:07.09.2020 – 29.11.2020 展覽 ... ... <看更多>
黃 般若 展覽 在 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品看黃般若的繪畫軌跡】網上講座影片 的必吃
曾策劃多個 展覽 並編寫圖錄,最新近者是“筆墨留情:丁衍庸與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門生友好的藝緣”。亦參與撰寫《蓋蒂基金會贊助中國書畫在線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