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DJ劉軒的故事
我從1991年當DJ時開始接觸黑膠,然後在大學電台WHRB放深夜節目。當時我常跟一位同學,一個很酷的台灣女生,一起介紹自己喜歡的另類電子舞曲,把節目錄在卡帶上寄回台灣,在當時的中廣流行網播放。
畢業後,我和那位同學也時常在紐約碰面,連同身邊一些熱愛house music 的朋友們一起辦party。每次放歌前,我都會去紐約的DJ專賣店挖寶。那種黑膠店架上所有的唱片都可以直接拆開試聽。店員也兼DJ,你可以把挑選的黑膠交給他,他會用店裡的音響系統直接大聲放出來,讓你感受到曲子在夜店裡播放時的感覺。時常一首好歌播出,其他客人也都會紛紛跑過來詢問,整個氛圍很刺激,因為如果唱片只有一張,那就看誰走運先搶到了。
有一年為了準備放跨年派對,我去一間在紐約West Village的老店,叫Vinyl Mania,花了幾個小時挑了幾張熱騰騰剛發行的唱片,其中一張就是Jerome Sydenham and Kerri Chandler Present Saturday。這張專輯的兩個製作人都是紐約客,是圈子裡眾所皆知的鬼才,他們的唱片通常一出爐就一掃而空,我當時交給店員一張來播放,再跑去找其他唱片,結果回去結帳時,店員跟我說:「你沒跟我說你絕對要那張啊!所以我剛把它給賣了!」我說:「蛤?!賣給誰?」他就指著我旁邊的一個傢伙。
你買了我先選的唱片欸!」我對那傢伙說。
那個人就用濃濃的英國腔回答我:「哎呀!很抱歉,我剛下飛機就直接過來這裡,我是個DJ,很想要找紐約風的唱片!」
可是你買了店裡最後一張!」我很不爽。
哎呀!拜託啊老兄!我從老遠的地方來,就把這張唱片讓給我吧!」
我想了一下。「既然你是第一次來紐約,我接下來要去另一家店,你跟我一起,如果那裏有貨,這張就給你,況且你也可以多認識一家店。但如果沒有,你要賣給我。」他說:「沒問題!」於是我們就出發了。
另一家店在下城的東邊,走路要20分鐘左右,沿途我們閒聊,這傢伙也蠻有意思的,瘦瘦的,嘴巴很大,笑起來很喜氣。他之前在英國空軍,一個人跨年前跳上飛機來紐約朝聖,想見識這裡的派對,對紐約的DJ如數家珍。
我們走著聊著,後來就到了下一間店Dance Trax。走進去問,店員說全賣完了。
我就跟那英國人說:「那你要賣給我了!」
哎呀~老兄!我真的是第一次來紐約,可不可以就放我一馬?交個朋友嘛!」
天哪!他真會盧。
實在沒辦法,而且我覺得他其實人也不壞,就說:「好吧!我跟你講,今晚我要去放跨年派對,你直接帶這張唱片來,起碼讓我今晚能放,好嗎?」他說:「好!沒問題!一言為定!」
當晚他真的準時出現了,我也放了這張專輯裡的兩首曲子,皆大歡喜。凌晨三點多派對結束,在收拾東西時,我發現那個傢伙居然待了整晚都沒走,而且就在跟我那位一起主持節目的女同學聊天,且互動很開心。
我看著他,不得不搖頭感嘆他瞎掰的功夫。
這故事的下文就是:他們兩人認識、成為男女朋友、他搬來紐約工作,後來兩人結婚,生了一個女兒,還在哈林區買了一棟小房子。
有一年我生日,他們送我一個禮物,一看大小就知道是一張黑膠。我心想,不會就是那張吧?!
拆開來一看:不是。
他們說,那張實在太難找了,而且因為那張黑膠促成了兩人的緣分,意義非凡,我也不好意思叫他們割愛。我現在會有這張,是因為自己後來在別的黑膠店挖到寶,趕緊買下來。
話說,現在下載那麼方便,這種事哪會發生?
這種緣分,只會出現在黑膠的世界裡。
———— END————
感謝 黃子佼 佼哥邀請我參加這麼有意義的公益活動,
若你喜歡這個故事和這個袋子,請在照片下方的留言競標,
希望你可以十月就把這個藝術品帶在身邊!
https://www.facebook.com/rootote.tw/photos/a.4534807696539239/4534618049891537/
同時也有4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為找到自己的幸福卻被女兒強烈反對,到底是為什麼? #粉紅女郎 #姊弟戀 #真愛 耍陰爭產家族悲劇 老父心碎慶幸兒子猝死 👉https://youtu.be/SW966REJL6o 只想給小孩好的生活!黃宥嘉曝原因讓人鼻酸 👉https://youtu.be/wQ7F-pobs1g 一天只喝四罐蔬...
「黃益中女兒」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黃益中女兒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黃益中女兒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黃益中女兒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黃益中女兒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黃益中女兒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黃益中女兒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黃益中女兒 在 [新聞] 黃益中:若只把教檢當淘汰機制廢掉也沒- 看板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黃益中女兒 在 黃益中女兒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PTT、TWITTER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黃益中女兒 在 黃益中女兒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PTT、TWITTER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黃益中女兒 在 黃益中政治立場-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 關於黃益中女兒 在 黃益中政治立場-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黃益中女兒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黃益中女兒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
之後每個月在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
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
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自覺的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
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
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
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2]
■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
試想插著一條塑膠管,從鼻腔通往胃,過一天的生活。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拿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曾嘗試自行插鼻胃管,親身體驗患者的感受。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住院人口當中,插鼻胃管的人數多達12萬人,比例為17.94%。換言之,65歲以上住院的患者,幾乎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經鼻腔灌食的方式,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儘管在醫療現場極為常見,鼻胃管卻也是生命末期最常引起爭議的醫療處置之一。例如,知名作家瓊瑤就曾為了先生平鑫濤在失智、中風後是否該插鼻胃管灌食,和繼子女發生衝突。
倘若有天,我們因故失去了自行進食的能力,究竟該不該插鼻胃管?比起紙上談兵,深耕居家醫療領域的醫師陳乾原決定自己試插鼻胃管,了解這項醫療處置對患者的身心影響。親自當過一回病人,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難抉擇。
陳乾原醫師笑說,第一次插管雖然不到3分鐘就放置完成,但插入不久後就有明顯不適感,他馬上拔出。吃完晚餐後,他再試插2次,結果竟然因為管路刺激腸胃蠕動,胃裡的食物全吐了出來!就這樣來回折騰了幾次,插管第4次,才成功完成灌食、睡過夜。
他形容,從鼻胃管灌食雖然沒有特別不舒服,但鼻腔始終有異物感,有時會需要張嘴呼吸。除了流眼淚、鼻涕外,夜間睡眠也受到影響,很難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一早灌完牛奶,他拿掉鼻胃管,最大的感想是:「以口進食真好!」
■既然鼻胃管會造成患者的極大不適,為什麼在臨床上仍如此常見?
陳乾原醫師解釋,插鼻胃管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老化導致吞嚥困難、容易嗆咳,或者經醫師評估以口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足、大型手術或治療前需要灌食以獲得充分營養等。
儘管鼻胃管具有灌食、給藥方便、可快速補充營養等優點,陳乾原醫師也提到,不少意識清醒且還有力氣的患者,會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到頭來,家屬必須約束患者,限制其行動。
此外,愈來愈多研究也顯示,插上鼻胃管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甚至若缺乏復健,口舌等咀嚼相關的肌肉會持續退化,將來誤嚥機率更高、更難恢復以口進食。
陳乾原醫師指出,從醫師的角度,若插鼻胃管無助於改變病程、增加復原機率,也不能讓患者過「自認有品質」的生活,就要審慎考慮插管的必要性。像是他有位患者是重度失智的奶奶,原本營養師評估,灌食可讓她多少恢復力氣。
但插上鼻胃管後,奶奶原有的褥瘡等問題都未改善,後來又發生吸入性肺炎。女兒同時照顧重病雙親,心力交瘁。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插鼻胃管的意義就不大。
■「透過餵食,家屬可以好好陪伴患者,反而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陳乾原醫師說:若吞嚥功能不佳又不想插鼻胃管,可考慮胃造口手術,藉由腹部上的管路直接灌食。或者,當患者年事已高、處於疾病末期,本人又沒有進食意願時,也可以只提供水分不餵食,不失為一種善終的選擇。
有些家屬擔心,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積極地給予營養,是不是就等同於讓患者「活活餓死」?陳乾原醫師提到,居家醫療的現場,常有許多年邁、接近生命終點的患者。他最大的體悟是,無論人的意志有多強、醫療有多進步,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3]。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鼻胃管,真的有必要嗎?鼻胃管的使用在台灣相當普遍,許多末期病人如癌症、失智症的患者,醫療人員為了維持其生命,通常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提供營養,但對患者來說不但不舒服,對自尊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是,不推薦末期失智病人使用任何管路,建議經口餵食,以細心的手工餵食方式,為病人保留尊嚴,並把時間留給患者和家屬。
黃勝堅院長舉例,曾經有一位腦部受傷的96歲老先生被送到急診,老先生的兒子主動告訴主治醫師:「拜託不要幫我爸爸插鼻胃管。」醫師回答:「可是不放鼻胃管就沒有營養,而且有用鼻胃管比較不會吸入性肺炎。」
兒子反問:「難道用了鼻胃管,就一定不會肺炎嗎?我爸爸都96歲了,他需要的不是再活那麼久,應該是尊嚴擺第一!」於是,老先生轉出加護病房,在子孫環繞、手中抱著愛貓的情況下安然辭世,了無遺憾又保有尊嚴[4]。
■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老後最理想的境界是無病無痛,自己和家人都不必為難。在陳乾原醫師的診所中,貼有一張提醒自己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吃對:
是以低脂、少糖、少鹽為原則,吃多色蔬果並喝足夠的水。
▶運動:
每週應有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胸、臂、腹、腿都要動到。
▶睡好和微笑:
則是早睡早起,心情愉悅,保持身心穩定。
▶刷牙:
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刷牙,其實和老後的生活品質關係極大。陳乾原醫師指出,牙齒刷乾淨,才能維持咀嚼能力。再加上近年研究已顯示,牙周附近的細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引發身體的炎性反應,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可以說,口腔清潔做得好,需要插鼻胃管的機率也會減少[3]。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陳乾原醫師說「我覺得人怎麼生活,大概就會怎麼死去。」。修行在日常,好好照顧自己,生命才會有圓滿的結束![2]
黃勝堅醫師表示「時間到了,該怎樣就怎樣」,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完整的死亡才會讓生命更圓滿,無論醫師或民眾都必須了解死亡,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不是強制施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元氣網)「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685714
[2](幸福熟齡)「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陳秀丹醫師:期盼十年後的台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6210032
[3](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老後不想插管,現在該做哪些準備?」: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0911
[4]幸福熟齡「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https://bit.ly/2URlK46
➤➤照片
[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低效益醫療 #鼻胃管 #病人自主權利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黃益中女兒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以為找到自己的幸福卻被女兒強烈反對,到底是為什麼?
#粉紅女郎 #姊弟戀 #真愛
耍陰爭產家族悲劇 老父心碎慶幸兒子猝死
👉https://youtu.be/SW966REJL6o
只想給小孩好的生活!黃宥嘉曝原因讓人鼻酸
👉https://youtu.be/wQ7F-pobs1g
一天只喝四罐蔬果汁 女大生減肥不成先暈倒
👉https://youtu.be/g_X4vo6maok
【當媽的樣子】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S184hsAx-OE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黃益中女兒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母子三人慘死出租房 一個暗示嚇壞承租客…
👉https://youtu.be/cAjKV4tdH-c
情侶AA制是蠢發明?黃益中說出男女真相
👉https://youtu.be/YK3Y3xV1Wkk
飲酒作樂害慘肝!營養師警告超標數據!
👉https://youtu.be/vKs35wxKykI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4:04 才十四歲的孩子 為何會心灰自殘?
10:08 悲鳴!「毀掉一個孩子 先毀掉童年」
13:10 諮商師:「還好我爸不常在家」!
14:36 賭場女兒 怎麼變成中文名師?
20:59 希臘神話的鐵床 妙喻現代父母?
22:10 中文名師的記者夢 為何沒實現?
24:40 家中兩支電話 一支專給學生求救?
26:50 捨醫學系填化學 母親當場死諫?
29:35 醫學系念一半 跑去學佛?
33:18 家規多 但小孩為何都聽話?
38:22 媽媽情緒穩定 有助孩子成長?
39:59 成績可領獎學金 孩子認為不必?
42.:55 別人家小孩獎狀 多倒貼到廁所?
47:38 兄弟從小跟牛住 如何成家立業?
54:55 林龍小時候為何 躲著不回家?
01:01:57 童年太忙不講話 長大人際溝通障礙?
01:04:56 老師!我不想讀大學想去開怪手!
每周一到周五晚上10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黃益中女兒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人生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黃越綏鼓勵女兒當個大氣的女人。
#母女 #出嫁 #黃越綏
飲酒作樂害慘肝!營養師警告超標數據!
👉https://youtu.be/vKs35wxKykI
窮養小孩還富養好?心理師說出真正關鍵
👉https://youtu.be/rkZ27RG4Iwg
爸有新歡不要兒!3歲人生旅途讓人心疼…
👉https://youtu.be/3393mugwFU0
【我是欠你的嗎?開房間AA制,你能接受嗎?】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XMLGP32gmuc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黃益中女兒 在 黃益中政治立場-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必吃
#黃益中老婆 #黃益中評價 #黃益中爭議 #黃益中ptt #黃益中女兒 #黃益中政治立場 #黃益中國民黨 #黃益中爸爸. 搜尋黃益中政治立場相關結果都幫你找好了. [討論] 黃益中這 ... ... <看更多>
黃益中女兒 在 黃益中政治立場-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必吃
#黃益中老婆 #黃益中評價 #黃益中爭議 #黃益中ptt #黃益中女兒 #黃益中政治立場 #黃益中國民黨 #黃益中爸爸. 搜尋黃益中政治立場相關結果都幫你找好了. [討論] 黃益中這 ... ... <看更多>
黃益中女兒 在 [新聞] 黃益中:若只把教檢當淘汰機制廢掉也沒- 看板Teacher 的必吃
黃益中:若只把教檢當淘汰機制 廢掉也沒關係
2018-03-12 10:14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廢掉教檢,並不會影響到老師的素質。」大直高中公民教師黃益中表示,目前教檢錄取
率很低,只有50至60%,若只把教檢當淘汰機制,也就是「叫老師不要來教書」,以避免
太多流浪教師,那教檢就沒有存在價值,「廢了也沒關係」。
他也認為,教檢的考試方式,無法準確選出對教育有熱忱的人,也不可能為教師的本質把
關。
黃益中指出,「會考試」和「會教書」是兩件事,教檢雖然會考班級經營和教育倫理,但
考試內容跟教學現場「根本是兩碼事」。結果最會教的很多都是沒考過教檢的補習班老師
,那考教檢意義何在?就算把題目改得更活化或偏實務,但是會考試的還是會考試,不會
考試的,仍無法在這個制度下「被看到」。
黃益中表示,教檢考題很枝微末節、很刁鑽,今年起又開始不公布教檢題目,更難把關。
雖然教育部的理由是因為怕補習班拿去抄,但他認為,教育部可能是因為不希望爛題目被
人家檢視和批評,這本身就是一種霸權。
政大教育系學生周冠甫也說,今年起教檢題目不公布「非常荒唐」。他直言,教育部不該
這麼不負責任,非常黑箱,難道是因為生活化題目不好出,就不公布題目?他反問,學測
、指考考題也是愈出愈活,還是有公布考題,邏輯根本說不通。
至於教檢題目本身,黃益中說,「教育」是跟學生的互動,要用筆試衡量是不太可能的。
就像教甄一定要面試和試教,才可以看出老師的人格特質,但就算已經經過這麼多把關機
制,也無法準確篩出對於教育真正有熱忱的教師。
黃益中舉例,一些考第一名、第二名的老師,教育的熱忱卻最低,成為正式老師後「什麼
都不要」,只想教書,不要兼行政或導師,這種情況比比皆是。他無奈說,現在很可悲的
是,如果遇到好老師,就是「撿到了」,只能碰運氣。因為真正對教育有熱忱的,例如很
多代課老師,花很多時間在學生身上,根本沒時間準備考試,教檢一直考不過。
「現階段的教師檢定,無法考出教師在教學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周冠甫指出,雖然近
年教檢的情境式題目愈來愈多,但還是有一半的僵化、背誦式的題目,依然會考出一批批
思維模式相同的老師。因為就算是情境式考題,還是要求老師選出一個唯一的標準答案。
周冠甫說,新課綱將上路,如果考題沒有徹底改革,無法選出真正能以素養導向教學的老
師。他認為,一個好老師不需要瞭解這麼瑣碎的題目。「100、200年前的理論未必適合現
在的教育現場」,應多考時事議題,或翻轉教育或實驗教育。建議考題設計得更開放,選
擇題應增設多選題,才能考出老師的「想法」。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025750
--
魯冰(Gayle Rubin)首創 "交易(販賣)女人" (traffic in women)一詞。〈交易女人:性的
「政治經濟學」〉;請看《女性主義經典》一書,頁167。(有女兒的爸爸媽媽最好看一下!)
[新聞] (台灣) 女性45%有大專學歷 超越男性的39.3% https://tinyurl.com/jubqrby
交易女人: 女人(像奴隸)被賣到夫家 夫家供她吃/穿/住 變成夫家人力 失去部分人身自由
婆婆何必凹媳婦(岳父母辛苦養大的女兒)孝順? 她自己沒存養老金? 沒錢請人看顧她嗎?
Discovery 震驚世界紀錄片-科學家證明輪迴的事實 https://tinyurl.com/ya2sknjp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521750576.A.EE3.html
※ 編輯: sony577 (36.228.237.36), 03/23/2018 04:30: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