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朽的青春特展 @北師美術館 👩🎨
展覽看完都快兩個月了,還是覺得很感動。
只剩下最後一週的展期才想到要趕快來發文提醒大家不要錯過。
首先我非藝術相關領域熟識者,很怕專業知識有傳達錯誤之處。
只是想跟大家分享媽媽的不專業觀展心得,
尤其是在昨天看完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梵谷藝術聯展作品後,覺得也許我們不太懂藝術,但可以感受到純粹畫作的感動。
之前就看過朋友在討論不朽的青春特展,
對我而言最想去看的就是黃土水的少女胸像,還有陳澄波的作品。
認識陳澄波是在高中的時候,
當年的私校非常注重升學率,但是學校也很注重藝文活動的養分攝取,所以我們的美術課,工藝課沒有變成國文,英文,
我們有每個月一次學校自編的文藝雜誌,
定期大型的校內公演,皮影戲,國外合唱團等等,
身為藍色榮耀的明道校友,我覺得很光榮,
那些雖然沒有成為漂亮的大考成績,但卻是人生的養分。
當年的國文老師給我們的寒假作業是三大本紅樓夢,
參與校際詩詞朗誦比賽時的作品選的是陳澄波的現代詩。
陳澄波,台灣嘉義人,台灣日治時期及戰後時期油畫家。1926年以一幅《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為《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 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作為談判代表,最終遭國民政府軍隊羅織罪名,槍決於嘉義車站前,享年52歲。
去年去了228國家紀念館一趟,
朋友說:這麼美的建築物,怎麼都沒有什麼人來參觀?
我說可能是不想面對那些沉重卻又真實存在過的歷史吧。
這次的<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特展,
以192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的台灣現代美術作品為主軸,共計47位台籍跟日籍畫家的作品,
其實覺得滿不可思議的,當年的陸海空運輸一定沒有現在方便,但畫家們遠赴異地學習參展,也許一生短暫數十載而已,卻在最輝煌時期留下了值得流傳的藝術品。
黃土水的<少女>胸像,更是這次的精神指標,
光看照片沒有感覺,實際到了現場真的覺得這個雕塑作品很不可思議,大理石是如何能呈現出這種光滑剔透完全沒有一絲不順暢的感覺。
真的會忍不住盯著潔白的少女各個角度一直看。
黃土水,台灣艋舺人,是台灣第一位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的台籍生、也是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人,因病逝世於日本,享年36歲。
少女胸像,是他當年25歲時的畢業製作,贈與母校後,過去百年來被保存在太平國小的校史室中,這次展覽的修復作業在地下室的紀錄片也有播放。
「人類要能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精神上的不朽。」
黃土水這段話真的很適合為這場展覽作為標註。
最後送上展覽資訊,
https://montue.ntue.edu.tw/theeverlastingbloom/
北師美術館,不是在師大喔,
位在科技大樓站附近,
附近停車我覺得有點貴,捷運還是最方便。
展期至1/17,10:00~18:00
週一休館,免費參觀,
每日兩點有定時導覽,
但最方便的是自備耳機就可以用手機掃描作品編號,就能聽到由音樂詩人王楡均為每幅作品特別製作的語音導覽了。
希望大家能夠趕上最後的觀展機會~
MoNTUE 北師美術館
#不朽的青春
#北師美術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
黃土水代表作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北師美術館 #不朽的青春 特展
如此動人的台灣第一代藝術家的作品展 展出時間到1/17 還好還來得及去現場感受🌟🌟🌟❣️❣️❣️
淡水教會外圍有一處帶點異國風情的牆壁景致,壁上掛著幾幅陳澄波先生的畫作,每次觀看常令我久久不能離開視線....
一百年前的1920年代,是台灣現代美術萌芽的時代。那時,台灣第一代的留學生,前往日本或歐洲學習美術。他們懷抱著赤誠的心,希望用藝術鼓舞台灣人民。他們也突破環境限制,把代表台灣的創作,帶往了更大的舞台。
這些年輕人,就是後來我們熟悉的陳澄波、黃土水、顏水龍、陳植棋等前輩藝術家。他們在20歲、30歲青春歲月中的創作,超越了時代,到今天依然閃閃發光。
作品從收藏、再發現到修復作品的過程,也都是一則則的故事。有些作品,在時代動盪中遭到轉賣,無意間才被後代發現。也有些作品,塵封在倉庫中,因為研究者鍥而不捨的尋找,才能重見天日。更有些作品,是第一次從日本回到台灣展出。
47位台灣及日本藝術家的作品,展出時間到2021. 1/17
👉展覽資訊:
https://reurl.cc/Z708o6
黃土水代表作品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北師美術館 #不朽的青春 特展,推薦給所有熱愛台灣美術的朋友!
一百年前的1920年代,是台灣現代美術萌芽的時代。那時,台灣第一代的留學生,前往日本或歐洲學習美術。他們懷抱著赤誠的心,希望用藝術鼓舞台灣人民。他們也突破環境限制,把代表台灣的創作,帶往了更大的舞台。
這些年輕人,就是後來我們熟悉的陳澄波、黃土水、顏水龍、陳植棋等前輩藝術家。他們在20歲、30歲青春歲月中的創作,超越了時代,到今天依然閃閃發光。
很榮幸今天能來參觀特展,並仔細聆聽了導覽。作品不是只有創作時的故事,從收藏、再發現到修復作品的過程,也都是一則則的故事。有些作品,在時代動盪中遭到轉賣,無意間才被後代發現。也有些作品,塵封在倉庫中,因為研究者鍥而不捨的尋找,才能重見天日。更有些作品,是第一次從日本回到台灣展出。
謝謝林曼麗教授和顏娟英教授帶領的團隊,策畫了這項有意義的展覽,也謝謝國內外許多單位共同促成。我很期待 文化部「重建台灣藝術史」的計畫繼續推動,讓台灣藝術的傳承,長存不朽。
47位台灣及日本藝術家的作品,展出時間到明年1/17,有興趣的朋友別錯過了!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MoNTUE北師美術館 展覽資訊:https://reurl.cc/Z708o6
黃土水代表作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作者簡介: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現居臺南,過著教學、藝術創作與寫作多軌並行的斜槓人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FZ5_lsHE1M/hqdefault.jpg)
黃土水代表作品 在 黃土水大型個人展覽3/25-7/9在臺灣美術館舉辦| 每日新聞的部分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講著日本時代的台灣本土藝術家 黃土水 ,這陣逐家可能上知影伊的大理石雕塑 作品甘露水 ,其實 黃土水 閣有一寡仔特別的創作,國立台灣美術館這改特別舉辦伊 ... ... <看更多>
黃土水代表作品 在 台湾維新- 在世時就被譽為天才的雕刻家黃土水先輩在大正11年 ... 的必吃
在第一回入選「帝展」後,黃土水又連續兩年以「甘露水」、「擺姿勢的女人」獲得 ... 其後,他的幾件重要作品如「歸途」、「母與子」,以及巨幅傳世之作「水牛群像」也 ... ... <看更多>